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省岳阳市一中下学期高考历史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2.德国史学家蒙森在其著作《罗马史》中对罗马法起源进行了清晰的讨论: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由此可知罗马法有利于A.维护法律权威B.保障人民的权益C.保护私有财产D.限制权力的滥用3.下表为1965年—1992年高收入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能够用来说明国家类别1965年GDP占全球比重1970年GDP占全球比重1992年GDP占全球比重高收入国家70.53%74.99%79.41%不发达国家8.14%8.08%4.25%A.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B.两极格局的瓦解C.全球经济重心转移 D.经济区域化倾向4.隋文帝“下令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设置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当时著名的官仓主要有广通仓、常平仓等,每仓各有地窖至少数百个。隋代官仓的设置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新突破 B.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C.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 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5.下列体现司马迁治史抱负的是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B.“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文章经世之业,立言亦期有补于世”6.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7.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A.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C.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8.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A.建立北约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C.组建欧洲联盟D.成立欧共体9.如表1933年中国重要工矿产品中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对比表产品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外国资本与民族资本的比值(B/A)电力(百万度)5318911.68铁(千吨)1276004.72棉纱(千包)16176560.41棉布(千包)9040144251.60卷烟(千箱)5186851.32火柴(千箱)666690.10如表中的数据对比反映了A.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 B.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命脉C.大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限 D.帝国主义侵华方式有变化10.《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五年内在湘、鄂、赣区域由政府投资2.7亿余元,建设包括钢铁、煤矿、电冶等12项、30余个大型厂矿……五年后(民国三十年)钢、铁、铜等类产品应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别加大对该地区煤矿的勘探工作……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从材料可见A.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 B.政府工作重心已转向经济建设C.一五计划以侧重发展重工业为主 D.中共已完全丢失了南方根据地11.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B.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C.明朝以前的政府采取集体决策方式D.明以前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12.1917年初,俄国国内陷入混乱,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只能大量地发行货币,甚至连印刷机都用坏掉了。大雪和低温让100多列蒸汽火车车头因冻结而爆炸,导致食品和燃料没法运进大城市。由于供应缺乏,面粉的价格已经涨了8倍,但有面粉的面包房也没法烤岀面包,因为烤炉没燃料,连首都彼得格勒的许多工厂都因为缺少燃料而停工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二月革命爆发后的紧张局势 B.气候恶劣且燃料极度匮乏C.政府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 D.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矛盾的激化13.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蒋介石亲任委员长。1936年,资源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订子《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按此计划,计划五年内由政府投资2.7亿元,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內地建设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其意图在于A.学习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发展工业B.建立统制经济体制壮大官僚资本C.建设后方工业基地预备大战爆发D.采取行政干预手段优化工业结构14.拿破仑统治对欧洲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强化了君主集权的意识 B.扩大了工业革命成果C.削弱了英国在大陆势力 D.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15.在一些地方出土的一些反映汉代孔子与道门关系的汉画中,大部分是孔子见老子,孔子居右执贽处从位,左向对着老子,单向鞠躬行鞠躬礼.这反映了汉代A.道家的黄老无为学说处于正统地位 B.孔子的政治地位比较低下C.尊儒政策对基层思想意识影响有限 D.三纲五常未被统治者采纳16.20世纪30年代末,国民政府在国内全面推行农村合作社,广泛建立合作金库,为农民提供农贷资金,并培养各级合作指导人员。政府此举意在A.保障长期抗战 B.维护统一战线C.消灭边区政权 D.应对经济危机17.1937—1942年抗战后方设立的民营工厂数和资本数年份厂数折成战前币值的资本数(千元)总计289918842519376021721193818267178193934649880194049624230194173818083194210777333该表反映出当时A.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困境 B.工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C.统制经济促进工业发展 D.沦陷区的工业基本停滞18.对联不仅以其文学性、艺术性见长,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下列这幅对联中,它所指涉的历史事件是由何事直接引发的。上联: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下联: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A.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巴黎和会 D.华盛顿会议19.自从秦国商鞅变法后,“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则父在而子分居,财产独立”就成为习俗,汉代以后一直通行“兄弟均分遗产”,由此内生为千百年来中国家庭的一种制度文化。该制度文化存在的主要意义是A.推动了男女平等观念的逐步形成 B.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解决了传统家庭内部复杂的矛盾 D.促进了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20.《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这些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需要C.对高利贷者处以严惩 D.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21.“‘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这句话旨在A.