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与碳氧循环》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第三章《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与碳氧循环》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第三章《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与碳氧循环》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第三章《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与碳氧循环》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第三章《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与碳氧循环》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下第三章:《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与碳氧循环》培优训练1.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种液体都是清水B.A、B两种液体都是酒精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B.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不需要光D.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A.气管、支气管、肺泡B.气管、肺泡、支气管C.支气管、肺泡、气管D.肺泡、气管、支气管4.如图所示为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该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水B.若①②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则此生理活动进行的场所是细胞中的叶绿体C.若该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②指的是水蒸汽,其进出的结构是气孔D.以上三项生理活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顺利进行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D.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6.呼吸是每个人每天必须进行的活动,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在人的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A.鼻B.气管C.肺D.咽7.有关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肺泡数量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④肺泡分布广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如图所示为人体膈肌在胸腔内的位置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膈肌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B.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C.膈肌从乙到甲时,吸气D.膈肌从乙到甲时,肺扩张9.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B.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换成有机物里的能量C.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换成有机物里的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10.有一位同学,在夏季晴好的一天中,分别于清晨、傍晚、深夜这三个时间从同一株绿色植物上摘取极相似的三片绿叶,再将这三片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叶片应取自(▲)A.清晨时B.傍晚时C.深夜时D.无法确定11.现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h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该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氮气1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制造的有机物是人和动物食物的来源B.把太阳能转换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人和动物能量的来源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两种气体的含量稳定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是人和动物所需氧气的来源13.如图所示,一盆生长旺盛的植物密封在一个不透光的钟罩内,将该装置放在温度为25℃的地方,则红墨水滴的移动方向是(▲)A.不移动B.向左移C.向右移D.先向右移,后向左移14.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这说明(▲)A.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B.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C.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叶绿体能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15.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光照强度与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曲线AB段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B.曲线BC段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C.B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D.整段曲线表明,随着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16.如图所示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a、b、c三个部位的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a>bB.a>b>cC.a>c>bD.b>c>a17.如图所示为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8.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②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③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9.用新鲜大豆绿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若将该装置放在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气体成分,最有可能的是(▲)A.O2的量多于B处B.O2的量与B处相等C.没有CO2和O2D.CO2的量多于B处20.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和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光照强度B.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在0~a内,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大小的影响C.光照强度在a~b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只受温度高低的影响D.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在b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21.读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A处表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B处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作用完成的,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将会▲(填“增加”或“减少”)。(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如果把绿叶比作光合作用的“绿色工厂”,那么生产有机物的机器是▲,原料是▲,产物是▲,动力是▲。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23.如图所示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模拟人体的膈,[]模拟人体的胸廓。(2)图乙模拟的是人体在▲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膈顶▲,胸廓▲径增大。(3)若用此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则此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径和▲径的变化。24.如图所示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锥形瓶中装的液体是▲。(2)吸入气体时应该捏紧▲处的橡皮管,呼气时应该捏紧▲处的橡皮管。(3)实验结果是▲瓶内的液体变浑浊。(4)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瓶。25.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能源紧缺、环境约束加剧、碳排放增长过快等问题在城市集中体现,交通堵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城市病”日益蔓延,气候变化引起的高温、洪涝等极端天气也频繁出现,严重威胁居民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转。2015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是“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1)工业生产带来了大量的二氧化硫等废气,导致了▲的发生。空气当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导致▲增强,引发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2)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做到的“低碳”生活方式有▲、▲等。26.如图所示为“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B是▲。(2)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3)下列叙述中,不符合事实的是▲(填字母)。A.碳一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碳一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4)在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方面人类应该怎么做?▲。27.我们可以利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已知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ABC(1)当图A甲处气体中的CO2(二氧化碳)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2)当图A没有光照(黑暗)时,测得甲处的CO2浓度会高于乙处,原因是图A中的植物及土壤微生物▲。(3)当将图A内的光照由暗逐渐调亮时,测得甲处的CO2含量逐渐下降;该过程中,光照强度与甲处气体中CO2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由此可以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根据这一现象,在大棚种植时,人们可以适当增加大棚内的▲以达到增产的目的。