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水和水的溶液(原卷版+解析)_第1页
第1讲水和水的溶液(原卷版+解析)_第2页
第1讲水和水的溶液(原卷版+解析)_第3页
第1讲水和水的溶液(原卷版+解析)_第4页
第1讲水和水的溶液(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水和水的溶液【题典演练】命题点一、水循环、水资源和水污染1.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多 B.全球水资源除沙漠地区外,其分布是较均匀的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D.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水、大气水和冰川水2.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结合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冰川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流水大气水生物水68.700%30.0600%0.2600%0.0330%0.0060%0.0370%0.0032%A.图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 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含量比咸水多 C.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 D.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3.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这是因为()A.地球上总储水量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B.由于地球表面“温室效应”的作用,水会不断蒸发掉 C.淡水资源不充足,人类活动的用水量增加且水体不断地受到污染 D.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4.水质是重要的环境指标,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如图是自然界水的天然循环示意图,小阳同学总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5.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③的影响 B.人工增雨会改变④的时空分布 C.图中①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 D.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减少6.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如图,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地表径流等环节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其中“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填序号)。命题点二、水的电解实验1.如图Ⅰ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图Ⅱ是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所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B.乙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C.实验所得A、B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2:1 D.该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2.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a、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两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连直流电源的负极 B.与b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与a、b相连的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3.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B.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 C.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D.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4.电解水的实验中,阴极产生氢气6cm3,则阳极产生的氧气体积应为()A.8cm3 B.4cm3 C.3cm3 D.1cm35.小明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并在a、b试管中各收集到一定气体,经检验a试管内的气体为氢气,b试管内的气体为氧气。请回答:(1)该实验证明了。(2)如图2是水电解的微观模式图,请结合该图分析,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的原因。6.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判断b为电源的极;检验该极产生的气体的检验方法是。(2)电解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某生用加了少量硫酸的水进行电解实验,测得了不同时间段分别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实验数据如下:时间/分钟12345678910负极生成气体体积(cm3)6122029394959697989正极生成气体体积(cm3)25812172227323742从以上实验数据可知,刚开始的前几分钟负正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l,你认为原因是,从第分钟开始,每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l。(4)根据水电解实验和其它实验,人们认识到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和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和组成的。【强化训练】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所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管a中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B.管a与管b中气体质量比为2:1C.该实验可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D.该实验可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2.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b中得到H2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3.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相关反应可表示为2H2O通电¯2H2↑+O2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变但物质种类发生了改变4.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圈层,数字序号代表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图中代表水圈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5.2009年,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083米)建成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如图为南极地区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图,据图和所学地理知识回答,南极地区水循环()A.比较活跃,气候湿润B.地表径流环节缺失C.①环节使陆地的淡水得到补充D.⑤环节使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6.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曾号称“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影响,出现大面积干涸。读图回答。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最直接有关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水面蒸发与大气降水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大气降水D.地表径流、大气降水与水汽输送7.如图为“南方某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某次强降水后城市发生内涝,原因是图中()A.①过多 B.②受阻 C.③过快 D.④增大8.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2题.若全球气候变暖,则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水量变化量最可能是()A.植物蒸腾作用减弱,海洋蒸发量明显增大B.陆地河湖蒸发量将明显变小C.大气中水汽输送增加量小于陆地径流增加量D.全球降水量明显大于蒸发量9.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下渗 B.下渗、地表径流C.植物蒸腾、蒸发 D.蒸发、地表径流二.解答题(共2小题)10.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①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②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③下列节水措施不正确的是(填字母)。A.用淘米水浇花B.用红色的工业废水浇灌农田C.用洗衣服的水拖地D.及时关闭水龙头(2)户外野炊时,为使木柴燃烧得更旺,往往将木柴架空,这是为了。野炊结束时,可以用沙土把火盖灭,其原理是。(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可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写一种即可)。11.水是生命之源。(1)空气制水机能充分利用大气中的水分制出饮用水,主要过程如图1:①能被过滤装置除去的有害物质的直径(填“大于”或“小于”)滤孔直径,紫外消毒后得到的饮用水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②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压缩冷凝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液态水,变化的是。(2)电解水实验如图2所示,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是(填物质的名称)。第1讲水和水的溶液【题典演练】命题点一、水循环、水资源和水污染1.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多 B.全球水资源除沙漠地区外,其分布是较均匀的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D.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水、大气水和冰川水【解答】解: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A错误;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B错误;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C正确、D错误。故选:C。2.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结合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冰川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流水大气水生物水68.700%30.0600%0.2600%0.0330%0.0060%0.0370%0.0032%A.图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 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含量比咸水多 C.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 D.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解答】解:读图及表格资料可知:图示中的97.5%咸水大多存在于海洋中,陆地上也有咸水湖,A错误;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但含量比咸水少得多,B错误;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C正确;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D错误。故选:C。3.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这是因为()A.地球上总储水量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B.由于地球表面“温室效应”的作用,水会不断蒸发掉 C.淡水资源不充足,人类活动的用水量增加且水体不断地受到污染 D.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解答】解:A、地球上水不很少,但合理使用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故A错误;B、由于地球表面气温的作用,水会被不断蒸发掉是自然现象,与题干没有因果关系。故B错误;C、淡水资源不充足,分布又很不均匀,而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地受到污染是将来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故C正确;D、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与水危机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故选:C。4.水质是重要的环境指标,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如图是自然界水的天然循环示意图,小阳同学总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解答】解: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都正确,故①②③④组合正确。故选:D。5.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③的影响 B.人工增雨会改变④的时空分布 C.图中①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 D.