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5/39/wKhkGWbY4OKANEdkAAA7VZAx63A659.jpg)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5/39/wKhkGWbY4OKANEdkAAA7VZAx63A6592.jpg)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5/39/wKhkGWbY4OKANEdkAAA7VZAx63A6593.jpg)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5/39/wKhkGWbY4OKANEdkAAA7VZAx63A6594.jpg)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5/39/wKhkGWbY4OKANEdkAAA7VZAx63A65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學上册全册教案一年级謝黎明九月一年级科學教案教學内容:本册教學内容包括两大块:植物:1我們懂得的植物2观测一棵植物3观测叶4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裏的植物比较与测量:1在观测中比较2起點和终點3用手来测量4用不一样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似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种测量带7比较测量带和尺子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了两個單元的内容。“植物”單元,将引领學生认识自已身边的多种各样的植物,尝试用自已喜欢的措施来观测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变化。“比较与测量”單元,让學生在亲身观测和動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一样。认识某些测量工具,体验不一样工具的测量措施以及精确性。學生状况分析:作為刚跨入小學學习生活的一年级學生,對全新的課程充斥了好奇和渴望,這也為上好科學課带来了契机。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學生生活,相信他們會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學好這门課程。大多数學生會愛慕科學,尤其是男生,對于科學试验課充斥了期待。但由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過這门課程,缺乏對应的學习措施,課堂积极参与思索性也會局限性,此後要在這几方面多多强化。教學目的:知识与能力:1.引导學生懂得身边常見植物的名称,理解它們的简朴分类以及用途。让學生在观测中感知不一样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一样。2.引导學生在動手实践中认识某些简朴的比较与测量的措施,理解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一样的测量工具。學习制作测量紙袋,學习用测量紙带来测量物体的長度。過程与措施:1.能通過對身边自然事物的观测,发現和提出問題。2.能运用已經有知识作出自已對問題的假想答案。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朴的科學探究活動计划。4.能通過观测、试验、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5.能在已經有知识、經验和既有信息的基础上,通過简朴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已的解释或結论,并懂得這個成果应當是可以反复验证的。6.能用自已擅長的方式体現探究成果,進行交流,并参与评议,懂得對他人研究的結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學生對科學知识的學习和探究欲望。2.珍愛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意识。3.懂得科學已經能解释世界上的許多奥秘,但尚有許多领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权威。4.在科學學习中能重视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見,勇于提出不一样見解,乐于合作与交流。5.在活動過程中体验科學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愛好和好奇心。教學重點:1.引导學生懂得身边常見植物的名称,理解它們的简朴分类以及用途。让學生在观测中感知不一样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一样。2.引导學生在動手实践中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一样的测量工具,初步理解它們的测量措施。教學难點:1.學习制作测量紙袋,學习用测量紙带来测量物体的長度。2.培养學生在科學实践活動中能通過對身边自然事物的观测,发現和提出問題。3.培养學生良好的观测以及和同學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學課時:13課時一年级科學上册教學進度安排(-)周次详细教學内容安排課時1植物學生入學教育121.我們懂得的植物132.观测一棵植物143.观测叶154.這是谁的叶16国庆放假75.植物是“活”的吗186.校园裏的植物19比较和测量1.在观测中比较110期中考试112.起點和终點1123.用手来测量1134.用不一样的物体来测量.1145.用相似的物体来测量1156.作一种测量紙带1167.比较测量紙带和尺子117期末测评11.我們懂得的植物教學内容:我們懂得的植物教學目的:知识与技能:通過观测植物,使學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愛好。過程与措施:學生在观测活動中认识自然界裏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學生初步观测、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搜集、整顿、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裏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學难點:怎样观测、描述植物。教學准备:課件、某些植物图片、绿植等。課時:一課時課型:新讲課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认识書上图上的植物。1.我們已經懂得自然界中生長著許許多多的植物,人类已經发現的植物有30多萬种。2.說說我們懂得的植物。(學生分组交流自已懂得的植物,展示自已的小成果)。3.找找書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個别同學說說,其他同學补充。4.塑料花是植物吗?