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剩州市北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剩州市北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剩州市北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剩州市北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剩州市北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留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全部答案必需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全部答案必需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A.铁犁牛耕的运用B.曲辕犁的推广C.经济重心的南移D.高转筒车的出现【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说明是当时生产力发展重要体现,故A项正确;B是唐朝时期出现;C是魏晋南北朝起先南移;D是唐朝出现。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种情形最早在哪个朝代普遍出现?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体现了“坊”即住宅区商业旺盛;“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体现了商业发展突破了空间限制,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坊市制度被打破是在宋代,故C项正确;AB项坊市制度比较严格,解除;D项晚于C项。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的演化【名师点睛】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代以前的市:(1)在城中特定位置、市和坊严格分开(2)受官府严格限制(3)有时间限制2、宋代的市:(1)打破市和坊的限制(2)不再受官府干脆监管(3)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早市)3.曲辕犁的出现标记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它最早出现于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曲辕犁的相关学问,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故C项正确;秦朝没有独创曲辕犁,故A项错误;汉代也农业生产也没有曲辕犁,故B项错误;宋代不是最早出现曲辕犁的朝代,故D项错误。故选C。4.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经济结构中,“织”指的是A.农业B.官营手工业C.民族工业D.家庭手工业【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可知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一大特点。其中“女织”指的是家庭纺织业即家庭手工业。故选D。农业是“男耕”,所以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不属于“男耕女织”,因此B项错误;民族工业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简称,所以C项错误。点睛:我国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指全家分工劳动。据此可知女子的织布是一种家庭手工业。5.扬州是古运输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交子”广泛运用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旺盛D.商帮活动频繁【答案】C【解析】宋朝出现交子,明清出现商帮,A、D时间不符合题意,解除;坊市界限严,不利于城市发展,B错误;商业发展旺盛,是城市发展的主要缘由,故选C。6.《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据此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知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用于祭祀,表示身份与权力,故选B。青铜器熔点较低,硬度不够,不适合用作农具,解除A;青铜器少量用作酒具,解除C;货币是经济的象征,并不是青铜器的主要用途,解除D。【点睛】识记青铜器的主要作用,学生可结合一些典故或成语帮助理解,如禹铸九鼎、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A.都江堰B.郑国渠C.漕渠D.灵渠【答案】A【解析】据题目中“天府”,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故A项正确。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由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关中,现今陕山一代,故B项错误。漕渠是汉武帝时开凿的沿秦岭北麓的人工运输河,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时间大量缩短,故C项错误。灵渠是战国时期修建,位于广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8.某城市既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又是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窗口,还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座城市是A.长沙B.广州C.南京D.武汉【答案】B【解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在后期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而实行改革开放后,在广州旁边的深圳、珠海、汕头设立经济特区,所以答案是B。A、C和D不符合材料中含义。9.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舍本逐末”。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A.农业 B.手工业C.商业 D.海外贸易【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相关学问把握。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在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为本,商为末,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A符合题意。B,C都被视为末,包括D.综上,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10.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可以印证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农业浇灌方式发生改变C.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D.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答案】A【解析】“你耕田来我织布”属于典型的“男耕女织”型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故A正确;题干没有提及浇灌工具的改进,不是浇灌方式的改变,解除B;材料中是小农经济,不是不是手工工场和商品经济,故CD错误。11.新航路开拓,世界联系日益加强,人类文明不断交融。这种“交融”在当时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鸦片贸易B.殖民扩张C.商品输出D.资本输出【答案】B【解析】【详解】这种“交融”在当时实现的主要方式是新航路开拓以后,航海家起先了殖民掠夺,这种方式是世界各地联系起来,故B正确;鸦片贸易在这时候还没有出现,故A错误;这种“交融”在当时实现的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是在工业革命以后起先的,故C错误;资本输出在其次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故D错误。12.工业革命后,英国在全球范围内加紧扩张的根本动机是A.掠夺黄金等财宝B.输出鸦片C.掠夺原料和拓展市场D.贩卖黑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工业革命后,机器大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确立,对商品市场和原料来源地的需求大增,因此掠夺原料和拓展市场成为加紧扩张的根本动机。故选C。AD项是在工业革命前对外扩张首要追求的目标;B项是在鸦片斗争前扭转贸易逆差而实行的无耻的手段。考点:工业革命后的对外扩张点评:工业革命后,英国侵略的目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工业革命前,英国等国侵略的目的主要是干脆的的掠夺财宝,增加资本原始积累;方式主要是赤裸裸的暴力掠夺。