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糖类和脂质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糖类都能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B.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C.糖原和脂肪都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糖类和脂质都可以参与细胞膜的组成〖答案〗A【详析】A、纤维素属于多糖,不能能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A错误;B、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故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B正确;C、脂肪和糖原是人体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正确;D、糖类和脂质都可以作为细胞的结构物质,如: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磷脂是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D正确。故选A。2.下列与酵母菌和蓝细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都在自身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C.都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D.都参与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答案〗C〖祥解〗酵母菌为真核生物,为异养兼性厌氧型真菌,蓝细菌为原核生物,为自养型细菌。【详析】A、细胞生物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A正确;B、二者均含有核糖体,均在自身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B正确;C、酵母菌属于分解者,C错误;D、分解者(酵母菌)和生产者(蓝细菌)都参与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D正确。故选C。3.研究小组测定了37℃条件下,不同pH时酶A的活性,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pH357911酶活性相对值0.51.00.50.20.1A.温度会影响该实验的结果,属于无关变量B.在37℃条件下长时间放置后,酶A的活性不变C.该实验不能说明,酶A催化反应的最适pH为5D.酶A不适宜储存在pH为11的环境中〖答案〗B〖祥解〗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酶易受温度、P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详析】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除了PH以外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如温度,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B、酶需要低温储存,若在37℃条件下长时间放置后,酶