學生讨论交流,老師引导學生明白:塑料花不是植物。二.交流課前搜集的资料。1.課前同學們采集了某些植物,搜集裏某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面在组内給同學简介一下。2.选择组内你认為最有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简介給大家。三.认识校园中的某些植物。1.我們校园中也有各式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們认识哪些?2.校园中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四.拓展活動課外选择一种措施种植一种植物,通過画画或拍照的措施记录它的生長状况。老師引导學生掌握环节措施,學生分组交流自已准备种什么,打算怎样去做。五.作业设计:課外选择一种措施种植一种植物,通過画画或拍照的措施记录它的生長状况。2.观测一棵植物教學内容:观测一棵植物教學目的:科學知识与技能:植物具有根、茎、叶等构造。過程与措施:1在教師指导下,能运用多种感官观测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性。2在教師引导下,尝试用科學詞汇描述观测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科學情感、态度:1.對常見植物的外在特性体現出探究愛好,能认真观测、认真记录。2.体會植物是有生命的,要愛惜植物。教學重點:植物具有根、茎、叶等构造。教學难點: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教學准备:凤仙花、记录單、植物拼图、課件課時:一課時課型:新讲課教學過程:一、聚焦1.教師导語:星期天,维尼熊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裏的植物真多啊!(板書:植物)小朋友,我們跟维尼熊一起去看看,他看到了哪些植物?2.在游玩中,维尼发現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呢?小熊维尼决定好好观测這棵植物,回去問問見多识广的跳跳虎。二、观测一棵植物1.整体观测植物。拿出教師准备的一盆大的凤仙花,學生观测說說看到的状况。在學生的交流中展現植物的构造:根、茎、叶。2.观测植物的茎和叶。(1)為了观测得更仔细,小熊维尼决定走近這棵植物的茎和叶。走近了我們除了可以用眼睛观测,還可以用什么来观测?(在交流中板書:鼻子、手,同步强调要轻轻摸)(2)學生观测茎和叶。(3)交流观测到的信息。(在交流中强调說的习惯和听的习惯。)三、画一棵植物過渡:听了大家的观测交流,覺得我們班的小朋友很厉害。假如把這棵植物画下来,再去問跳跳虎,肯定能认出這是什么植物。怎么画呢?我們先来看看科學记录單吧!1.教師示范科學记录單的使用。1)請學生拿出科學记录單,教師在展台显示科學记录單。2)老師指导學生填写姓名、曰期。2.指导画一棵植物。1)教師示范画植物的次序、措施。在示范的過程中,强调边观测边画,次序是:茎——叶——根。2)观测植物的根,指导画根。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引导學生互相评价,围绕科學记录的真实性進行研讨和评价。四、小結過渡:你的简介,看了你們画得画,认出了這棵植物,本来它是凤仙花!(PPT出示)发現大家這样厉害,让老師带来了同样東西考考大家,你們能接受挑战吗?(投影逐块展示拼图)1.請两位學生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2.這是两棵大树,假如我們要去观测拼图中這样的大树,我們可以怎样去观测呢?(PPT播放其中一棵树的遠景、近景、茎叶的特写。)3.結束:今天小朋友們在課堂上体現得很棒,我們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我們還學习了科學的观测。課後大家去校园裏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措施去观测它。五.作业设计:画一株植物,要具有根茎叶构造。3观测叶教學内容:观测叶教學目的:知识与能力:1引导學生懂得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已的特性。2引导學生懂得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变化也會死亡。過程与措施:1在教師指导下,能运用感官观测叶的外部形态特性,并用简朴的語言進行描述。2通過观测、比较多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似和不一样之处。科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對植物的叶体現出探究愛好。2乐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体現。3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學重點: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变化也會死亡。教學难點:运用感官观测叶的外部形态特性,并用简朴的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准备:校园中多种形状的叶,一根長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學生活動手册。教師准备:課件。課時:一課時課型:新讲課教學過程:一、新課导入: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让學生說說图上是什么叶,學生能說出最佳,說不出時可直接告诉學生。2.提問“這些叶是什么样的?均有什么特點?有無相似的地方?”學生會发現叶均有叶片、叶脉和叶柄。(详细名称不作规定)3.提問:“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這样的呢?你們有無在其他叶上見過這些部分?”深入引导學生认识到叶具有相似的构造,為背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二、观测多种各样的叶1.出示需要观测的多种叶的图片,让學生通過图片认识這些叶,懂得它們的名称。2.接著出示多种叶,让學生說說它們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這些是什么叶。3.懂得了叶的名称後,让學生观测、比较各类叶的不一样之处。在观测之前,教師应進行观测措施的指导,使學生通過看、摸、闻等措施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一样之处。4.观测之後,全班交流,對观测成果進行總結和整顿。交流過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怎样?”“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問題進行。5.還可以让學生通過按從大到小的次序給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通過比较、描述,學生发現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學生通過发現叶的大小不一样,形状多种多样,從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叶的形状只规定學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6.