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山东省聊城市2025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的法,是一种完全依附于礼的法。公元前536年3月(阴历),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铸刑书”产生的主要影响应是A.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激化了各种社会冲突C.巩固了礼乐教化的地位 D.强化了中心集权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铸刑书”是将传统依附于礼的法用成文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样有利于限制贵族随意说明法律的特权,A正确;成文法的出现使刑法有法可依,利于缓和社会冲突,B解除;法律不属于教化的层面,是国家暴力机器的组成部分,C解除;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解除。故选A。2.汉初,半两虽仍延用,但不断减重,自二十铁而榆荚、而八铁、而五分、而四珠、而三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吕后曾亲自参与钱币设计,给方孔圆钱增加了围边,定五铁为计重单位,汉五铢从今诞生:至汉武帝时以强制方式行五铢。上述变更主要反映出,西汉A.成为古币重如其文的开端 B.通货膨胀特别严峻C.货币铸造权趋于集中统一 D.确立了圆形方孔的货市样式【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汉朝货币由最初的币制混乱到汉武帝时期大力推行五铢钱,这说明国家对地方的限制力加强,货币铸造权趋于集中统一,C正确;成为古币重如其文的开端是秦朝的半两钱,A解除;通货膨胀的典型表现就是物价飞升,货币贬值,材料未涉及,B解除;秦朝的半两钱确立了圆形方孔的货市样式,D解除。故选C。3.《明史·食货志》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芜、戎”,当时亦有“用‘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之说。明朝廷对走私茶叶定性为“通番”,朱元璋还规定“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以极刑”。这反映出,唐宋至明朝的茶马贸易A.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典例 B.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C.开启了中国闭关锁国时代 D.有利于中原王朝的边疆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唐宋至明朝的茶马贸易有利于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互通有无,通过经济交往亲密了民族之间的往来,有利于中原王朝边疆的稳定,D正确;朝贡贸易是指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与周边及海外各国建立起来的一种寓政治和经济为一体的对外政策,A解除;经济中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完成,且当时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在北方,B解除;闭关锁国政策主要针对的海外沟通,C解除。故选D。4.1854年夏,到访天京的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官员麦华陀指出:“(他们)构成了整个中国社会体系的中坚,是大众舆论的领袖……对于他们,叛军不是专心地争取其归顺,而是宣布他们的荣誉头衔无效和非法,抨击他们所珍爱的古代典籍,焚毁他们的公共藏书地,使他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这里的“他们”是指A.封建官僚地主 B.工商业者阶层 C.学问分子群体 D.驻华公使领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关键信息“抨击他们所珍爱古代典籍”、“焚毁他们的公共藏书地”可知这些与学问分子有关,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对学问分子的不重视,也预示着将来必将走向失败,C正确;封建官僚地主本身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对象,A解除;工商业者阶层和驻华公使领事与材料不符合,BD解除。故选C。5.梁启超对谭嗣同的精神阐释着重于两方面:早期的《谭嗣同传》若力阐发其舍生收义、挽救中众生的献身精神、博大胸怀及烈士形象;1920年的《清代学术概论》则主要弘扬谭氏“冲决网罗”、批判纲常名教、排斥尊古观念的“思想彗星"形象。出现这一变更主要是由于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洗礼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 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是梁启超对谭嗣同精神阐释分别在不同时期侧重于具有献身精神的烈士形象及抗拒封建的精神,结合材料关键信息“1920年”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主要和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有关,B正确;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强调的是暴力革命,A解除;一战于1918年11月就已经结束,C解除;D不属于主要缘由,解除。故选B。6.中共“一大”代表的职业大多是编辑、记者、老师、学生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化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提倡的确定白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探讨过,甚至实践过。这一探究过程体现出的社会发展趋向应是A.两大社会冲突正趋于汇流 B.革命统一战线的分化加速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 D.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答案】D【解析】【详解】一大代表从学习欧美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说明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向是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D正确;A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缘由,不属于趋向,解除;材料与革命统一战线分化无关,且当时尚未组建革命统一战线,B解除;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C解除。故选D。7.1949年4月至5月参与“丹阳培训”的干部,统一运用、系统学习的文件主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即“约法八章”)《中共中心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城市政策汇编》和七届二中全会公报。据此推知,“丹阳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国共和谈 B.渡江作战 C.接管城市 D.防腐拒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关键信息“《中共中心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城市政策汇编》”及七届二中全会作出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确定可知,“丹阳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接管城市问题,C正确;此时国共和谈已经裂开,A解除;渡江战役主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B解除;材料与防腐拒变无关,D解除。