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减少【解答】解: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⑤地表径流,人工增雨会改变⑤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图中④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增加,结合题意。故选:B。6.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如图,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地表径流等环节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其中“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填序号)。【解答】解:南水北调是把长江水调到缺水区,长江水属于地表水,所以改变的是⑤地表径流。故答案为:地表径流。命题点二、水的电解实验1.如图Ⅰ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图Ⅱ是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所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B.乙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C.实验所得A、B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2:1 D.该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解答】解:A、由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可知,甲中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乙中生成的气体较少是氧气,b应接电源正极,故A错误;B、乙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不可以燃烧,故B错误;C、根据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可知,A、B的体积比(不是质量比)为2:1,故C错误;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故选:D。2.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a、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两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连直流电源的负极 B.与b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与a、b相连的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解答】解:A、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a连直流电源的正极,故选项说法错误。B、与b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C、与a、b相连的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而不是质量比),故选项说法错误。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3.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B.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 C.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D.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故A说法不正确;B、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质量比约为1:8,故B说法不正确;C、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C说法不正确;D、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D说法正确。故选:D。4.电解水的实验中,阴极产生氢气6cm3,则阳极产生的氧气体积应为()A.8cm3 B.4cm3 C.3cm3 D.1cm3【解答】解:由于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阴极产生氢气6为cm3,则阳极产生的氧气体积应为3cm3.所以C正确。故选:C。5.小明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并在a、b试管中各收集到一定气体,经检验a试管内的气体为氢气,b试管内的气体为氧气。请回答:(1)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如图2是水电解的微观模式图,请结合该图分析,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的原因在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1,在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在化学反应反应中原子的个数不变,所以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解答】解:(1)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由物质的构成、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的原因是:在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1,在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在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所以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答案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在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1,在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在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所以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6.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判断b为电源的正极;检验该极产生的气体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能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2)电解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电极上有气泡生成。(3)某生用加了少量硫酸的水进行电解实验,测得了不同时间段分别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实验数据如下:时间/分钟12345678910负极生成气体体积(cm3)6122029394959697989正极生成气体体积(cm3)25812172227323742从以上实验数据可知,刚开始的前几分钟负正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l,你认为原因是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从第5分钟开始,每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l。(4)根据水电解实验和其它实验,人们认识到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解答】解:(1)由图可知,与b相连的试管中收集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判断b为电源的正极;检验该极产生的气体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能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2)电解时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电极上有气泡生成。(3)因为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的溶解度大,所以1~4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l.从第5分钟开始,可能H2和O2的溶解已达到饱和,气体的体积比大致保持2:1。(4)根据水电解实验和其它实验,人们认识到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答为:(1)正;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能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2)电极上有气泡生成;(3)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5;(4)氢原子,氧原子,氢元素,氧元素。【强化训练】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所示电解水实验的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管a中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B.管a与管b中气体质量比为2:1C.该实验可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D.该实验可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解答】解:A、管a中收集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管a与管b中气体体积比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可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b中得到H2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C.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解答】解:A、试管b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体积少,得到的是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故选项说法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相关反应可表示为2H2O通电¯2H2↑+O2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变但物质种类发生了改变【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B、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变但物质种类发生了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4.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圈层,数字序号代表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图中代表水圈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解答】解:由题干可知,数字序号代表水循环环节,图中代表水圈的是乙。故选:B。5.2009年,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083米)建成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如图为南极地区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图,据图和所学地理知识回答,南极地区水循环()A.比较活跃,气候湿润B.地表径流环节缺失C.①环节使陆地的淡水得到补充D.⑤环节使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解答】解:A、南极地区气温低,气候干燥,故不符合题意。B、夏季温度在0度以上,也存在地表径流环节,故不符合题意。C、①环节表示水汽输送环节,使陆地水得以补充,故正确。D、⑤表示大气降水环节,形成地表水,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6.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曾号称“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影响,出现大面积干涸。读图回答。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最直接有关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水面蒸发与大气降水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大气降水D.地表径流、大气降水与水汽输送【解答】解:湖泊总水量减少说明湖水的补给量<蒸发量,湖水的补给来源有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则地表径流+大气降水<水面蒸发。故选:B。7.如图为“南方某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某次强降水后城市发生内涝,原因是图中()A.①过多 B.②受阻 C.③过快 D.④增大【解答】解:A、①表示大气降水,特大暴雨造成降水过多,是产生内涝的主要原因;故正确。B、②是蒸发,蒸发在消水过程中作用不大;故不符合题意。C、③是径流,径流过快不易导致涝灾出现;故不符合题意。D、④是下渗,下渗增大也利于积水的减少,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8.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2题.若全球气候变暖,则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水量变化量最可能是()A.植物蒸腾作用减弱,海洋蒸发量明显增大B.陆地河湖蒸发量将明显变小C.大气中水汽输送增加量小于陆地径流增加量D.全球降水量明显大于蒸发量【解答】解:A、植物蒸腾作用也会增强,海洋蒸发作用增大,故错误.B、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陆地河湖蒸发量将增大,故错误.C、陆地径流增加量中包含一部分陆地水体的蒸发量,故大气中水汽输送增加量小于陆地径流增加量,故正确.D、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全球降水量等于蒸发量,故错误.故选:C.9.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下渗 B.下渗、地表径流C.植物蒸腾、蒸发 D.蒸发、地表径流【解答】解:当地水量收入主要是降水,支出包括甲蒸发、乙径流输送、下渗补充地下水.故选:D.二.解答题(共2小题)10.(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①如图是电解水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