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22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口学特点第一部分服务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2第二部分服务对象年龄结构特点 4第三部分服务对象文化程度特点 7第四部分服务对象婚姻状况特点 8第五部分服务对象就业状况特点 11第六部分服务对象收入水平特点 13第七部分服务对象生育意愿特点 15第八部分服务对象生育行为特点 18
第一部分服务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关键词关键要点生育年龄妇女的人口学特征
1.生育妇女服务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其中25-29岁是服务对象的主要年龄段,30-34岁次之。
2.生育妇女服务对象受教育程度整体较低,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偏少。
3.生育妇女服务对象以农业户口为主,城市户口占比相对较低。
已婚育妇女人口学特征
1.已婚育妇女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其中30-39岁是服务对象的主要年龄段,40-49岁次之。
2.已婚育妇女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整体较低,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偏少。
3.已婚育妇女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的户口类型以农业户口为主,城市户口占比相对较低。
孕妇人口学特征
1.孕妇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其中25-29岁是服务对象的主要年龄段,30-34岁次之。
2.孕妇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整体不高,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偏少。
3.孕妇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以城市户口为主,农业户口占比相对较低。
产妇人口学特征
1.产妇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其中25-29岁是服务对象的主要年龄段,30-34岁次之。
2.产妇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整体较低,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偏少。
3.产妇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以城市户口为主,农业户口占比相对较少。
儿童人口学特征
1.儿童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0-6岁,其中0-3岁是服务对象的主要年龄段,3-6岁次之。
2.儿童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的性别比相对均衡,男女性别比例基本持平。
3.儿童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以城市户口为主,农业户口占比相对较低。
老年人口学特征
1.老年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及以上,其中60-69岁是服务对象的主要年龄段,70-79岁次之。
2.老年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偏少。
3.老年人口学特征服务对象以农业户口为主,城市户口占比相对较低。服务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口学特征是指接受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群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职业等方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年龄分布
接受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群主要集中在育龄期,即15-49岁。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人群接受服务比例最高,约占总服务人群的40%。其次是30-39岁年龄段的人群,约占总服务人群的30%。4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接受服务比例较低,约占总服务人群的20%。
性别分布
接受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群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其中,女性接受服务比例约占总服务人群的80%,男性接受服务比例约占总服务人群的20%。这是因为计划生育服务主要针对育龄妇女,而男性在计划生育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对较小。
婚姻状况分布
接受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群中,已婚人群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婚人群。其中,已婚人群接受服务比例约占总服务人群的70%,未婚人群接受服务比例约占总服务人群的30%。这是因为已婚人群有生育需求,而未婚人群一般没有生育需求。
受教育水平分布
接受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群中,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比例明显高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其中,大学以上学历的人群接受服务比例约占总服务人群的40%,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接受服务比例约占总服务人群的60%。这是因为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对计划生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对计划生育服务的接受程度也较高。
职业分布
接受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群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群比例最高,约占总服务人群的30%。其次是从事服务业的人群,约占总服务人群的20%。从事其他行业的人群接受服务比例较低,约占总服务人群的50%。这是因为专业技术工作者和服务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较高,对计划生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对计划生育服务的接受程度也较高。第二部分服务对象年龄结构特点关键词关键要点【服务对象年龄结构特点】:
1.育龄妇女人群基数大,且趋于稳定。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数为2.8亿人,占育龄人口的63.2%。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已经降至1.3,低于人口更替水平,育龄妇女数量必然会下降。然而,由于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时期,年轻人的数量还比较庞大,育龄妇女数量下降的过程会相对缓慢,在短期内不会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2.生育年龄高峰向中低龄段转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晚婚晚育。2010年,20-24岁年龄段的育龄妇女占育龄妇女总数的20.6%,2015年降至18.2%,2020年进一步降至16.5%。与此同时,30-34岁年龄段的育龄妇女占育龄妇女总数的比例从2010年的32.9%上升到2015年的34.3%,2020年为34.8%,成为我国育龄妇女人数最多的年龄段。
