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23 2023“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人物素材)_第1页
热点23 2023“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人物素材)_第2页
热点23 2023“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人物素材)_第3页
热点23 2023“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人物素材)_第4页
热点23 2023“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人物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勿忘公祭日,吾辈当自强今天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6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被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大街小巷尸横遍野,江边流水尽之为赤。可谓是惨绝人寰,不堪回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23第十个国家公祭日,走进幸存者的世界,来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4中考满分作文助力。夏淑琴:那一天,我失去了7位亲人1937年12月13日,约有30个日本士兵疯狂砸门,房主刚打开房门就被日本人开枪打死了,房主太太上前质问也被打死了。父亲就跪在士兵们面前,恳求他们放过我们,但父亲随即被枪杀。妈妈抱着1岁的妹妹被日本兵从桌子下拖了出来,小妹被日本兵用刺刀扎死,母亲和两个16岁、14岁的姐姐被日本兵奸杀。外公和外婆试图保护我们,也被日本兵开枪打死了。当时,我和4岁的妹妹藏在床上的毯子下面。日本兵用刺刀朝毯子乱扎,我被扎中了三刀,昏了过去。那一天,我们姐妹失去了7个亲人,成了孤儿。我带着妹妹在这间屋子呆了14天,白天躲在角落的桌子下,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当被老人堂(敬老院)的老人发现时,我后背上的刀口已经化脓。适用主题: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珍惜和平佘子清:日本兵不分男女老幼,逮着就杀1937年12月13日,日本兵从中华门打进南京后,不分男女老幼,逮着就杀,许多人逃到长江边,日本兵很快就追过来,惨无人道地用机枪扫射逃跑群众,江水很快变成了红色。当时,我父亲侥幸逃到了江北,留在家中的母亲却被日本兵残忍地杀害了。路上到处是层层叠叠的尸体,男女老幼都有,惨不忍睹。有一次,我被一群日本兵抓住,他们用手枪朝我的头上猛砸,血流满面。适用话题: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常志强:妈妈临死前,还在给小弟弟喂奶日军在攻城时疯狂轰炸,很多人被炸死烧死。我们姐弟六人随父母逃生时,最小的弟弟小来,还在吃奶。在逃难中,我母亲抱着小来,被日本兵一刀刺中胸部,母亲还不肯放下弟弟,接着又被刺了一刀,母亲倒在血泊中。这时,四处逃散的另外3个弟弟全部聚拢到妈妈身边,抓住日本兵又撕又咬,被一刀一个捅死。满身是血的小来拼命哭喊,我把他抱到了妈妈面前。妈妈这时已不能讲话,只是使劲地把衣服拽开,小弟弟便趴到妈妈身上吃奶。妈妈的血还在流,我用尽力气替她捂着伤口,捂着捂着,妈妈头歪了过去。适用话题:母爱亲情岑洪桂:眼睁睁看着弟弟被活活烧死1937年12月,日军火烧汉中门外城墙根的稻草房,父母带着我和二妹、二弟逃出火海。当时未满2岁的三弟在屋内睡觉,日军阻止父母返回屋内,三弟被活活烧死。我当年13岁,日军将我推入火海,腿部被烧伤,至今留有伤疤。适用话题:勿忘国耻爱我中华01.“南京好人”拉贝,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和国际友人奋不顾身阻止暴行,保护25万中国平民免遭屠戮。回国后,他因揭露日军罪恶而受纳粹迫害。1996年10月28日《拉贝日记》发表,1997年,拉贝墓碑运抵南京,碑上仅书:“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02.1937年丹麦青年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等人设立难民营,庇护成千上万难民和中国伤兵。记录许多日军罪行的案例,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军暴行。03.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真实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镜头中日军的坦克正疯狂地炮击南京城,机关枪对着成群市民扫射,惨不忍睹……04.美国传教士明妮·魏特琳在南京沦陷期间任金陵女子学院代理院长,收容了逾万名妇女儿童和难民。她曾多次在危急关头勇敢地挺身而出与日寇交涉,四处筹粮筹钱,保证难民温饱。05.张纯如。华裔美国人。