故选C。8.毛泽东曾提出设想;“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方法,设党的常任代表。我们有人民的国会,有党的国会党的国会就是党的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制度,每年就非开会不行。是否可以考虑采纳这个方法,比如五年一任。”基于这一设想,中国共产党A.召开了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B.召开了中共“八大”C.初步建立起政治协商制度 D.提出了“一国两制”【答案】B【解析】【详解】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内民主和监督的最基本的形式和制度,也是党的集体领导最基本的形式和制度。依据毛泽东的设想,在听取了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的看法后,1956年9月召开的八大“确定实行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多少类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样”。即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省级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县级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二年。这三级党代表大会一律每年开会一次,即实行年会制。每隔五年、三年、二年换届时才改选代表,即实行党代表常任制。党代会常任制改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后对亲密联系群众、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追求。B正确;召开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主要是为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解除;政治协商制度属于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与材料无关,C解除;邓小平系统的阐述了“一国两制”,D解除。故选B。9.英国一位科学家在1965年访问中国时报道说:过去,农夫们把庄稼得病看作是天祸,对得病的庄稼不实行任何措施。现在,在我所访问的公社里,每个生产队都对社员进行了训练,让他们相识最一般的虫害和各种类型的作物病害.并让他们懂得在发觉病虫害时该实行什么补救措施。这表明A.中英已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左”倾错误影响基本消退C.政府科技善及工作初见成效 D.农夫的生产主动性显著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英国科学家报道中国在1965年生产队对社员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培训,说明政府对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视,C正确;中英的建交时间为1972年3月14日,A解除;当时左倾错误仍旧特别严峻,B10.中国第一个五年安排时期,中心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A.留意了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 B.确立了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C.突出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D.标记着经济复原工作的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一五安排期间对沿海地区的工业实行“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在当时主要把重点放在内陆地区,说明国家留意了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A正确;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B解除;材料未涉及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特征,C解除;国民经济复原工作于1952年底就已经完成,D解除。故选A。11.古雅典早期,最关键的职位是执政官,梭伦、庇西特拉图、克利斯提尼等都曾担当过此职。其中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实际政治权力向十将军集中。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间,伯里克利儿乎始终是十将军之一,且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上述材料可以说明,雅典当时A.各等级公民的权利完全同等 B.废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财产资格的限制彻底打破 D.由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军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古雅典早期的关键职位如执政官、十将军等都被精英政治家所垄断,这也说明雅典的民主是存在确定的弊端的,D正确;完全同等的说法错误,A解除;材料未涉及旧贵族特权的废除,B解除;财产资格的限制被打破是在伯里克利改革时期,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C解除。故选D。12.“约有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到私人手中,农夫最终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旧限制着经济“制高点':重工业、批发商业、银行业与运输业。”苏维埃政府这些做法A.开启了全面经济体制改革 B.实践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有利于苏俄经济复原发展 D.促进了斯大林体制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约有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到私人手中,农夫最终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体现的是苏俄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这种做法有利于苏俄的经济复原,进而向社会主义过渡,C正确;材料与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无关,A解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B解除;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体制,D解除。故选C。13.下表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概况。表中年平均生产增长率的变更促使各国A.削减政府对经济干预 B.制定指令性经济安排C.政府干脆选购 、投资 D.加大企业国有化比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70年头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率纷纷下滑,甚至呈现负增长状态。结合所学学问可知,20世纪70年头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状态,此时西方国家纷纷放松了经济的干预,最终走出了“滞胀”的状态,A正确;BCD属于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表现之一,不符合当时新自由主义思想的特征,解除。故选A。14.