工业革命后,英国的侵略方式主要是商品倾销,目的主要是找寻商品市场和原料来源地。西方国家的侵略方式发生了进一步的深化。13.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独创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其次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改变说明A.独创者的出身确定探讨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须要生产阅历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阅历更重要【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独创家均是工匠,明显没有科技成分,其次次科技革命的独创家均是科学家,说明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加深,故C正确;A中身份确定成果,明显不符合事实;第一次科技成果就是生产阅历的总结,故B错误;材料没有比较理论和阅历的重要性,故D错误。14.某报纸曾刊登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这则消息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快速B.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不断扩大D.工厂规模不断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资本主义市场出现了垄断组织。材料“德国……并且不断吞并其他独立公司”,反映德国的化学工业被垄断组织所限制,故C符合题意;ABD只是揭示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合“本质”的限定,故ABD不符合题意。15.其次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A.原子能时代B.信息时代C.电气时代D.蒸汽时代【答案】C【解析】其次次工业革命标记是电力的独创和运用,促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故C正确;A、B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记;D是第一次科技革命标记。16.马克思说“荷兰,它是l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据此可知,马克思强调A.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B.荷兰成为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C.荷兰领先开展工业革命D.新航路开拓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可以看出,马克思强调荷兰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荷兰17世纪海外贸易发达,解除B;领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是英国,C错误;15、16世纪新航路开拓,时间不符合题意,解除D。17.18世纪具有“日不落帝国”称号的贸易强国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荷兰【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被称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故C项正确.西班牙、葡萄牙是16世纪的殖民帝国,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两项错误。荷兰是17世纪的殖民帝国,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须要驾驭英国的殖民扩张的结果和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概况,解题的关键是对这些学问点的识记。18.“三角贸易”是16-19世纪西方殖民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式。读《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航程B贩运的主要是A.棉纺织品 B.香料和布匹C.黑人奴隶 D.黄金和白银【答案】C【解析】“三角贸易”航程动身地是欧洲,殖民者由欧洲带着廉价的商品动身到非洲换取黑人奴隶,然后再由非洲把黑人奴隶运到美洲去开矿,再把美洲的矿产资源运回欧洲,所以从非洲运动美洲的是黑人奴隶,故答案选择C项。19.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觉,“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圈地运动的进行B.石油工业发达C.蒸汽动力的应用D.电器的广泛运用【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反映了英国的污染现象比较严峻,再结合题干的时间“18世纪末”,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动力的应用,大量燃烧煤炭导致环境污染,选项C正确。圈地运动发生于14、15世纪,解除A;B、D均是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成就,解除。20.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斗争是不能避开的。”这里所说的“大势”是指A.英国推行炮舰政策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C.中国社会全面落后D.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工业革命完成,工业文明快速发展急需市场是鸦片斗争发生的根源,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是鸦片斗争的一个小缘由,不是“大势”,不符合题意,解除;选项B也只是鸦片斗争的一个小缘由,不是“大势”,不符合题意,解除;选项C不属于“世界大势”,不符合题意,解除;故本题选D。21.1853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荒芜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人……让人觉得太阳己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A.城市拥堵人口膨胀B.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C.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D.化学工业污染严峻【答案】C【解析】【详解】“烟囱管帽”象征着工业化,体现了经济的发展,而“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让人觉得太阳己经死去”说明当时环境污染严峻。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以煤为燃料造成了环境污染,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人口膨胀,解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重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解除B项;化学工业是其次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新兴工业,解除D项。22.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意这种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表明A.蒸汽机的独创是工业革命起先的标记B.蒸汽机和机器的独创导致了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D.工场手工业始终无法满意市场的须要【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意这种需求”反应了工业革命是由市场需求引发,故C正确;工业革命起先的标记是珍妮纺纱机的独创,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蒸汽机和机器的独创导致了工业革命,而是市场需求引发工业革命,故B错误;“工场手工业始终无法满意市场的须要”说法过于肯定,故D错误。故选C。23.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削减10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A.肯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B.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C.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冲突D.