撰写《南京大屠杀》一书,被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威廉·柯比认为是,人类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这本书出版前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浩劫知之甚少,并不了解日军在南京犯下了的暴行。以“数”证史,这位历史学者以新视角揭示南京大屠杀真相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专家中,有一个主攻“人数”的人——孙宅巍。孙宅巍,1940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当了7年兵、做了7年工、在市委机关做了7年文秘工作。1983年,43岁的孙宅巍“归队”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40年时光如梭,孙宅巍专注一件事: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主攻“人数”这一关键问题。他从细数埋尸记录到细究放下武器却遭屠杀的士兵,以“数”证史,日积跬步,垒土成山。孙宅巍的新书《“数”说南京大屠杀》即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用扎实的数字揭示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如同他研究生涯的一次“综述”。“研究数字40年,就好像在挖一口井,或许也有人中途来挖一铲子、刨几下,但一定没有我挖得深。”他说。最新成果:872、599、77南京大屠杀中的872次屠杀暴行、西方人士记录和报告的599件日军暴行、77名中国遇难军警名单,这是孙宅巍今年拿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三组新数据均为首次提出,以新的视角揭示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第一组,日军在南京不同地点进行的872次屠杀。包括160次集体屠杀(注:10人以上的屠杀为“集体屠杀”)与712次分散屠杀。南京审判的战犯谷寿夫判决书的附件中,仅列出28次集体屠杀,较孙宅巍统计出的160次集体屠杀案例,在数量上要少很多。此外,该附件中列出分散屠杀案例858次,但为“一事一例、一日一例”,而孙宅巍以屠杀地点为“坐标”,统计出分散屠杀712次,即“一地一例”,可能一例就覆盖了附件中的一二十个案例,信息量更大。孙宅巍告诉记者:“872这一数字,足以诠释‘尸满大街小巷’的惨象,更足以证明一个血腥的事实:侵华日军在南京城郊,确实是进攻到哪里就屠杀到哪里。”第二组,西方人士记录与报告的599件日军暴行。无论是田伯烈所著的《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还是徐淑希编的《南京安全区档案》,有关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搜集的日军暴行记录一般为444条,中间还有若干条空缺,在孙宅巍这样的“数据控”看来仍不完整。他先是利用国际委员会相关人士文献,完整展现了“原件编有序号的470件日军暴行”,又进一步发现大量未规律编序的日军暴行报告与记录,它们散见于各国际委员会委员、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委员的日记、书信中。经仔细搜寻、梳理,又得129件。两项数据相加,共计599件。“这些数据来自第三方,且有时间、地点、报告者姓名,更凸显了客观真实,是日军暴行的有力见证。”孙宅巍说。第三组,77个放下武器却遭到屠杀的军警的姓名。在关于战争的统计中,有一类死难者常常被忽略——放下武器的士兵,这在南京大屠杀中尤为突出。在战后开展敌人罪行调查时,由于军人没有户籍,一般在南京没有亲人、家庭,因此要从“死难者名录”和“殉难将士名录”中确认被屠杀者中的军人身份,难度很大。孙宅巍说,30万死难者中大约有八九万名军人,然而他们姓甚名谁?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上,很多人得知孙宅巍研究南京保卫战,也会问他这个问题。“我之前也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成了我的一个心病。”孙宅巍说。近年来,他在著述《南京保卫战史》和编撰《南京保卫战全史》的基础上,逐步厘清了参加南京战役的11支不同建制部队的参战人数、损失人数与最终撤退至后方的人数。再结合各种资料,首次列举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中的52名军人和25名警察的姓名,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一个名字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我们应当向历史、记忆拿出一份有更多名字的名单来。”他说。四个渠道“数”尸体40年来,孙宅巍围绕南京大屠杀的“论”与“证”进行研究,出版了10多本专著和数百篇论文。新书《“数”说南京大屠杀》中,分量最重的内容就是“人数”。“遇难者300000”——国家公祭仪式现场西南侧的“灾难之墙”上,用多国文字镌刻这组数据,也在昭告世人,这场浩劫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国殇,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屈辱回忆。