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_第1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_第2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_第3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_第4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

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

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

作。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

感动激发人意。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

送别诗的特色。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教学要求

1、把握离别诗风格各异的情感,体会诗歌韵律美。

2、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离别”意象,解读“离别”的意蕴。

3、提高古诗鉴赏实力,发展学生的审美实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

的酷爱之情。

教学重点

从分析意象入手,引导学生体会离别诗的写法,从而学习鉴赏离别诗。

教学难点

驾驭诗歌观赏的方法,把握意象,再现意境,品尝意蕴,训练学生解题

实力。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潘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

旁、津渡口、或都门外。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

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

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

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挚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

之地;“潘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潘水,又因汉

文帝葬在那里,遂称潘陵,唐代时人们送挚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

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很多诗人喜爱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

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悲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

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

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

人在对秋景的凝视中感觉到时间的消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

“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悲观,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

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

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孤独抑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

象。

4、典型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

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

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很多离别诗,都飘散着伊

酢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折柳是送别

的习俗。无边的芳草恰可比方远行人的满怀愁绪。寄予了送别友人的深

情厚意。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

天际、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方离别的愁绪。以水(连绵起

伏)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内容与主题倾向】:

第一,干脆抒写依依惜别之情意。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都是对友情的咏唱。

其次,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倘如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

壤,其送别诗还可以裹挟着个人的身世之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

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

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行,以告慰亲友,

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变更玉洁冰清的节操。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留意送别背景。

第三,重在劝勉、激励、劝慰友人。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

之以言”的倾向,如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晡,北风吹雁雪

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因为是知音,说话才

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安慰,于安慰之中倾注信念和力

气。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

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往往把离别之

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望奇妙地融为一体。

【情感基调】:

1、写景之昏暗、寒冷、迷茫、凄清,表达凄婉感伤、哀痛苦痛、惆

怅迷惘的感情。此类送别诗有着浓重的伤感心情,缠绵俳恻,意极为凄

悲。

2、运用美丽的文字,勾画清爽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抒发无限

眷恋、依依惜别的深情。对挚友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送别诗给

人情感上的审美感受。

3、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的格调。

有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

【主要艺术手法】:

一、托物寓情:

1、《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与汪伦送我情

(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净的深情。)

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意。)

二、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如同一幅幅秀美的风

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的。但细致一品尝,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

的、深厚的情愫。

1、《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三、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1、“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

四、虚实相生。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

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

“记得绿罗裙,到处怜芳草。”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

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

露、心志的坦陈。

【诗歌鉴赏练习•送别诗】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1—2题。(6分)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哪些词语勾画出怎样的送别图景?

答:

【解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予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

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行。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

想像加以再创建,语言力求美丽。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

清、安静美丽、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留意要能精确地体现景物的特

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详细。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

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参考答案: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旧并肩缓辔,不愿

分别。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

东潺潺而过。用“青山”、“白水”点明送别地点,青白相间色调明

丽;“横”字勾画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

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艺术手法与主题思想和情感看

法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抓住诗句中的典型意象,并依据所描绘的形象

特点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看法。初

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

酉告自勺冬、切J民o

参考答案: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奇妙地用“浮云”“落日”作

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随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

愿离开大地一样对挚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示意送别内容的意象?(3分)

答:

【解析】详见讲义“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部分

参考答案: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渡头,送客之;罟师,船

夫,桨,开桨即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

2.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许,请简要赏析。(3分)

答: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实力。这

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驾驭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

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调、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纳的修辞手法(如

拟人、比方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索。

参考答案:第三句运用比方的修辞(奇妙的想象),把相思之情比方成

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眷恋之情。诗人觉得自己心中

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

(生动形象1分,诗人情感1分,本体与喻体的相像点“无处不在”1

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2

分)

【解析】第1题是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前两句中,“十年曾一别”极

言分别时间之久;“征路此相逢”是说就别后相见,由此可体会到诗人

久别重逢时的愉悦心情。

参考答案:(久别重逢的)惊喜。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终一句的妙处。(4分)

【解析】这是赏析诗句,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解答这题,要留意

“景”和“情”的融合,同时“情”包含“与友人又别”和“对前途迷

茫”两层情感。

参考答案: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

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与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魏万之京

李顽

朝闻游子唱离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色④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跖。

注:①禺歌:禺别之歌。②关城:潼关、函谷关。③御苑:皇家的官

苑。④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第一、二联中,哪两个意象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气氛特征?从中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答:

参考答案:“微霜”“鸿雁”两个意象点出了送别时深秋季节萧瑟的气

氛(1分)从中表达了诗人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怀。(2分)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解析】

1、驾驭修辞方法(比方、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驾驭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争论,重点驾驭描写和抒情)

3、驾驭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

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

魏万的劝勉(1分)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间或劝勉对方要

珍惜时间。(2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