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动物的行为和体温调节【题典演练】命题点一、有关动物行为的实验探究1.分析下列实验探究,确定动物的行为属于哪一种行为并回答问题。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胡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③接着用线吊着胡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胡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胡蜂吐了出来。④再次用胡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低着头不予理睬了。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这属于行为。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决定的。(2)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3)动物的各种行为有利于个体的和种族的。2.以下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实验,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②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付小蝗虫那样吞掉盗虻。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大野蜂螫刺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不去吞吃了。⑥最后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1)实验①②③说明蟪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种本能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属于行为,是由其体内的决定的。(2)实验④说明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行为,是受环境影响,通过形成的。3.三刺鱼是一种小型鱼类,适合在玻璃缸中饲养。到了繁殖季节,雄性三刺鱼的腹部会由银色变为红色,而雌性三刺鱼的腹部依然是银色且较圆鼓。雄性三刺鱼会对领域内的其它雄性个体进行攻击和驱赶,而对雌性三刺鱼则会表现出靠近、跳舞等“求爱”行为。同学们想要探究雄性三刺鱼的行为,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实验1:玻璃缸里有一条雄性三刺鱼。同学们用金属线将3种不同颜色的雄性三刺鱼蜡质模型分别吊进玻璃缸中,记录雄性三刺鱼对3种蜡制模型的攻击次数,结果见图1。实验2:同学们将图2所示3种蜡质模型吊进玻璃缸中,记录雄性三刺鱼对模型的求爱次数,结果见图2。(1)实验1研究了雄性三刺鱼的行为,实验2研究的是行为。A.繁殖行为B.取食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2)据图1实验结果表明,入侵者身体红色越深,受到攻击的次数。据图2实验结果表明,雄性三刺鱼对的雌性三刺鱼求爱次数最多。为进一步验证实验2的结果,某同学在图2实验中加入图3所示模型,请根据你对实验的理解,推测雄性三刺鱼对该模型的求爱次数与图2中的(选填“A”、“B”或“C”)柱状图最相似。(3)某同学将实验1所用的蜡制模型做了改变,图1中3条鱼的上半部分(背部)都涂银色,下半部分(腹部)分别涂成银色、红色和深红色,所得到的结果与原实验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无论是对同性的攻击还是对异性的求爱,雄性三刺鱼都是根据的颜色来进行判断的。命题点二、体温调节1.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A.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B.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2.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剧烈运动中,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A.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 B.肌肉收缩,舒张的次数过多 C.血液流动速度过快 D.运动员体温比普通人高3.小明前几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在表中(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明服用了退烧药)。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时间7: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体温/℃36.937.238.238.238.537.537.3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明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4.为了安然度过寒冷而又食物匮乏的冬季,许多哺乳动物具有冬眠的本领。作为恒温的哺乳动物,冬眠时的体温却只比环境温度略高,这是由于位于中体温调节中枢的“设定温度”下调了。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这个结构叫做,且神经冲动在其中的传导具有方向性,若用电刺激如图所示的结构中的A位置,在B、D两处能检测到电信号的是处。如果在寒冷冬季不能获得足够的热量就无法生存,因此,在冬眠前通过觅食大量积累脂肪是动物的常见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的(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5.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根据图3﹣3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图,此时体温环境温度。(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血管处于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皮肤温度,散发的热量将增加。(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强化训练】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环境中移到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耗氧量的变化是()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 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 C.青蛙的耗氧量减少,小白鼠的耗氧量增加 D.青蛙的耗氧量增加,小白鼠的耗氧量减少2.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动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 C.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D.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3.骆驼在沙漠中,白天体温能升高到41℃;晚上最多能将体温降至34℃.研究发现,白天升高体温能减少水分流失;而且前一晚体温降得较多时,更可以忍受隔天白天的酷热.下列理由中,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①白天升高体温可增加出汗量;②白天的体温高,能减少身体内用于散热的水分量;③夜晚体温低时,骆驼能吸收空气中水分;④夜晚体温愈低,第二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将体温升到骆驼白天可到达的温度;⑤骆驼身上的毛能阻隔外界的热,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4.人体个器官产热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常人在运动情况下主要产热器官是()A.