A

的活性会下降,B错误;C、该实验只能说明在PH为3、5、7、9、11条件下,酶A相对适宜的PH为5,C正确;D、在PH等于11的环境中,酶A的活性只有0.1,说明酶的空间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不适宜储存,D正确。故选B。4.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细胞内核DNA的含量B.基因重组均发生在Ⅱ时的细胞中C.Ⅲ时的细胞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D.Ⅱ→Ⅲ过程中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答案〗B〖祥解〗分析柱形图:着丝点(粒)分裂后染色单体会消失,因此图中b表示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与DNA的比例为1:1或1:2,因此图中a表示染色体,c表示DNA。图中染色体和DNA数目最终减半,应该表示减数分裂,则Ⅰ表示性原细胞,Ⅱ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性母细胞,Ⅲ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Ⅳ表示精/卵细胞或极体。【详析】A、着丝点(粒)分裂后染色单体会消失,因此图中b表示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与DNA的比例为1:1或1:2,因此图中a表示染色体,c表示DNA,A错误;B、Ⅱ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性母细胞,基因重组均发生在Ⅱ时的细胞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C、Ⅲ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正常情况下,二倍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C错误;D、Ⅱ→Ⅲ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故选B。5.如图为真核细胞中某物质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由DNA转录而来B.该物质是单链,但含多个碱基对C.该物质的5'端可用于结合特定的氨基酸D.该物质中的反密码子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答案〗C〖祥解〗图示为tRNA的结构示意图,其具有转运氨基酸的作用。【详析】A、该物质为tRNA,由DNA转录而来,A正确;B、该物质是单链,但有互不配对的地方,含多个碱基对,B正确;C、该物质的3'端为-OH端,可与氨基酸的-COOH缩合而结合特定的氨基酸,C错误;D、该物质中的反密码子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从而进行识别,D正确。故选C。6.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C.生物进化时,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D.物种的形成过程可以不经过隔离〖答案〗D〖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B、适应的形成离不开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与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生物进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正确;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的形成必需经过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D。7.如图为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者中,甲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甲进入乙的量小于甲进入丙的量C.饥饿时,肝糖原从肝细胞进入甲D.肝细胞内Cl⁻含量低于乙〖答案〗D〖祥解〗肝细胞可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图中的甲为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双向渗透,所以乙为血浆,则丙为淋巴。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详析】A、由分析可知,甲是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内环境各成分中血浆蛋白质含量最高,A错误;B、因为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淋巴液由一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所以甲进入乙的量大于甲进入丙的量,B错误;C、肝糖原需要在肝细胞中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才能进入甲,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肝细胞内Cl⁻含量低于乙,D正确。故选D。8.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下列免疫细胞中不能增殖的是()A.B细胞 B.浆细胞C.辅助性T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答案〗B〖祥解〗浆细胞,又称为效应B细胞,由B细胞分裂分化而来,能分泌抗体。【详析】浆细胞是由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而来,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增殖。故选B。9.红光、远红光会影响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赤霉素含量又会影响种子的萌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自变量为光的颜色和处理的时间B.红光和远红光主要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C.红光可能促进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D.与红光相比,远红光照射时种子不易萌发〖答案〗B【详析】A、由图可知,该实验自变量为光的颜色和处理的时间,A正确;B、红光和远红光主要为种子萌发提供信号,B错误;C、与远红光相比,红光使种子中的赤霉素含量高,所以红光可能促进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C正确;D、与红光相比,远红光照射时种子中的赤霉素含量比较低,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所以,与红光相比,远红光照射时种子不易萌发,D正确。故选B。10.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B.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C.种群数量的变化不受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D.食物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答案〗D〖祥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详析】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后可能维持相对稳定或波动或下降,甚至衰退、消亡,A错误;B、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B错误;C、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种群内部生物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C错误;D、食物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会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故选D。11.下列调查方法使用不恰当的是()A.标记重捕法——鼠的种群密度B.黑光灯诱捕法——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C.样方法——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抽样检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答案〗C【详析】A、鼠的活动能力大,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A正确;B、部分昆虫具有趋光性,调查其物种数目时,可以采用黑光灯诱捕法,B正确;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由于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不适宜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宜标记重捕法),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C错误;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一般采用抽样检测法,利用血细胞板计数法进行计数,D正确。故选C。12.建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可用于污水、污泥等污染物的处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需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投入的各种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限度C.合理的空间结构能提高该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D.尽量使用本地物种以减少外来物种入侵〖答案〗A〖祥解〗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1)循环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自生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详析】A、自生是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因此遵循“自生“原理时,需要注意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井合理布设,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A错误;B、协调原理需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等,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B正确;C、合理的空间结构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正确;D、本地物种与本地环境相协调,使用本地物种可以减少外来物种入侵,D正确。故选A。13.如图,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后,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这些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所用的培养基中需加入凝固剂B.该实验所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C.若要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应选甲菌落进一步纯化D.实验中使用过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灭菌处理〖答案〗C〖祥解〗由图可知,该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乙菌落能在该平板上生长,且出现透明圈,说明其可以利用纤维素作为碳源。【详析】A、由图可知,该实验中出现菌落,所用培养基为固定培养基,需加入凝固剂,A正确;B、该实验所得菌落均匀分布,所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B正确;C、若要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应选乙菌落(出现透明圈的菌落)进一步纯化,C错误;D、实验中使用过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灭菌处理,避免感染操作者或污染环境,D正确。故选C。14.如图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外植体消毒时间越长,培养成功率越高B.①过程后,外植体细胞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C.②过程应先诱导愈伤组织生根,后再诱导其生芽D.①过程需提供充足光照,②过程需在黑暗条件中进行〖答案〗B【详析】A、外植体先用酒精消毒30s,然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并不是消毒时间越长,成功率越高,反而消毒时间过长会导致外植体死亡;A错误;B、①表示脱分化,脱分化后会使细胞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细胞,B正确;C、②表示再分化,再分化过程应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若先生根,后续不易生芽,C错误;D、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后续再分化过程中每日需给予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有利于叶片内叶绿素的合成,D错误。故选B。15.下列与动物细胞培养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B.常用胃蛋白酶来分散细胞C.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的D.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答案〗B【详析】A、动物细胞的培养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A正确;B、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来分散细胞,B错误;C、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的,以免造成污染,C正确;D、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中性偏碱环境,D正确。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16.如图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光反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类囊体膜上捕获光能的色素包括_____两大类。(2)由图可知,使类囊体膜内外的H+浓度差增大主要有三个生理过程,一是光照驱动_____,二是PQ将叶绿体基质中的H+转运至类囊体腔,三是_____。(3)光反应产生的NADPH在暗反应中的作用有_____。(4)在光的作用下,H+在类囊体腔内积累,最终H+通过_____(填跨膜运输的方式)进入叶绿体基质,该过程中,结构A的另一个作用是_____。〖答案〗(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2)①.水分解产生H+②.在形成NADPH的过程消耗部分H+(3)在C3的还原过程中作为还原剂,同时为C3的还原提供能量(4)①.协助扩散②.催化ATP的形成〖祥解〗据图分析,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一是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NADPH。还有一部分H+被PQ从叶绿体基质转运至类囊体腔,类囊体腔的H+跨膜运输向叶绿体基质时能驱动ATP合成。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小问1详析】类囊体膜上捕获光能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小问2详析】由图可知,使类囊体膜内外的H+浓度差增大主要有三个生理过程,一是光照驱动水分解产生H+,二是

