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 第八单元 阶段贯通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第1页
板块二 第八单元 阶段贯通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第2页
板块二 第八单元 阶段贯通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第3页
板块二 第八单元 阶段贯通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第4页
板块二 第八单元 阶段贯通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的独立与人民解放第八单元PART0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贯通8内容导航构建知识网络线索纵跨横联解题规范指导目录PART02构建知识网络返回PART03线索纵跨横联微专题1

中国共产党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和原因(1)过程①纲领切实:中共二大纲领。②找到同盟:与国民党“党内合作”。③独立斗争:八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④找到正确道路:“工农武装割据”。⑤组织独立:遵义会议。⑥正确处理与国民党关系:西安事变和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日。(2)原因①依据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②排除干扰,纠正“左”倾、右倾错误和共产国际的影响干扰。③实事求是,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④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慎重处理与国民党的关系。微专题2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四大统一战线对点训练1.(2023·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测评)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文章强调“所有城市小资产阶级分子以及一切真正参加抗日救国斗争的人,都有真正的公民权利”,并提议“凡是不反对苏维埃政权而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的非共产主义的党派、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能够享有民主权利和自由。这反映出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付诸实施B.抗日民主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正在建立D.中日民族矛盾高于国共阶级矛盾√材料体现了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背景下,1935年底,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付诸实施”言过其实,故A项错误,D项正确。当时抗日民主政权、联合政府均未建立,B、C两项错误,排除。2.(2023·大连月考)1927年3月22日,上海起义工人成功驱逐了市内的军阀势力,但由于帝国主义严密把守租界,起义工人未能将其收回;两日后,以共产党员为主力的北伐军占领南京,但随即遭到英美军舰的炮击,蒋介石获悉情况后,急忙将其调走。这些史实可用于说明当时A.帝国主义准备直接瓜分中国B.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了列强的特权C.国共合作局面面临破裂风险D.军阀混战为英美入侵提供了借口√根据材料可知,1927年3月,在驱逐上海、南京的军阀势力后,帝国主义对北伐战争进行了公开的干涉,当时北伐军的总司令蒋介石对帝国主义具有明显的妥协倾向,这埋下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终结国共合作的隐患,C项正确;帝国主义当时主要通过扶持代理人对中国进行间接统治,而非直接瓜分,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排除B项;北伐战争并不属于军阀混战,且列强干涉革命的借口也不是解决中国国内的战事,排除D项。微专题3

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影响因素(1)演变时期特征原因结果或影响国民革命时期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的侵略、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两党共同的革命对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土地革命时期两党对峙,展开“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时期特征原因结果或影响全民族抗战时期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放战争时期两党内战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为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掀起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台湾与祖国分离,祖国长期不能统一(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对点训练3.(2023·北京西城区二模)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同敌“兜圈子、扭辫子”并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负责“中央委托之工作”。这些调整A.促进了土地改革群众运动的高涨B.成功开辟了国统区内的第二条战线C.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具体实践D.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这与题干内容吻合,故选D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中共中央的政治、军事调整,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条战线指的是国统区人民与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排除B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指的是从城市到农村,抑或是从农村到城市,这与题干内容不一致,排除C项。返回PART04“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解题规范指导素养解读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考生要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的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在进行历史解释时做到以史料为依据、充分论证,孤证不立,有理有据地表达看法;用辩证的唯物史观作为指导,从表象出发进行分析,从本质上进行揭示;把要解释的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解释;正确辨析史料,正确进行价值判断。(2023·湖南卷,8)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根据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统一累进税的实施A.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B.大大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税负压力C.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D.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典例分析解题过程

(1)提取信息:“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2)分析问题:富农、经营地主的税率负担较高,中农、贫民的税率负担远远低于平均负担水平,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3)形成结论:该题是考查历史解释试题,需要在分析证据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2023·北京丰台区二模)美术与抗战材料1938年5月,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大同盟与香港国防医药筹赈会联合举办美术展览,目的是为了赈济中国的难民和伤兵。蔡元培受邀参加开幕式,他即席就美育与抗战的关系问题发表了讲话,提出“美术乃抗战时期之必需品”。他认为“抗战时期所最需要的,是人人有宁静的头脑,又有强毅的意志”“这种宁静而强毅的精神,不但前方冲锋陷阵的将士不可不有,就是在后方供给军需、救护伤兵、拯救难民及其他从事于不能停顿之学术或事业者,亦不可不有。有了这种精神,始能免针对训练于疏忽、错乱、散漫等过失,始在这全民抗战中担得起一份任务”,美术作品展览,可以对人们起到养成同情心的潜移默化作用,激励人们支持并投身到抗战工作中去。同时,他强调指出,当此全民抗战之时,“最要紧的就是能互相爱护、互相互助”,团结一致,才能达到抗战的胜利。——摘编自孟彭兴《抗战前期的蔡元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评析蔡元培的观点。答案示例:蔡元培认为抗战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团结一致的精神,美术对于人们形成这种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蔡元培的观点发表于1938年5月,此时全面抗战已爆发,日军大举侵华并占领国民政府首府南京,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客观形势需要中国人民团结起来,顽强抗战。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