脑 B.内脏 C.骨骼肌 D.其他器官5.皮肤对保持人的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夏天天热时()A.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 B.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 C.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加 D.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6.如图是2012年9月20日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济宁赛区部分选手比赛的场景。运动员们脚蹬别克,奋力向前,汗流浃背,满脸通红。这些表现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①保护②调节体温③排泄④感受外界刺激。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判断,错误的是()A.蜜蜂采蜜、老鹰捉小鸡﹣﹣觅食行为 B.松毛虫有刺毛、体色鲜艳﹣﹣防御行为 C.雄性锹甲虫为“爱情”而大打出手﹣﹣攻击行为 D.家燕带领幼鸟飞到南方越冬﹣﹣繁殖行为8.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D.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9.印度的狼孩被人从狼群中解救出来后,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以前的生活习性也很难改变,这是因为()A.狼孩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人的生活经验,难以接受人的学习行为 B.狼孩虽然不具备人的学习素质,但有人的学习行为 C.狼孩不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能获得人的遗传行为 D.狼孩既没有人的遗传物质,也没有人的学习行为10.在烟台的海边生活着一种甲壳动物﹣﹣招潮蟹,它的雄性长有一个大螯肢。在繁殖季节,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也不同。分析甲、乙两种招潮蟹求偶行为的类型以及决定这种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先天性行为应激性 B.先天性行为遗传性 C.后天性行为遗传性 D.后天性行为适应性二.解答题(共5小题)11.为了安然度过寒冷而又食物匮乏的冬季,许多哺乳动物也具有冬眠的本领.(1)大多数冬眠动物的个体体积较小,而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很大.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越大,动物身体的热量散失会(选填“越快”或“越慢”),如果在寒冷冬季不能获得足够的热量就无法生存.(2)大量积累脂肪是动物在冬眠前储存能源的常见策略.相对于糖类和蛋白质,脂肪更适合作为储能物质,这是因为.(3)作为恒温的哺乳动物,冬眠时的体温却只比环境温度略高,这是由于位于脑干中的中枢的“设定温度”下调了.体温降低后,动物的代谢水平就会随之下降,原因是的活性下降了.12.2015年,“冰桶挑战”活动(即将整桶冰水从头浇落全身)风靡一时。图为俄罗斯的小朋友们在雪地里进行“冰桶挑战”的情景。当人处在寒冷的环境中时,人的呼吸作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会如何变化?为什么?如果变温动物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时(假设该温度不会危及生命),其呼吸作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又会如何变化?为什么?13.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图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填“大脑”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14.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它们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小鸭①、②、③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了,使得它们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小鸭④、⑤、⑥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小鸭①、②、③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小鸭①、②、③模仿母鸭的行为并时刻跟随在气球左右.请选择:(1)小鸭①、②、③的行为发展过程可以用下列哪个术语描述A.先天行为B.复杂反射C.本能D学习行为(2)小鸭④、⑤、⑥可以被称为A.实验模型B.对照组C.实验组D.一个变量(3)如果不是把小鸭①、②、③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小鸭①、②、③可能会怎样A.它们可能吓唬其他鸭子B.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C.它们将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D.它们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15.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资料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资料二: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它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行为。其它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行为。(2)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所决定的行为。其它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种行为比前一种行为更能。第4讲动物的行为和体温调节【题典演练】命题点一、有关动物行为的实验探究1.分析下列实验探究,确定动物的行为属于哪一种行为并回答问题。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胡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③接着用线吊着胡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胡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胡蜂吐了出来。④再次用胡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低着头不予理睬了。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这属于先天性行为。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2)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弱。(3)动物的各种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解答】解:(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蟾蜍生来就有的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此行为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2)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由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差。(3)动物行为是由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故答案为:(1)先天性(本能);遗传物质(2)弱(或“差”或“低”)(3)生存;延续2.