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5-T 66-2018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南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A/33/wKhkGWbY9ACANFnkAACamjy21-0637.jpg)
![DB3305-T 66-2018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南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A/33/wKhkGWbY9ACANFnkAACamjy21-06372.jpg)
![DB3305-T 66-2018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南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A/33/wKhkGWbY9ACANFnkAACamjy21-06373.jpg)
![DB3305-T 66-2018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南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A/33/wKhkGWbY9ACANFnkAACamjy21-06374.jpg)
![DB3305-T 66-2018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南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0A/33/wKhkGWbY9ACANFnkAACamjy21-063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20.01
Z00
DB3305
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标准
DB3305/T66—2018
a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南
2018-07-17发布2018-07-17实施
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5/T66—2018
目次
前言.................................................................................2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总则..............................................................................5
4空间布局..........................................................................5
5城乡发展及融合....................................................................7
6绿色产业发展......................................................................8
7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9
8生态环境保护.....................................................................11
9生态文化.........................................................................13
10体制机制建设....................................................................14
11约束指标定义....................................................................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计算方法(部分).........................15
I
DB3305/T66—2018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一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州市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省标
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宋波、吴炜、邹新强、徐秉声、王赓、杨燕梅、李燕、付允、奚经龙、应珊
婷、沈斌莉、刘彦林、覃雅芳。
II
DB3305/T66—2018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空间布局、城乡发展及融合、绿色产业发展、资源节约
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和体制机制等建设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州市以及所辖县、乡镇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915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322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5320节能产品评价导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GB16171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7930车用汽油
GB/T18083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T18337.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GB/T18337.2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
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18484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48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T1877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19535.1城市绿地草坪建植与管理技术规程第1部分:城市绿地草坪建植技术规
程
GB/T19535.2城市绿地草坪建植与管理技术规程第2部分:城市绿地草坪管理技术规
程
3
DB3305/T66—2018
GB/T1977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
GB/T1992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GB2092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
GB22337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25175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
GB/T25179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
GB/T25180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要求
GB/T26624畜禽养殖污水贮存设施设计要求
GB/T27611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通用要求及标识
GB28662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8663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8664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8665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28742污水处理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T28743污水处理容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T29153中水再生利用装置
GB/T31088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通则
GB/T3196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T32000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GB/T32148家禽健康养殖规范
GB/T32151.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部分:发电企业
GB/T32151.2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2部分:电网企业
GB/T32151.3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3部分:镁冶炼企业
GB/T32151.4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4部分:铝冶炼企业
GB/T3215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
GB/T32151.6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6部分:民用航空企业
GB/T32151.7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7部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
GB/T32151.8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8部分:水泥生产企业
GB/T32151.9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9部分:陶瓷生产企业
GB/T32151.10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0部分:化工生产企业
GB/Z32339创意农业园区通用要求
GB/Z32711都市农业园区通用要求
GB/T33221再制造企业技术规范
GB/T33635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
