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课标规定的12个重点探究实验(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新课标规定的12个重点探究实验(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新课标规定的12个重点探究实验(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新课标规定的12个重点探究实验(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新课标规定的12个重点探究实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中考物理四点问题大突破(二轮复习通用)

第二部分中考重点科学探究专题篇

专题22新课标规定的12个重点探究实验

1.(2024苏州)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器材有铁架台、烧瓶、温度计、秒表、石棉网

等。

(1)在安装如图甲的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固定(a/6/c)的位置;

(2)实验中,从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I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

乙,读数为℃;

时间/min01234567

水的温度/℃90929698999999

(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4)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将烧瓶从铁架台上取下。拿橡皮塞塞紧瓶口,用冷水喷烧瓶底(如图

丙),里面的水沸腾。

【答案】(1)a(2)94(3)99(4)不能

【解析】(1)在安装如图甲的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需要先固定。位置,安装时需

要从下到上。

(2)如图乙所示,为温度计,分度值为1℃,从下到上,刻度越来越大,故读零上,故读数为94℃。

(3)如表所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故水的沸点为99℃。

(4)用冷水喷烧瓶底(如图丙),里面的水降温,烧瓶里的水不能吸热,故水不能沸腾。

2.(2024江苏泰州)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N

(1)表面粗糙的纸板应______立在水平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镜面上的。点,在纸

板B上呈现出反射光束,以ON为轴,把纸板B向后翻折,纸板B上反射光束消失,由此可初步得

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2)把纸板B翻折至能呈现反射光束的位置后,让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绕。点顺时针转动,此过程

中反射角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3)若将图中纸板整体以底边EF为轴向后旋转45°后,纸板B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呈现出反射光束,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选填"能”或“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

【答案】(1)竖直在同一平面内(2)变小(3)不能能

【解析】(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表面粗糙的纸板应竖直立在水平平面镜上,目的

是使光的传播路径能在纸板上显示。

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镜面上的。点,纸板B上出现反射光束,以。N为轴,把纸板B向后翻折,

纸板A、B不再同一平面内,纸板B上反射光束消失,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

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把纸板B翻折至能呈现反射光束的位置后,让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绕。点顺时针转动,入射光

线与ON的夹角减小,即入射角减小;此过程中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也减小,即反射角减小。

(3)若将图中纸板整体以底边所为轴向后旋转45。后,此时法线不在硬纸板上,而反射光线、入射

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此时纸板B上不能呈现出反射光束。

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照射到平面镜后仍能被平面镜反射,所以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

3.(2024深圳)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

(1)平面镜成像实验选择的是(选择“平面镜”或“玻璃板”);

(2)来回移动蜡烛的位置是为了确定的位置;

(3)将物像连线连接在纸上,继续分析和研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4)图中哪里存在错误:o

【答案】(1)玻璃板(2)像(3)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4)像距会有误差

【解析】(1)平面镜成像实验选择使用平面镜,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

薄平板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2)来回移动蜡烛的位置,当B蜡烛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能确定像的位置。

(3)将物像连线连接在纸上,可以测出像距和物距,通过分析和研究二者的关系可以得出:平面镜

成像特点是: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4)玻璃板有厚度,直接用连线长度表示物距和像距,像距会有误差。

4.(2024齐齐哈尔)小聪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着重研究了以下几个心中存在困

(1)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

镜的焦距为cm;

(2)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

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______;

(3)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此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是(选填“正立”

或“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

线处,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

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

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答案】(1)10.0(2)光屏中央(3)例立缩小(4)投影仪(5)近视眼

【解析】(1)由图甲可知,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焦距是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的焦距为

y=60.0cm-50.0cm=10.0cm

(2)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

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物距

i/=50.0cm-20.0cm=30.0cm>2/'

此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

线处,此时的物距为0'=5O.Ocm-35.Ocm=15.Ocm

因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即物

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即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近

视眼的成像情况。

5.(2024河北省)小明在做“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利用一套器材依次完成图所示的

实验,其中甲、乙图中长木板正面朝上,丙图中长木板反面朝上,长木板的反面比正面粗糙。

(1)小明提出如下猜想: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果小明要验证猜想①,他应该选择两图所示的实验来操作;如

