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2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1页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2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2页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2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3页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2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4页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2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第一节,因此在教材中占据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地位。但是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不直观,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观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及突触间的传递过程。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2.能力目标:能设计关于神经传导方向的实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用过神经的调节,来体会生命活动调节的准确性,及复杂性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很难理解,最好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兴奋产生、传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动画展示。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把握神经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构成、突触、突触小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多媒体教师教学。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教师归纳和总结之。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学生阅读教材P16内容回答之)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探究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电表指针的变化反映了神经表面电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刺激神经引起的,由此说明刺激会引起神经兴奋。教师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P18内容。1.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么必定引起了电位差的变化。在静止的时候神经纤维的电位是怎样的?2.请根据图2-1描述电荷移动与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3.请你描述刺激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关系(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4.兴奋区与未兴奋区的电荷发生怎样的移动?5.局部电流对未兴奋去起什么作用?6.请你描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7.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之,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那么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是如何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的呢?要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原理,首先得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探究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学生阅读教材P19相关内容,教师设问:1.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2.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的作用是什么?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前提是什么?由此可见突触前膜的作用是什么?3.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作用是什么?神经递质以什么方式进入突触间隙?4.突触后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什么结构(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突触小体、突触后膜、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各是什么?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类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什么?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8.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突触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并进行归纳和整理。探究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资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20相关内容。教师归纳总结之。同时让学生明白,控制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但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机体能够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不同的中枢之间分级调节的结果。提问:1.人的高级中枢是什么?低级中枢有哪些?2.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3.脊椎动物和人的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利用教材P20插图,进行归纳和完善。五、人脑的高级功能人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到人类的听、写、读、说。这些功能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的区域有关,这些区域称为言语区。教师结合教材P21插图讲解S、H、W、V区的功能以及这些言语区损伤可能出现的症状。[思考与讨论]教材P21,学生回答之。学生阅读教材P21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记忆的大致过程如何?2.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要动用各种器官,反复复习。这有什么道理?教师总结归纳之。学习与记忆有其生理基础;学习的过程需要各种器官的协调作用;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学习中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才能形成长久的记忆。(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反射弧的组成,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过程。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通过神经的调节,它是动物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对于动物来说还有一种重要的调节方式,就是下一节的通过激素的调节,请同学们做好预习。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六)板书设计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概念 非条件反射类型 条件反射 感受器 传入神经结构基础——反射弧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2、兴奋的概念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静息电位:内负外正2、动作电位:内正外负3、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未刺激部位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双向传导5、产生电位差的原因:Na+内流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2、突触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3、过程:兴奋→突触小体→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特点:单向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原因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1、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脑干 小脑 脊髓2、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实例——人的排尿反射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 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1、语言功能(人脑特有) 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2、学习功能3、记忆功能 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6分钟,探究1、8分钟探究二、10分钟、探究三、8分钟探究四、五、8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能够完成教学内容。第二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一、教材分析《通过激素的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动物另外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本节内容与第一节为并列的关系,是对第一章内容的加深与补充。又是第三节内容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动物各激素的生理作用。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模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促胰液过程素的发现过程。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对于各激素的作用,及激素调节的特点可以通过学生预习,记忆即可;对于激素调节的实例则需要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分析调节过程来理解。五、教学方法1.分组演示: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内容,记忆各激素的作用及激素调节的特点,并对激素调节的发现、及激素调节的实例的原理进行初步理解。2.教师的教学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纸,制成卡片,即血糖调节模拟卡,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三人一组,教室内教学。4.课前抽阅部分学生的导学案,搜集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准备精讲内容、及补救练习。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马拉松运动员只能跑1min左右(0.8~1.2min)。讨论:可能会导致血糖含量短暂的轻度下降,但仍能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影响运动。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血糖会因补充肌肉消耗的糖类物质而含量下降,同时,血糖会随时从储能物质的分解、转化等得到补充。(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讨论激素调节的发现促胰液素的发现仔细阅读课本P23-P24中的资料分析思考(1)根据沃泰默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他是怎样解释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2)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通过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的科学发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其二是。激素调节是指。思考: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能否排除盐酸能够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可能性?如果不能,那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排除?分析、与体会1.提示:不迷信权威、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实验设计等。2.提示:他们的科学发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发现促胰液素;其二是发现了不同于神经调节的另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和功能观察课本图2-8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思考:结合初中所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我们在初中学过几种激素?这些激素分别是由什么器官分泌的?有什么功能?归纳介绍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种类和功能(1)连线:将各种腺体及其分泌的激素连起来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垂体胸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胰岛素卵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睾丸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素胸腺雌性激素胰腺雄性激素通过资料查阅各种激素的功能: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观察图2-9思考:1.请画出血糖的来源与去向图解。2.你认为血糖最重要的来源是什么?你能说出其主次顺序吗?最主要的去向是什么?你能说出其主次顺序吗?3.以课本图2-9为例,说明胰岛素促进的过程有哪些?抑制的过程有哪些?因此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的作用是什么?4.以课本图2-9为例,说明胰高血糖素促进的过程有哪些?抑制的过程有哪些?因此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的作用是什么?5总结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相互关系。6.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是协同作用,你还能举出其他协同作用的例子吗?7.