GB/T33761绿色产品评价通则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334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335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42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T50824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86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GB/T51083城市节水评价标准
GB51220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
4
DB3305/T66—2018
AQ/T9001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
HG/T20504化工危险废物填埋场设计规定
HJ25.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T8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9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76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HJ/T35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
HJ/T365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二噁英排放监测技术规范
HJ497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515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HJ63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
HJ66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HJ2025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HJ203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HJ2042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JB/T11643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处理设备
JGJ/T129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JGJ176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JGJ/T229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NY/T473绿色食品畜禽卫生防疫准则
NY/T1892绿色食品畜禽饲养防疫准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发[2015]25号
《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的通知》环发[2013]58号
3总则
3.1统筹兼顾、系统规划,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2协同推进,互联互通,各领域建设工作协同开展。
3.3突出特色,积极创新,结合地域特点开展建设工作。
3.4科学规范,标准支撑,通过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建设与重点标准的研制、实施提升建设
工作的规范性。
3.5考核评估,持续改进,总结提炼建设方法、路径、机制,建设长效机制。
4空间布局
4.1生态空间布局
4.1.1一般要求
5
DB3305/T66—2018
4.1.1.1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明确功能区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空
间格局。
4.1.1.2加强国土空间开发管控,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治理,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
4.1.1.3根据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规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
用和城镇格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
4.1.1.4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推动形成协调有序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4.1.2空间治理
4.1.2.1开展造林绿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森林覆盖率山区≥60%,
丘陵区≥40%,平原地区≥19%,废弃矿山恢复治理率≥80%。
4.1.2.2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遵守耕地红线,推进国土综合治理,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
积比例山区≥33%,丘陵地区≥22%,平原地区≥16%。
4.2农业空间布局
4.2.1农业规划
农业规划应包括养殖业、种植业及农业园区规划,应符合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
和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合理规划生态农业格局,提高耕地保有量。
4.2.2养殖业规划
养殖业应符合禽畜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
重点发展无公害养殖、绿色养殖,禽畜养殖应符合GB/T32148、GB/T26624的要求,粪污无
害化治理应符合HJ/T81、HJ497的要求,疫病防疫应符合NY/T473、NY/T1892的要求。
4.2.3种植业规划
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精品农业,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的种植面
积比重≥51%。
4.2.4农业园区规划
农业园区规划要结合区域优势和当地产业发展方向,农业园区规划应符合GB/Z32711、
GB/Z32339的要求。
4.3城镇空间布局
4.3.1一般要求
根据土地、水资源、大气环流特征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
模结构。
4.3.2产业园区规划
根据产业特色,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规划产业园区。
4.3.3居住区规划
6
DB3305/T66—2018
开展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4.3.4商业区规划与布局
发展具有城市特色的商业街区,合理设计商业区的空间环境布局。
4.3.5公共设施规划与布局
优化社区生活设施布局,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
4.3.6道路交通规划与布局
优化街区路网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换乘枢纽、停车场等设施建设,推进充电
站、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加快路权优先设施建设。
4.3.7公共绿地规划与布局
城市绿地设计应符合GB50420的要求,城市绿地草坪建植与管理应符合GB/T19535.1、
GB/T19535.2的要求,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人。
5城乡发展及融合
5.1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
5.1.1建设和完善城乡一体化供水、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收集处理、城乡环卫一体
化作业、城乡垃圾分类处理基础设施。
5.1.2推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实现互联网、物联网
基础设施全覆盖,实现行政村通硬化路、通班车、通邮、通快递,推动燃气向农村覆盖。
5.1.3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公共供水、道路交通、燃气供热、信息网络、分布式能源等市政
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5.1.4推进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推进城镇和农村生活垃
圾收集和转运设施全覆盖建设,提高县城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能力。
5.2城乡空间宜居化
5.2.1维护、改造交通运输、供水排水、环保环卫、能源供应、邮电通信、防灾救灾、社
会事业等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
5.2.2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对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各类建筑全面执
行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推广应用绿色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城镇新建绿色
建筑比例≥50%。
5.2.3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应符合GB/T32000的要求。
5.2.4落实“四边三化”行动方案,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的景观带和风景线。
5.3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5.3.1基本公共教育
7
DB3305/T66—2018
保障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平等接受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乡村学校和
教学点办学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
5.3.2就业服务
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培训,示范区建设期间城镇新增就业
