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浙江)《地域文化(本)》作业1-5参考答案_第1页
国家开放大学(浙江)《地域文化(本)》作业1-5参考答案_第2页
国家开放大学(浙江)《地域文化(本)》作业1-5参考答案_第3页
国家开放大学(浙江)《地域文化(本)》作业1-5参考答案_第4页
国家开放大学(浙江)《地域文化(本)》作业1-5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开放大学(浙江)《地域文化(本)》作业1-5参考答案作业11.两宋涌现出苏轼、苏辙、曾巩、程颐、张载等文化名人的是仁宗时期的()。A.嘉祐之治B.熙宁之治C.元丰之治D.开宝之治2.宋代朝廷的基本国策是()。A.文武并重B.重文抑武C.重武抑文D.远交近攻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作者是()。A.陆游B.辛弃疾C.李清照D.文天祥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作者是()A.陆游B.辛弃疾C.李清照D.文天祥5.李唐画成(),借重耳,昭示复国、气节等主题。A.《晋文公复国图》B.《胡笳十八拍》C.《采薇》D.《中兴四将图》6.画墨兰无根土,以寓南宋失去国土根基的是()A.李唐B.郑思肖C.刘松年D.文天祥7.被评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的僧人画家是()。A.惠崇B.辩才C.法常D.若芬8.相比其他历史时期,宋代帝王总体上善待文人,始于()的文治取向,对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起到决定作用。A.宋太祖B.宋太宗C.宋仁宗D.宋神宗9.沿用数百年的《文公家礼》由()亲手编定,对后世家族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程颐B.程颢C.朱熹D.陆九渊10.两宋时期世族消解和对武备力量的防范与压制,催生了对()阶层的重视。A.市民B.小生产者C.商人D.士人11.下列宋代理学群体中作为心学的代表人物是()。A.朱熹B.陆九渊C.张载D.邵雍12.宋代著《易童子问》来怀疑《易传》作者的是()。A.范仲淹B.欧阳修C.苏轼D.孙复13.以继“道统”自任,而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的是()。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程颐14.宋代儒家学派中金华学派的代表是()。A.陈亮B.吕祖谦C.胡安国D.叶适15.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是()。A.陈亮B.吕祖谦C.叶适D.胡瑗16.南宋时期,()颁行天下后,书院更有了共同的准则。A.《招举人入书院状》B.《白鹿洞书院揭示》C.《白鹿书堂策问》D.《重修岳麓书院记》17.陈亮与朱嘉之间展开的(),引起了整个南宋思想界的关注和思考,促进了南宋浙学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格局的最终定型。A.鹅湖之辩B.无极太极之辩C.朱陆之辩D.王霸义利之辩18.首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宋代大儒是()。A.范仲淹B.欧阳修C.王安石D.朱熹19.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儒者使命的是()。A.周敦颐B.张载C.程颐D.朱熹20.提出“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的是()。A.程颐B.程颢C.朱熹D.陆九渊21.下列属于宋代严酷文禁的有()。A.乌台诗案B.元祐学案C.庆元党禁D.牛李党争22.西夏是西域与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枢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自身也融合了()的文明元素。A.吐蕃B.西域C.南亚D.中亚23.宋韵文化的精神实质包括()等。A.基于华夏认同的民族精神B.基于家国情怀的爱国精神C.基于海外交往的开放精神D.基于多元包容的创造精神24.在贸易格局上,两宋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与()之间进入自由贸易时代,东北亚第一次被深度整合到国际贸易网络之中。