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高三压轴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初,随着梁启超《中国史叙论》、《新史学》的发表,实现了中国史学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史学研究的目的、内容变化 B.史学研究的服务对象变化C.中国社会的变革转型 D.史学家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2.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与材料所述思想相似的是A.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政策B.秦始皇颁布“黔首自实田”的法令C.唐太宗时期推行轻徭薄赋政策D.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3.下表为江南25个市镇373座桥梁建造情况统计简表(单位:座)时期宋代元代明初明中后期清前期清中期数量102727993059注官建与民建的总比例是1:12如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宋代商品经济落后 B.民间建桥技术更高 C.政府财税收入下降 D.商贸贩运逐渐发达4.汉武帝时期,实行集中货币发行权和统一法币的政策,同时创立国家企业制度,国营专利的实业包括盐铁和酒等。这些政策的实施A.巩周了西汉中央政权 B.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D.遏制了工商业的发展5.如图是19世纪末西方人绘制的一幅漫画。如果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你认为最合适的主题当是A.可怜的东方人B.落后就要挨打C.工业化的威力D.野蛮人的下场6.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A.“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B.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7.1933年,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法规都需要由总统批准,总统有权修改或补充;在行业内部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总统可以强加一个他自己的法规;经总统批准的法规,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美国A.三权分立原则遭到破坏 B.立法权转移到总统手中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力图防止企业盲目竞争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孙中山割辫表明了坚持改良主义的立场B.黎元洪割辫体现了其人坚持革命的倾向C.袁世凯割辫反映了民主科学已深入人心D.三人割辫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9.如图为1919年日本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其中甲地区对应的是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东北地区10.有学者说:“魏晋南北朝之士大夫尤多儒道兼综者,则其人大抵为遵群体之纲纪而无妨于自我之逍遥,或重个体之自由而不危及人伦之秩序者也。”这一论述说明魏晋南北朝A.儒学独尊地位未丧失 B.统治意识出现宗教化C.儒学受道教冲击剧烈 D.社会上流行崇尚道教11.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B.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C.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 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中心12.英法两国由等级君主制转向君主专制的关键因素是①采邑分封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族国家的形成④教会势力的壮大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纹章的时代流转纹章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战争中战士们所使用的盾牌形状或上面带有的简单符号,这些符号图形在战争中发挥着区分敌友的重要识别功能。中世纪的欧洲,士兵或仆从的头盔、旗帜、马饰、衣服等其他物品上,均装饰有其隶属主人的纹章。1547年爱德华六世即位后,英国议会法令明确规定,宗教法庭所使用的印章必须刻上国王的盾形纹徽。到伊丽莎白后期,除了国王的徽章,其他私人徽章几乎全被取消。17、18世纪,刻有纹章图案的瓷器在欧洲盛行,皇家、贵族及普通平民,都可以在生活用品中展示自己的纹章。问题(1)17、18世纪的欧洲有哪些历史运动推动了普通平民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纹章?(2)根据材料,分析纹章在时代流转中体现的政治含义。14.(20分)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指“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问题:(1)启蒙思想家所讲的“理性之光”指的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简略叙述自启蒙运动兴起后的三百多年间,“理性之光”是如何驱散黑暗,把世界引向光明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传统史学注重政治史,被近代称为帝王将相家谱,新史学关注社会、民众,从这种变化来看,史学的社会功能强化,政治功能减弱,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随着近代化推动,史学研究必然发生转向,C正确;A、B是新史学变化内容,而非原因,排除;史学家职业道德意识增强是主观因素,受到社会转型影响,不能作为主要原因,排除D。2、C【解析】

材料中的“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等信息表明孟子认为横征暴敛会给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困难,政府应当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孟子主张重农抑商,排除A项;“黔首自实田”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制,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B项;方田均税法是清丈土地整理田赋地籍的制度,与材料主张轻徭薄赋不同,排除D项。3、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商贸发展的要求和推动,明清时期江南桥梁建设特别是民建桥梁远远多于宋元时期,D项正确;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所发展,民间建筑桥梁增加是基本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民间建桥多于政府行为,不能说明财政收入下降,ABC三项不符合题意。4、A【解析】