教師组织“猜叶子”的游戏。教師或者學生描述叶的特點,让其他同學猜一猜這是什么叶。例如描述“這個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同样,這是什么叶呢?”游戏後,教師可以進行總結,“我們能猜對叶子,是由于不一样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許多方面是不一样的”,协助學生更充足地认识叶。三、观测同一棵植物的叶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學生比一比,判断它們是不是同一种树叶。2.提出观测任务“它們有哪些不一样?”給每個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學生對這根枝条上不一样生長阶段的叶進行比较。(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時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長大後”的叶,教師可以顺势告诉學生,“我們一般把這样的叶分别称為嫩叶和老叶”。叶是有生命的,從叶芽開始,會長大、會死亡。)四、画一片叶(活動手册)1.先让學生說說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2.画法需要教師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终画叶片上的叶脉。教師在示范時,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测边画,學生跟随模仿。學生画完後,教師可以组织學生交流,让其他同學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五、拓展做叶画。在課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最佳是实物作品。让學生在課後進行。作品可做展示。4這是谁的叶教學内容:這時谁的叶教學目的:知识与能力: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性。2能說出周围常見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性。過程与措施:1在教師的指导下,能观测和描述一片叶的特性。2能用简朴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性。3根据叶的特性到校园中寻找它們是哪一种植物的叶。4运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過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毕任务并体現。科學态度目的1對常見植物的特性体現出探究的愛好。2产生到植物生長的环境中观测植物的愛好。3提高到室外開展活動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學重點: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性。教學难點:根据叶的特性到校园中寻找它們是哪一种植物的叶。學生准备:為學生准备: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性的植物的叶,學生活動手册。教師准备:課件。課時:一課時課型:新讲課教學過程:一、游戏导入:它們是哪些植物的叶?“猜叶”的游戏。教師把課前搜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點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請同學們猜。還可以由學生出題,說出某一片叶的特性,邀請其他同學来猜。二、到校园裏去找一找1.在寻找前,组织學生合适交流并引导全班到达共识。即要到哪裏去找?怎样才算是找到了?活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書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性匹配的時候才算是找到了。“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課的重要探究活動,提议用15分钟及以上的時间。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不停地提醒學生,“我們是根据叶的什么特性找到植物的?”引导學生對手中的叶反复观测、比對。同一片叶,往往可以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這边找到了,可以追問其他地方尚有吗?給學生在背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三、學生分组交流讨论:围绕“我們是根据叶的什么特性找到植物的?”“在哪裏找到的?”两個問題進行,教師還可以补充“除了這個地方,找的過程中還在哪裏也发現了這种植物?”請學生面向全体同學說,其他學生补充。學产生分小组畅所欲言。全班交流,老師總結发言。作业设计:師生共同完毕活動手册的活動记录。5植物是“活”的吗教學内容:植物是“活”的吗?教學目的:知识与能力:1能說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長。2懂得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性。科學探究目的。過程与措施:1在教師指导下,能运用多种感官观测、比较植物的特性及其变化。2通過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科學态度目的1乐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体現、讲述自已的观點。2培养學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愛好。3教育學生珍愛生命,愛惜身边的植物。教學重點: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長。教學难點:证明植物是“活”的。學生准备:學生自已种养的植物、學生活動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照片、图画等有关资料。教師准备:塑料花、植物、課件等。課時:一課時課型:新讲課教學设计:一、課件出示因引入,设疑带入。1.用課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提問:“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請學生說說理由。學生會從兔和蝴蝶會動、會吃等動物具有的活動能力方面進行解释。此時教師可以展現一盆植物,提問:“這盆植物不會動,它是活的吗?”2.在這個环节中,教師要及時将學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書第15页所示的“班级登记表”中。學生提出的理由也許會有:有叶、有根、有茎,會開花、會成果、會長大、會生病、會枯萎、會死亡,長在土裏,需要阳光、水,要施肥等。