A.日本B.朝鲜C.印度D.泰国25.宋代理学,是继()之后,酝酿于10世纪、崛起于11世纪、鼎盛于12-13世纪的一座中华传统思想学术高峰。A.先秦子学B.两汉经学C.魏晋玄学D.隋唐佛学26.依照理学家所关注的哲学本体论范畴,后世学者对宋代理学群体作出()等形态的析分。A.理学B.心学C.气学D.数学27.理学先驱,“宋初三先生”指的是()。A.胡瑗B.孙复C.石介D.张载28.宋代儒学学派中,永嘉学派的代表有()。A.陈亮B.薛季宣C.陈傅良D.叶适29.号称“东南三先生”的是()A.朱熹B.张载C.吕祖谦D.张械30.两浙是南宋思想文化活动最活跃的中心区域,其中最著名的“浙学”三家学派是()。A.金华学派B.永嘉学派C.湖州学派D.永康学派31.我们理解的宋韵文化,特指两宋文化中优秀的文明元素、内在精神和传延至今的文化价值。(√)32.宋韵文化研究不同于传统史学研究,它既要重视史料的梳理、史实的分析,更需要穿透历史现象、把握时代本质,进而从整体维度彰显其意义和价值。(√)33.南宋建都杭州,既是政权的南迁,也是中原文化的南移,带动南北文化融会整合。(√)34.宋韵文化必须以“南宋”的“宋时代”为其基本载体。(×)35.宋韵文化之“韵”指的是以琴棋书画诗词茶艺等艺术活动为代表的风雅之韵。(×)36.宋、辽、金、夏虽有政权和军事上的对抗,但民族间的交往历史长久、融合程度深厚,均秉持华夏一体的文化认同意识。(√)37.在辽、宋、夏、金多政权分庭抗礼时期,仅有宋以华夏正统地位自居。(×)38.两宋时期,经济中心持续南移,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流主要通道。(×)39.在经济发展上,两宋拓展出外向型开放经济,形成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紧密相连的开放性市场,开始由内陆型国家向海洋型国家转变。(×)40.宋学及其代表人物不同于前辈学者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注重思想世俗化、生活化,并求儒学易于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改造。(√)41.浙江与宋韵文化关系紧密,不仅是宋韵文化形成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重要贡献者,更是宋韵文化的集大成区域.(√)42.宋学反对汉唐经学恪守家法的章句训诂,主张从义理出发直接解释经典,并自成新说。(√)43.程颐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奠定了与传统“五经”并驾齐驱的经典体系,成为元明清三代科举考试的指定教材。(×)44.在湖州讲学授徒期间,范仲淹首创析分“经义"“治事”二斋的“实学”教学法,是为传统中国教育史上分科教学之先河,人称“湖学”。(×)45.书院是理学的基地,理学则为书院的精神,是南宋书院的最大特色。(√)46.宋代的儒家士大夫群体,各位强调“通经致用”,将法家理论应用于改造客观世界以造福百姓。(×)47.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朱子学在13世纪末传入高丽朝未期的朝鲜和镰仓时期的日本,开始了走向东亚的历史进程(√)48.1890年,日本天皇公布《教育敕语》,确立了以儒家道德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国民道德教育方针。(√)二程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50.崇尚事功、开物成务,是浙东学派的最大理想与政治抱负。(√)作业21.提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读书法的是()A.范仲淹B.欧阳修C.苏轼D.王安石2.提出“为政在顺民心,民之所欲者行之,所恶者去之”顺民论的是()。A.范仲淹B.欧阳修C.苏轼D.司马光3.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居安思危论的是()。A.范仲淹B.欧阳修C.苏轼D.司马光4.“浙学”的本质就是()。A.理学B.心学C.气学D.实学5.为了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宋初就设置了()这一机构,与宰相的政事堂并列,而专责主管国防军事。A.司马B.枢密院C.安抚使D.转运司6.在地方行政体系中,宋代在州一级设置(),其地位虽然是知州的副手,但专责管理财政事务,防范知州权力过大。A.通判B.审官院C.安抚使D.转运司7.