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鄄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鄄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鄄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鄄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鄄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小陈和爸爸妈妈周末想游览美丽的山东,他做了以下攻略。

灿烂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所在,它追溯到远古歌舞祭

祀,发端于夏商周礼周易,dianji()于先秦诸子学说,丰富于楚辞汉赋,兴盛于唐诗宋

词,繁华于元明清市井话本戏曲小说。①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曲阜作为孔子的故乡,更是被誉为“孔

孟之乡”②的代表城市之一。)视察时强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山东用好齐

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发和挖掘,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也一直坚持让文化成为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

竭源泉,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大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zhangxian()了文化强省的担当,

只有这样,它才能俯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1.小陈有两个词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A.奠基彰显sukanB.奠基彰显sukan

C.奠基章显sukanD.奠基章显sukan

2.上面文段中画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B.@C.③D.©

3.第二段中的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要求山东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发和挖掘。

4.游览途中,小陈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感,其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景点结识了老李:老李为人热情,无论遇见谁都要拉着别人嘘寒问暖,强聒不舍,大

家都喜欢同他聊天。

B.在日照看到:日照市民看到各地游客都置之不理,充分体现了日照市民的好客与热情。

C.在泰山感受到: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也要

试卷第1页,共8页

与时俱进。

D.在科技馆:山东省科技馆新馆正式开馆,市民们纷纷慕名而至地到来。

5.游水浒好汉城,品《水浒传》。

(1)爸爸对小陈说:“《水浒传》108将中,我最喜欢林冲,你能给我讲一下他的故事吗?”

(2)游客走到武松雕像前说:“武松打虎,为民除害,不愧为打虎英雄呀。”

小陈:“李逵为救母亲打死了老虎,也是打虎英雄呀。”

武松和李逵都被称为打虎英雄,你更欣赏谁?请结合故事情节阐述理由。

6.游览济南时,正逢清明节。小陈选了下面的资料。

⑴清明祭扫是中华传统民俗,他拟出了上联,请写出下联。

上联:鲜花献英烈

下联:__________

(2)写出清明节的两个习俗,o

7.小陈和家人游览孔庙时,想到了孔子《论语》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坚

定意志。他由此联想到其他先贤表达豪情壮志的诗句。如:《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

①”的奋进昂扬: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②”的执

着追求;杜甫《望岳》中“③,一览众山小”的自信豪迈;李清照《渔家傲》中“风

休住,④”的热烈奔放;陆游《卜算子•咏梅》中“⑤,”的坚贞

不屈。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

王禹傅①

寂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

才闻莺唯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

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②。

酒铺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

[注]①王禹僧:北宋诗人、散文家,因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调。②梁冠:有横脊

的礼冠,古代帝王大臣所用的冠帽。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试卷第2页,共8页

A.从题目看,本诗描写晚春景物,既有惜春之意,又蕴含着作者各种感叹。

B.赏花、磨剑、喝酒等一系列动作,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

C.作者着一“老”字,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对比青年时代,感叹青春易逝。

D.作者借景抒情,抓住了景物跟独特感受的契合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9.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目:“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乙】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①?”对日:“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

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子路日:“南

山有竹不柔②自直斩而用(),达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枯而羽之

④镂而砺之以其入之不亦深()?”子路再拜日:“敬而受教。”

(节选自《孔子家书》,有删节)

【注释】①好(hao)乐:喜好,爱好。②柔:同“揉",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或直

的变曲。③达于犀革:射穿用犀牛皮制作的战甲。④括而羽之:括(gua),箭的末端:羽,

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⑤镶而砺之:镶(zu),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10.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胡儿用“撒盐”的比喻描绘了“雪骤”的场景。

B.甲文画线句子表现了谢道镉出色的文学才华。

C.乙文中孔子强调了人的天分对成才的重要性。

D.乙文“敬而受教”一句,这样翻译是正确的:“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

11.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之之B.之乎C.乎之D.乎乎

12.【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

试卷第3页,共8页

吾非此之间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

1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波浪线的句子。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14.谢公是无言教育子侄,孔子是有言教育子路,都获得很好的效果。结合【甲】【乙】两

文,分别谈谈谢公和孔子是如何做到教育子弟的。

(三)(11分)