二、搜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1.活動一:學生把自已在第1課种养的植物带到課堂上,結合自已1個月左右的观测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据。先让學生再次观测植物,回忆1個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已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後让學生组内交流哪些現象阐明植物是“活”的。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自已的植物并交流。最终,教師小結,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為证据的理由划掉。2.為了协助學生认识,教師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問學生:“這棵植物是‘活’的吗?它有叶吗?它是绿色的吗?”通過這样有针對性的活動,把“绿色”“長在泥土裏”“有叶”等划去,协助學生认识到“會長大”“要喝水”等阐明植物是“活”的。3.活動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苹果树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學生按次序依次观测图中的苹果树,說說同一棵苹果树在不一样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後让學生把四张图片联络在一起,认识這棵苹果树一年中經历了怎样的变化過程。让學生說一說,下一年中這棵苹果树又會发生怎样的变化,這又阐明了什么,协助學生认识到植物會生長变化,這阐明它是“活”的。三、學生交流談论: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學生說說理由。2我們為自已种的植物做了什么?四.老師總結: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我們应當愛惜它們。作业设计:師生共同完毕活動手册P5的活動记录。板書设计:5.植物是“活”的吗需要阳光有颜色會長大能開花____植物是活的有果实會長叶……6校园裏的植物教學内容:6.校园裏的植物教學目的:知识与能力:1在实地观测中,发現不一样地點生長著不一样的植物,它們有各自的特性和名称。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長在自然环境中。過程与措施:1通過实地观测,认识周围常見植物的名称及其特性。2在教師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3在教師指导下,能從對植物的观测中提出感愛好的問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學會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2产生认识植物的愛好,养成珍愛生命、愛惜植物的意识。3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教學重點:认识周围常見植物的名称及其特性。教學难點: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學生准备:學生活動手册、笔。教師准备:某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課件。課時:一課時課型:新讲課教學過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課題1.教師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問學生,“你們見過這种植物吗?懂得它叫什么名字吗?在哪裏見過它?”教師适時简介植物名称,协助學生梳理植物各個部分的特性。2.教師再出示一张學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請學生观测和描述。這時教師初步形成班级登记表。记录内容可包括學生說到的叶、開花、有果实等,他們懂得的植物生長的地點,例如墙角、墙上、池塘裏等,以及生長需要阳光和水等。二、观测校园裏的植物1.引导學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导學生到达共识: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安全保管铅笔。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组,并提出规定:①活動時,小组一起行動;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師的集合声要及時回来;④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2.首先把他們带领到事先确定的一棵植物前,组织學生围在一起進行观测,再次明确观测和记录措施;然後以小组為單位自由開展观测、记录活動。教師要随時注意學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三、交流展示:1.交流我們观测的植物观测、记录活動結束後,教師要组织學生有序回到教室。在學生分享观测和记录成果時,邀請學生上台展示,描述自已画下来的植物的特性,說一說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裏找到的植物,尚有哪些新的发現。2.學生在展示過程中也許會在語言体現上有所局限性,教師需要不停追問、引导:“這棵植物長在哪裏?這棵植物長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性?這棵植物開花了,後来會怎样变化呢?”教師要及時记录學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登记表中。最终教師设疑:在观测和记录的過程中你們還碰到了什么新的問題?激发學生继续观测和探索的愛好。四、教師小結:校园裏的植物既净化了空气,又美化了校园,我們应當愛惜它們。五、作业设计:師生共同完毕活動手册裏P6、P7的表格和评价表。板書设计:6.校园裏的植物校园裏有丁香、小白杨、杏树……不拔起、不采摘、不伤害植物比较与测量第1課在观测中比较教學内容:在观测中比较教學目的:知识与能力:1.引导學生明白观测物体的相似之处和不一样之处就是在進行比较。2.让學生理解不一样的观测和比较措施,也許會有不一样的成果。過程与措施:1.引导學生學习從多种角度观测和比较物体。2引导學生學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测的成果,并与同學讨论、交流。3.培养學生對探究過程与措施的反思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學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見,乐于讲述自已的观點。2.引导學生乐于進行小组合作學习。3.理解观测和比较是人們常常用到的认识活動。學生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等(规定:長短不一样、高矮不一样、胖瘦不一样;最佳是缩放比例相似的恐龙模型)、學生活動手册。