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B.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C.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D.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队22.下图是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①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②隐含了面向全民大众的价值取向③承载了北大人“肩负重任”理想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23.阅读下列《欧洲移民表》,对此比较好的解释是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美国1821—1932年3420万俄国亚洲地区1800—1939年1200万阿根廷1856—1932年640万加拿大1821—1932年520万A.移民可能利用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C.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D.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24.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避免了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冷战维护了世界的和平D.美苏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25.周王朝时期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当时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例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时,“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可见设置春宫最主要目的在于:A.巩固政权统治 B.加强等级观念 C.加强礼乐教育 D.普及乐理知识26.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①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天”的印记②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派思想③强调仁政,反对暴政④思想保守,主张“法先王”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27.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婿,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28.相传,7世纪初期,某人在山洞沉思时,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你应该奉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自此他便以天启警告者的身份开始宣传,进而创立A.佛教 B.婆罗门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29.王安石推行变法的首要任务:A.缓和阶级矛盾 B.解决财政危机 C.改革官僚弊政 D.解决立法之争30.“(这一时期)人们不再简单去观察事物,然后下断言。人类自身本性成了怀疑对象,思想被拉回到自身,人类开始‘反思’。”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强调理性思考和判断 B.人文主义精神出现C.神学思想得到了根除 D.理性主义思想成熟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没有相当程度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是无法支撑大规模的都市的,粮食、交通、安全都会是问题。据考,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京师长安有60多万人,东都洛阳有30多万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宋朝的城市,在盛唐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北宋汴京的人口达到140万,南宋临安的人口更是达到25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宋朝以后,中国城市规模大幅下降,最大的城市人口竟不及百万。古代中国的总体城市化水平也很高。早在战国时期,城市化率就达到了惊人的15%的水平。唐朝天宝年间,城市总人口达到1100万人,全国总人口约为5300万,城市化率达到20.8%。宋朝的城市化率,则达到了22%的水平。明清以后,城市化的势头减缓,城市化率反而下降了。——摘编自徐建国《城市繁荣离不开城乡人口对流》材料二如图为“1850—2050年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的整体趋势及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中两国城市化的异同。32.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考核制度逐渐形成定期、有内容、有奖惩、梯次分明、分工明确的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魏晋南北朝在尚书台设考公郎为专职的中央考核官员。魏晋时,由于战争纷纷,正常的考核无法进行,于是改由皇帝不定期地下诏考百司。东晋南朝,官员的考核与任期相结合,以三年为“小满”,六年为“秩满”。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实行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并与官员任用相结合,按年月暂定任用后,年资成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魏晋南北朝还形成了与门阀制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并将中央朝官纳入考核体系,并制定考课法,改变了过去偏重地方考课的倾向。——摘编自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官员考核制度的作用。33.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大航海事件航路的异同点。(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大航海事件对国际关系的不同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可知,三个历史文献的记述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农业经营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没有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排除C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女织”的特点,排除D项。【点睛】材料型选择题多在题干和选项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有些选项也许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不能选择。2、D【解析】
根据材料“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可知罗马法以契约形式确保了各权力代表的相互制约关系,有利于形成权力约束,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未反映罗马法对法律权威的维护作用,排除。材料未体现罗马法保护人民权力及私有财产,故排除BC两项。3、A【解析】
发达国家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不发达国家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说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两种类型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A正确;B与题无关,排除;全球经济重心依然在发达国家,排除C;材料未反映出经济区域化,排除D。4、B【解析】