人数6.5万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
5.3.3社会保险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
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
5.3.4基本社会服务
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并做好与长期护理保险的衔接,提高
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例
≥30%,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31.8%。
5.3.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高危孕
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管护,孕产妇死亡率≤0.201‰,婴儿死亡率≤8.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0.7‰。
5.3.6住房保障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解决城镇居民基本住房问题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
全问题。
5.3.7公共文化体育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公共美术馆等公共
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健全基本服务项目。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1册以上;人均年新增藏
书量不少于0.05册。县级及以上文化部门每年至少举办1次全民阅读活动,县(区)每年组
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不少于12次;乡镇(街道)每年举办文体活动不少于6次;村(社区)
每年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不少于2次。
5.3.8社区建设和公共安全
社区安全建设应符合AQ/T9001-2006的要求。
6绿色产业发展
6.1绿色工业
6.1.1全面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推进高耗能行业的升级改造,严格高能耗、高排放行业源
头管控,建成一批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企业、绿色工业园区。
6.1.2构建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应符合GB/T33635的要求。
6.1.3开展绿色评价与服务,绿色产品应符合GB/T33761的要求。
8
DB3305/T66—2018
6.2生态农业
6.2.1加强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与管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循环模式、资源
节约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注重农业污染治理及农业产品安全生产。
6.2.2开展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推
广粮油高产优质新品种和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
6.2.3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
农田有效灌溉率≥55%,节水灌溉率≥64%。
6.2.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使用效率,减少农业内源
性污染。普及和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肥料和绿肥种植,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90%,化肥利用率≥40%。
6.2.5提高畜禽粪污收集和处理机械化水平,实施雨污分流、粪污资源化利用,控制畜禽
养殖污染排放,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5%。
6.3现代服务业
6.3.1电子商务
培育基于社交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及新技术驱动下的新一代电子商务平台。完善基
础设施,打通双向流通渠道,促进农林产品、农林地区加工品进城,方便农资和消费品下乡,
形成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体系。
6.3.2绿色物流
优化运输结构,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比重,促进节能减排。鼓
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推广集装单元化技术。鼓励包装重
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鼓励发展回收物流。
6.3.3绿色金融
通过金融组织、融资模式、服务方式、体制机制等创新,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有限
途径和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支持绿色产业、绿色经济和绿色生态等。
7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7.1节能
7.1.1一般要求
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及重点产业能效提升,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降低GDP能耗,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11.1%。
7.1.2用能产品
积极推动能效领跑者制度和用能产品能效标识管理制度,节能产品应符合GB/T15320
的要求。
7.1.3工业节能
9
DB3305/T66—2018
加大水泥、纺织、火电、化工、钢铁等重点行业节能力度,实施工业炉窑改造、余热
余压利用、热电冷联产、电机能效提升等工程。
7.1.4建筑节能
推动建筑节能,新建建筑应符合GB50189,GB/T50824和JGJ/T229的要求,既有建筑
节能改造应符合JGJ/T129和JGJ176的要求,加强政府办公场所、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管理,
推动街道和楼宇能源智能化管理。
7.1.5交通节能
加快构建公共优先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强不同交通方式之间无缝衔接,完善智能交
通管理系统。
7.1.6农业节能
促进农艺与农机的配套节能,减少高能耗、低效率的种植环节,建立节能型高产种植制
度。
7.2节水
7.2.1一般要求
推动重点领域节水,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4.3
%。
7.2.2农业节水
加强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及设备,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6。
7.2.3工业节水
加大纺织、钢铁、火力发电、造纸等重点领域节水力度,实施水效领跑者制度和用水
产品水效标识制度。
7.2.4城镇节水
改造更新供水管网,加强污水回收处理,节水器具普及率≥80%,达到GB/T51083II级
及以上要求。
7.3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7.3.1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氢能、沼气、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清洁能
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
7.3.2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电光热建筑一体化、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智能电网、煤
改气、热点联产、地源热泵等技术。
7.4资源循环利用
7.4.1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10
DB3305/T66—2018
推动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利用,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加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林业剩余物综合利用率
≥60%。
7.4.2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推动传统销售企业、电商、物流公司等利用销售配送网络,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推
动物流业包装回收利用,推进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推动废旧木质家具、木质包装等废弃
竹木产品的回收利用,推动太阳能光伏组件、动力蓄电池、碳纤维材料、生物基纤维、复合
材料和节能灯等新品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重点开发区≥50%,优化开
发区≥65%,限制开发区≥80%。
7.4.3再制造
严格质量和标识管理,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大型工业装备、办公设备等的再
制造,再制造企业应符合GB/T33221的要求,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应符合GB/T27611的要
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应符合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系列标准。
7.4.4园区循环化改造
园区循环化发展应符合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
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园区循环化改造应
符合GB/T31088的要求。
7.5节地
7.5.1土地规划
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统筹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
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活动。
7.5.2土地开发
