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诗夜游》- 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_第1页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诗夜游》- 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_第2页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诗夜游》- 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_第3页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诗夜游》- 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_第4页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诗夜游》- 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

游记——体裁现在湖北黄冈,点明游玩的地点点明时间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点明事件文题解读

“记”是通过记事、记物、记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的一种文体,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柳宗元《小石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等都是“记”中的名篇。文体知识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均居于“唐宋八大家”中。他在宋词中有特殊贡献,开创豪放一派,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宋词中的不朽作品。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汪洋恣肆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清新雄健词—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宋四大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fú全才式艺术巨匠作者简介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本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背景介绍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打算睡觉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宋神宗年号打算考虑,想到。门就,于是共同,一起高兴的样子睡觉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梳理文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形容水的澄澈只是交错纵横像大概是语气词,相当于“罢了”。梳理文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根据文意,将课文分成几个段落来读,读出其层次。寻怀民(叙事)——赏夜景(写景)——叹闲人(议论、抒情)//////整体感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请作简要赏析。品析句子①比喻修辞。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营造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请作简要赏析。品析句子

②正侧面相结合。"积水空明"正面写出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侧面描写月光的澄澈明亮。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表现了作者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请作简要赏析。品析句子

③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见其静,点染出一幅幽静又不乏灵动的月下美景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夜夜有月,处处有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把今夜扩展成了夜夜,把此处扩大成了处处,增加了时空的广度。反问句更能表达出苏轼在黄州期间自得其乐的达观和从容。承天寺夜游,苏东坡发出怎样的感慨?探究课文

链接资料一:苏轼21岁时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35岁,因上书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调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湖州太守。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因此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东坡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所以他自称“闲人”。

链接资料二:张怀民,名梦得。宋神宗元丰六年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屈居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低级事务官)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曾筑亭于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赋词相赠。

结合写作背景、链接资料和苏轼的内心情感,谈谈你对对作者心境的体会以及对“闲人”的理解。探究课文

作者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达观,都包含其中。

结合写作背景、链接资料和苏轼的内心情感,谈谈你对对作者心境的体会以及对“闲人”的理解。探究课文

对“闲人”的理解:

政治处境:二人贬官到此无事可做,清闲无比,悲凉苦闷却无处可诉。这是作者的自嘲与自慰之意。

赏月心境:月景常有,却少有赏月雅兴的人,空灵自在,悠闲欣喜。这是作者的自豪与自许之情。

“闲人”既可以形容作者当时的尴尬的政治处境,也可以形容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境。

苏轼一生的诗词作品有3000多首,其中有三分之一写于黄州,如:千古名篇《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再如:“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文人画”的杰出代表《潇湘竹石图》,它是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说:“如果《潇湘竹石图》现身拍卖行,起价就会超过4个亿”。

——苏东坡使黄州名扬天下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为什么这样说呢?苏东坡成全了黄州探究课文

★初到黄州的苏轼是惶恐的、低落的、困顿的,在好友的帮助下,他躬耕于黄州东坡的一块荒地上,从一个名动京城的才子变成了朴实勤劳的农夫,他乐在其中,还自号“东坡居士”。

——乐观豁达

★在黄州野外,偶遇风雨,他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从容洒脱

★在黄州蕲水县,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积极向上

★在黄州赤壁,面对滔滔的长江水,苏轼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豪迈奔放

★苏轼的好友张怀民在黄州江边建了一座亭子,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赋诗相赠:“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浩然之气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为什么这样说呢?黄州成全了苏东坡探究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