PQ

将叶绿体基质中的H+转运至类囊体腔,三是在形成NADPH的过程消耗部分H+。【小问3详析】光反应产生的

NADPH在暗反应中的作用有在C3的还原过程中作为还原剂,同时为C3的还原提供能量。【小问4详析】据图分析,类囊体腔内H+浓度高,通过结构A顺浓度运输进入叶绿体基质,运输方式为协助运输。在该过程中,结构A参与了ATP的合成,说明结构A的另一个作用是催化ATP的合成。17.西葫芦果皮颜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另一对等位基因W/w会影响Y/y的表达。当存在W时,Y、y基因无法表达,果皮均表现为白色。只存在w时,不影响Y、y基因的表达。现用一株白皮植株与一株绿皮植株杂交,F1全为白皮植株,F1自交所得F2中白皮:黄皮:绿皮=12:3:1。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竖线(1)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下图圆圈中画出F1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_____。(2)根据F1自交结果推测,果皮颜色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3)F2的白皮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F2中,黄皮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4)用基因型未知的植株A与基因型为wwyy的植株杂交,后代果皮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则植株A的基因型有_____种可能。〖答案〗(1)(2)①.基因的自由组合②.F1自交所得F2中白皮:黄皮:绿皮=12:3:1,是9:3:3:1的变式(3)①.1/6②.wwY_(4)2##二##两〖祥解〗由题意可知,用一株白皮植株与一株绿皮植株杂交,F1全为白皮植株,F1自交所得F2中白皮:黄皮:绿皮=12:3:1,是9:3:3:1的变式,说明西葫芦的皮色遗传受两对相对独立的基因控制,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黄皮基因型为wwY_,绿皮基因型为wwyy,白皮基因型为W___。【小问1详析】由题意可知,用一株白皮植株与一株绿皮植株杂交,F1全为白皮植株WwYy,F1自交所得F2中白皮:黄皮:绿皮=12:3:1,是9:3:3:1的变式,说明西葫芦的皮色遗传受两对相对独立的基因控制,即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如下:【小问2详析】F1自交所得F2中白皮:黄皮:绿皮=12:3:1,是9:3:3:1的变式,说明果皮颜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中,黄皮植株的基因型为wwY_。【小问3详析】F2的白皮植株(9W_Y_+3W_yy)中,纯合子(WWYY+WWyy)所占比例为2/12=1/6。F2中,黄皮植株的基因型为wwY_。【小问4详析】用基因型未知的植株A与基因型为wwyy的植株杂交,后代果皮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若A为WW__或wwYY,则子代全为白色;若A为WwYy,子代为白色:黄色:绿色=2:1:1;若A为wwyy,子代全为绿色;若A为Wwyy,子代为白色:绿色=1:1,符合要求;若A为wwYy,子代为黄色:绿色=1:1符合要求,即植株A的基因型有Wwyy和wwYy2种可能。18.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处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当人受到某些不利因素影响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定点会上移,引起发热。回答下列问题。(1)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原来的正常体温变成了_____(填“冷刺激”或“热刺激”),中枢对该刺激起反应,引起皮肤毛细血管_____(填“收缩”或“舒张”),减少散热。同时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在该过程中产热增加,原因是_____。(2)与正常情况相比,发热时,骨骼肌收缩导致对能源物质的消耗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骨骼肌活动量增加时,肌肉供氧不足,部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该转化过程中,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_。(3)退热期,_____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_____(填“增加”或“减少”),尿量增大。排尿的同时,Na⁺和Cl⁻大量排出,对于高热患者退热期应及时补充_____。〖答案〗(1)①.冷刺激②.收缩③.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多,使细胞代谢加快,从而增加产热(2)①.增加②.热能和乳酸中的化学能(3)①.下丘脑②.减少③.生理盐水〖祥解〗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激素(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在寒冷的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导致产热量增多,以维持体温正常。皮肤是与体温调节相关的重要器官,其中血管舒调节张是为了增加散热量,血管收缩是为了减少散热量。【小问1详析】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处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当人受到某些不利因素影响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定点会上移,原来的体温相对于体温调定点就偏低,所以原来的正常体温变成冷刺激,会引起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多,使细胞代谢加快,从而增加产热。【小问2详析】与正常情况相比,发热时,产热量增加,所以发热时,骨骼肌收缩导致对能源物质的消耗增加,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乳酸中的化学能。小问3详析】退热期,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减少,导致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大,排尿的同时,Na⁺和Cl⁻大量排出,对于高热患者退热期应及时补充生理盐水。19.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除了图中的生物外,还应包括_____。(2)在该生态系统中,藻类作为生产者,作用是_____。(3)鲫鱼和水蚤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若投放入池塘的鳜鱼的数量增加,短时间内,水蚤的数量会_____(填“增加”或“减少”)。(4)在图的食物网中,鲫鱼同化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鳜鱼体内,原因是_____(答出2点即可)。〖答案〗(1)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以为生物所利用(3)①.种间竞争和捕食②.增加(4)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祥解〗该图中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中藻类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以为生物所利用,因此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小问1详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该图中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除了图中的生物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小问2详析】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以为生物所利用,因此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小问3详析】鲫鱼和水蚤同时捕食藻类,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关系,鲫鱼捕食水蚤,二者的种间关系为捕食。若投放入池塘的鳜鱼的数量增加,短时间内,鲫鱼数量减少,水蚤被捕时的力度下降,同时食物增多,其数量会增加。【小问4详析】由于鲫鱼同化的能量中有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所以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鳜鱼体内。20.基因工程又称为重组DNA技术,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_____(答出1点即可)和PCR扩增。PCR过程中,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的作用是_____,PCR反应中的每次循环可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