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语文模拟题6一、单项选择题1.
下面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一项是______。A.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江南博哥)整体素质B.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C.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D.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正确答案:C[解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不是其基本理念。
2.
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满怀豪情、放生高歌——走近宋词豪放派”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入的是______。A.秦观《鹊桥仙》
陆游《诉衷情》
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B.岳飞《满江红》
贺铸《青玉案·横塘路》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C.柳永《雨霖铃》
欧阳修《浣溪沙》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D.黄庭坚《谒金门》
张孝祥《六州歌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正确答案:D[解析]A项中秦观《鹊桥仙》是婉约词作;B项中贺铸《青玉案》是婉约词作;C项中柳永《雨霖铃》、欧阳修《浣溪沙》是婉约词作。故排除A、B、C。D项中全部为豪放派词人的豪放风格作品,故当选。
3.
某选修教材编排有“《论语》与《孟子》”单元,教师准备重点讲解《四子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四子侍坐》以理解曾皙志向的实质和四子志向之间的关系为重点。《齐桓晋文之事》以探讨孟子的论辩艺术、感知孟子为重点;其他内容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以此完成对“孔孟专题”的教学。该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______。A.引导学生学习文化探究的方法B.以点带面,开展专题式教学C.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关系D.重视实践活动,发展探究能力正确答案:D[解析]该教学设计分别重点讲解《论语》《孟子》里的重点,是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开展专题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文化探究的方法,故排除A、B;重点内容课内讲,次要内容课外学,正确处理了两者关系,排除C。D项是无中生有,错误,故当选。
4.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诗句没有包含“古今异义”的是______。A.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正确答案:C[解析]A项“卑鄙”,古义为“谦词,低地位低下,见识短浅”,今义转为“品质恶劣”;B项“其实”,此处古义为“它的果实”,另有“那实际情况”义,今义转为“实际上(副词)”;D项“烈士”,古义为“有抱负的人”,今义转为“为革命而牺牲的人”;C项中无古今异义现象,故当选。
5.
在学习《陈情表》时,教师决定采用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他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其中不恰当的是______。A.反复诵读,读顺文章B.疏通难点,理解文意C.审美领略,汲取文化D.掌握字词,举一反三正确答案:A[解析]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反复诵读,读顺文章应该是学生自主预习时就能达到的目标,教师不需要把它列为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花费时间,故选A。
6.
某老师在执教《祝福》时,为要弄清祥林嫂的性格特征这个中心问题,教师可设计若干小问题,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①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帮工?试工后鲁四老爷为什么愿意留用她?②祥林嫂被“卖”给贺老六时,为什么要拼命反抗?夫死子亡后她的处境怎样?③祥林嫂再度到鲁家帮工,鲁四老爷对她的态度又怎样?④祥林嫂为什么要用多年的工钱去捐门槛?⑤祥林嫂被鲁家赶出后,临死前为什么对“魂灵有无”表示怀疑?
对上述教师采用的课堂提问类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A.集中式提问B.发散式提问C.直问D.曲问正确答案:B[解析]教师将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不直接牵连,但都会指向所要掌握的内容。这种提问方式属于分散式提问。所以正确答案是B。
7.
学习《雨霖铃》,教师先以排比句幽默吟诵,引出“以情带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然后小结:有人说,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落魄才子柳永哀怨缠绵的千古离歌。当然,这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畅游于诗词世界而忘归。对该结束语的分析不恰当的是______。A.拓展型结束语,目的是让学生喜爱、诵读柳词B.结束语归纳出柳词的特色及《雨霖铃》的词旨C.从下阕的抒情手法自然过渡到结语中的柳词特色D.力图通过柳词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诗词的热爱正确答案:A[解析]A项中“目的是让学生喜爱柳词、诵读柳词”,这样说是狭隘的,目的是让学生因柳词而生成对古诗词的热爱与追求,故A项表述不当,当选。
8.
毕业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有的在依依话别,难舍难分;有的在憧憬未来,畅谈人生。这时,作为老师你将要从中国古诗词中选择几句表现思想抱负的诗(含词、曲)句,作为临别赠言献给他们,以下选择不合适的一项是______。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正确答案:B[解析]B项表现的是临别情谊,不符合题干选择“表现思想报负的诗(含词、曲)句”的要求,故B项当选。
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中有一道课后练习题:“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A.让学生注意体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B.让学生注意语言描写C.让学生注意细节描写D.让学生分析李陵的人物形象正确答案:D
10.