宋代在州、县两级政区之上设置了(),统辖若干个州。A.道B.路C.区D.省8.宋代在官方层面建立了成熟稳定的制度汇编体制()编修体例。A.典制B.地志C.国史D.会要9.宋代()的《文献通考》,体例对后世目录学、文献学影响深远。A.马端临B.郑樵C.吕祖谦D.陈傅良10.陈亮比较了两汉、唐和宋三个朝代,认为相比于前二者,宋代在()方面是最突出的。A.任人B.任法C.人法并行D.人法俱废11.自()开启的中国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的过程,在宋代得以完成。A.秦B.汉C.魏晋南北朝D.隋唐12.唐代中期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唐政府实施(),主要针对土地征税,而放松了对人口流动的限制。A.两税法B.摊丁入亩C.一条鞭法D.方田均税法13.宋代最大的海港,也是当时世界著名的贸易中心的是()。A.广州B.泉州C.明州D.杭州14.北宋“民以织作为生,号称衣被天下”的城市是()。A.杭州B.湖州C.明州D.婺州15.生产力最早达到中国传统时代最高水平的是()。A.唐B.宋C.明D.清16.中国人口首次达到1亿是在()。A.唐B.宋C.明D.清17.宋代为了维系庞大的军队,多方筹资,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对盐、铁、酒、茶等商品实行专营,这其中以()专营对军费的支持最大。A.盐B.铁C.酒D.茶18.宋代设有五大市舶司,其中唯--个位于北方的是在()。A.密州B.明州C.泉州D.杭州19.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会子B.飞钱C.交子D.宝钞20.杭州取代越州(绍兴)成为两浙的中心城市是在()。A.南北朝B.唐C.北宋D.南宋21.明代陈献章、王阳明发展了()一系的心学传统,而有江门白沙心学、姚江阳明心学。A.张载B.程颢C.朱熹D.陆九渊22.宋人都认为有两条原则构成了制度体系稳定的精神内核,即()。A.宽大仁厚B.防范矫失C.万事有经D.天下大公23.宋代建立了空前周密细致的监察体制,在中央层面,强化了以()为主体的监察机构。A.门下省B.御史台C.谏院D.通判24.宋代最著名的两次大规模变法是()。A.庆历新政B.永贞革新C.熙宁变法D.万历新政25.熙宁变法的制度改革有()三个板块组成。A.富国B.强兵C.简政D.兴文26.下列属于熙宁变法举措的有()。A.差役法B.役法C.青苗法D.方田均税法27.宋代制度的当代价值有()。A.强化公民的规则意识B.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C.全面深化制度改革D.增强法治观念28.宋代学者在制度史编纂方面成就最高的是被列入“十通”的()。A.《通典》B.《通志》C.《续通典》D.《文献通考》29.两宋时期有百万人口的城市有()。A.东京B.苏州C.临安D.成都30.宋代的()成为全国内陆航运的中心,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A.东京B.苏州C.杭州D.泉州31.宋代法令制度经由皇帝的批准而颁布实行,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皇帝虽然是最高统治者,也必须自觉地遵守法令制度,不能任性妄为。(√)32.宋代的“法制”,仅仅指的是司法制度。(×)33.优待士大夫,不杀士大夫,是宋代始终秉持的“祖宗之法”。(√)34.宋代台谏特许“风闻言事”但如果所言非实则会加罪于负有监察责任的言官。(×)35.宋代加强制度允许的措施之一是通过权利分置防止单个机构、单个职位在权力运行中获得不受约束的特权,从而消除可能威胁政权稳定的萌芽。(√)36.宋代继承了唐代中书省草拟诏书、尚书省审核、门下省执行的三省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封还录黄的监督环节。(×)37.庆历新政对科举考试的科目和考察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考察诗赋转向考察经义和策论。(√)38.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相比,王安石发起的熙宁变法相对来说规模、成果、历史影响都要略逊一筹。(×)39.熙宁变法中的差役法,允许农民缴纳货而免除徭役,释放了农民的人身自由,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40.宋代至高无上的皇权在运行过程中不得不首先考虑遵循制度,臣下也可以根据制度规定驳回皇帝的不合理要求,使得皇权较明、清两代在一定制度上得到了抑制。