据材料可知,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设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仓里,如“广通仓、常平仓”的设置,其目的是保障都城长安的粮食供应,B正确;粮仓的设置不能反映商品经济的新突破,A错误;C、D与材料无关。5、C【解析】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体现司马迁治史抱负,故C正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总括自己修《史记》的目的和意义,不是司马迁的治史抱负,排除A;“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语出《资治通鉴》,即以历代兴亡的历史作为镜子,来考察当今的利弊得失,不符合题意,排除B;“文章经世之业,立言亦期有补于世”出自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即学问必须与社会人事相结合,必须为社会人事问题服务,不符合题意,排除D。6、D【解析】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依据材料“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可知这体现了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并不反对基督教,没有削弱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B选项错误,“彻底摧毁”一词表述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罗马教会的统治,与欧洲的民主政治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7、C【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就是靠精耕细作,明清时期更是如此,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A项中的“全国”表述不当项,排除;在封建社会注重发展个体农耕经济,故B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8、B【解析】题干叙述了欧洲联合的史实,对比B、C、D三项,B项最早。A项是美国主导下的军事组织。9、A【解析】
1933年重要工矿业品中,尤其是重工业领域,外国资本占比明显高于民族资本,这体现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半殖民地特征,A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出列强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排除B;经济危机更多的体现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题干中未提供生产和消费相关信息,排除C;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题干未体现出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排除D。10、A【解析】
由材料信息“五年后(民国三十年)”可知《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中制定计划时间应当为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结合材料内容可知此时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A正确;抗战时期政府的工作重心是抵抗日本的侵略,不可能转而进行经济建设,B错误;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共根据地,D排除。故选A。11、B【解析】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符合题意,故选B;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本原因是君主专制的强化,A选项排除;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集体决策的说法错误,C选项排除;中国封建社会属于家天下,政府是为皇帝统治天下服务的,D选项排除。12、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初,俄军在前线的失败导致俄国国内陷入混乱,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食品和燃料极度匮乏。由此可知,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矛盾的激化,故D正确;这是二月革命爆发的背景,故A错误;气候恶劣且燃料极度匮乏是材料反映的现象,故B错误;政府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也是材料的表现之一,故C错误。13、C【解析】
“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內地建设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结合材料时间和中日关系可知,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举动是为了预备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选项C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采取的是市场经济,排除A;选项B不是材料描述现象的目的,排除;材料未体现国民政府在工业结构方面的调整,更多是的工业布局在地域方面的变化,排除D。1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执政时期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编纂《民法典》,通过与欧洲大陆封建君主们的战争,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D项正确;强化君主集权意识不是拿破仑统治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A项错误;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和“大陆封锁令”不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大,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和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失败,英国在欧洲和世界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加强,C项错误。15、C【解析】
地方出土的汉画中,大部分是孔子谦恭拜见老子情形。这反映出汉代政府的尊儒政策对地方影响有限,故C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道家的地位,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孔子的政治地位,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三纲五常,故D错误。16、A【解析】
20世纪30年代末,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农民提供农贷资金,并培养各级合作指导人员,有利于提高农民抗战积极性,保障长期抗战,故选A;国民党与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争,与农民无关,排除B;20世纪30年代末,是抗战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争,合作抗日,C错误,排除;D不符合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30年代末”“为农民提供农贷资金”,联系所学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17、A【解析】
由1937—1942年抗战后方设立的民营工厂数和资本数增长非常有限可知,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面临困境,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统制经济”促进了工业的发展,C项错误;沦陷区的工业基本停滞与民营工厂数和资本数均有所增长不符,D项错误。18、C【解析】
根据“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下联: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可以看出,对联与五四运动有关,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与五四运动无关,故排除ABD项。19、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分家现象,这一现象有利于推动古代中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分家现象与男女平等没有关系,排除A项;分家现象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干中“主要意义”的要求,排除。20、D【解析】
材料规定高利贷利率不得过高、债务期限可以放宽,都是为保护借贷、借债的平民,D正确;A、B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材料对高利贷利率过高者,给以罚金处理,C说法不准确。21、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说明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的发展繁荣,有利于其建立殖民霸权,因此选A。考点:工业革命点评:材料式的选择题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此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两大能力。22、A【解析】