(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C所示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是,有人在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同样会使空气变污浊。你认为根据上述实验和学过的知识,应得出的科学推断是:植物必须在▲条件下,且产生的氧气▲(填“多于”“少于”或“等于”,下同)吸收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吸收的二氧化碳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28.某科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原料,以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第二步: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碳酸氢钠溶液(注: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人等量的蒸馏水。第三步: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的底部,如图所示。第四步:将1号、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min,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试管试管中的液体条件实验现象1碳酸氢钠十新鲜菹草叶片灯光照射有气泡,叶片上浮2蒸馏水十新鲜菹草叶片灯光照射无气泡,叶片不上浮3碳酸氢钠十新鲜菹草叶片黑暗无气泡,叶片不上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1号和2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作为对照的是▲号试管。该组实验说明▲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2)1号和3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该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3)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又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光源与试管的距离/cm1020304050产生的气泡个数/(个/min)6535156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29.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基本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将玻璃钟罩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其他条件保持不变。(2)“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让绿色植物通过▲作用消耗体内贮存的有机物。(3)实验过程中,叶片颜色的变化是▲,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依次为▲。(4)若“二氧化碳不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则在其他实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预测实验结果是▲。30.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温室ABC二氧化碳浓度0.03%0.1%0.1%温度20℃20℃30℃(1)为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两组进行对照实验。(2)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3)为提高蔬菜产量还可以在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以提高蔬菜产量,用你学习的生物知识加以解释:▲。(4)如图所示为一个温室从凌晨开始持续密封24h,测得的温室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曲线AB段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3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A所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此实验证明▲。(2)如图B所示,当装置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为探究“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设置了装置乙作为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八下第三章:《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与碳氧循环》培优训练1.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种液体都是清水B.A、B两种液体都是酒精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答案】C【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设置对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脱色时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分析】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是关键。【详解】脱色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由此可见:大烧杯内盛放的是清水,小烧杯内盛放的是酒精。故选:C。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B.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不需要光D.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贮存能量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不符合题意;B.白天和夜晚植物都进行呼吸作用,只是白天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吸收利用,呼吸作用被光合作用掩盖。符合题意;C.光合作用需要外界条件光,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要将太阳光的能量固定下来,没有光光合作用就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要进行,因为有光无光植物都要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而这些活动都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如果没有呼吸作用,植物也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死亡了。不符合题意;D.光合作用把太阳光的能量固定到有机物中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符合题意。故选:B。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A.气管、支气管、肺泡B.气管、肺泡、支气管C.支气管、肺泡、气管D.肺泡、气管、支气管【答案】A【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道的组成。【详解】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故选:A。4.如图所示为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该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水B.若①②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则此生理活动进行的场所是细胞中的叶绿体C.若该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②指的是水蒸汽,其进出的结构是气孔D.以上三项生理活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顺利进行【答案】D【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分析】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详解】A.呼吸作用的公式如图: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若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③是有机物、④是水。A正确;B.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其中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来的,它合成的有机物由筛管自上向下运送。若①②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则此生理活动进行的场所是细胞中的叶绿体,B正确;C.若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②指的是水蒸汽,其进出的结构是气孔,C正确;D.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响,因此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不正确。故选:D。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D.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答案】C【解析】造成对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分析判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空气的污染与保护,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防治措施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详解】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减少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减少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不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D.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减少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故答案选:C。6.呼吸是每个人每天必须进行的活动,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在人的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A.鼻B.气管C.肺D.咽【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略7.有关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肺泡数量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④肺泡分布广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肺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知识点。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分析】学习生物学要把握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详解】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①肺泡数量很多,气体交换的效率高;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利于进行气体交换;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故选:A。8.如图所示为人体膈肌在胸腔内的位置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膈肌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B.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C.膈肌从乙到甲时,吸气D.