(√)41.元、明、清八百年科举制度的基本要求,都滥觞、萌芽于两宋。(√)42.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商品经济有了重大的飞跃,主要表现在农村经济功能的增强与人口的增长。(×)43.马端临《文献通考》成为宋代制度研究的重要史料来源,成为“十通”中学术成就最高的一部。(√)44.“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反映的是宋代在土地上实行的国有政策。(×)45.宋代的产业分工明显加快,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农业领域,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种植的专业分工越来越明显(√)46.宋代是瓷器外销最为兴盛的时期,也是我国瓷器专业化生产的最高峰。(√)47.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蒸蒸日上,最终完成了经济中心南移的历史进程。(×)48.宋代南风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两浙地区、两湖、江西的农业已经开发比较充分,福建、两广的农业还远没有充分开发。(×)49.宋代之前,陆运占据主导地位,而宋代则航运兴盛,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远远大于陆运。(√)50.宋代的能源消费格局是“北方多木炭,南风多石炭”,以煤炼铁技术得到广泛普及。(×)作业31.从明清一直发展到近代,全国最大的商人群体是()商人。A.宁绍B.杭嘉湖C.衢丽温D.金华2.南宋时期,仍然有一些改革沿着王安石的改革方向努力,如朱熹的()是对青苗法的改进。A.义仓法B.常平法C.义役法D.社仓法3.根据台湾学者赵冈、陈钟毅的研究,我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朝代是()。A.唐B.宋C.明D.清4.宋代注重城市管理,以东京城为例,主管检验救火、督查盗贼等行政事务的是()。A.开封府行政系统B.军事系统C.厢坊系统D.检察系统5.宋代注重城市管理,以东京城为例,作为城市管理核心机构的是()。A.开封府行政系统B.军事系统C.厢坊系统D.检察系统6.宋代东京、临安等城市建立了完备的防火组织和专门的消防队,称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支城市专业消防队。A.火队B.火师C.水军队D.潜火队7.南宋临安城会社流行,其中著名的有(),它网罗了城中名人和四方流寓儒人,竞相赋咏,各逞诗词,对于十二三世纪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颇有影响。A.武林诗社B.临安诗社C.月泉吟社D.西湖诗社8.科举制度始创于()A.隋B.唐C.五代D.北宋9.代表宋代经济观念转变的一大特点是()。A.重本抑末B.重农轻商C.工商亦为本业D.贵义贱利10.发出“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呼喊的是()。A.叶适B.陈耆卿C.范仲淹D.陈亮11.南宋都城临安,有着主管全国文化教育的最高机构()。A.太学B.府学C.礼部D.国子监12.北宋高僧()撰写了《孝论》十二章,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儒释两家各有其治、不可偏废的观念。A.元照B.契嵩C.智海D.惠洪13.被认为是北宋最著名的家礼文本的是()。A.《中兴礼书》B.《朱子家礼》C.《书仪》D.《五礼新仪》14.两宋时期,成为明清两代后世制礼蓝本的是()。A.《中兴礼书》B.《朱子家礼》C.《书仪》D.《五礼新仪》15.提出“国家之治乱本于礼,而风俗之善恶系于习”的是()。A.欧阳修B.王安石C.苏轼D.司马光16.被美国、日本等国学者普遍称为“近世中国之滥觞”的时代是()。A.宋B.元C.明D.清17.()出现了炒菜方法,改变了过去煮、炸、烤霸占烹饪领域的状况。A.隋B.唐C.宋D.元18.()作为蔬菜食用,始于宋朝。A.豆芽B.番茄C.辣椒D.土豆19.宋代民间相见时最为流行的问安礼是(B。A.雅拜B.万福C.盘坐D.长揖20.宋代出现了一个专门以陪伴富贵人家子弟下棋等为职业的阶层,这就是当时文献中所说的()。A.闲人B.帮闲C.门客D.浪子21.被西方汉学家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国际性大都城的是()。A.东汉洛阳B.唐代长安C.北宋东京D.