取代外商企业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白银)”,“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削减十万匹”说明洋务企业民用工业的开办在肯定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最终并未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首路,最终失败,B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冲突,C错误;当时,小农经济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D错误。24.鸦片斗争的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探究。中国近代工业的实践探究始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故A正确;戊戌变法侧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且戊戌变法发生在洋务运动后,解除B;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中国近代工业的实践探究”,解除C;新文化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思想,不符合“中国近代工业的实践探究”,解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中国近代工业的实践探究始于”,其联系所学洋务运动的意义分析解答。25.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已刊行的译书分类如下。这说明当时项目政史商学教化理化技术军事数量8种3种3种28种90种39种A.学习西方制度为先B.重商思想正式形成C.尚武思潮起先萌发D.科学技术备受关注【答案】D【解析】【详解】从译书数量上看,政史类数量较少,可知西方制度不是此时优先学习的内容,故A项错误;商学类数量最少,说明当时并来形成重商思想,故B项错误;军事类数量较多,但并不能说明这是尚武思潮萌发,故C项错误;技术类数量最多,超过其他类别总和,表明当时重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D项正确。26.随着自然经济的渐渐解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沿海地去出现。它产生的时间为()A.19世纪前 B.19世纪30年头C.19世纪70年头前后 D.19世纪90年头【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学问,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到19世纪70年头前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沿海地区出现。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ABD不符合史实,解除ABD三项。27.鸦片斗争以后,自然经济起先解体的标记是()A.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B.榨油业的衰败C.铁器制造业的衰落 D.制糖业的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鸦片斗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显著标记是传统的棉纺织业衰败,A选项符合题意;榨油业的衰败、铁器制造业的衰落和制糖业的衰落不属于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BCD选项解除。28.“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削减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在肯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C.将外商排挤出中国市场D.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答案】B【解析】【详解】上海轮船招商局与外资争夺中国市场和利润的现象,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在肯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B项正确;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是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A项错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没能将外商排挤出中国市场,也没能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CD两项错误。29.《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渐渐解体的经济形态是A.自然经济 B.奴隶制经济 C.工业经济 D.虚拟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五口通商,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手工棉纺织业,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A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奴隶制经济在战国时期解体,中国近代工业19世纪60年头才产生,虚拟经济当代才出现,此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解除BCD。故选A。30.对下图中的渐渐成长的小树正确的理解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生存发展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起先解体C.中国近代官营企业命运多舛D.民族独立是不行阻挡的历史潮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小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这主要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自然经济起先解体是在第一次鸦片斗争后,材料未涉及,B选项解除;材料中的小树指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并非是官营企业,C选项解除;民族独立是不行阻挡的历史潮流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D选项解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所示材料二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氯。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坛纺。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率。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请回答:(1)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缘由。(2)据材料概括小农经济的特征。【答案】(1)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和创新;生产技术进步;生产阅历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封闭。【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材料实力。本小问的缘由,依据材料一图示可以看出缘由有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和创新;生产技术进步;生产阅历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2)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图示、获得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的实力。本小问的特征,依据材料二“机梭声札札,牛驴走坛纺.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可以得出特征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封闭。32.工业革命,一方面创建许多奇迹,一方面带来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意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当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行避开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纵地开发,贪欲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行再生资源和人们珍贵的生命。——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材料三……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