果小明要验证猜想②,他应该选择两图所示的实验来操作;

(2)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

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这是利用了的知识;

(3)小明分别对猜想①②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图甲、丙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0.8N、1.2N,

在图乙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示数为N。小明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接

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许多情况下摩擦是有用的,人们常常设法增大它。请写出一个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

大摩擦的实例:;

(5)实验后,小明和同学们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改进了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木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不拉木块,改为拉动长木板,使

长木板与木块相对运动。再次验证了猜想①②得出相同结论。针对实验改进,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

其中不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A.改进后,拉动长木板时不必保持匀速运动,更易于操作

B.改进后,弹簧测力计示数较稳定,容易读出正确的数值

C.改进后,木块稳定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小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

【答案】(1)甲、乙乙、丙(2)二力平衡(3)1,0(4)自行车轮胎上制有凹凸的花

纹(答案不唯一)(5)C

【解析】(1)小明要验证猜想①,需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由图可知,甲、

乙两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所以他应该选择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来操作.

如果小明要验证猜想②,需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图可知,乙、丙两图压

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所以他应该选择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来操作。

(2)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在水

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两个力的作用,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木块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

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拉力与滑动摩擦力二力大小相等。

(3)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所以测力计示数为L0N。

(4)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实例很多,如:自行车轮胎上制有凹凸的花纹、塑料

瓶盖刻竖条纹、结冰路面撒些煤渣等。

(5)A.因为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实验时不需要做匀速直线运动,更易于操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改进后,测力计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较稳定,容易读出正确的数值,方便读数,故B正确,不

符合题意;

C.图中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木板做相对运动,拉动木板时,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由于木块相

对地面静止,则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板对木块的摩擦

力,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6.(2024湖南张家界)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I)实验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___________(选填

“漏气”或“不漏气”)。小明没有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就存在高度差(如图①所示),

接下来的操作是(选填字母);

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

(2)实验时,小王将探头放入水下,U形管两侧水面高度差为8cm,此时U形管内外的气压差为

Pa;(p水=1.0X103kg/m3,g取1ON/kg)

(3)正确操作后,分析图②、图③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

加而;

(4)分析图③、图④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越大,压强越大;

(5)小王用图⑤所示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

直到橡皮膜刚好变平,她测量了以下物理量: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历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72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必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74

请你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选择题中合适的字母和"水表示)。

【答案】(1)不漏气B(2)800(3)增加(4)密度(5)与2

【解析】(1)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橡皮管里的空气

对U形管内左端液面有压力,空气没有漏掉,所以装置不漏气。

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U形管

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

是相平的;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和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都不能使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

压强相等,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为

/z=8cm=0.08m

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等于U形管左右两侧水产生的压强差,约为

p=p水g/?=l.Ox103kg/m3xl0N/kgx0.08m=800Pa

(3)分析图②、图③的实验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深,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4)分析图③、图④的实验知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且密度越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

差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得出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实验时,橡皮膜两侧受到的压强容易观察,所以需要利用水和液体在橡皮膜处的压强相等来计

算液体压强,因此需要测量待测液体和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如图⑤,橡皮膜相平,所以橡皮膜左

侧和右侧的压强相等,即夕左?右,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

P水gfl4=pgh2

解得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夕=冬%O

7.(2024江苏泰州)如图是小明“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

un

甲乙丙

(1)物块未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物块的重力为N;

(2)小明将物块从图甲下降至图乙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的同时,还观察到一

由此初步分析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继续增大物块所处的深度,当它与容器底部接触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物块受

到的浮力为N;

(4)为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明又把物块浸没到事先配制好的盐水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为了控制相同;他发现液体密度改变,而物块受到的浮力变化却不明显。小明想出下列四种实