汉武帝时期中央政府统一货币管理,实行专卖制度,这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同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西汉中央政权,A正确;题干列举政策多属于商业领域,与农业无关,排除B;封建社会土地私有,C排除;汉武帝在财政和专卖制度方面的举措限制了大商人对商业利润的垄断,但“遏制”表述绝对,排除D。5、D【解析】

漫画反映19世纪末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华战争,西方人把侵华看作是对野蛮人的惩罚,故D符合题意;由漫画可知,鞭打的是清朝服饰的人而非笼统的东方人,故A不符合题意;B是站在受到欺凌对象的国家得出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列强使用的依然是冷兵器,没有代表工业化成就的先进武器,故C不符合题意。6、C【解析】材料“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反映了对美术家的作品忽视社会主义建设倾向的批判,说明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故C正确;1955年中国并没有严重的“左”倾错误,故A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故B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故D错误。故选C。7、C【解析】

依据材料中“各行业法规都需要由总统批准,总统有权修改或补充”“在行业内部……总统可以强加一个他自己的法规”等信息可知,以总统为首的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得到加强,因此C选项正确;AB选项对材料信息解读错误,排除;D选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8、D【解析】

辛亥革命时期的割辫体现出的是革命的精神,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割辫都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D正确;孙中山割辫表明了革命的立场,A错误;黎元洪属于旧官僚,显然不倾向于革命,割鞭子显然是处于无奈,B错误;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口号,袁世凯割辫是欺骗革命的需要,C错误。9、D【解析】

依据图示可知,甲地区日本进口贸易最高,出口贸易比例也高于丙和丁地区。依据材料时间,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一战后,一战后日本加紧对中国东北地区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是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地区,排除。10、A【解析】

根据材料“则其人大抵为遵群体之纲纪而无妨于自我之逍遥,或重个体之自由而不危及人伦之秩序者也”可以看出,虽然此时人们行为符合道家思想,但仍然是在遵守儒家伦理基础之上,说明儒学独尊地位并未丧失,A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儒道融合,没有体现出统治意识出现宗教化,B项错误;魏晋南北朝儒道走向融合,无法体现儒学受到道教剧烈冲击,C项错误;根据材料“士大夫尤多儒道兼综者”可得出当时儒家地位仍然十分重要,不能说明社会上流行崇尚道教,D项错误。11、C【解析】

汤因比主张抛弃以自己国家、文明、宗教为中心的历史研究路径,反映了其主张坚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的历史研究方法,C正确;历史研究需要有研究中心,A偷换概念,排除;汤因比是立足于文明史观,而非全球史观,排除B;D只是材料表象,排除。12、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英法两国由等级君主制转向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促成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让政治经济方面达到要求,另一方面思想文化领域也给与一定的支持,②③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采邑分封的确立不利于君主制的发展,教会势力的壮大削弱了王权也不利于君主制,因此BCD选项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运动: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和政治领域冲击了封建专制特权。(2)含义:纹章及其功能转变源于欧洲社会制度的变迁。最初出现的纹章是为了在战争中区分身份信息。中世纪的纹章体现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王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16世纪,纹章成为特权阶层的专属,体现了王权的增强,英国进入君主专制时代。17、18世纪,纹章成为民众生活的私人符号,这说明社会开始淡化原有的等级制度观念,欧洲走向现代民主政治。【解析】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思想领域,17、18世纪的的启蒙运动宣扬自由平等,抨击教会特权封建等级制度。政治领域,以启蒙思想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和政治领域冲击了封建专制特权。(2)纹章在时代流转中体现了社会的变迁,是政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的结果。由材料“这些符号图形在战争中发挥着区分敌友的重要识别功能”,可得出最初出现的纹章是为了在战争中区分身份信息。由材料“装饰有其隶属主人的纹章”,可得出中世纪的纹章体现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王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由材料“宗教法庭所使用的印章必须刻上国王的盾形纹徽”,可得出王权的增强,英国进入君主专制时代。由材料“皇家、贵族及普通平民,都可以在生活用品中展示自己的纹章”,可得出17、18世纪,纹章成为民众生活的私人符号,这说明社会开始淡化原有的等级制度观念,欧洲走向现代民主政治。14、(1)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2)答案1:层次清晰,史实准确,叙述连贯。如:思想上,批判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启迪人们思想;并为资产阶级革命设计了政治蓝图。实践上,指导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为欧美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