材料一•:

“小水滴”是咱们文博会可爱的吉祥物,名为“文鹏”,意为“文化鹏城”。今年,“小

水滴”更是因“百变”而迅速“破圈”,收获大量关注。

就在5月23日,首款数字门票“醒狮小水滴”正式发售,迎来了文博会的数字非遗

首秀。以粤剧脸谱为基础的红色关公狮头饰,象征忠义、胜利和财富;身穿长衫马褂,体现

“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脚踩舞狮鞋,展示狮子活力四溢的形象……带有广东非遗特色的

数字文化IP“醒狮小水滴”可谓亮点满满,精准还原了醒狮的色彩、纹理和形态等艺术细

节,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表一:历年来参加文博会的展馆面积、参会单位、国外参会人员

年度展馆面积(万平方米)单位数量(个)国外人员(人)

20044.37000

201410.5226317696

202312357625736

表二:特色展馆抢先看

展馆特点

试卷第4页,共8页

全面展示数字技术应用成就,通过创新办展技术和手段,改善线上线下

9号数字文化馆

参展和观展体验。

10号文化产业综由各省区市宣传文化部门牵头组织政府展团,组织本地重点文化企业参

合馆A馆展。突出展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优质文化项目和拳头产品。

13号文旅消费该馆设置了“一带一路”国际展区、文化旅游展区、文化消费展区三大

馆•一•带一■路国展区。其中“一带一路”国际展区细分为欧洲展区、亚洲展区、中东地

际馆区展区、非洲展区、拉美地区展区和文化进口贸易展区。

14号非遗•工艺

美术•艺术设计可沉浸式、一站式欣赏到众多艺术珍品与文化传承佳作。

材料二:

①“新”,是第19届文博会的最大特点。

②这里有最新的科技。在“数字中国——AI时代的文化创新”主题展区,门口是一个

超大的裸眼3D屏,上演着裸眼3D秀;展区内,铜奔马、后母戊青铜方鼎、四羊青铜方尊等

国宝级文物,通过3D打印复刻,再结合透明的冰屏、全息屏等技术手段进行展示,比实物

更加立体生动,让观众过足眼瘾。就说媒体开始尝试的“数字人主播”吧,本届文博会上,

包括深圳特区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都推出了自己的AI数字人主播。“文化+科技”带来交互感

和沉浸感更强的文旅体验,如丽日春风一样吹拂着文博会的每个展馆。

③这里有最新的产品。在青岛出版集团展区,一块硕大的屏幕前,观众手指轻点,屏

幕上显示出我国历史上各朝代的文物和背后的故事,触摸屏幕上的人物、动物、景物,观众

不仅能欣赏图书内容的朗读,还能进行场景互动。实际上,这是一款能“动”起来、“唱”

出来的数字文化产品。吉祥物、小“潮玩”、数字文创产品……文博会上,各种时尚、酷炫

的文化产品令人爱不释手,无形之中培育着新的消费群体,打开市场之门。

④这里有最新的理念。本届文博会上,深圳文交所城乡文化IP运营中心与《我是不

白吃》IP版权方正式签约合作。据悉,本届文博会上,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IP运营中心在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启动一系列合作签约,推动文化IP全产业发展。借文化IP加持推动产业

发展,正在走向两全其美的现实。文博会期间举办的多领域多层次论坛,带来一场场头脑风

暴、思想盛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新的理念,为文化创新注入源头

试卷第5页,共8页

活水。

⑤文化是在创新创造中发展的。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

发展,这是中华文明连绵不绝的基因。以文博会来看,作为“中国文化第一展”,本身就是

一个文化IP,年复一年不断线,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不断开新、创新、出新的。

⑥文化传承发展之路,指向文化强国梦。唯有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才

能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说,

文博会是一扇窗口,也是一面镜子、一个标杆。

材料三:

①2023年6月11日文博会闭幕,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受访人表达了自己对此次文