3.低生育率导致初次生育年龄推迟。2010年,初次生育的平均年龄为25.5岁,2015年上升至26.4岁,2020年进一步上升至27.4岁。初次生育年龄的推迟,一方面是由于晚婚晚育观念的普及,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的生育成本上升。
4.育龄妇女中未婚生育女性比例上升。近年来,我国未婚生育女性比例呈上升趋势。2010年,未婚生育女性占育龄妇女总数的0.7%,2015年上升至1.2%,2020年进一步上升至1.9%。未婚生育的上升,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性教育的缺乏导致的意外怀孕。
【服务对象婚育状况特点】:
服务对象年龄结构特点
#1.服务对象年龄分布差异较大
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对象年龄分布差异较大,不同年龄阶段的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总体而言,育龄妇女中20-29岁年龄段的女性占比较高,其次是30-39岁年龄段的女性,40岁以上年龄段的女性占比相对较低。
#2.服务对象初次生育年龄呈现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育龄妇女的初次生育年龄呈现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在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群中也有所体现。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育龄妇女的平均初次生育年龄为24.4岁,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6.3岁。
在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群中,25-29岁年龄段的初次生育女性比例逐年上升,而20-24岁年龄段的初次生育女性比例则逐年下降。
#3.服务对象生育间隔时间延长
随着育龄妇女初次生育年龄的上升,生育间隔时间也随之延长。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间隔时间为4.2年,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上升至4.6年。
在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群中,生育间隔时间为4-6年的女性比例逐年上升,而生育间隔时间为2-3年的女性比例则逐年下降。
#4.服务对象再孕率有所下降
近年来,我国育龄妇女的再孕率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育龄妇女的再孕率为56.7%,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下降至51.2%。
在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群中,再孕女性的比例也呈现下降趋势。
#5.服务对象流产率有所下降
近年来,我国育龄妇女的流产率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育龄妇女的流产率为24.3%,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下降至20.1%。
在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群中,流产女性的比例也呈现下降趋势。
#6.服务对象避孕方式选择多元化
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群中,避孕方式的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
除了传统的避孕套、避孕药等避孕方式外,近年来,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剂等长效避孕方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育龄妇女的青睐。
此外,紧急避孕药的使用率也有所上升。第三部分服务对象文化程度特点关键词关键要点【服务对象文化程度特点:知识妇女增多】:
1.服务对象中知识妇女比例逐年上升。近十年来,我国妇女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妇女比例逐年上升。
2.随着知识妇女群体的扩大,她们对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影响也不断增强,她们更加注重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的学习,对优生优育更加重视。
3.知识妇女对避孕方法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她们不仅会选择传统避孕方法,还会选择现代长效避孕方法,如宫内节育器和皮下埋植剂等。
【服务对象文化程度特点:农村妇女较少】:
服务对象文化程度特点
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服务对象具有以下文化程度特点:
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服务对象所占比重较大
根据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数据,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服务对象所占比重较大,约占总服务对象的40%-50%。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较为普遍,而这些地区往往是计划生育服务需求较大的地区。
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服务对象所占比重逐年增加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服务对象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服务对象比例甚至超过了50%。这主要是因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对计划生育知识和政策的了解更加深入,对计划生育服务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3.农村服务对象文化程度低于城市服务对象
农村服务对象文化程度低于城市服务对象,这是因为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较少。在一些贫困农村地区,文盲和半文盲的人群仍然存在,这给计划生育服务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4.少数民族服务对象文化程度低于汉族服务对象
少数民族服务对象文化程度低于汉族服务对象。虽然少数民族在文化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但在教育方面却存在一些劣势。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导致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程度整体偏低。
5.服务对象文化程度与生育意愿呈负相关
总体来看,随着服务对象文化程度的提高,其生育意愿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对计划生育知识和政策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因此他们对生育的意愿相对较低。第四部分服务对象婚姻状况特点关键词关键要点【社会背景重要性】:
1.社会背景对于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对象的婚姻状况特征有显著影响。
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观念进步,人口流动和职业性别平等的观念加强,不同的社会背景人群的婚姻状况分布产生变化。