然而人数问题,一直是绕不开的争论点。面对日本右翼挑衅,包括孙宅巍在内的历史学家深感重任在肩。“对这一数字进行实证研究,仍是势在必行的重要工作。”孙宅巍说,计数无外乎两个方法,一是将各地被日军杀害的人数相加,二是数尸体。第一种方法已难以实现,因为没有哪个人能亲眼看见到底多少人被杀害,日军即便掌握这一数字也绝不会公布。那就只有数尸体了。孙宅巍这一数,就是几十年。他对死难者尸体收埋与处理的四个渠道分别进行统计,包括慈善团体、市民群体、伪政权机构与日军部队。“当年的埋尸队都留下了记录,尤其是慈善团体,他们是埋尸的主力。其中又以崇善堂最多,埋了112266具。崇善堂为了确保数字不出错,甚至专门安排人计数记录。”孙宅巍说。成立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的南京崇善堂设在城南金沙井32号。该堂于战后呈送给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埋尸统计表中记载:1937年12月下旬至1938年5月1日,组织“崇字掩埋队”,堂长周一渔亲任队长,共收埋男尸109362具,女尸2091具,孩尸813具,共计112266具。随着对档案资料的深入挖掘,孙宅巍统计发现:8家慈善团体共收埋了19.8万余具尸体,8个市民群体共收埋4.2万余具尸体,6个伪政权机构共收埋了1.6万余具尸体,扣除明显重复交叉,总数已达24.6万余具。此外,他还找到了165件市民自行收埋死难者尸体的记录,35宗日军动用部队和强令市民收埋、毁灭、处理尸体的记录。“这仍然是不完全统计。”孙宅巍说,还有被毁弃的尸体。考虑到有关毁尸记录相互之间重复的可能,以及毁尸与部分埋尸数字之间交叉的可能,认定有若干万具尸体被日军抛入长江或焚尸灭迹,应当是没有疑问的。另外,还应充分估计到有相当数量的尸体,没有被统计到任何一种尸体处理的数字中,如已被亲友个别、零散收埋的,一直未被收埋的等,面广量大、不可忽视。孙宅巍说,上述各种记录与统计,足以印证“30万”这一死难者的规模与层级是确定无疑的。40年打一口井“打捞”史料40年,孙宅巍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他还记得43岁刚“归队”的时候,一时不知道该把什么作为研究方向。1982年,在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的刺激下,江苏省和南京市有关部门着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建馆、立碑、修史”。刚到研究所不久,还没有其他研究课题的孙宅巍被安排参与这一重要工作。从此,孙宅巍与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结缘。“感觉自己在专业上失去的时间太多了,于是就给自己设置了‘几不’,不休星期天、不休节假日、不到十二点不睡觉……玩命地、疯狂地‘补课’。”孙宅巍说,那时候他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的“常客”,一待就是半个月、一个月,每天开馆进、闭馆回。孙宅巍的爱人也毕业于南京大学,她常陪着孙宅巍一起去档案馆查阅资料、做摘记。一杯开水、两个馒头,就是两个人的一顿午饭。历史研究者要在浩如烟海的资料爬梳中逐步廓清历史。中方档案资料,如南京审判的判决书、72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等;日方相关资料,如侵华日军士兵的日记、战斗详报;西方人士相关资料,如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都是孙宅巍反复查阅的对象。他还常委托精通英语的同事,访学时在美国的大学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孙宅巍特别注意分类搜集有关南京大屠杀方方面面的资料。只要在一份材料上看到掩埋、处理尸体的记录,他就会立刻摘记下来,确保每条资料都不会“走失”。他翻阅了几百本与南京大屠杀史实有关的书。有些书因反复翻阅,已被翻烂了。例如孙宅巍经常翻阅的录有谷寿夫判决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以及他本人撰写的《南京保卫战史》,均已换了两本。“第一本是真的翻烂了,纸上的字都看不清了,第二本是线胶版,翻到书散了。”他说。常常为了一个案例,孙宅巍要把一本书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甚至不止一遍,只为交叉查证、反复对比。在孙宅巍诸多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中,最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的是几部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专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使他走上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事业的道路;《南京大屠杀》是在他的设计、主持和主编下,与其他几位专家共同完成的史学专著;《澄清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思考》则是他独立完成的一部史论性专著。孙宅巍是以抱病之躯完成《澄清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