加大闲置用地处置力度,推进低效用地二次开发,限制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土地开发,
限制对灌木林地、草原开发,生态用地占国土总面积比例≥49.14%。
7.5.3土地使用
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率≥18.9%。
8生态环境保护
8.1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8.1.1森林
加强森林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公益林建设应符合GB/T18337.1、GB/T18337.2、GB/T
18337.3的要求,森林抚育应符合GB/T15781的要求。
8.1.2水体
加强水资源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
制纳污”三条红线,实施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推行
11
DB3305/T66—2018
“河长制”,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85%,丘陵区≥75%,平原区≥70%,劣Ⅴ类水体完
全消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
8.1.3湿地
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等工作,生态文明示范区
湿地保护面积比例≥50%,其中国家级、省级重要湿地的保护面积比例≥80%。
8.1.4水生物
加大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增加野生
鱼类种群数量。
8.1.5地下水
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
点,地下水质量极差级比例<15%。
8.1.6灾害防护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预警、防御能力。
8.2环境污染防治
8.2.1大气污染防治
8.2.1.1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HJ633、HJ663的要求,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优良天数
占比≥8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率≥7.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率≥8.2%,氨氮
排放总量削减率≥4.5%,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削减率≥6.1%。
8.2.1.2加强钢铁、水泥、炼焦等重污染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应
符合GB28662、GB28663、GB28664、GB28665的要求,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
GB4915的要求,炼焦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6171的要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
放应符合GB13223的要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3271的要求。
8.2.1.3推进机动车和油品标准升级,加强油品等能源产品质量监管,汽油应符合GB17930
的要求。
8.2.2水污染防治
8.2.2.1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应符合HJ/T91、HJ/T92、HJ/T353要求。
8.2.2.2污水生态化处理,达到直接排放的基本要求。污水排放应符合GB8978及GB/T31962
要求,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8.2.2.3合理确定污水收集方式,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的方式,对污水就近处理,避
免造成二次污染,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5%。
8.2.2.4配备城市、农村及产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并定期维护,污水处
理容器设备应符合GB/T28743及GB/T28742,中水再生利用装置应符合GB/T29153
8.2.2.5应建立污水处理厂并定期维护,污水处理厂的建造应符合GB50334和GB50335,
污水处理符合GB18918要求。
12
DB3305/T66—2018
8.2.2.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20922要求、工业用水水质符合
GB/T19923要求、地下水回灌水质符合GB/T19772要求、城市杂用水水质应符合GB/T18920、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应符合GB/T18921。
8.2.2.7加强城市河流恶臭治理,符合GB14554要求。
8.2.3土壤污染防治
8.2.3.1土壤环境监测应符合HJ/T166的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
8.2.3.2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强化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防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应符合
HJ25.4的要求,生态文明示范区污染土壤修复率≥80%,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80%。
8.2.4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
8.2.4.1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集中收运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应符合GB
16889、GB18485、GB/T18772、GB/T25179、GB50869、GB51220的要求,生活垃圾综合
利用应符合GB/T25175、GB/T25180的要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
8.2.4.2固体废弃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置应符合HJ2035的要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
用率≥99%。
8.2.4.3建设危险废弃物处理设施,危险废弃物处理设施应符合的HG/T20504、HJ/T176、
HJ2025、HJ2042、HJ515、JB/T11643要求,危险废弃物处置应符合GB18484、GB18597、
GB18598、HJ/T365的要求,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覆盖率100
%。
8.2.5噪声污染防治
8.2.5.1严格控制工业、建筑、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污染,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应符合GB
12348的要求,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应符合GB12523的要求,社会生活噪声排放应符合
GB22337的要求。
8.2.5.2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应符合GB/T18083的要求。
8.3应对气候变化
8.3.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应符合GB/T32151系列的要求。
8.3.2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利用,优化利用化石能源,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国土绿化行
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21%。
9生态文化
9.1生态文化保护
9.1.1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
护文物单位和历史建筑。
9.1.2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博物馆、纪念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培育建设生态文化教育基地、
非遗传承基地。
9.1.3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生态文化创意品牌。
13
DB3305/T66—2018
9.1.4加大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依托传统民俗、节庆和法定宣传纪念日
等开展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
9.2绿色消费
9.2.1绿色生活
实行居民水、电、气阶梯价格制度,推广节水、节能用品和绿色环保家具、建材等。引
导居民优先购买生态设计、节能认证、节水认证、环境标识认证等产品,二级以上能效家电
产品市场占有率≥96%,节水器具普及率≥94%。
9.2.2绿色出行
鼓励绿色出行,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公众绿色出
行率≥50%,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12台,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45%。
9.2.3绿色办公
强化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制定绿色产品采购目录,政府绿色采购比例≥80%。
9.3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9.3.1组织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100%。
9.3.2及时发布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公开率≥80%。
9.3.3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80%,公众对
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80%。
10体制机制建设
10.1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应符合《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国