3.以城市为例,社会经济背景越发达的地区,人口流动性越大,职业性别平等观念越强,以婚配偶率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对象的婚姻状况特征。
【经济状况影响显著】:
服务对象婚姻状况特点
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育龄妇女和育龄夫妇,其婚姻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已婚人口比例高
已婚人口是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已婚比例为76.3%,育龄夫妇已婚比例为94.4%。这意味着,大多数育龄妇女和育龄夫妇都已婚,是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
2.初婚年龄推迟
近年来,我国育龄妇女的初婚年龄有所推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6.3岁,比2010年的24.9岁推迟了1.4岁。育龄夫妇平均初婚年龄也从2010年的27.8岁推迟到2020年的28.6岁。初婚年龄的推迟,意味着育龄妇女和育龄夫妇的婚育时间缩短,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
3.再婚率上升
近年来,我国育龄妇女的再婚率有所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再婚率为11.2%,比2010年的9.6%上升了1.6个百分点。育龄夫妇再婚率也从2010年的14.1%上升到2020年的16.3%。再婚率的上升,意味着育龄妇女和育龄夫妇的婚姻状况更加复杂,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4.离异率上升
近年来,我国育龄妇女的离异率有所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离异率为3.1%,比2010年的2.5%上升了0.6个百分点。育龄夫妇离异率也从2010年的4.0%上升到2020年的4.9%。离异率的上升,意味着育龄妇女和育龄夫妇的婚姻状况更加不稳定,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更加紧迫。
5.独身人口比例上升
近年来,我国育龄妇女的独身人口比例有所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独身人口比例为23.7%,比2010年的19.8%上升了3.9个百分点。育龄夫妇独身人口比例也从2010年的5.6%上升到2020年的8.6%。独身人口比例的上升,意味着育龄妇女和育龄夫妇的婚姻状况更加多元化,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更加个性化。
总之,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对象婚姻状况具有已婚人口比例高、初婚年龄推迟、再婚率上升、离异率上升和独身人口比例上升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妇幼保健机构在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时,要充分考虑育龄妇女和育龄夫妇的婚姻状况特点,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便捷的计划生育服务。第五部分服务对象就业状况特点关键词关键要点服务对象就业状况总体特征
1.服务对象就业率总体较高,但存在一定差异:服务对象总体就业率较高,但城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段服务对象就业率存在差异,如城镇高于农村,高学历高于低学历,适龄育龄妇女高于更年期妇女。
2.服务对象就业结构呈现多样化特征:服务对象就业结构呈现多样化特征,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其中以农业为主,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
3.服务对象就业稳定性较差,流动性较大:服务对象就业稳定性较差,流动性较大,这与服务对象自身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
服务对象就业状况与生育行为关系
1.服务对象就业状况与生育行为密切相关:服务对象就业状况与生育行为密切相关,就业状况较好的服务对象生育水平较低,而就业状况较差的服务对象生育水平较高。
2.服务对象就业不稳定性与生育行为相关:服务对象就业不稳定性与生育行为相关,就业不稳定的服务对象生育水平高于就业稳定的服务对象。
3.服务对象就业状况与生育决策相关:服务对象就业状况与生育决策相关,就业状况较好的服务对象生育意愿较低,生育决策更加理性,而就业状况较差的服务对象生育意愿较高,生育决策更受传统观念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服务对象就业状况对妇幼保健服务需求的影响
1.服务对象就业状况影响妇幼保健服务需求:服务对象就业状况影响妇幼保健服务需求,就业状况较好的服务对象对妇幼保健服务需求较高,而就业状况较差的服务对象对妇幼保健服务需求较低。
2.服务对象就业不稳定性影响妇幼保健服务利用:服务对象就业不稳定性影响妇幼保健服务利用,就业不稳定的服务对象对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率较低,这与服务对象经济收入、时间安排、家庭支持等因素有关。
3.服务对象就业状况影响妇幼保健服务满意度:服务对象就业状况影响妇幼保健服务满意度,就业状况较好的服务对象对妇幼保健服务满意度较高,而就业状况较差的服务对象对妇幼保健服务满意度较低。服务对象就业状况特点
#一、就业状况概述
根据文章《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口学特点》中介绍,在2021年接受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群中,有业者占66.0%,无业者占34.0%。其中,有业者中,农村妇女占55.5%,城镇妇女占44.5%;无业者中,农村妇女占65.8%,城镇妇女占34.2%。
#二、就业状况差异分析
1.城乡差异:农村妇女中有业者比例高于城镇妇女,而无业者比例低于城镇妇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农村妇女更多从事农业或家庭劳作,而城镇妇女更多从事非农产业或服务业。此外,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较少,这也导致了农村妇女就业比例较低。
2.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妇女有业情况也不同。20-29岁的妇女中有业者比例最高,达到72.1%;30-39岁的妇女中有业者比例为66.3%;40-49岁的妇女中有业者比例为59.2%;50岁及以上的妇女中有业者比例最低,仅为47.6%。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20-29岁的妇女正处于就业高峰期,而30-39岁的妇女和40-49岁的妇女则逐渐步入中年,面临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就业难度加大。50岁及以上的妇女则大多已进入退休年龄,因此就业比例最低。
3.文化程度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妇女有业情况也有差异。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妇女中有业者比例为52.3%,高中文化程度的妇女中有业者比例为63.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中有业者比例最高,达到74.1%。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妇女就业机会更多,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