以下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实验,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②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付小蝗虫那样吞掉盗虻。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大野蜂螫刺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不去吞吃了。⑥最后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1)实验①②③说明蟪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种本能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2)实验④说明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学习行为,是受环境影响,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形成的。【解答】解:(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蟾蜍生来就有的行为,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此行为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为非条件反射。(2)“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学习行为,这是受环境的影响,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故答案为:(1)先天性;遗传物质;(2)学习;生活经验和学习3.三刺鱼是一种小型鱼类,适合在玻璃缸中饲养。到了繁殖季节,雄性三刺鱼的腹部会由银色变为红色,而雌性三刺鱼的腹部依然是银色且较圆鼓。雄性三刺鱼会对领域内的其它雄性个体进行攻击和驱赶,而对雌性三刺鱼则会表现出靠近、跳舞等“求爱”行为。同学们想要探究雄性三刺鱼的行为,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实验1:玻璃缸里有一条雄性三刺鱼。同学们用金属线将3种不同颜色的雄性三刺鱼蜡质模型分别吊进玻璃缸中,记录雄性三刺鱼对3种蜡制模型的攻击次数,结果见图1。实验2:同学们将图2所示3种蜡质模型吊进玻璃缸中,记录雄性三刺鱼对模型的求爱次数,结果见图2。(1)实验1研究了雄性三刺鱼的C行为,实验2研究的是A行为。A.繁殖行为B.取食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2)据图1实验结果表明,入侵者身体红色越深,受到攻击的次数多。据图2实验结果表明,雄性三刺鱼对腹部是银色的雌性三刺鱼求爱次数最多。为进一步验证实验2的结果,某同学在图2实验中加入图3所示模型,请根据你对实验的理解,推测雄性三刺鱼对该模型的求爱次数与图2中的A(选填“A”、“B”或“C”)柱状图最相似。(3)某同学将实验1所用的蜡制模型做了改变,图1中3条鱼的上半部分(背部)都涂银色,下半部分(腹部)分别涂成银色、红色和深红色,所得到的结果与原实验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无论是对同性的攻击还是对异性的求爱,雄性三刺鱼都是根据腹部的颜色来进行判断的。【解答】解:(1)实验1是探究什么颜色引起雄棘鱼最强烈的攻击行为?实验2是探究雄三刺鱼的求偶行为(繁殖行为)。(2)据图1柱状图可见:入侵者身体红色越深,受到攻击的次数多。据图2柱状图可见:雄性三刺鱼对腹部是银色的雌性三刺鱼求爱次数最多。根据图还可以得出腹部形状为圆鼓的雄三刺鱼更容易引起雄三刺鱼的求偶行为。(3)实验已经显示雄棘鱼对红肚的模型做出攻击行为的反应,而对银肚的模型做出求偶行为。求偶还是攻击仅仅看肚子(腹部)。故答案为:(1)C;A(2)多;腹部是银色;A(3)腹部命题点二、体温调节1.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A.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B.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解答】解:A、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体的血液总量大约是4000毫升),人体运动时血量不会改变,血液速度会发生变化,A错误。B、由分析可知,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脑的速率基本不变,因此,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B正确。C、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C正确。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D正确。故选:A。2.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剧烈运动中,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A.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 B.肌肉收缩,舒张的次数过多 C.血液流动速度过快 D.运动员体温比普通人高【解答】解:每个人所消耗的能量与运动状况有关,运动越激烈,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能量就越高。体温升的就越高。夏季举行马拉松比赛时,赛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喷雾降温设备为运动员降温,防止运动员因体温过高而出现意外。剧烈运动中,运动员体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呼吸频率加快,导致能量释放多。故选:A。3.小明前几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在表中(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明服用了退烧药)。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时间7: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体温/℃36.937.238.238.238.537.537.3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明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解答】解:A、在平静状态下,人体产生热量的主要器官是内脏。A正确;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8℃左右,是相对恒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B正确;C、由数据知,在11:00﹣13:00间,小明的体温保持不变,说明其体内产热与散热相互平衡。C正确;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4小时内,体温明显降低,说明体内的产热速度小于散热速度。D错误。故选:D。4.为了安然度过寒冷而又食物匮乏的冬季,许多哺乳动物具有冬眠的本领。作为恒温的哺乳动物,冬眠时的体温却只比环境温度略高,这是由于位于脑干中体温调节中枢的“设定温度”下调了。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这个结构叫做反射弧,且神经冲动在其中的传导具有方向性,若用电刺激如图所示的结构中的A位置,在B、D两处能检测到电信号的是D处。如果在寒冷冬季不能获得足够的热量就无法生存,因此,在冬眠前通过觅食大量积累脂肪是动物的常见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解答】解:“作为恒温的哺乳动物,冬眠时的体温却只比环境温度略高”,这是由于位于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设定温度”下调了。体温降低后,动物的代谢水平就会随之下降,原因是酶的活性下降了。完成反射需要一定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反射弧。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有方向的即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因此若用电刺激A处,神经冲动会传导到D处,因此在B、D两处能检测到电信号的是D处。