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的要求。
10.2地方政府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规
划并实施。
10.3政府加大生态环保投资,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比例≥15%。
10.4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纳入党政领导实绩考核,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比重
≥25%。
10.5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固定源排污许可证覆盖率100%。
11约束指标定义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南中相关约束指标的定义详见附录A。
14
DB3305/T66—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计算方法(部分)
A.1森林覆盖率
生态文明示范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计算公式:
注:原则上按区域主要地貌类型对应的目标值考核。当生态文明示范区内平原、丘陵、山区面积占比
相差不超过20%时,按照平原、丘陵、山地加权目标值进行考核。
A.2废弃矿山恢复治理率
废弃矿山恢复治理面积占废弃矿山总面积的比例。
A.3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生态文明示范区内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湿地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天然林、生态公益林等面积占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土面积的百分
比,上述区域面积不得重复计算。
注:原则上按区域主要地貌类型对应的目标值进行考核。当生态文明示范区内平原、丘陵及山地面积
占比相差不超过20%时,按照平原、丘陵及山地加权目标值进行考核。
A.4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的种植面积比重
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占农产品总种植面积的比例。
A.5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5
DB3305/T66—2018
生态文明示范区城镇公园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公园绿地是指具备城市绿地主要功能
的斑块绿地,包括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儿童公园、动物园、
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社区性公园及其他专类公园,也包括带状公
园和街旁绿地等。
计算公式:
A.6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生态文明示范区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
积占城镇新建建筑总面积的比例。
A.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期末九年级毕业人数占期初一年级入学人数的比例。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是义务教育成
果与水平巩固情况的具体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A.8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社会保险政策规定,实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占法定应参加基
本养老保险的人数的比例。
A.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社会保险政策规定,实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占法定应参加基
本医疗保险的人数的比例。
A.10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例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的比例。
16
DB3305/T66—2018
A.11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
在机构集中供养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与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总数之比。
A.1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
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
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数。
A.13二级以上能效家电产品市场占有率
通过认证的能效等级二级以上家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A.14农田有效灌溉率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
A.15节水灌溉率
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
A.1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
17
DB3305/T66—2018
A.17化肥利用率
一般通过差减法来计算,利用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
养分量,其差值视为肥料供应的养分量,再除以所用肥料养分量就是化肥利用率。
A.18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占养殖废弃物总量的比例。
A.1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
A.2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
A.21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
A.22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例(以标准煤计量)。
18
DB3305/T66—2018
A.2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量占固体废弃物总量的比例。
A.2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指生态文明示范区内综合利用的秸秆量占秸秆产生总量的比例。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包括
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质化等。
A.25林业剩余物综合利用率
指生态文明示范区内综合利用的林业剩余物量占林业剩余物总量的比例。
A.26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
指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
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再生资源的循
环利用程度。
A.27生态用地占国土总面积比例
指生态文明示范区内生态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
注:生态用地指为了保障城乡基本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所需要的土地。包括:林地、
草地、湿地等具有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土壤保持等生态功能的区域。上述区域面积不得重复计
算。
A.2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率
19
DB3305/T66—2018
A.29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指生态文明示范区内主要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的比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生态文明示范区地表水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且I、II类
水质比例不降低,过境河流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不降低。
注:生态文明示范区有国控断面则考核国控断面达标情况,无国控断面则考核省控断面,无国控、省
控断面的则考核市控断面。
A.3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指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地下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Ⅲ类标准的取水量占取水总量的百分比。
A.31湿地保护面积比例
生态文明示范区受保护的湿地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比例。
A.32地下水质量极差比例
A.33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优良天数占比
指生态文明示范区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的比例。执
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HJ14-1996)。
A.34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率/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率/氨氮排放总量削减率/氮氧化
物排放总量削减率
20
DB3305/T66—2018
A.3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指城市及乡镇建成区内经过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且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的生