南宋临安22.至宋代,婚姻六礼多废,简化为()。A.纳采B..纳币C.纳吉D.亲迎23.下列属于宋代“四艺”的有()。A.焚香B.点茶C.插花D.弈棋24.下列属于宋代岁时节日民俗的有()。A.蹴鞠B.相扑C.水戏D.关扑25.针对疾病防治,宋代当政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有()。A.设立官药局B.差医官诊视,给散夏药C.资助医药费用D.组建专门的医疗队伍26.宋代官府建立和经办的公墓,用以集葬盆无葬身之地的平民百姓和由于种种灾祸造成死亡的无主尸骨,称作()A.义冢B.义阡C.幽魂冢D.漏泽园27.宋代百姓的生活具有鲜明的()特点,普通民众拥有比以前更多的生存发展机遇,更加关注世俗生活和“人”自身的价值。A.平民化B.物质化C.世俗化D.人文化28.宋人以()等为标准的审美旨趣,形成了独有的宋代风雅。A.豪放B.平淡C.简约D.内敛29.苏轼饱尝各地美食,并让它们在他的笔下大放异彩,代表性的作品有()等。A.《煮鱼法》B.《煮肉诵》C.《东坡羹颂》D.《方物》30.宋人撰文喜好议论,多针对具体事件而发,如王安石的()等。A.《刑赏忠厚之至论》B.《答司马谏议书》C.《本朝百年无事札子》D.《上仁宗皇帝言事书》31.宋代社会分工非常发达,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产粮区、经济作物区与手工业制造区。(×)32.宋代的纸币发行量大,可以弥补金属货币的不足,已经可以与现代纸币相提并论了。(×)33.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市场贸易为起点,占领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然后带动制造业不断升级,成为全国不可争议的市场大省和经济大省。(√)34.宋代的商品经济是以小工商经济为主体的民营经济。(√)35.两宋时期,统治者为了调整官僚队伍结构,始终把科举取士作为选拔官员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完成了中国古代贵族政治向文官政治的转变。(√)36.两宋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城市平民阶层,呈现出中国古代社会前所未有的时代开放性。(√)37.两宋时期,人们对工商业的社会价值给予了充分地肯定,从而使社会上出现了全民皆商的新风尚。(√)38.作即市场的组织,行是手工业作坊的组织,它们是官商结合的行会组织,为官府对城市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手段。(×)39.宋代农民在法律上不可以自由迁徙,转向城市从事手工业、商业活动。(×)40.研究宋代平民阶层兴起和壮大的社会机制,有助于探索形成推动收入分配格局优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的体制机制。(√)41.宋代人开始重视饮食的卫生和食疗养生保健功能,“食医合一”成为宋代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42.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宋人待客方式也从“垂足坐”发展到更为高雅的席地“盘腿坐”(×)43.所谓田歌,是指农民在集体劳动时所咏唱的一种歌曲,流行于北方地区。山歌也属于此类。(×)44.两宋社会救济事业发达,统治者针对不同人群建立的“荒政”“养恤”“义庄”等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古代救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为后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45.宋代的古文,承唐代韩愈、柳宗元,形成了一种经世致用、接近口语的文体,出现了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刘禹锡等古文大家。(×)46.南宋古文作者,大都效仿北宋,策论学“欧阳修”,序记学王安石,时论学“三苏”。(×)47.宋人在各种体裁文学方面的开拓,大多是以唐人为参照的。其比较成功的开拓,是将文学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为宋人的描写对象。(√)48.宋代知识分子在学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超过前代,堪称学者型的作家不在少数,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49.