博会的感受。

②外国参展商:2019年,韩国传统文化产业研究所理事长郑光昊第一次参加文博会,

之后又连续3年组团线上参展。“时隔3年再度来到深圳,我们非常兴奋。下一届我们还会

参加,而且我们的准备会更充分,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届文博会了。”郑光昊说。

③本国参展商:在浙江伍马奥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体验者戴上特制的装备,就可

以聆听悠扬琴声,可以亲手抚琴,仿佛''走"入画中。该公司利用元宇宙技术,让人可以“穿

越”到这幅名画中,身临其境感受清雅的意境。

④主办方: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曾相莱介绍,本届文博会重点组织数字化、网络

化、智能化方向,组织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文化企业参展,推动数

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

15.从材料一表1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16.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之中总结出第19届文博会能够成功举办的原因。

17.选择题:如果要介绍淄博烧烤应该去哪一个展馆?()

A.9号展馆B.10号展馆C.13号展馆D.14号展馆

18.仿照示例,另外从“小贴士”中选一个常用语,探究小水滴作为文博会吉祥物的寓意。

小贴士:和水有关的常用语

水乳相融水涨船高水滴石穿水无常形上善若水

示例:我选“海纳百川”,水是流动的,小水滴汇入大海,像各类展品,汇聚文博会平台展示。

(四)(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6页,共8页

俯向大地的身影

曹春雷

①一场春雨后,我回到乡下帮母亲种花生。母亲的地块小,用不上机器,只能人工种。

②田里,母亲光着脚,来来回回。我也脱了鞋袜,用脚亲近泥土,但脚下的土地显然

已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小石子珞一下我,或者用蓑藜扎一下我。我皱眉抱

怨,母亲却笑着说,是你的脚太娇气了,不能怨土地。我知道,其实母亲的意思是,土地没

错,是你离开这片土地太久了,是的,的确离开太久了,以至于都长了脚气。母亲说,你这

几天在田里光脚,就能治好。我信,没听说哪个种田的人长脚气。我负责点种,但花生总不

肯听我的话,有时一粒与另一粒像有仇,离得那么远,有时三四粒花生挤挤攘攘簇在一起。

母亲说,你站得太直了,要弯一下腰。她在我身后撒肥,每一次都大于九十度俯身。

③这种姿势,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

④对土地,母亲是虔诚的。

⑤记得小时,我曾在一块田地前,学大人的样子估摸能产多少斤粮食,显然,这个数

字远远少于母亲的预想。母亲“嘘”了一下,示意我闭嘴,她说,这片田地若听到了会生气。

我调皮,就追问田地生气了会咋样?母亲说,打的粮食就会少了,你想想,谁不愿意听好话

啊。

⑥母亲还常说,你对地好十分,地就对你好十分。人勤地不懒。她总是把田地整理得

像是豆腐块,坚持用土肥。到了丰收时,村人经过我家的田地时,总是要夸赞几声。

⑦每年种完花生后,母亲都会在田边地堰上,种上几棵向日葵。向日葵成熟后,籽多

饱满,但多半会被鸟啄去,或者被路过的人摘食。母亲却不甚在意,她说,向日葵种了,谁

吃还不是一样,种这个,只是因为地堰上闲着,秋日里,若在田野上的一大片花生地里,要

找到我家的那块,很容易,边上长着几棵向日葵的就是,向日葵金灿灿,那时我就认为,这

是大地因为母亲的勤劳,而颁发给她的金色勋章。

⑧如今,七十岁的母亲,依然坚持种田。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将田地摞了荒,母亲

就觉着很可惜。好好的田地,瞎了啊——瞎了,就是浪费了。有人说种粮食不值钱,她就反

驳,要是都不种粮食了,总有一天会拿钱也买不着。我担心母亲种地太累,也曾劝她别再种

了,笑着说她该退休了,但母亲说,我离退休还早着呢。她依然固执地、一次次将身影俯向

大地,播种,收获,再播种,再收获.

⑨如今,在城市里,我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爱惜粮食,就是向大地致敬,就是向每

一个俯向大地的身影致敬。因为这些身影里,有我的母亲。

试卷第7页,共8页

19.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我回乡下帮母亲种花生,这是为文章的结尾做铺垫,正是因为我种花生十分

艰难,所以结尾才会说“我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

B.第④段中“这种姿势”指母亲撒肥时每一次都大干九十度俯身的姿势。

C.第⑦段中作者将向日葵比作大地发给母亲的金色勋章,色彩绚丽,画面感极强,赞美了

母亲的勤劳。

D.第⑥段中“好好的田地,瞎了啊一瞎了”句中,一个词语重复出现,形象地写出母亲对

搭荒的土地的可惜之情。

20.“对土地,母亲是虔诚的“,文章中哪些内容表现了母亲对土地的虔诚。

21.品味语言,赏析画线句子。

我也脱了鞋袜,用脚亲近泥土。但脚下的土地显然已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

小石子硝一下我,或者用蓑藜扎一下我。

22.文章题目“俯向大地的身影”有何含义?