有西方学者认为,“通过国际媒体传人的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引发了整个东欧的民主化运动”,“媒体关于共产主义政府政策失灵和西方生活方式的报道侵蚀了其政权的合法性”。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国际媒体”主要充当了A.雅尔塔体制的捍卫者 B.世界动荡的助推器C.苏东剧变的始作俑者 D.西方和平演化的推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媒体关于共产主义政府政策失灵和西方生活方式的报道侵蚀了其政权的合法性”体现的是西方学者认为“国际媒体”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是导致其巨变的主要因素,D正确;AB与材料无关,未涉及,解除;材料更多的是强调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化,不能说“国际传媒”是东欧剧变的始作俑者,C解除。故选D。15.1992年,非洲、拉丁美洲、伊斯兰国家、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经济总值中份额约为26.9%,较1980年增加6.8个百分点,较1970年增加10.3个百分点,较1950年增加13.4个百分点。材料说明A.第三世界起先崛起 B.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加C.欧美国家日益哀落 D.新的国际秩序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90年头的非洲、拉丁美洲、伊斯兰国家、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经济总值中的份额相比以前有了显著的上升,受经济力气崛起的影响,在国际格局必将会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正确;第三世界崛起是在20世纪60年头,A解除;欧美国家仍旧是发达国家,C说法错误;新的国家秩序尚在形成之中,D解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但也渐渐成为一种文化、政治实体。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亲密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汲取了大量簇新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材料二清初,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等人外,还对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等进行祭祀。康熙帝六次南巡的活动之一就是到南京的明孝陵祭祀明太祖。他还专程前往曲卓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更是提出“最天法祖、勤政爱民”“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会通各族文字的书籍。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探讨的新视角》(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局面形成的表现与途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评述清朝前期为实现国家认同所做的努力。【答案】(1)表现:民族交融;局部统一。途径:斗争;会盟;改革;和平交往。(2)评述:强调清朝统治正统性与合法性,以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政治认同;秉承儒家思想,奉行“崇儒重道”,用儒家思想文化治世,构建了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人关后,满族实现了汉化,树立了华夏一家的民族意识,强化了各民族一家的民族认同。这些努力巩固了清朝专制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推动了民族交融,巩固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构建了一个各民族认同的国家体系。【解析】【详解】(1)表现:依据材料“在频繁往来和亲密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可归纳出民族融合;依据材料“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渐渐融入华夏族”可归纳出局部统一。途径: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局面形成途径有斗争、会盟、改革及和平交往等方式。(2)评价:首先努力方面:依据材料“清初,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等人外,还对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等进行祭祀”可归纳出强调清朝统治正统性与合法性,以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政治认同;依据材料“康熙帝六次南巡的活动之一就是到南京的明孝陵祭祀明太祖。他还专程前往曲卓瞻拜孔庙”可归纳出秉承儒家思想,奉行“崇儒重道”,用儒家思想文化治世,构建了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依据材料“乾隆帝更是提出‘最天法祖、勤政爱民’‘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会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可归纳出树立了华夏一家的民族意识,强化了各民族一家的民族认同。结合清朝前期为实现国家认同所做的努力的措施和所学学问可知,关于评价可从巩固清朝专制集权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推动民族交融、巩固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和构建了一个各民族认同的国家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依据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学问,概括明朝政治发展呈现出的趋势,并对其进行历史说明。【答案】(1)趋势:蒙古余部、女真势力崛起,先后威逼明朝统治;明初都城北迁,最终确定了北京的国都地位;国家经略重点由海洋重新转回北部边疆;重修的长城边防功能渐失;明清易代,封建社会得以持续;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渐渐定型;君主专制日趋强化。(2)历史说明:元朝灭亡后,北方蒙古余部渐渐分裂为鞑靼、瓦刺两大集团,严峻威逼明朝北部边防,明中期曾两次突破长城深人内地。为加强北部边防,明朝营建并迁都北京,重修的长城绵延雄伟,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郑和七下西洋后,远洋航海活动也无影无踪。明朝前期,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招抚女真各族。明末内乱不断之时,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族后快速崛起,并对明朝绽开进攻。清军入关战胜李自成,并逐一击败农夫军余部和南明残部,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中国进人最终一个封建统一王朝。明朝废除宰相,权分六部;废除行省,设三司;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要求】考生的历史说明要与其所答发展趋势相对应;时空描述清楚,因果关系分析正确;符合史实。)【解析】【详解】趋势: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分布反映的是蒙古余部和女真势力崛起、明初都城北迁和长城的修建,这主要和国家的经略重点、封建社会的持续及王朝易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亲密相关。说明:关于说明须要留意明朝都城北迁、重新修建长城须要和当时天子守国门、抵挡北方蒙古骑兵及国家战略重点转移相结合;关于清军入关须要和当时明清易代、封建社会持续、君主专制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等方面相结合。