总的来说,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群中,有业者占大多数,无业者占少数。农村妇女中有业者比例高于城镇妇女,而无业者比例低于城镇妇女。不同年龄段的妇女有业情况也不同,20-29岁的妇女中有业者比例最高,而50岁及以上的妇女中有业者比例最低。不同文化程度的妇女有业情况也有差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妇女就业机会更多,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第六部分服务对象收入水平特点关键词关键要点【服务对象年龄特征】:
1.服务对象年龄分布不均匀,以30-49岁妇女为主。
2.生育年龄妇女(15-49岁)是计划生育服务的主要目标人群。
【服务对象教育水平特征】:
服务对象收入水平特点
不同的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对象呈现出不同的收入水平特征。受到地区经济发展、家庭收入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服务对象的收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地区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地区的服务对象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对象收入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城乡差异明显:城市地区的服务对象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地区,反映了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
*家庭收入差异明显:服务对象的家庭收入水平差异很大,反映了家庭经济状况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
*个人收入差异明显:服务对象的个人收入水平差异很大,反映了个体经济能力和经济活动的差异。
*服务项目差异明显:不同的服务项目对服务对象的收入水平要求不同,部分特殊或高技术服务项目需要更高收入水平的支持。
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对象收入水平的差异影响着服务对象的生育决策、避孕措施的选择和服务利用的行为,同时也对当地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提供和绩效产生影响。
收入水平与服务利用情况
研究表明,收入水平与服务利用情况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收入水平越高,服务利用率越高。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经济负担能力:经济水平高的人群能够承担更高的服务费用,更有能力支付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价格,从而提高了他们利用服务的可能性。
*健康意识:经济水平高的人群往往具有更高的健康意识,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和家庭健康,更有可能主动寻求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
*获取服务便利性:经济水平高的人群通常居住在城市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拥有更多且更方便的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这增加了他们获取服务的机会。
*教育程度:经济水平高的人群通常受教育程度较高,拥有更多健康知识,更了解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益处,这也会促使他们更多地利用这些服务。
收入水平与生育决策
收入水平与生育决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的人群,生育率往往越低。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生活成本:经济水平高的人群往往生活成本较高,抚养子女的费用也相对更高,这可能会降低他们的生育意愿。
*职业发展:经济水平高的人群通常面临着更大的职业竞争压力和更长的工作时间,这可能会占用他们生育和抚养子女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他们的生育决策。
*人生规划:经济水平高的人群往往拥有更长远的人生规划,更注重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这可能会使他们将生育计划推迟或放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相关性并不意味着收入水平是影响服务利用情况和生育决策的唯一因素。其他因素,如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社会支持和政策环境等,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服务能够以公平、公正和可及的方式惠及所有人群。第七部分服务对象生育意愿特点关键词关键要点【服务对象生育意愿低】:
1.服务对象的平均生育意愿较低,低于国家和省的平均水平。
2.生育意愿低与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水平等因素相关。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越高,生育意愿越低。高收入或高学历群体对生育成本更为敏感,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做出推迟或减少生育的决定。
3.服务对象的生育意愿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较大。在一些地区,文化习俗、传统观念等因素对人们的生育态度和行为有很大影响。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这可能会导致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
【服务对象生育意愿不稳定】
#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人口学特点:服务对象生育意愿特点
一、生育意愿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该文章中提供的调查数据,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对象中希望生育二胎的妇女比例从27.2%下降至18.3%,下降幅度为8.9个百分点。这一下降趋势与近年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育龄妇女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教育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相关。
二、不同地区生育意愿水平差异较大
该文章中提到,2017年,我国东部地区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对象中希望生育二胎的妇女比例为15.2%,中部地区为19.2%,西部地区为23.2%。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习俗、政策法规等因素有关。
三、不同教育程度妇女生育意愿水平差异明显
根据该文章中的数据,2017年,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对象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妇女希望生育二胎的比例为11.4%,而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妇女这一比例为22.7%。这表明,教育程度是影响妇女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四、不同年龄妇女生育意愿水平不同
该文章中还提到,2017年,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对象中20-29岁年龄组的妇女希望生育二胎的比例为24.5%,30-39岁年龄组的妇女这一比例为16.7%,4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妇女这一比例为4.7%。这表明,年龄也是影响妇女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五、不同职业妇女生育意愿水平差异显著