三、写作(50分)

23.文题

美术中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出春山微曦、飞瀑流岚、落霞孤鹫、星辰大海……人

生也需要三原色调配出青春的色彩。你会用哪三个关键词作为你人生的底色?

请以“青春,三原色,,,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试卷第8页,共8页

1.A2.C3.语序不当,应为“挖掘和阐发”。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dianjT——奠基,(动)打下建筑物的基础。(名)比喻一种大事业的创始。

zhangxian------彰显,显赫,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

追溯:zhulsu,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俯瞰:ffika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也指在较高的高度上俯视下方。

故选Ao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结合“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容可知,“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属于非完整引用,属于句子中的一部分,句号应在双引号外;

故选C。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该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为“挖掘和阐发”。

4.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强聒不舍:唠叨的说个不停。句中用来描写老李为人热情,而不是唠叨不停,感情色彩不对;

B.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句中用来表现日照市民的热情好客,不符合语境;

C.薪火相传:意思是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比喻师生授受不绝,或种族、血统、文化精神

的传承,绵延不尽。句中用来描写文明需要代代传承,符合语境;

D.慕名而至:指仰慕名声而来。与后面的“地到来”语义重复,使用有误;

故选C。

5.(1)示例一:误闯白虎堂

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中林冲的妻子,陆谦献毒计,让高俅派人买宝刀给林冲然后诈说高俅要

看刀,令林冲带刀进高府。陆谦将林冲领入白虎节堂即高俅处理军务之地,诬陷他带刀进节

堂有行刺之心,将林冲发配。

示例二: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

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日的

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正巧出去

买酒才躲过一劫。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两人。

答案第1页,共10页

(2)示例一:我更欣赏武松

从头脑上看武松要比李逵聪明;从武功上看武松和李逵实力相当;从相貌上看武松比李逵要

帅气的多况且武松是无意间碰上的老虎,警惕性要比平常差很多,但终究还是赢了。而李逵

则是专门找老虎为母报仇的,所以杀了老虎不足为奇。(从头脑、武功、打虎的偶然性和必

然性等分析,有道理即可)

示例二:我更欣赏李逵

力气比武松大,经打,自身防御力最高,威名远播,当时那个时代都用他的名字打劫和吓唬

小孩,淳朴,天真,没有心计,破坏力强,忠心耿耿。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把握。

《水浒传》中的林冲,东京人氏,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生性耿直喜武,武艺高

强,重情重义,爱结交好汉,惯使枪棒。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人称“豹子

头”。与林冲相关的故事情节有: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

夜上梁山,火并王伦等。

示例1.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发配至沧州的路上,路过柴进庄附近,进了一家小店。店主让他们去柴进庄上,说柴大

官人要资助发配之人。林冲他们便赶去柴进庄上。柴进见是赫赫有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

心中大喜,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洪教头随后前来,此人态度极度傲慢,面对林冲,步步紧逼。

柴进看到此景,感到不快,再加上柴进也想见识下两人的真本事,便安排了两人的比武。林

冲迫不得已,只好和洪教头比武,结果轻松击败了他。最后,洪教头羞愧地离开了。

示例2.梁山泊火并王伦

林冲上了梁山后,寨主王伦嫉贤妒能,百般刁难,还要求林冲纳投名状。晃盖等人劫了生辰

纲后也上了梁山,王伦也是同样的态度,不想收留,想用银子打发晁盖他们下山。林冲看到

这一切,想到自己来的时候的情景,实在看不下去,再加上吴用的智激。大骂王伦心胸狭窄,

火并了王伦。吴用等人开始推林冲坐第一把交椅,遭到林冲拒绝,最后,推举晁盖为大头领,

开拓了梁山的新局面。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赏析。

根据著作中二人打虎的具体故事情节,结合打虎原因、打虎工具,打虎的数量等等,分析欣

赏该英雄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我更欣赏武松

答案第2页,共10页

武松途经景阳冈,路遇老虎,该虎攻击力强,已伤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不得不打,武松是