在进行《牡丹的拒绝》教学时,教师用PPT展示了学习导案,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交流,讨论时间为10分钟,结束后组内推举1~2名代表按任务条顺序展示。在学生们讨论的时候,教师巡视并随时解决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对于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分析不恰当的是______。A.该教师使用了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B.在讨论前,教师规定了讨论的内容和时间,会禁锢学生的思维C.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随时跟进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D.组内推举代表充分体现了民主性,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权利正确答案:B[解析]采用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时,在讨论前,教师要提出讨论的时间、要求、目的等,以引导学生的讨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11.
某教师要求自己的学生每周必须坚持记周记,并坚持把其中好的周记整理成小册子分发给学生学习,教师这一行为的目的不包括______。A.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B.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C.提供更多写作的机会D.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正确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可知,教师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不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故选D。
12.
阅读《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师:可是,作者却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请齐读小说的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师:请问“杰作”是什么意思?
生:“杰作”就是杰出的作品。
师:这位同学的解释比《现代汉语词典》还要生动,让人联想到一个成语——顾名思义。
(PPT展示: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现代汉语词典》)
师:“杰作”一词在文中一共出现过五次,请同学们快速搜索,在文中圈出来。(生寻找)
师:好。时间差不多了,请同学们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生:第30段,“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说明贝尔曼的雄心未曾泯灭,他心中的杰作是很有分量的。
生:第30段,“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喝酒过量”折射了他在事业上的失意,“唠唠叨叨”体现了他对未来仍有期待。
生:……
师:同学们都讲得很好。贝尔曼“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他画的最后一片叶子是不是“杰作”?为什么?
生:我认为是“杰作”,因为这片叶子给琼珊带来了“生”的希望和信念。
生:这最后一片叶子反映了普通人之间无私的情意,符合贝尔曼心中“杰作”的标准,作品的好坏不在于表面,更在于产生的价值,这才是“杰作”,才是艺术。
师:经典!就本文而言,还有哪些人也成就了“杰作”?为什么?
对该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课堂整体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方法B.教师“反讽”的评价方式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C.教师的问题太过简单,没有思考性,对教学帮助不大D.对于“杰作”词义的处理,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正确答案:C[解析]教师按照“杰作”的本义、对贝尔曼“杰作”理解,进而过渡到“杰作”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对文中体现的人与人之间无私情意的思考,理解“杰作”真正的含义。问题简单但层层递进,能够推进教学的进行。
13.
阅读下面一高中教师作文课的教学反思实录(节选),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甚至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对存在高考应试的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A]然而,有的教师在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时,作文教学就直奔高考而去,“应试”色彩非常浓厚;还有的教师“脚踩西瓜皮”,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甚至还有的打着“我手写我心”的旗号,放任自流,以日记、周记等随笔替代作文的训练,“规范”要求严重缺失。[B]为此,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要注重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具体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达到“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的课标要求。
[C]高中作文教学既要解决学生写作每类文体的根本性问题,如破题、立意、选材等,又要教学生写作的技巧性问题,如结构布局、表达方式等。前者是“根本”,后者是“末节”。而如今高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本末倒置,抓住“根本”的少了,专攻作文应试技巧的多了,使得学生作文形式新颖但内容空泛。只有根本性的问题得到了切实而有效的解决,才能去追求细枝末节的技巧。
[D]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不能够像小学和初中那样,将自己的思维长久地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面,必须能够进入到以训练逻辑思维为主的阶段,去写一些能够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例如记叙文写景要抓住特征、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所有这些,就是高中记叙文训练之“根”,就应该是我们牢牢把握的高中作文训练的根本着力点。
对画线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_____。A.该观点是该教师基于应试教育以及高中写作教学现状得出的推论B.该教学设想符合新课标要求,对高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C.这是因为考虑到了高考对作文的要求,考虑到了学生作文的实际现状,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D.这是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得出的推论,同时也提到了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大着力正确答案:B[解析]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体裁的文章是之前课标的表述。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生作文要“能写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章”。此三类包含的具体文体众多。
14.
阅读下面高中必修3《劝学》教师备课实录(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研究单元特点及学生学习状况之后,我设计了《劝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同时选取了教学方法。在设计第一课时课文导入时,我有四种思路:
①从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方法和态度入手导入新课。
②让学生谈谈对学习的看法,谈该如何进行学习,导入新课。
③从“百家争鸣”引出对儒家学派的介绍,继而引出荀况及其代表作《劝学》。
④设置情境:一同学因学习方法不当,态度不端正而厌学,找一同学现场进行劝说,继而导入新课。
在写教案时,该教师觉得有一种导入不妥,她会删除哪一项?______A.①B.②C.③D.④正确答案:D[解析]《劝学》是一篇议论文,情境对话涉及台词、动作,不太适合做这种文体的导入。另外本文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三个方面来论述的,教师只举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态度不端正入手导入,比较片面。
15.