文章中指出,2017年,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对象中从事农业的妇女希望生育二胎的比例为25.7%,从事工业的妇女这一比例为15.8%,从事建筑的妇女这一比例为7.4%。这表明,职业类型也是影响妇女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六、不同收入水平妇女生育意愿水平不同
该文章中还提到,2017年,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对象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妇女希望生育二胎的比例为22.9%,年收入在5-10万元的妇女这一比例为16.4%,年收入在10万元及以上的妇女这一比例为7.2%。这表明,收入水平也是影响妇女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七、不同婚姻状况妇女生育意愿水平不同
文章中指出,2017年,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对象中已婚妇女希望生育二胎的比例为20.3%,未婚妇女这一比例为11.4%,离异妇女这一比例为4.9%。这表明,婚姻状况也是影响妇女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八、不同生育状态妇女生育意愿水平不同
该文章中还提到,2017年,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对象中已生育一胎的妇女希望生育二胎的比例为28.9%,未生育的妇女这一比例为13.5%。这表明,生育状态也是影响妇女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第八部分服务对象生育行为特点关键词关键要点生育意愿变化
1.生育意愿总体降低:近年来,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持续下降。2021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3,远低于更替水平(2.1)。这个水平被认为是维持人口稳定所必需的生育水平。
2.城市生育意愿更低:与农村地区相比,城市地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明显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较高、住房困难、就业压力大等因素造成的。
3.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育龄妇女往往具有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她们对生孩子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更加敏感,因此生育意愿更低。
生育年龄推迟
1.初育年龄推迟:近年来,我国育龄妇女的初育年龄持续推迟。2021年,我国育龄妇女的平均初育年龄为26.9岁,比2010年的24.9岁有所上升。
2.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初育年龄推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加、经济压力加大、社会观念变化等。
3.对人口结构产生影响:生育年龄推迟会对人口结构产生影响,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化问题加剧。
生育方式多样化
1.不婚生育增加:近年来,我国不婚生育现象有所增加。2021年,全国不婚生育率为1.67%,比2010年的0.67%明显上升。
2.生育间隔拉长:育龄妇女的生育间隔也在不断拉长。2021年,全国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间隔为4.9年,比2010年的4.2年有所增加。
3.原因复杂多样:生育方式多样化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社会观念变化、经济压力加大、医疗技术的进步等。
生育性别偏好
1.强烈的男孩偏好:我国传统上存在强烈的男孩偏好。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中,男婴占比为51.18%,女婴占比为48.82%,性别比为104.64。
2.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性别偏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传统文化的影响、经济因素、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
3.导致人口结构失衡:性别偏好会导致人口结构失衡,男性人口过多,女性人口过少。
生育困难问题
1.生育困难人群增多:近年来,我国生育困难人群有所增加。2021年,全国不孕不育率为12.5%。这意味着每8对夫妇中就有一对面临生育困难的问题。
2.原因多元复杂:生育困难的原因是多元复杂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心理因素等。
3.影响个人和社会:生育困难不仅影响个人的生育健康,也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辅助生殖技术发展
1.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试管婴儿技术、卵细胞冷冻技术、胚胎冷冻技术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为不孕不育夫妇带来了生育的希望。
2.应用范围扩大: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除了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外,辅助生殖技术还被用于性少数群体的生育、遗传病的预防等方面。
3.面临伦理挑战: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伦理挑战,例如代孕、胚胎选择、性别选择等问题,需要社会各界深入讨论,形成共识。一、服务对象生育行为特点概况
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对象主要为育龄妇女,她们的生育行为特点具有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地下管道非开挖作业标准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艺术画廊墙绘艺术展示合同2篇
- 2024年法定代表人挂名责任免除合同版B版
- 2024年度服装行业员工入职劳动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融资租赁担保协议书标准范本3篇
- 2024年度物业小区社区阅览室场地租赁与图书借阅服务合同3篇
- 煤气化反应动力学考核试卷
- 2024年油罐租赁与危险化学品处理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泥水匠室内装修承揽协议
- 游戏版权法律保护与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CJJ122-2017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 高中数学放缩法
- 上海市闵行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可打印
- 医疗高级职称评审论文答辩
- 设计服务保障措施方案
-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 公路复测报告
- 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室建设方案
-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 复习教案(人教部编版)
- 中国汽车智能化功能模块(汽车智能语音)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