请描述饭后血糖的调节过程,再描述饥饿时血糖调节的过程。8.机体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持血糖平衡?4氧化分解,供能1食物中的糖类 4氧化分解,供能2肝糖原 5合成肝糖原、肌糖原5合成肝糖原、肌糖原3脂肪等非糖物质 6转变成非糖物质6转变成非糖物质2.血糖最主要的来源是1,其次是2,再次是3;血糖最主要的去向是4,其次是5,再次是6(这就是人活着就要活动,活着就要吃饭的原因。)3.胰岛素促进的过程有4、5、6;抑制的过程有2、3,因此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4.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的过程有:2、3;抑制的过程有5、6因此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5.二者关系为拮抗关系,共同调节血糖浓度。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6.在升高血糖方面: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在生长发育方面:甲状腺素与生长激素在御寒方面: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在保水方面: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7.饭后由于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这时胰岛素分泌增加,通过主要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功能,多余的血糖转变成肝糖原及肌糖原,再多余的转变成脂肪与非必需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饥饿时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转变成血糖;也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变成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8.机体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血糖平衡,其中主要的是分泌的和。反馈调节:。(3)阅读课本26-27页模型构建思考相关激素间的作用。协同作用: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效应的结果例如:生长激素和对生长发育的作用拮抗作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效应的结果。例如:_______和________对血糖含量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观察图2-1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并对图进行描述。2.请说出寒冷刺激引起细胞代谢加快的(与甲状腺激素有关的)整个过程。3.补充分级调节的其它实例。(性激素分泌的调节) 描述整个调节过程:TRHTSH ()下丘脑垂体性腺激素调节的特点阅读课本28-29页,总结激素调节的特点激素调节的特点:(1)。(2)。(3)。(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通过神经的调节和通过激素的调节,那么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呢?在具体的某一生命活动中它们又是怎样其作用的呢?下一节将要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这两种调节方式是如何起作用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九、板书设计一.激素调节的发现二.激素调节的实例:1血糖的调节:⑴血糖的来源⑵血糖的去向(3)血糖调节涉及的激素种类及调节机制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三.激素调节的特点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点。如让学生解释饭后、饥饿状态下的调节过程,寒冷下的调节过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既提高了兴趣,又领会了知识。教学效果应该不错。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内容17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8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教材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进一步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2.能力目标:(1)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基础薄弱,要提前预习。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讲授法、对话法、演示法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引导阅读问题探讨】玩过山车的图片【讲述】过山车大家玩过吗。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问题探讨: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这个例子中,人体所做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什么是体液调节呢?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提示:兔子在CO2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呼吸会加快加强,这说明CO2有什么功能呢?CO2在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运输的呢?所以,CO2的调节应该属于哪种调节方式?除了CO2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激素类调节因子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同学总结什么是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探究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要更好解释“过山车现象”,我们先要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来做个比较。先简单复习一下前两节的相关内容。学生思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填下表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精讲〗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然它的作用途径就是反射弧了。体液调节中的激素或其他调节因子都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运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神经冲动,产生原因是形成了局部电流,所以这种运输速度非常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虽然有突触延搁的现象存在,但相对来说延搁的时间还是非常短的。而体液体调节需要经过物质的分泌、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过程,时间经过得就长了。神经调节中,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某一刺激引起的反射作用范围就是这条反射弧的效应器,比较准确而局限。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广泛弥散在体液中,很多调节因子(如甲状腺激素、CO2)的靶细胞是几乎包括全身所有细胞。即使它有特定的靶器官,它的功能也常常会影响到全身。如胰岛素分泌的不正常会使流遍全身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产生糖尿病。神经调节中因为神经冲动的产生是由于局部电流回路,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在兴奋后马上回到静息状态,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很快会受突触间隙中的其他物质的影响而失去功能。所以每次反射产生的时间很快,完成后又马上回到原来状态。而体液调节中激素或是其他调节因子被分泌到体液中后,它能存在较长的时间。我们通过分析知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和结构基础都是不同的,但两者又是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那么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两种调节是怎样进行协调的呢?探究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这里我们用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学生思考讨论: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2.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3.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讲述】体温的恒定对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人体安静时以肝脏放能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热量的三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出示图:体液调节图解4.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5.在上一节课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一种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7.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8.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9.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10.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关于尿液的形成,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这里大家来重温这个知识。尿液形成过程中直接影响尿量多少和回到内环境中水盐的量的是在哪里进行的什么过程?11.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我们在前面的题目中接触过了,还记得它的作用吗?【转折】很好。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下面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为例,来探讨水盐平衡的维持。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示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说明及问题】1.大家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展开分析讨论,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2.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及参与了神经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体液调节。请同学比较分析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提示】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3.反过来,体液调节对神经系统就没有作用了吗?请举例说明。【讲述】是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小结】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最后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文章——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还有免疫系统。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免疫调节。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基本原理。2.能力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课本并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探究一:免疫系统的组成阅读教材,学生总结: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都与人体免疫的防卫功能有关。探究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学生阅读教材P36有关内容,总结: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呈现教材P37体液免疫示意图,思考:1、在此过程中吞噬细胞起了什么作用?吞噬细胞属于哪道防线?2、记忆细胞起到什么作用?是在上图中加以体现。3、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抗体是那里产生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填写学案案,教师归纳: 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 呈现教材P37细胞免疫示意图讲解,然后归纳:教师归纳一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例如,进入体内的细菌外毒素,需要有特异的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它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胞内寄生菌,也就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而抗体是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的,这就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才能将这些病菌消灭;而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再归纳一下有关免疫细胞: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第2课时导入:上节课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探究三、免疫功能的失调及免疫学应用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称为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医生给病人注射青霉素一定要皮试,有的人对花粉有严重的反应,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呈现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设问:1、什么叫过敏反应?2、过敏反应有哪些特点?3、如何防治?4、过敏原引起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引起产生的抗体有何区别?比较项目性质分布反应时机反应结果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球蛋白吸附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某些血细胞表面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免疫反应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起过敏反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