在自保的同时为民除害;李逵杀虎是为了替被老虎吃掉的母亲报仇而打虎;武松打虎开始用

的是梢棒,后来梢棒断为两截,相当于赤手空拳打虎;李逵使用了武器朴刀;从打虎工具上

来看,武松面临的危险、难度更大,因此我更欣赏勇敢机智、武艺过人的武松;

示例2.我更欣赏李逵

李逵背着老娘上梁山,行至沂岭。为给老娘解渴,李速出去找水,回来时发现老娘不见了。

李遥赶紧四处找寻,终于在老虎洞旁发现老娘的残躯。李逵为了替被老虎吃掉的母亲报仇主

动出击死了四只老虎,杀虎过程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绝无拖泥带水,他孝顺母亲,勇敢威

猛,武艺高强,因此我更欣赏李逵。

6.(1)哀思祭忠魂

(2)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

【详解】(1)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

谐;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为平,

上声、去声为仄;换言之,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

为仄。结合对联平仄的要求,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仄起平收。

上联“鲜花献英烈(名词+动词+名词)”表达了在清明节用鲜花来缅怀和纪念英勇烈士的敬意。

下联“清酒祭先贤”与前一句相对应,以清酒为祭品,向历史上的先贤们表示敬意和纪念。这

样的下联既与上联在形式上相呼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又在内容上与清明节的祭祀传

统相吻合。

(2)本题考查民俗文化常识。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

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

此外还有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植树、拔河等众多户外游乐活动,以及吃子推燕、醴酪、

青团等食俗。

7.老大徒伤悲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蓬舟吹取三山去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默写。本题注意“徒、沧、凌、蓬、碾”等的正确书写。

答案第3页,共10页

8.C9.①时光易逝,年事已高的感伤。寂寞萧索的红花又度过一年,衰老如我,看着

满地残花意识到春光已逝,年华易老。仿佛刚刚才听到莺啼婉转,还在夸赞杨柳依依,可转

眼间,入耳的已是在惜叹牡丹凋谢的悲戚蝉鸣了。感叹时光易逝,而自己年事已高。

②壮志难酬的慨叹。虽有报国壮志,无奈年事已高,无人赏识,只能白头空叹。

③借酒浇愁,聊以自慰。尾联借酒销愁,再赏满地残花以求得尽暮春之欢,自我宽慰。

【解析】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对比青年时代”理解错误,作者并没有与青年时代对比,只是感叹青春已逝;

故选C。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首联“寂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意为:寂寞萧索的红花又度过一年,衰老如我,看

着满地残花意识到春光已逝,年华易老。可以概括出第一点:作者看到满地的落花,感叹时

光易逝,而自己年事已高。

颔联“才闻莺嘴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意思是说仿佛刚刚才听到莺啼婉转,还在夸赞杨

柳依依,可转眼间,入耳的已是在惜叹牡丹凋谢的悲戚蝉鸣了,得出:黄莺悦耳动听的鸣声,

很快衰残的蝉凄声取代,更增添了悲伤之情。

颈联“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意为:虽有报国之志,但年事已高,想到无法实现

自己的抱负。可以概括出第三层:自己虽有报国壮志,无奈年事已高,屡次被贬,无人赏识,

只能白头空叹。

尾联“酒缚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意为:只能借酒消愁,再赏满地残花或许更可尽暮

春之欢。可以概括出第三点:作者壮志难酬,只好借酒浇愁,聊以自慰。

10.C11.B12.吾非此之间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13.据

此说来,何必要学习呢?14.示例:谢公通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

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孔子循着子路的比

喻,也用比喻教育他努力学习,结果子路心悦诚服。

【解析】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由“学岂有益哉?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括

而羽之,镂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孔子以箭头与未经加工的竹子比较作喻来说理,

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的道理;

答案第4页,共10页

故选c。

1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第一个空:描述竹子被“斩”后用于何处,确实需要一个代词来指代“竹子”。在古文中,“之”