验改进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换用体积更大的同种物块

B.换用密度比水小得多的液体

C.换用精确程度更高的测力计

D.利用现有器材进行多次实验

【答案】(1)1.8(2)水面上升(3)0.8(4)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D

【解析】(1)如图甲,没有浸入水中,利用悬挂法测量物体的重力,此时重力为L8N。

(2)图甲下降至图乙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的同时,观察到烧杯内水面在上升,

排开水的体积慢慢变大。

(3)如图乙和丙,液体是水,而且都浸没,故浮力的的大小不变,故浮力的大小为

7^=G-F=1.8N-1N=O.8N

(4)小明又把物块浸没到事先配制好的盐水中,浸没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都

是浸没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A.换用体积更大的同种物块,浮力比较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明显,故A不符合题意;

B.换用密度比水小得多的液体,浮力变化比较大,故B不符合题意;

C.换用精确程度更高的测力计,微量的浮力变化就可以测量出来,故也是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现有器材进行多次实验,浮力的大小不变,两次浮力的变化不明显,故不可行,故D符合题

意。故选D。

8.(2024河南)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如图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实验中,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第1、2次杠杆平衡时的数据已填入表。图是第3次

杠杆平衡时的情景,此次杠杆右侧的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①为,②为;

实验次数动力B/N动力臂Zi/m阻力B/N阻力臂h/m

12.50.220.25

220.151.50.2

31.50.1②

(3)分析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某小组对实验过程交流、讨论后,按图所示又进行了实验。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指出,

用弹簧测力计斜拉可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因为这样做改变了o在测量拉力歹的力臂时,小

组内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拉力的力臂应为(选填“。4”“02”或)。

【答案】(1)右(2)10.15(3)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4)拉力的方向OB

【解析】(1)由图知道,杠杆的右端上翘,为了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

移动,即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

(2)第1、2和3次实验的数据知道,每次动力减小0.5N,由第1、2次的数据知道,每次阻力也是

减小0.5N,所以,第3次的阻力应是1N;分析第1、2次的数据知道,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

与阻力臂的乘积,由此可知第3次的阻力臂应是0.15m。

(3)由实验表格中数据知道,三次实验数据都满足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

即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4)由图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斜拉改变了拉力的方向,同时改变了力臂的方向,由此得出的平衡条

件更具普遍性。

因为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图知道,。2应为拉力的力臂。

9.(2024辽宁大连)某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时,将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Li、L2串

联起来,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根据实验电路图,用笔画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起来,电流表测A处电流0

(2)该同学连接好电路后,用开关“试触”,观察到电流表指针迅速偏转到零刻线左侧,则他连接

的电路存在的问题是o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Li灯不发光,L2灯发光。该同学猜想可能是Li灯被短接了。

他拿来一根导线进行检验,根据看到的现象判断出他的猜想是错误的。

①请写出他检验时的做法及观察到的现象。

做法:o

现象:«

②请你对Li灯不发光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2)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3)将导线并联在Li灯两端Li灯不发光,L2灯发光,电流表示

数变大通过Li灯的电流过小,导致实际功率过小。

【解析】(1)由电路知,小灯泡Li、L组成串联电路,电流表测A处电流,电流表选0~0.6A量程,

把各元件按顺序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2)连接好电路后,用开关“试触”,观察到电流表指针迅速偏转到零刻线左侧,是由于电流从电

流表负接线柱流入,从正接线柱流出,故他连接的电路存在的问题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①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Li灯不发光,L2灯发光。可将导线并联在Li灯两端。

观察到Li灯不发光,L2灯发光,电流表示数变大;说明Li灯被短接后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流变大,

故原电路的Li灯没有被短接,他的猜想是错误的。

②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小时,由尸=尸氏知,电功率也会过小,导致灯不发光;故Li灯不发光是由于通

过Li灯的电流过小,导致实际功率过小。

10.(2024广西桂林)小桂和小林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实验中:

(1)他们按如图甲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在图乙的实物图中还差一根导线没有连接,请在图中画出该

条导线;

(2)在实验过程中,L2突然熄灭,L1亮度不变,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L?路;

(3)排除故障后,用电流表测出通过L]、L2和干路电流,记录如下表,第三次实验时电流表A】

指针指在如图丙的位置,其读数应为A;小桂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

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电流相等。小林认为小桂的结论可能不正确,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是否