教學重點:引导學生從多种角度观测和比较物体。教學难點:引导學生學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测的成果,并与同學讨论、交流。教師准备:課件。課時:一課時課型:新讲課教學過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課題。1.情境导入,创设侏罗纪公园情境,容許學生即時体現所見所闻。2.聚焦問題。在學生观测教科書中的图片後,教師提問:“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并追問:“你是怎么懂得的?”3.揭示課題:在观测中比较二、引导學生探索: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1.让學生明确观测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給它們排序。2.提出探究规定: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每人都要及時记录比较成果。3.引导學生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學生進行观测比较,教師观测學生的比较過程,提醒學生把成果记录在學生活動手册中。教師要将學生比较成果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4.可以引导學生在小组内思索和讨论:有几种比较成果?有关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种大家都承认的成果吗?怎么比才更精确?三、學生交流讨论:1.汇报:展示并简介自已小组的比较措施,同步說出比较成果。2.引导學生總結:我們用了哪些措施比较恐龙的大小?我們该怎样描述比较成果?(1)個别學生发言:自已是怎样比较恐龙的大小的?(2)全班學生交流讨论,找出不一样的措施。3.教師總結:不一样的观测和比较措施,也許會有不一样的成果。不一样的比较措施,比较的原则是不一样的,例如長短和高矮,因此成果不一样。四、指导學生完毕活動手册完毕P8页比较的表格:給恐龙模型排队:從高到矮:1234從長到短:1234從胖到瘦:2431第2課起點和终點教學内容:起點和终點教學目的:知识与能力:1.让學生懂得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2.引导學生明白确定起點和终點是测量的基本要素。過程与措施:1.學习標识起點和终點的措施。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3.让學生掌握测量紙蛙跳遠的距离可以用起跳點和落地點来標识。4.认识到我們可以通過某些措施处理問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在平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3.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見,乐于讲述自已的观點、展示自已的探究证据。4.认同客观地记录紙蛙跳遠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教學重點:引导學生掌握標识起點和终點的措施,學习用紙带测量。教學难點: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教學准备學生准备:每人一只紙蛙、一条紙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學生活動手册。課時:一課時課型:新讲課教學過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課題。1.游戏导入。請一位高個子和一位矮個子學生上台比赛跳遠,其他學生观测。2.問題聚焦。教師提問:“怎样才能懂得谁跳得更遠呢?”根据回答,让學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3.揭示課題:起點和终點二、活動探索:紙蛙跳遠比赛1.体验紙蛙跳遠。发紙蛙,每人一种,让學生体验紙蛙跳遠的措施,保证每位學生都能让紙蛙跳跃一段距离。提問:“你怎么懂得紙蛙跳了多遠?”引导學生說出,在紙蛙起跳點画一条线表达起點,在紙蛙落地點画一条线表达终點,起點到终點的距离就可以表达紙蛙跳了多遠。2.确定紙蛙跳遠的公平比赛规则。教師需要指出,我們通過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紙蛙跳遠的距离,不過無法以便地与他人紙蛙跳遠的距离進行比较。為了以便,我們可以在紙带上记录紙蛙跳遠的距离,然後剪下来和他人的進行比较。老師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种紙蛙,让學生看清紙蛙的頭要對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點线和一种紙蛙,让學生注意紙蛙的尾部要對齐终點线。全班要统一原则。3.紙蛙跳遠比赛。(1)老師发材料,分小组活動。(2)教師需关注并指导學生對起點线和终點线确实定提醒他們在紙带上写上姓名及曰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3)學生自已练习。4.谁的紙蛙跳得最遠。比较自已紙蛙三次跳遠的距离,确定最遠的一次作為自已紙蛙的跳遠距离。比较小组组员的紙蛙,确定“哪只紙蛙跳得最遠”。规定對齐起點,然後比较终點。张贴各小组的紙带,让學生观测、比较“谁的紙蛙跳得最遠”,评出全班跳得最遠的紙蛙。三、全班學生交流讨论:教師可以提問:“在小组中,谁的紙蛙跳得最遠?你是怎么懂得的?”引导學生基于试验的关键环节,有根据地說出自已的結论。接著可以提問:“观测张贴在黑板上的紙带,它為你提供了有关紙蛙跳遠的什么信息?”“你的紙蛙三次跳遠的距离相似吗?你是怎么懂得的?”“你尚有其他可以确定跳遠距离的措施吗?”教師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①對齐起點②确定终點。四、贴紙带让學生把紙带粘贴在學生活動手册上。五、展示活動:用同样大小的紙折一种飞机,看看谁的飞机飞得遠。第3課用手来测量教學内容:用手来测量教學目的:知识与能力: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成果。2.人体可以作為一种测量工具,以便测量。3.懂得“拃”是张開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長度,测量時每一拃要首尾相连。過程与措施:1.引导學生能對桌子的高度進行预测。2.引导學生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標识测量過程。3.引导學生用观测、比较的措施找出紙带上的標识的相似和不一样之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在平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逐渐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單位。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成果更精确。教學重點:懂得“拃”是张開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長度,测量時每一拃要首尾相连。