活污水量与城镇建成区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A.36污染土壤修复率
指辖区内受污染农田开展修复和被二次开发(改变用途)的面积占辖区受污染农田总面
积的比例。
注:土壤污染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
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注:污染土壤修复指通过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及其联合修复技术,将污染物
(特别是有机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使修复后土壤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或当地划定的土壤功能区标准。
A.37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抽查点位达标数占抽查点位总数的比例,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每个县(含县级市、区)抽查点位数量原则上不少于80个(需包括国控、省控、市控监测
点位)。
A.38城镇(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1
DB3305/T66—2018
指县城及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占垃圾产生量的比值。有关标准参照《生活垃圾
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执
行。
A.39一般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
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量占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比值。有关标准
采用《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A.40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
指危险废物实际处置量占危险废物应处置量的比例。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
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或液体废
物。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根据《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
〔2010〕157号)有关规定,参照危险废物管理,建立污泥转移联单制度。
A.41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覆盖率
指辖区内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大于该地区危险废物产生量。
A.4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
A.43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
指生态文明示范区通过认证的节能、节水器具销售数量占同类用电、用水器具销售总数
量的比例。
A.44公众绿色出行率
22
DB3305/T66—2018
指生态文明示范区使用公共交通(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班车、城市轮渡等)、自行车、
步行等绿色方式出行的人次占交通出行总人次的比例。
A.45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
指中心城区内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的公共汽车标准台数。
A.46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
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指乘坐地铁、公共巴士、专营的士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数占该
区以机动车形式出行人数的比例。
A.47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指生态文明示范区政府采购有利于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的产品规模占同类产品政府采
购规模的比例。
A.48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指生态文明示范区内副科级以上在职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组织部门认可的生态文明专题
培训、辅导报告、网络培训等的人数比例。
A.49环境信息公开率
指政府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和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公开的比例。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按照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原国家环保总
局令第35号)要求开展,其中污染源环境信息公开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按照《企事业单位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关于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工作的
通知》(环发〔2013〕74号)、《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
行)>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3〕
81号)等要求执行。
23
DB3305/T66—2018
A.50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
指资源节约、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全球及区域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文明知识
在生态文明示范区公众中的普及程度。该指标通过抽样调查获得,用以综合反映学校教育、
科学普及、公众媒体等的宣传教育效果。选取调查对象时应考虑年龄、学历、职业、性别等
情况,以充分体现调查结果的代表性,调查总人数不少于生态文明示范区人口的千分之一。
A.51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指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程度。该指标采用国家生态文明评估考核组现场随机发放
问卷与委托独立的权威民意调查机构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以现场调查与独立调查机
构所获取指标值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现场调查人数不少于生态文明示范区人口的千分之
一。调查对象应包括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等人群,充分体现代表性。
A.52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比例
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资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三年内污染治
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投资占财政收入比重不降低或持续提高。
A.53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比重
指地方政府党政干部实绩考核评分标准中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所占的比例。该指标旨在推
动创建地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政实绩考核范畴,通过强化考核,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
务落到实处。
A.54固定源排污许可证覆盖率
指生态文明示范区内发放执行排污许可证的固定源占固定源总数的比例。要求按照国家
相关规定,因地制宜的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考虑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等要素,
基本形成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有效衔接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排
污权交易、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制度的“一证式”固定源排污管理体系。
24
DB3305/T66—2018
目次
前言.................................................................................2
1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技术服务合同协议书
- 热水器购销合同
- 美团外卖服务合同
- 热水系统安装合同
- 电子商务托管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人教B版九年级地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城发金河园区食堂、客房承包合同书
- 2025年外研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E
- 建筑工程质量督查与整改
- SB-T 11238-2023 报废电动汽车回收拆解技术要求
- 旅游公司发展规划
- 新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对照表
- 03轴流式压气机b特性
- 五星级酒店收入测算f
- 某省博物馆十大展陈评选项目申报书
- GB/T 9109.5-2017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动态计量第5部分:油量计算
- GB/T 16316-1996电气安装用导管配件的技术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 GA/T 455-2021居民身份证印刷要求
- 邀请函模板完整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