膈肌从乙到甲时,肺扩张【答案】A【解析】(1)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如图中乙;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如图中甲,因此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2)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分析】此题考查了呼吸运动的呼气过程:呼吸肌舒张,气体从肺内排出;吸气过程:呼吸肌收缩,气体从外界进入肺内。【详解】A.膈肌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是吸气,A正确;膈肌从甲到乙时,胸廓变大,肋间肌、膈肌均收缩,是吸气过程,B错误;C.膈肌从乙到甲时,膈肌顶部上升,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是呼气过程,C错误;D.膈肌从乙到甲时,膈肌顶部上升,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肺内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收缩,D错误。故选:A。9.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B.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换成有机物里的能量C.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换成有机物里的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答案】C【解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用式子表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2、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具体包括: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C2H5OH+2CO2+能量、C6H12O6(葡萄糖)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概念,明确光合作用的概念,结合光合作用的公式,公式比较直观的体现了其过程、实质,正确的区分于呼吸作用的区别,正确的解答选项。【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由光合作用的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故选:C。10.有一位同学,在夏季晴好的一天中,分别于清晨、傍晚、深夜这三个时间从同一株绿色植物上摘取极相似的三片绿叶,再将这三片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叶片应取自(▲)A.清晨时B.傍晚时C.深夜时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分析】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是中考的重点,可通过列表的形式对比记忆。【详解】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A、清晨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故不符合题意。B、傍晚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最深,故符合题意。C、深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些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只是比清晨的叶要深,故不符合题意。D、由于在不同的时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程度不同,叶积累的淀粉不同,滴上碘液颜色也会不同,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11.现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h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该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氮气【答案】A【解析】氧气的含量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据此答题。【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详解】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如图所示:一开始0-6时没有光,所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6时开始然后太阳出来以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降低,氧气的含量逐渐升高。到了18-24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因此根据某气体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该气体应该是氧气。故选:A。1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制造的有机物是人和动物食物的来源B.把太阳能转换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人和动物能量的来源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两种气体的含量稳定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是人和动物所需氧气的来源【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有: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还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因此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人类所用能源的主要来源,保证了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分析】光合作用的意义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才能灵活的分析解决问题。【详解】A、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的来源,A正确;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是动植物和人的生活所必需的能量来源,B正确;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C错误;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动植物和人进行呼吸的氧的来源,D正确。故选:C。13.如图所示,一盆生长旺盛的植物密封在一个不透光的钟罩内,将该装置放在温度为25℃的地方,则红墨水滴的移动方向是(▲)A.不移动B.向左移C.向右移D.先向右移,后向左移【答案】B【解析】此题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则需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瓶内压强减小。【分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详解】一盆生长旺盛的植物密封在一个不透光的钟罩内,能阻止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所以本题答案为:左移。故选:B。14.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这说明(▲)A.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B.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C.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叶绿体能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答案】C【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详解】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因此从实验可以看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故选:C。15.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光照强度与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曲线AB段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B.曲线BC段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C.B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D.整段曲线表明,随着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答案】C【解析】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氧气,其中B点吸收和释放氧气为0,B点为零界点,从A开始到B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等。而BD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制造的氧气逐渐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有机物开始积累。点D以后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不如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多,A错误;B、BC段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增多,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B错误;C、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量相同,于是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刚好全部用于光合作用,表现为植物没有从外界吸收CO2,C正确;D、曲线从A到C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但是光照强度大于D后光合作用趋于稳定,D错误。故选:C。16.如图所示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a、b、c三个部位的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a>bB.a>b>cC.a>c>bD.b>c>a【答案】B【解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呼吸的原理。【分析】只有了解了呼吸的原理,那么有关的问题才能解决好。【详解】当肋间肌收缩时,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上下径都增大;膈肌也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这样胸廓的体积增大,胸廓内的气压小于肺内压,肺就随着扩张。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面的气体就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故选:B。17.如图所示为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使丁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检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需要除去,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不符合题意;C、装置丙中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一部分能量是以热的形式散失。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不符合题意;D、装置甲已经把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丙不遮光,植物因为缺乏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释放氧气,因此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符合题意。故选:D。18.