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体现了北大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图案中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北大的教育属于精英教育,不是面向全民大众,②不符合题意。排除B、C和D。故选A。23、D【解析】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是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故选D;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但不是最佳项,A错误;世界性经济危机指1929-1933年,过于片面,B错误;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符合史实,但不是最佳项,排除C。24、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开始后,双方对峙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使世界整体上处于和平稳定时期,故D项正确;题干立足于世界看待美苏冷战,并非仅仅欧洲重建,排除A项;冷战时期美苏霸权主义下世界局势局部紧张,爆发了局部战争,并未避免直接武装冲突,排除BC。故选D。25、A【解析】
依据“礼乐机构”“音乐”等可知材料论述的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此制度是配合分封制实行,主要目的是用一系列等级规范制度来巩固政权统治,故A正确;BCD均不是礼乐制度制定的目的,排除。故选A。26、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强调仁政,反对暴政”以及思想保守、主张“法先王”均是只属于先秦儒学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神化封建统治,特别是糅合其他学派思想,所以“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天”的印记、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派思想才是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实际上和题干无关的题肢做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即回答的并非所问的问题,所以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即使本身说法再正确的选项也是不能选的。27、A【解析】“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了,商人可以跻身上层社会了,所以这意味着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选A;但是上述现象只是意味着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提高,并不意味着商人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故排除B;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8、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世纪初期,穆罕默德以先知身份,创立并开始传播伊斯兰教,D选项正确;佛教、婆罗门教和基督教,均在此前已经诞生,ABC三选项不符合题意。29、B【解析】
王安石变法前的北宋是冗官、冗兵和冗费,还有送给少数民族的岁币,国家不堪重负,所以变法的首要任务是解决财政危机,故选B;财政危机解决了阶级矛盾就解决了,故A不是首要任务,排除;官僚弊政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致的,王安石无法改变,C错误;立法之争是变法前提,不是首要任务,D错误。30、B【解析】
材料“人类自身本性成了怀疑对象,思想被拉回到自身,人类开始‘反思’”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反思自己,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本质,B正确;AD反映的是启蒙思想,排除;C错在“根除”的表述上,排除。故选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整体趋势:自战国到宋朝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之后城市化的势头减缓并下降。特征:①城市化进程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密切相关。②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城市规模扩大,催生市民阶层出现,并导致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④城市规模与商业活动相关,并受到封建政府政策影响。(2)同: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过程中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异:英国的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中国的城市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起步发展缓慢。英国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水平高;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解析】
(1)整体趋势:根据材料“早在战国时期,城市化率就达到了惊人的15%的水平。唐朝天宝年间……城市化率达到20.8%。宋朝的城市化率,则达到了22%的水平。明清以后,城市化的势头减缓,城市化率反而下降了”可知,自战国到宋朝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之后城市化的势头减缓并下降。特征:根据材料“没有相当程度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是无法支撑大规模的都市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城市化率较高,说明城市化进程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城市化得益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材料“北宋汴京的人口达到140万,南宋临安的人口更是达到250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松江区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二)数学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25年初三2月份自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济宁嘉祥县联考2025届初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物理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摸底考试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工程材料与构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喀什职业技术学院《试验设计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理工大学《建筑模型制作与造型设计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自贡市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 信阳师范大学《专业英语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Premiere视频编辑案例教程(微课版)(第2版)(PremierePro2020) 课件 第1、2章 初识 Premiere Pro 2020、视频剪辑
- 口腔平滑肌瘤的手术治疗与预后
- 重点群体人员本年度实际工作时间表
- XX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2024年)
-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
- 卫星互联网通信技术
- 2023年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 猪场的生物安全工作总结
- 机房建设工程方案
- 氨吹脱工艺设计
- 观光小火车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