常被用作代词,所以第一个空填“之”是合适的。

第二个空:描述箭射入物体时的深度,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反问句,用于强调箭经过加工后会

射得更深。在古文中,“乎”常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因此第二个空填“乎”是恰当

的。

故选B。

1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

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

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

“吾非此之间也”表示“我不是问这个“,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徒谓以子之所能”意为“只是说

凭借你的才能”,“而加之以学问”意为“再加上学问”,“岂可及哉”意为“怎么能赶得上呢”,这

三部分都是围绕“才能”和“学问”的关系进行阐述,但各有侧重点,因此需要分别断句。

正确划分为:吾非此之间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

1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

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重点词语:以此:据此。言:说。何:何必。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甲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内容可知,短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

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谢公通

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

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结合乙文中“学岂有益哉?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括而羽之,镶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孔子以箭头与未经加

工的竹子比较作喻来说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

的道理。

【点睛】参考译文:

【甲】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

答案第5页,共10页

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

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

儿谢道福,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孔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

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

吗?”……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

透牛皮(做的铠甲)。从这个道理来说,有什么可以学习呢?”孔子说:“如果劈开它在一端

束上羽毛,并给它加上金属的箭头磨得更加锋利,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吗?“子路拜了两拜

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

15.深圳文博会展馆面积、参会单位、国外参展人员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16.勇

于创新是第19届文博会成功举办的主要原因。17.B18.示例:水,积小流成江

海,海纳百川,万物相融,上善若水……“小水滴”脱胎于中华文化博大精神的“水”文化,不

仅是当代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更象征着文博会及深圳的宽广胸怀。

【解析】15.本题考查对材料表格信息的概括。

材料一的表一是“历年来参加文博会的展馆面积、参会单位、国外参会人员”的统计表,统计

了2004年、2014年、2023年三次文博会展馆面积、参会单位、国外参会人员的详细数据。

通过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文博会展馆面积、参会单位、国外参会人员从2004年的首届到2023

年的第十九届都在不断增加,据此概括即可。

1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

结合材料二第①段"'新',是第19届文博会的最大特点”,第②段“这里有最新的科技”“,文

化+科技’带来交互感和沉浸感更强的文旅体验,如丽日春风一样吹拂着文博会的每个展馆”,

第③段“这里有最新的产品”“文博会上,各种时尚、酷炫的文化产品令人爱不释手,无形之

中培育着新的消费群体,打开市场之门”,第④段“这里有最新的理念”“带来一场场头脑风暴、

思想盛宴”“为文化创新注入源头活水”,材料三第④段“本届文博会重点组织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方向,组织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文化企业参展,推动数字技

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可以概括,勇于创新是第19届文博会成功举办的主要原因。

17.本题考查拓展运用。

A.9号展馆是“数字文化馆”“全面展示数字技术应用成就”,淄博烧烤与之主题内容无关;

答案第6页,共10页

B.10号展馆是“文化产业综合馆”“由各省区市宣传文化部门牵头组织政府展团,组织本地重

点文化企业参展。突出展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优质文化项目和拳头产品”,山东

淄博烧烤属于地方文化特色,符合10号馆的主题内容;

C.13号展馆是“文旅消费馆•一带一路国际馆”“该馆设置了,一带一路‘国际展区、文化旅游展

区、文化消费展区三大展区”,淄博烧烤与之主题内容无关;

D.14号展馆是“非遗・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馆”“可沉浸式、一站式欣赏到众多艺术珍品与文化

传承佳作”,淄博烧烤与之主题内容无关;

故选B。

18.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和寓意把握。

先简要围绕“水,,解析成语的意思,再仿照示例的句式,用比喻修辞解释“小水滴”的寓意。

示例1.我选择“水乳相融”,水和奶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小水滴

作为文博会的吉祥物,象征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交流。就像水乳相融一样,各种文

化元素在文博会的平台上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示例2.我选择“水涨船高”,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

高而增长提高。小水滴作为文博会吉祥物,寓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随着文博会的规

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各种文化产品和创意也将水涨船高,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示例3.我选择“水滴石穿”,水滴不断地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

能成就难能的功劳。小水滴作为文博会的吉祥物,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积累。通过文博会的