正确,他们应该更换规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灯泡再次实验。

实验次数123

电流表A1的示数/A0.180.2

电流表A2的示数/A0.180.2

电流表A的示数/A0.360.4

(4)本实验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2)断(3)0.24不同(4)寻找普遍规律

【解析】(1)如图甲所示,灯Li、L2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i测灯Li的电流,电流

A2测灯L2的电流,差的一根线如图所示:

(2)灯Li、L2并联,互不干扰,在实验过程中,L2突然熄灭,Li亮度不变,若L2短路,则Li也熄

灭,故原因是L2断路,。

(3)如图丙所示,电流表接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读数为0.24A。

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4)本实验是找规律类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11.(2024湖南株洲)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为两节干电池,实验室提供

了阻值分别为30。、15。、10。、7.5。的电阻各一个。

甲乙

实验次数1234

电阻R/。3015107.5

电流//A0.080.160.24

(1)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请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移,电流表示数变大)

(2)实验时,从大到小依次更换不同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保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分别

记录每次电阻R和电流表示数/,数据如上表,其中第4次实验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A;电压表示数应为V。

(3)在现有实验器材不变的条件下,某同学通过实验还获得一组“5。,0.48A”的数据,请写出他

所使用的方法o

【答案】(1)(2)0.322.4(3)滑片向右端移

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4V

【解析】(1)电源为两节干电池,电压为3V,故电压表应选用小量程并联在电阻两端;变阻器滑片向

右移,电流表示数变大,说明电路中电阻阻值变小,变阻器应选用右下接线柱与开关串联接入电路中,

如下图所示

(2)其中第4次实验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数为0.32A。

由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时,电阻阻值为7.5。,则电压表示数为

U=IR=O.32Ax7.50=2.4V

(3)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7.5Q改接成5。的电阻,电阻减小,其分得的电压减小。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即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可知应减小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

向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4V。

12.(2024贵州黔东南州)小华用如甲所示装置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源电压3V恒定不变,滑

动变阻器规格为“30Q2A”。

。S

S

.5

O.4

OS.3

2

O.1

51015202530R/Q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完成电路连接,要求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出现该故障的原因

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改变滑片位置,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空白处的电流如图乙所示,请将数据填写

到下面的表格中,根据表中数据可归纳得出结论:

电压UN0.51.01.52.02.53.0

电流〃A0.100.200.400.500.60

(4)为了进一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又找来10。、150、20。的定值电阻继续实验。

①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缓慢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IV接下来用10Q

的电阻替换原电阻,应将滑片向(选填:“左”或“右)滑动,使电压表示数仍为IV,

记录电流表示数。再将15。、20。的定值电阻分别接入电路,重复以上步骤;

②当将20。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时,发现无论如何调节滑片都无法满足预设电压为IV的条件。

为使该电阻也能完成实验,小华认为可以改变电压表的预设电压,该预设值应不低于V;

他们重新进行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丙所示的图像,由此可得结论:;

同组的小明认为不改变电压表预设值也可解决上述问题,只需将上述准备的10。电阻(填

连接方式)在电路中就可以顺利完成实验。

比串联

【解析】(1)要求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所

以,应把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接入电路,电路连接如图:

(2)电流表无示数,说明可能断路了,电压表有示数,则电压表和电源形成的回路没有断路,所以

是定值电阻发生了断路。

(3)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该示数为0.30A。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所以,可得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4)①原来接入的电阻为5。,电压表示数为IV,即UR=1V,由串联分压可知

UXU.B-UR=3V-1V=2V

由于串联电路中,各串联导体起分担电压的作用,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

URR5Q10QIV1

--

式一五一10Q-20Q2V2

所以接下来用10。的电阻替换原电阻,应将滑片向右滑动,使电压表示数仍为IV,记录电流表示数。

②当将20。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时

URR20QIV1

派一直一40Q-2V-5

滑动变阻器需要400,才能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IV,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

“30Q2A",所以不能完成实验。把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30。接入电路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即为电压表的预设最小电压。把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300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

Tu3V…八

/».,=--------=--------------=0.06A

最小R+R产20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