18.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其衡量指标多种多样,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若干重要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数及城市化率统计表【注】全国总人口数各家统计不一。笔者截取的原则是,假如某一年有修正后的数字则首取,没有则取最大的估略数字。1820、1840、1843、1893、1901年的全国总人口教职自姜涛《中国近代人口史)。1920、1931、1936年全国总人口数,参考姜涛前引书,及赵文林、谢激君:中国人口史》,以《中国人口史)修订后的数字为准。1949年的数据采自《中国人口年鉴.1985)——据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探讨》采纳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演进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答案】示例起步阶段(1840年—甲午战前)。鸦片斗争以后,中国人口总量长期处于停滞徘徊状态,中国城市化率整体不高,但也有缓慢提升,且主要在沿海、沿江的部分地区进行。五口通商后,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各大商埠相继开拓,近代城市化进程启动。沿海、沿江城市内的近代工业渐渐兴起,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但此时的通商口岸以商业为主,城市化对农村人口的吸纳力不足,且从两次鸦片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直至中法、中日斗争,很多城市、城镇不同程度地遭遇斗争摧残。初步发展阶段(甲午战后一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城市化获得初步发展。之所以把《马关条约》签订看作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性转折点,是因为它不但刺激了通商口岸城市数量的增加及分布区域的拓展,而且其中资本输出等条款刺激了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实业救国”高潮出现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个铁路铺设、开矿设厂的时代。在19世纪末中国几个区域的城市系统中,出现了较有成效的经济、交通近代化变革。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民族工业和城市化均获得较快发展。曲折发展阶段(全面抗战爆发一1949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变更了中国历史进程,对城市化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上看,半壁河山沦陷于日寇之手,大多数城市,特殊是若干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和近代兴起的主要工商业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相继被日军占据,战火侵扰加之野蛮掠夺,城市遭到严峻破坏,人口锐减。从局部看,东北与西南两个局部区域的城市化却得到了很大发展。日本为了适应对华斗争的须要,将东北作为斗争基地,加大了对东北的投资。抗战成功后,东北成为中国重工业基地及其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全面抗战期间,中国东部人口大规模向西部迁移;推动了西部成渝地区的城市发展。但这远不足以弥补斗争对整个中国城市发展所造成的破坏和负面影响。抗战成功后,中国一度出现战后的复兴,经济和城市都出现较大发展,但蒋介石挑起的内战对经济的破坏相当严峻,工农业生产与城市化水平严峻下降。全国解放前夕,国民政府及其军队撤退台湾时,还掠走大量资源和黄金储备,破坏了很多重要的工厂和矿区,加之斗争破坏,不少城市人口数量削减,百业萧条。这些都使城市化发展进程陷于滞缓。【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材料体现是1820年到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率的变更,结合材料可将其大致划分为起步阶段(1840年—甲午战前)、初步发展阶段(甲午战后一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曲折发展阶段(全面抗战爆发一1949年),关于阐释可结合材料的数据特征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过及缘由进行分析即可。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斗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指导路途及其很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其次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行能很快发展和不行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斗争的长久,而且假如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这就是中国革命斗争的两方面。这两方面同时存在着,即是说,既有顺当的条件,又有困难的条件。这是中国革命斗争的根本规律,很多规律都是从这个根本的规律发生出来的。我们的十年斗争史证明白这个规律的正确性。谁要是睁眼看不见这些根本性质的规律,谁就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斗争,谁就不能使红军打胜仗。中国国内斗争和任何古今中外的斗争一样,基本的战斗形式只有攻防两种。中国内战的特点,是“国剿”和反“围剿”的长期地反复和攻防两种战斗形式的长期地反复,并且包括着一次一万多公里的宏大的战略转移(长征)这样一种东西在里面。——毛泽东《中国革命斗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在中国抗日红军高校的讲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中国近代史学问,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角度,围绕“战略问题与革命实践”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阐释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楚。)【答案】示例:论题:毛泽东斗争、战略理论来源于革命斗争实践。阐释:阐释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①鸦片斗争以来,特殊是国民大革命与土地革命斗争的曲折历程与艰辛探究。②井冈山的斗争、红军五次反“围剿”斗争等阅历、教训的总结。③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实现了宏大的战略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有利于从国内斗争向民族革命斗争的转变。这些充分说明,毛泽东斗争、战略理论是在充分相识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理论。【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依据材料“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斗争四个主要的特点”及材料所给的限制“战略问题与革命实践”可归纳出论点是毛泽东斗争、战略理论来源于革命斗争实践。关于阐释可从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阅历教训、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拓、遵义会议的召开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等方面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