平台,各种文化元素不断汇聚和交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最终能够像水滴石穿一样,

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示例4.我选择“水无常形”,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随着容器的变化而变化。比喻人或事物在不

同情况下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小水滴作为文博会的吉祥物,寓意着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性。

文博会就像一个容器,容纳着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文化作品。而小水滴则代表着这些文化

作品的灵活性和变化性,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展现出多样的魅力。

示例5.我选择“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小水

滴作为文博会的吉祥物,象征着文博会追求卓越、造福社会的精神。文博会不仅是一个文化

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推动文化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文

博会以无私的奉献和服务,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文化福祉。

19.A20.(1)九十度俯身种地,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2)要对土地说好话;(3)认

真整理土地;(4)勤劳地将闲着的田边地堰种上向日葵;(5)七十多岁,依然坚持种田。

答案第7页,共10页

21.使用了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已经不适应用脚亲近泥土了,

表现了我对土地的生疏。22.“俯向大地的身影”一方面是实写,指母亲种田时俯下身子

的身影;另一方面指母亲以及和母亲一样对土地充满了感情的勤劳的人们。

【解析】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有误。由最后一段“爱惜粮食,就是向大地致敬,就是向每一个俯向大地的身影致敬。因

为这些身影里,有我的母亲。”可知“我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是因为对大地的敬意,对母亲

的敬爱。

故选Ao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文章第②段“她在我身后撒肥,每一次都大于九十度俯身。这种姿势,似乎是在向大地

致敬。”可以概括出,母亲在种地时大于九十度的俯身姿势,体现了她对土地的虔诚,仿佛

在向大地致敬。

根据文章第⑤段"母亲’嘘'了一下,示意我闭嘴,她说,这片田地若听到了会生气。”和第⑥

段“母亲还常说,你对地好十分,地就对你好十分。”可以概括出,母亲认为土地有灵性,会

对人的言语有所反应,所以她总是对土地说好话,这也体现了她对土地的虔诚和尊重。

根据文章第⑥段“她总是把田地整理得像是豆腐块,坚持用土肥。”可以概括出,母亲对土

地的认真整理,坚持使用土肥,都是她对土地虔诚态度的具体表现。

根据文章第⑦段“每年种完花生后,母亲都会在田边地堰上,种上几棵向日葵。”可以概括

出,母亲在田地边角处种植向日葵,不仅是为了利用土地,更是她对土地充分利用和珍视的

体现,显示出她对土地的虔诚。

根据文章第⑥段“如今,七十岁的母亲,依然坚持种田。”可以概括出,母亲虽然年事已高,

但仍坚持耕种土地,这种坚韧和执着也体现了她对土地的虔诚和热爱。

21.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画线句子“我也脱了鞋袜,用脚亲近泥土。但脚下的土地显然已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

脚,不时用小石子珞一下我,或者用薨藜扎一下我。”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脚下的

土地以人的情感和动作。这里的“不认识”和“珞一下”、“扎一下”等词汇,使得土地仿佛有了

生命,对“我”这双习惯于穿皮鞋的脚表示出了陌生和“不满”。这种拟人化的描写,形象生动

地展现了“我”因为长期远离土地,双脚己经变得娇嫩和生疏,不再习惯与土地的直接接触。

同时,这种表达也隐含着对过去与土地亲近生活的怀念和遗憾,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我”

答案第8页,共10页

对土地的情感变化和对生活变迁的感慨。整个句子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让人印象深刻。

22.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1)题目“俯向大地的身影”最直接地描述了文章中母亲在田里劳作时的姿态。这种姿态不

仅体现了母亲对农活的熟练,更展现了她对土地的敬畏和热爱。母亲俯下身子,与大地亲密

接触,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土地深深的尊重和感激。

(2)除了直接描述母亲的身影外,这个题目还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所有像母亲

一样勤劳、朴实,对土地怀有深厚感情的人们。这些人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用自己的双

手和汗水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3)题目“俯向大地的身影”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勤劳、朴实的人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作

者通过对这一形象的描绘,传达出对母亲以及所有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

土地和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俯向大地的身影”这个题目既是对母亲劳作姿态的直接描述,也是对所有勤劳、

朴实、对土地怀有深厚感情的人们的象征,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的敬意和感激,以及对

土地和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这个题目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