如果在寒冷冬季不能获得足够的热量就无法生存。因此,在冬眠前通过觅食大量积累脂肪是动物的常见行为,这种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故答案为:脑干;反射弧;D;先天性行为5.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根据图3﹣3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A图,此时体温高于环境温度。(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散发的热量将增加。(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排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C。【解答】解:(1)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如A图,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2)天热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3)在炎热环境中,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排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C。故答案为:(1)A;高于;(2)扩张;增加;升高;(3)排汗;C【强化训练】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环境中移到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耗氧量的变化是()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 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 C.青蛙的耗氧量减少,小白鼠的耗氧量增加 D.青蛙的耗氧量增加,小白鼠的耗氧量减少【解答】解:动物的呼吸作用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用公式表示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的能量有两个应用:维持动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维持体温。青蛙是变温动物,从25℃的环境中移到5℃的环境中,青蛙的体温降低,新陈代谢降低,耗氧量减少;而小白鼠是恒温动物,把它从25度的室温移至5度的环境中,体温是不变的,为了维持体温,呼吸作用要加强以释放更多的热量,因此耗氧量会增加。故选:C。2.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动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 C.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D.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解答】解:A、据图可见:该动物体温在35℃~40℃内波动,A正确;B、据图可见: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B正确;C、据图可见:该动物在6时至9时体温开始上升,说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错误;D、生物适应环境,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D正确。故选:C。3.骆驼在沙漠中,白天体温能升高到41℃;晚上最多能将体温降至34℃.研究发现,白天升高体温能减少水分流失;而且前一晚体温降得较多时,更可以忍受隔天白天的酷热.下列理由中,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①白天升高体温可增加出汗量;②白天的体温高,能减少身体内用于散热的水分量;③夜晚体温低时,骆驼能吸收空气中水分;④夜晚体温愈低,第二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将体温升到骆驼白天可到达的温度;⑤骆驼身上的毛能阻隔外界的热,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答】解;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皮肤有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等附属物。当环境周围的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由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加;同时,汗的排出量也增多。汗液的蒸发能带走人体(或动物)的一部分热量。所以皮肤对人体(或动物)的体温调节具有重要作用。①白天升高体温,并高于环境温度时可减少出汗量,所以①错。②白天的体温高,高于环境温度可减少出汗量,能减少身体内用于散热的水分量,正确;③夜晚体温低时,骆驼并不能吸收空气中水分。所以③错误;④夜晚体温越低,第二天就需要越长的时间才能将体温升到骆驼白天可到达的温度,正确。⑤骆驼身上的毛能阻隔外界的热,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正确。综上所述A、C、D选项错误,只有选项B正确。故选:B。4.人体个器官产热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常人在运动情况下主要产热器官是()A.脑 B.内脏 C.骨骼肌 D.其他器官【解答】解:人体在安静下,产热量最多的是内脏,因为安静状态下,人体的内脏器官也是时刻在工作的;人的运动需要能量,能量来自于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人体在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同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要剧烈的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做运动,需要的能量多,因此产热将明显增加。故选:C。5.皮肤对保持人的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夏天天热时()A.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 B.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 C.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加 D.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解答】解: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皮肤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关系。凡是能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如环境温度变化或精神紧张等)都能改变皮肤的温度。真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不但能够给皮肤送来营养,还能够调节体温。天热时,毛细血管膨胀,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故选:D。6.如图是2012年9月20日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济宁赛区部分选手比赛的场景。运动员们脚蹬别克,奋力向前,汗流浃背,满脸通红。这些表现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①保护②调节体温③排泄④感受外界刺激。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答】解: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因此这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7.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判断,错误的是()A.蜜蜂采蜜、老鹰捉小鸡﹣﹣觅食行为 B.松毛虫有刺毛、体色鲜艳﹣﹣防御行为 C.雄性锹甲虫为“爱情”而大打出手﹣﹣攻击行为 D.