阅读下面一位教师教授高中语文必修5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开篇的一段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师:本文的作者是谁?
生(齐):施耐庵。
师:本文节选自哪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生(齐):《水浒传》。
师:中国四大名著的另外三部是什么?作者是谁?
生(齐):《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
在此课教学进程中,还经常出现“林冲的遭遇坎坷吗?”“他的遭遇是悲剧吗?”“大家听懂了吗?”等要求学生齐声回答的问题。
对此教学实录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______。A.教师采用的这种“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B.提问法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强化语文基础知识C.“中国四大名著的另外三部是什么?作者是谁?”这一教学设问对于高中生来说难度过小,会引起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同时也偏离了教学目标D.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该教师的教法,会取得利于学生学习的“满堂问”“满堂答”的积极效果正确答案:D[解析]案例中这种看起来很热闹的教学设问方式,实际上忽视了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不利于启发他们的思考和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设计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堍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课文介绍
《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班额45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问题]1.
请为这篇选自《诗经》的经典诗歌设计教学目标,说明教学重难点,并据此制定你的教学方法。正确答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经》的内容及表现手法,感受其古典韵律;把握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理解其婚姻悲剧的原因;学会在朗读中理解诗意,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正确评价诗中的主人公,理解诗中悲剧产生的原因。
(3)方法与过程:
利用注释读懂诗歌,整体把握诗的内容;重点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2)领会赋、比、兴艺术手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2)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理解,为本篇课文教学提出几点教学建议。正确答案:(1)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氓》这首诗。指导学生背诵时,可让他们有意识地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来记诵。此外,可以采取“化整为零”法来背,即先背一些容易背下来的诗句或段落,然后再贯穿起来背整首诗。
(2)可稍微讲一点关于赋、比、兴的知识,但不要求学生判断诗歌里哪些是赋、比、兴,只要求学生能找出使用了比兴(比、兴很多时候难以区分,因此一般笼统地称“比兴”)手法的句子即可。
(3)对于这两首诗中人物情感的把握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从具体的诗句入手,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不要急于下结论,更不能硬贴标签。
(4)《氓》这首诗里,女主人公对于那个负心汉的称呼在不断变化,有“氓”“子”“复关”“尔”“士”等,称呼的变化源于感情的变化,教学时可注意这一点。
3.
根据以上资料试着设计一段教学过程,探讨一下这场婚姻失败的根源。正确答案:讨论:你认为这场婚姻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1)从氓的角度
氓变心说。婚前:言笑晏晏、信誓旦旦、来即我谋、将子无怒;婚后: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至于暴矣。(婚前急切、忠厚,得到爱后,始乱终弃——人是思变的动物,任谁也难留住完整一世的爱情!)
(2)从女主人公的角度分析
①女主人公失去自我。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泣涕涟涟,载笑载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女主人公因迷恋男子的感情而丧失理智,失去自我的判断力,在夫家不受尊重,也不为自家兄弟理解,这是她悲剧的根源)
分析:纳兰容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当我们在谴责别人变心的同时,大概自己的心早就变了:当爱来临的时候,最危险的不是爱上负心的人,而是在爱面前,自我首先失去了判断力,失去了本心,迷失了自己,缺少尊严感,被遗弃的可能性自然加大。
现代女性情感专家苏芩说:女人都逃不过男人对自己的好,这恰恰是许多悲剧的根源。
②年老色衰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任你是如花美眷,也留不住一世倾情的爱恋!
(3)从社会制度角度分析
①男尊女卑思想——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靡室劳矣,靡有朝矣。
②社会伦理道德观——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③由贫富的变化引发婚变——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可见情感是体制的产物!再富丽的爱情也要经历社会风雨的考验!
请参看这幅画:
分析:在男权社会里有一种人,必须用匍匐的姿态礼拜男权,她们必须让思想愚钝,去屈从社会给予的牵制和压榨……她们是第二人,永远做不了第一人,她们就是一直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女性!
如果用现代观点来看《氓》,不啻为一篇典型的女性文学,探讨的是男女之间永恒的情爱和平等关系,甚至是一篇古老的女权宣言!