教學难點: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教學准备學生准备:一条紙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种胶棒教師准备:課件課時:一課時課型:新讲課教學過程一、問題引入,揭示課題。1.問題引入。從生活入手,阐明我們不仅要比较,有時還需要测量。测量有許多工具,我們的身体也可以作為测量工具。教師可以追問:“我們身体的什么部位能當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让學生根据生活中的經验進行回答。2.聚焦主題。教師可以用課件简介,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為“一拃”来测量長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本課的活動主題就是用我們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二、探索活動:测量桌子的高度1.预测桌子高度相称于多少拃。让學生观测桌子的高度,再观测手指一拃的長度,最终做出桌子高度相称于多少拃的预测。2.請几位學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措施。向學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為记号。随即請學生談談测量的体會。3.匹配一条测量紙带。向學生阐明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們要用一条紙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學生确定起點和终點,桌子的高度要一致。4.测量紙带的長度。先讲解探究环节,发材料。當學生测量紙带的長度時,教師要关注學生的操作,提醒學生注意:①用相似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紙带上写上姓名、曰期。5.展示紙带,观测测量成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紙带,把紙带對齐黑板的紅线(代表地面)粘贴好。三、组织學生讨论:1.請學生先观测一會儿紙带。2.提問:“我們的测量成果同样吗?你是怎样懂得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成果不一样样的呢?”“比较紙带上的拃的標识,它們有什么不一样?”3.引导學生從试验的每一种环节去反思。鼓励學生大胆提出自已的見解。學生的見解也許包括:用紙带匹配桌子高度時也許出現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精确地做到一拃紧连著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長度都相似;每個人的手指長度不一样样,有些同學手指長,有些同學手指短。4.教師小結:人手作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拃作為测量單位。但由于人為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四、拓展与思索1.請學生課後思索:测量時,怎么处理测量單位長短不一样,用脚测量自已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已家的家俱長度。2.完毕P10页活動手册的拓展活動。第四課用不一样的物体来测量教學内容:用不一样的物体来测量教學目的:知识与能力:1.引导學生明白我們除了可也用手作為测量工具外,還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测量措施,如小棒、橡皮、書本等。2.在學习中培养學生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在課堂上积极動脑的好习惯3.逐渐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單位。過程与措施1.引导學生在测量學习事物的長度學习观测和比较的措施。2.引导學生尝试使用手中多种各样的物体進行長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措施。3.學习运用拾進制记录测量成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學习,能积极参与合作學习活動。3.积极关注他人的测量成果,并有分析成果的意识。教學重點:引导學生尝试使用不一样的物体進行長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措施。教學难點:學习运用拾進制记录测量成果。教學准备:學生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長条形)、一种回形针、一根小棒、40個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長度相称的紙带或棉线、學生活動手册、教師用的班级登记表。教師准备:課件課時:一課時課型:新讲課教學過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課題。1.复习导入。使用課件出示第3課用手来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長度的数据,设疑:我們能不能還可以用其他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長度和高度?2.學生思索,同桌位商议措施。3.分小组汇报。鼓励學生积极发言,說出自已的措施,其他同學考虑行不行,老師一一把合适的措施罗列在黑板上。4.公布活動任务:我們就用橡皮、小立方、小棒、铅笔盒、書本来测量桌子的長、宽和高。二、探索活動:测量桌面的長、宽和高。1.指导學生分组首先用小棒测量自已桌子的長、宽和高,并做好记录。2.分小组進行汇报,老師把各小组的测量成果都写在黑板上。3.提問:你有無從這些数字中发現什么?4.學生观测得出結论:每個小组测出的都不一样样。5.用同样的措施引导學生分别用書本、回形针、小立方体测量桌子的長、宽和高。三、讨论交流:1.老師提問:為何我們用不一样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長、宽和高,成果會不一样样?2.學生讨论,個别回答。3.老師總結:由于用来测量的物体,同學們在测量時产生了一定的误差,因此成果不太同样。四、布置課外活動用不一样的物体测量家裏的沙发、床或學校的黑板、窗台的長度。第5課用相似的物体来测量教學内容:用相似的物体来测量教學目的:知识与能力:1.原则單位的测量比非原则單位的测量能产生更為一致和可比较的成果,便于信息的交流。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長的工具,测量長的物体時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精确。3.逐渐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單位。過程与措施1.引导學生學习预测事物的長度。2.