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②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③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由图中装置可以看出,甲中的氢氧化钠具有吸收吹进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作用,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装置乙中的植物因缺少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装置乙中的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装置丙,使丙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此装置能验证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分析】本题考查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探究,难度不大。【详解】①此装置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被左边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完成;②要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丙内有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达到目的;③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此种现象不可能;④丙内石灰水遇到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总之,只有②④具有可能;故选:B。19.用新鲜大豆绿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若将该装置放在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气体成分,最有可能的是(▲)A.O2的量多于B处B.O2的量与B处相等C.没有CO2和O2D.CO2的量多于B处【答案】D【解析】CO2和NaOH会发生2NaOH+CO2═Na2CO3+H2O或者Na2CO3+H2O+CO2═2NaHCO3,所以B处几乎没有CO2;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6CO2+6H2OC6H12O6+6O2;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据此答题。【分析】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重点开解两个生理过程的条件和原料以及产物,是考查的重点。【详解】由于CO2被NaOH吸收,所以在B处没有CO2,植物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B处有氧气,叶片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经才处排出。故选:D。20.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和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光照强度B.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在0~a内,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大小的影响C.光照强度在a~b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只受温度高低的影响D.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在b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答案】C【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条件是必须要有光,也就是说只能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受温度、光照及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分析】关键是掌握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条件。【详解】A、题干是光照强度和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所以图示的结论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光照强度。A正确;B、由图示可知,在0-a内尽管各曲线表示的温度不同,但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的强度在增强,所以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大小的影响。B正确;C、在a-b内,光合作用的强度既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受温度高低的影响。C错误;D、由曲线可知,光照强度在b以后,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的曲线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强,D正确。故选:C。21.读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A处表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B处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作用完成的,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将会▲(填“增加”或“减少”)。(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答案】(1)肺泡;(2)扩散;增加;(3)一;肺泡与血液之间【解析】图中给出的明显的信息就是血管、肺泡、组织细胞,可以推知是血液循环系统把这几部分连接到一起的.解答时首先要学会识图,A表示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据此解答。【分析】明确呼吸的全过程,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详解】(1)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一过程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由图示可以判断A过程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气体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2)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将会增加血液变为动脉血。(3)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在此处,由于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此相适应,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故答案为:(1)肺泡;(2)扩散;增加;(3)一;肺泡与血液之间。如果把绿叶比作光合作用的“绿色工厂”,那么生产有机物的机器是▲,原料是▲,产物是▲,动力是▲。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答案】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分析答题。【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中考的热点,题型多种多样,注意知识的灵活应用。【详解】由分析可知植物的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叶绿体相当于生产东西的“机器”,而叶绿体存在于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所以一个个的叶肉细胞就相当于一个个的“车间”。利用的能量是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动力”,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所以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故答案为: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23.如图所示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模拟人体的膈,[]模拟人体的胸廓。(2)图乙模拟的是人体在▲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膈顶▲,胸廓▲径增大。(3)若用此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则此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径和▲径的变化。【答案】(1)④;②;(2)吸气;收缩;下降;上下;(3)前后;左右【解析】此题较新颖,稍有难度,关于呼气和吸气时膈肌、肺、胸廓的变化情况,是考查的重点,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掌握。【分析】【详解】图示结构中:①是气管,②是胸廓,③是肺,④是膈肌,(1)图甲代表的是呼气过程,在呼气时,由于膈肌舒张,使得胸廓回缩,肺随之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于是气体出肺。(2)图乙代表的是吸气过程,在吸气时,由于膈肌收缩,使得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于是气体入肺。(3)由于用此装置模拟人体的呼气和吸气过程,由于瓶子代表的是胸廓,所以在吸气或是呼气时,无法使得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发生变化,只能使得胸廓的上下径发生变化。故答案为:(1)④;②;(2)吸气;收缩;下降;上下;(3)前后;左右。24.如图所示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锥形瓶中装的液体是▲。(2)吸入气体时应该捏紧▲处的橡皮管,呼气时应该捏紧▲处的橡皮管。(3)实验结果是▲瓶内的液体变浑浊。(4)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瓶。【答案】(1)澄清的石灰水;(2)b;a;(3)B;(4)A【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石灰水的浑浊就越明显,本实验用深吸一口气和深呼出一口气作比较,通过甲装置是呼出的气体,通过乙装置是空气作比较,来验证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分析】【详解】(1)要想检验二氧化碳的量及存在需要用到澄清石灰水,因此两个锥形瓶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2)吸气时应该用捏紧b处的橡皮管,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让外界的空气进入石灰水,如果捏紧a处的橡皮管会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3)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量大则呼出气体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A瓶。故答案为:(1)澄清的石灰水;(2)b;a;(3)B;(4)A。25.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能源紧缺、环境约束加剧、碳排放增长过快等问题在城市集中体现,交通堵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城市病”日益蔓延,气候变化引起的高温、洪涝等极端天气也频繁出现,严重威胁居民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转。2015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是“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1)工业生产带来了大量的二氧化硫等废气,导致了▲的发生。空气当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导致▲增强,引发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2)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做到的“低碳”生活方式有▲、▲等。【答案】(1)酸雨;温室效应;(2)节约用电;骑自行车(合理即可)【解析】(1)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分析】低碳生活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同学们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共同的家园。