苏轼和黄庭坚的诗是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尊杜,黄庭坚尊陶,各有特色。(×)50.宋代完成了词体建设,后世最常用的词调都定型于宋代。(√)作业41.“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是()年间产生的歌谣。A.宣和B.靖康C.建炎D.绍兴2.宋代疾疫流行时,主要的救助机构是()。A.病坊B.官药局C.太医院D.私药局3.宋代的漏泽园制度正式形成是在()朝。A.神宗B.仁宗C.徽宗D.高宗4.()的《朋党论》立论鲜明、语言平实有力、结构平稳有序,关注现实,言之有物。A.范仲淹B.欧阳修C.苏轼D.王安石5.宋代笔记蔚为大观,代表性的有()的《容斋随笔》等。A.欧阳修B.陆游C.苏轼D.洪迈6.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很多凡俗菜蔬的诗人是()。A.苏轼B.辛弃疾C.欧阳修D.陆游7.王安石的()将形象的描绘与抽象的哲理探求相结合,显示了理胜于情的文章旨趣。A.《丰乐亭记》B.《有美堂记》C.《游褒禅山记》D.《松风亭记》8.宋代诗歌擅长“以议论为诗”,如()的《流民叹》就是典型代表。A.欧阳修B.王安石C.苏轼D.黄庭坚9.宋代诗人重视诗句的锤炼,如()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A.欧阳修B.王安石C.苏轼D.黄庭坚10.宋代诗坛有一个整体的风格,即以()为美。A.豪放B.平淡C.繁缛D.凝练11.宋代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精神内敛和理性精神,如()对社会现实抱着“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态度,积极批评现实。A.范仲淹B.欧阳修C.苏轼D.王安石12.南戏产生于浙江()一带,在戏剧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A.永嘉B.嵊州C.萧山D.金华13.宋代文学的美学倾向可以概括为()。A.哲理B.雄浑C.平淡D.繁缛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的名言。A.欧阳修B.范仲淹C.陆游D.文天祥1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之口。A.苏轼B.辛弃疾C.陆游D.文天祥16.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教育和鼓舞无数后人的作者是()。A.苏轼B.辛弃疾C.陆游D.文天祥17.《正气歌》的作者是()。A.岳飞B.辛弃疾C.陆游D.文天祥18.“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倡导绘画当有诗意的名句。A.苏轼B.李成C.范宽D.张择端19.文人画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时期。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20.宋代盛行“斗茶”,与之相关()盖便深受宋人喜爱。A.黑釉B.白釉C.黄釉D.青釉21.宋代文人在知识结构上是()三位一体的。A.政治B.文章C.经术D.考据22.下列属于“元季四大家”的有()。A.黄公望B.赵孟頫C.吴镇D.倪瓒23.下列属于宋代著名金石学家的有()。A.欧阳修B.范仲淹C.吕大临D.赵明诚24.下列属于宋代书法四大家的有()。A.苏轼B.黄庭坚C.米芾D.蔡抗25.宋代园林,从其所属关系来看,可以分为()。A.皇家园林B.府署园林C.私家园林D.寺院园林26.下列帝王曾主持灭佛,极大打击佛教的有()。A.唐武宗B.周世宗C.宋真宗D.宋孝宗27.下列属于宋代佛教名山的有()。A.雪窦山B.天童山C.径山D.委羽山28.宋代三大盐种()在制造技术上都出现较大革新。A.海盐B.河盐C.池盐D.井盐29.明代《本草纲目》之前最有影响的两部宋代本草著作是()。A.《开宝本草》B.《嘉祐本草》C.《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D.《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30.下列属于宋代四大印书中心的有()。A.杭州B.开封C.泉州D.西川31.