引导學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進行長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措施。3.學习运用拾進制记录测量成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學习,能积极参与合作學习活動。3.积极关注他人的测量成果,并有分析成果的意识。教學重點:引导學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進行長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措施。教學难點:學习运用拾進制记录测量成果。教學准备:學生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長条形)、一种回形针、一根小棒、40個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長度相称的紙带或棉线、學生活動手册、教師用的班级登记表。教師准备:課件課時:一課時課型:新讲課教學過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課題。1.复习导入。使用課件出示第4課用不一样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長度的数据,让學生判断哪個更長。然後指出,不一样物体作為單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因此我們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种物体来测量。2.统一选择测量原则物。用課件展示供选择的原则物,简介原则物。提問:“我們应當选择哪一种作為原则物呢?”发原则物。學生观测原则物後,尝试测量桌面的長度,然後小组讨论。3.分小组汇报。鼓励學生客观地分析几种原则物的优缺陷。教師可视状况小結小立方体的特點。每边同样長,以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減少最终一种單位的讀数問題,测量数据的误差也會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陷是,假如只用一种小立方体的话,测量會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精确。二、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長度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長度。學生观测桌面、讲台和小立方体,然後做出预测并记录到學生活動手册的表格中。2.教師提問:“用一种小立方体测量會很慢,有什么好措施吗?”也可在學生测量碰到問題後再問,增强學生的感悟。如班级學生人数较多,減小组织教學的难度。學生回答後,上台演示。拾個小立方体一组,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3.教師提問:“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措施吗”?學生回答後,教師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紙带、棉线等)。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長度。分发材料,學生分小组動手测量。教師观测學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長的测量工具時,小立方体之间要紧紧挨著,不能有缝隙;测量過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反复测量三次;把数据记录在學生活動手册中。5.汇總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登记表,學生上台填写数据,或學生汇报後由教師填写。三、布置課外活動用小立方体又快又精确地测量家裏的沙发、床或學校的黑板、窗台的長度。第六課做一种测量紙带教學内容:做一种测量带教學目的:知识与能力:1.测量紙带具有更以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點,可以替代小立方体進行测量。2.运用测量紙带测量某些物体的周長。3.在教師指导下,能针對测量中的問題提出自已的处理方案。過程与措施:1.在教師指导下,根据制作测量紙带的环节進行制作。2.引导學生运用拾進制记录测量成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學习,能积极参与合作學习活動。2.体會工具的改善給人們测量带来的便利。3.认识到人們總是在处理問題中不停地完善和改善工具,從而增强了人的能力。教學重點:引导學生掌握运用测量紙带测量某些物体的周長。教學难點:能制作出自已的测量带。教學准备學生准备:印有小方格的紙若干、拾個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一支標识笔、學生活動手册。教師准备:塑料桶测量带課時:一課時課型:新讲課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特种功能焊接材料合作协议书
- 2025年PP改性新材料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玻璃纤维仿形织物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水质监测系统合作协议书
-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3 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版 2025年春)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三年级作文诗歌:乒乓球赛
- 2025年个体工商户雇佣合同(2篇)
- 2025年人才培训劳动合同样本(2篇)
- 2025年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班级工作总结(三篇)
- 2024年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
- 肿瘤微环境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研究
-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工作人员招考聘用12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 家禽消化系统认知
- 元宇宙技术与应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搅拌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中医院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 锅炉安装质量手册
-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与进度管控
- 复工复产安全培训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