家燕带领幼鸟飞到南方越冬﹣﹣繁殖行为【解答】解:A、蜜蜂采蜜、老鹰捉小鸡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觅食行为;A正确;B、松毛虫有刺毛、体色鲜艳都是为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B正确;C、雄性楸甲虫为“爱情”而大打出手,属于攻击行为,C正确;D、家燕带领幼鸟飞到南方越冬属于季节节律行为。D错误。故选:D。8.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D.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解答】解: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A正确;B、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B正确;C、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不是与遗传因素无关,C错误;D、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学习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因此都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C。9.印度的狼孩被人从狼群中解救出来后,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以前的生活习性也很难改变,这是因为()A.狼孩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人的生活经验,难以接受人的学习行为 B.狼孩虽然不具备人的学习素质,但有人的学习行为 C.狼孩不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能获得人的遗传行为 D.狼孩既没有人的遗传物质,也没有人的学习行为【解答】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狼孩具备人的遗传物质,但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人的生活经验,难以接受人的学习行为。故选:A。10.在烟台的海边生活着一种甲壳动物﹣﹣招潮蟹,它的雄性长有一个大螯肢。在繁殖季节,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也不同。分析甲、乙两种招潮蟹求偶行为的类型以及决定这种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先天性行为应激性 B.先天性行为遗传性 C.后天性行为遗传性 D.后天性行为适应性【解答】解:甲、乙两种招潮蟹求偶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正确。故选:B。二.解答题(共5小题)11.为了安然度过寒冷而又食物匮乏的冬季,许多哺乳动物也具有冬眠的本领.(1)大多数冬眠动物的个体体积较小,而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很大.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越大,动物身体的热量散失会越快(选填“越快”或“越慢”),如果在寒冷冬季不能获得足够的热量就无法生存.(2)大量积累脂肪是动物在冬眠前储存能源的常见策略.相对于糖类和蛋白质,脂肪更适合作为储能物质,这是因为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更多.(3)作为恒温的哺乳动物,冬眠时的体温却只比环境温度略高,这是由于位于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设定温度”下调了.体温降低后,动物的代谢水平就会随之下降,原因是酶的活性下降了.【解答】解:(1)“大多数冬眠动物的个体体积较小,而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很大.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越大”,动物身体的热量散失会越快(选填“越快”或“越慢”),如果在寒冷冬季不能获得足够的热量就无法生存.(2)“大量积累脂肪是动物在冬眠前储存能源的常见策略.相对于糖类和蛋白质,脂肪更适合作为储能物质”,这是因为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更多.(3)“作为恒温的哺乳动物,冬眠时的体温却只比环境温度略高”,这是由于位于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设定温度”下调了.体温降低后,动物的代谢水平就会随之下降,原因是酶的活性下降了.故答案为:(1)越快(2)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更多(3)体温调节;酶12.2015年,“冰桶挑战”活动(即将整桶冰水从头浇落全身)风靡一时。图为俄罗斯的小朋友们在雪地里进行“冰桶挑战”的情景。当人处在寒冷的环境中时,人的呼吸作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会如何变化?为什么?如果变温动物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时(假设该温度不会危及生命),其呼吸作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又会如何变化?为什么?【解答】解:人是恒温动物,在低温时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就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分解有机物,放出热量。所以人进到寒冷的环境中,呼吸作用增强,耗氧量会增加。变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往往要冬眠,不吃不动,呼吸作用减弱,耗氧量会减少。故答案为: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呼吸作用增强、耗氧量增加,原因是人是恒温动物,在低温时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就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分解有机物,放出热量;变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往往要冬眠,不吃不动,呼吸作用减弱,耗氧量会减少。13.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图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增加体温的变化幅度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脑干(填“大脑”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际酒店管理服务合作协议
- 二手住宅装修质量保修合同2024年版3篇
- 2024年多层合板标准购销协议版
- 2024全新鱼塘水库承包合同下载
- 江南大学《电磁场理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即兴口语表达》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医学微生物》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新能源企业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文旅新媒体运营 课件 第3章 文旅新媒体平台运营
- 药学专业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 k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中的应用
- 马铃薯栽培技术课件
- 摩托车总体方案设计(刘权工作室)
-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_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应用—混沌电路
- 某公司清产核资招投标审计工作实施方案
- 慢性肾衰竭ppt课件
- 五年级英语whatwouldyoulike教案
- 《高分子物理》教学大纲
- 管道工程试运行检验报告(供水)
- 台钻日常维护保养点检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