【详解】(1)燃烧含硫的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会生成硫的氧化物溶于水后导致形成酸雨;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2)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意思写对即可)。故答案为:(1)酸雨;温室效应;(2)节约用电;骑自行车(合理即可)26.如图所示为“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B是▲。(2)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3)下列叙述中,不符合事实的是▲(填字母)。A.碳一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碳一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4)在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方面人类应该怎么做?▲。【答案】(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气孔;(3)B;(4)植树造林(合理即可)【解析】图中A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图中B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过程。【分析】对于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的知识,应结合者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来理解。【详解】(1)图中A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图中B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过程。(2)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构成它的保卫细胞控制。(3)A、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A正确;B、大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所以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不正确,B错误;C、工业生产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加剧,C正确;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正确。(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所以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多植树造林。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气孔;(3)B;(4)植树造林(合理即可)。27.我们可以利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已知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ABC(1)当图A甲处气体中的CO2(二氧化碳)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2)当图A没有光照(黑暗)时,测得甲处的CO2浓度会高于乙处,原因是图A中的植物及土壤微生物▲。(3)当将图A内的光照由暗逐渐调亮时,测得甲处的CO2含量逐渐下降;该过程中,光照强度与甲处气体中CO2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由此可以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根据这一现象,在大棚种植时,人们可以适当增加大棚内的▲以达到增产的目的。(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C所示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是,有人在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同样会使空气变污浊。你认为根据上述实验和学过的知识,应得出的科学推断是:植物必须在▲条件下,且产生的氧气▲(填“多于”“少于”或“等于”,下同)吸收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吸收的二氧化碳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答案】(1)大于;

(2)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3)增强;光照强度;

(4)有光;多于;少于【解析】当图A没有光照(黑暗)时,测得甲处的CO2浓度会高于乙处,原因是图A中的植物及土壤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由图象二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二氧化碳逐渐减少,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强,从普里斯特利的实验中,由于小白鼠呼吸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很快钟罩内的氧气就被消耗殆尽,小白鼠因缺氧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而如果将小白鼠和绿色植物同时放在密封的钟罩内,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给小白鼠呼吸,小白鼠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小白鼠和绿色植物就能够存活较长时间,据此解答。【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详解】(1)甲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乙处是因为发生光合作用消耗减少了,即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2)当图A没有光照(黑暗)时,测得甲处的CO2浓度会高于乙处,原因是图A中的植物及土壤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3)当将图A内的光照由暗逐渐调亮时,测得甲处的CO2含量逐渐下降;该过程中,光照强度与甲处气体中CO2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由此可以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根据这一现象,在大棚种植时,人们可以适当增加大棚内的光照强度达到增产目的。(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图C所示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是,有人在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同样会使空气变污浊。你认为根据上述实验和学过的知识,应得出的科学推断是:植物必须在有光条件下,且产生的氧多吸收的氧、产生的二氧化碳少于吸收的二氧化碳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故答案为:(1)大于;

(2)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3)增强;光照强度;

(4)有光;多于;少于28.某科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原料,以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第二步: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碳酸氢钠溶液(注: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人等量的蒸馏水。第三步: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的底部,如图所示。第四步:将1号、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min,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试管试管中的液体条件实验现象1碳酸氢钠十新鲜菹草叶片灯光照射有气泡,叶片上浮2蒸馏水十新鲜菹草叶片灯光照射无气泡,叶片不上浮3碳酸氢钠十新鲜菹草叶片黑暗无气泡,叶片不上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1号和2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作为对照的是▲号试管。该组实验说明▲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2)1号和3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该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3)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又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光源与试管的距离/cm1020304050产生的气泡个数/(个/min)6535156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答案】(1)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2)光照;光照;(3)反比;越强【解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3)实验中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2号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分别形成1、2二氧化碳;1、3光照为变量的两组对照实验。【分析】植物的三大作用是重点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三大作用的原理,从容应对此类题。【详解】(1)2装置中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2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1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1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作为对照的是1号试管。实验现象,1装置有气泡,叶片上浮,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实验现象2装置无气泡,无叶片上浮,没有进行光合作用,1装置有气泡,叶片上浮,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3)从实验现象得出的数据可知,物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反比,距离灯越近,植物产生的氧气(气泡)就越多,由于距离近光照会变强,距离远光照会变弱,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光照强度。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2)光照;光照;(3)反比;越强29.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基本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将玻璃钟罩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其他条件保持不变。(2)“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让绿色植物通过▲作用消耗体内贮存的有机物。(3)实验过程中,叶片颜色的变化是▲,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依次为▲。(4)若“二氧化碳不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则在其他实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预测实验结果是▲。【答案】(1)清水;(2)呼吸;(3)由黄白色变为蓝色;酒精脱去叶绿素;碘液遇淀粉变蓝色;(4)绿色植物在有无二氧化碳条件下均能制造有机物【解析】【分析】【详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验。因此进行科学探究时,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它因素都相同。该实验方案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应是两组一样的实验装置,增设对照组不放氢氧化钠溶液,放等量的清水。(2)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