晚唐五代词,是以南唐词为代表的艳词,宋代词人继承并改造了这个传统,创作了大量缠绵动人的爱情词,弥补了古代爱情题材的不足。(×)32.两宋时期,文学重心逐渐下移,市井文学大放异彩,典型的代表之一就是“说话”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3.宋王朝采取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文人治国、宦学一体的政治模式使宋代的社会风气普遍含蓄内敛。(√)34.前代文人的人生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仕、隐二途,这两者是不可兼容的,对宋代文人而言也是如此。(×)35.要平衡目前宋代文学和文化研究中重研究而轻推广的现象,应该请“小家”写“大书”,鼓励各界人士创编大型通俗读物。(×)36.北宋画家通过删繁就简、对一角一隅的细致描绘,表达自身的审美情感。这一风格变化预示着北宋诗意抒情绘画的产生。(×)37.宋瓷中的冰裂纹,本应是一种烧制缺陷,在宋人眼中却成为有意为之的工艺美感,开创了后世以釉面开片作为瓷器装饰手段的先河。(√)38.宋瓷中福建建窑兔亳盏、江西吉州窑木叶纹盏风靡于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瓷器审美的形成。(√)39.金石学发端于汉魏,宋、元两朝为盛。金指的是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指的是石刻及石刻文字。(×)40.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作为风俗画的代表作,描绘了南宋临安的生活景象,展现了城市的风貌。(×)41.两宋花鸟画以工笔为主,主张观物精微,强调写生,描写真实,一丝不苟。(√)42.宋代发达的陶瓷生产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单调格局,工艺技术快速发展。(√)43.宋代钧窑胎质细腻,轴料清润,釉色主要呈天青色,并且全身没有多余装饰,含蓄高雅。(×)44.南宋画家刘松年、马远以善画边角之景而为人所知,被人们称作“夏一角”“马半边”高度凝练的构图突出了感情色彩,增强了意境。(×)45.书法在经历了唐代严格的法度规范后,宋人便不再执意于此,而是将兴趣转为意趣至上并直接进行了实践。(√)46.美术素养并不是单纯指所谓的绘画技巧,它真正要传递的其实是这些艺术品背后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给人带来的沉思(√)47.宋代城市面积和布局一改唐代雄浑、恢宏、壮观的特点,呈现出纤巧精巧、布局随意、装饰细致的基本格调。(√)48.从宋代平民百姓住宅使用的建筑材料来看,主要有瓦房和草房两种。(√)49.宋代私家园林,士大夫崇尚“天人合一”,主张以大气豪放为上。(×)50.司马光在苏州的沧浪亭和苏舜钦在洛阳的独乐园是宋代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作业51.宋代金石学的兴起,以()为发端。A.《金石录》B.《集古录》C.《考古图》D.《三礼图》2.南宋时期,法定外销商品中的主要品种是()。A.茶叶B.丝绸C.瓷器D.竹器3.《千里江山图》的作者是()。A.张择端B.范宽C.李成D.王希孟4.主要表现陕西关中地区的景色,重在抓取山川之势的画家是()。A.荆浩B.董源C.范宽D.李成5.宋代诸窑中陶瓷品凭借其特有的“窑变”而最具辨识度的是()。A.汝窑B.钧密C.官窑D.哥密6.宋代广集天下名料,修建玉清昭应宫的皇帝是()。A.宋太宗B.宋真宗C.宋徽宗D.宋理宗7.南宋时期,号称“北宫”的皇家宫殿是()。A.延福宫B.福宁宫C.慈寿宫D.德寿宫8.内设洞庭、湖口、丝溪、仇池四个大湖的北宋皇家园林代表是()A.大内后苑B.艮岳C.瑞圣园D.宜春苑9.坐落于福建泉州的(),首创种蛎固基的技术,利用牡蛎使桥基与杯墩结成坚固的整体。A.万安桥B.万岁桥C.安海桥D.赵州桥10.宋代为中国古建筑技术集大成的一部著作是()。A.《考工记》B.《木经》C.《营造法式》D.《园冶》11.宋代改变中国禅宗在唐末隐修山林局面,进而影响民众的举措是()。A.革律为禅B.教外别传C.不立文字D.禅教一致12.宋代禅宗的(),成为宋型佛教最具标识度的典型制度。A.三教融通B.五山制度C.试经度僧D.禅教一致13.南宋管理道教的政府组织是()。A.宗正寺B.道录院C.道正司D.礼部14.宋代佛教、道教最普遍的共同仪式是()。A.祝圣B.超度C.诵经D.持戒15.北宋时期,最为著名的道士当属全真南宗祖师()。A.陈抟B.林灵素C.张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