三、案例分析题1.
阅读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下题。
案例:
师:关于十九支曲文,祝肇年先生的说法很受人赞同。
(幻灯片投示:祝肇年《情境交辉——读(西厢记·长亭送别)随感》:“《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教材:《长亭送别》被认为是抒情艺术的典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景真正达到“交融”的境界。全折以写景始以写景终,通过暮秋郊外景色的点染,构成萧索凄凉的氛围,与莺莺的浓重离愁相融合,意境十分优美)
师:所以,我们这节课准备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
(幻灯片投示:教学目标:声情并茂品赏长亭送别;抓住意象感受离愁别恨;体会情景交融优美意境)
师:《长亭送别》的十九支曲文,经过大家的“公推直选”,最终有五首曲子“金榜题名”!请看(幻灯片投示:十九支曲文的名称,其中把[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一煞]、[收尾]五首曲子变红加粗)
师:(明知故问)大家喜欢听歌、唱歌吗?听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教师以唱代问,以下形式同)听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听过“相见时难别亦难……”?还听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老师每唱完一些句子,学生总会有一些相应的回答,最后,金班学生热烈地鼓掌)
师:(友好地笑)这下可好了!你们的掌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对你们也就有话可说了。大家知道,很多的诗词作品通过唱的形式更深入地走进听众的心坎里,而元杂剧本身就是用来唱的,我们现在无法知道元人的唱法,但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方式,用流行歌曲的调子,甚至自己编曲,演绎一场现代版的《长亭送别》。
(生颇有些兴趣,有的在做交流)
师:(充满期待地望着全班同学)好,这节课就给大家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选你最喜欢的一支曲子,能唱的捧个唱场,爱读的捧个读场!(众生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或谱曲,或朗读,演唱、体悟,试图还原元杂剧音乐的元素,谱“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让音乐激发我们对文字的深沉的感悟。
(幻灯片投示:选一曲你最喜欢的,或唱或读,深深体悟其中的美妙。生:探究,谱曲,朗读,交流,体悟)
师:(适时点拔)大家可以抓住其中最能体现美妙意境的意象,抓住人物的情感,或抓住一些有感染力的词句进行赏析。至于赏析的时间,我不作限制,只要你感觉你喜欢的那支曲子准备得差不多了就停下,然后就请你施展才能。
师:(见生停下了)谁先来?
生:胡实,胡实!
生:(有点不好意思地)我唱(端正好]。
(生唱完,全班鼓掌)
师:唱得真好!你为什么唱得这样“情深深,意切切”呢?
(生从意象的选择上简要地说了自己的理解)
师:胡实同学不仅唱得好,而且理解得也不错。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但这个秋,莺莺和张生在做什么呢?离别时刻,离人心上愁啊!好,我们请胡实同学先坐下歇会儿,哪位同学能把你的点评说一说?
生:我是先把它散文化了再点评的。
帅:好啊,说给大家听听。
生:(读)暮秋时节,碧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大雁已早早向南方飞去,秋风萧瑟,吹得百花凋零,百草憔悴,露冷霜寒,更显出一派冷清与凄凉的景象。经过霜露洗礼的片片枫叶,早已红得如醉人的脸,它们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仿佛离人的眼泪一滴滴落下。
“碧云天,黄花地”,由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脱化而来,并取其景色的凄清,烘托出送别的冷清气氛和莺莺因即将离别而无比悲伤的心情。“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用设问手法,莺莺流了这么多眼泪,以至经霜的树林都变红了。作者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和悲凉冷清的心境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伤感悲凄的意境。
(生读着,师用欣赏而惊愕的表情听着,其他的学生也有些激动,最后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
[问题]上面是《长亭送别》课堂教学实录的一个片段,试针对此设计作一评析。正确答案:学生是学习的体验者,主动者。教师只有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从而师生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体验是可以由多方面构成的,音乐和声情并茂地朗读就是很好的方法。《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情歌。悲伤的离愁别绪本身已经用华丽秀美的语句表达了,理解时如用语言解读语言,一般会因过于理性而显得苍白,而曲词本身又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用学生喜爱的音乐方式或声情并茂的朗读方式演绎抽象的文字中蕴含的情感,音乐、朗读与文字相得益彰,更能散发迷人的艺术魅力,语文课也就更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带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欲望。
鉴赏诗化了的戏剧,平淡枯燥的语言是不能胜任的,只有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火一样的激情,才能让学生进入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在老师的感染下,学生情不自禁地用一些现代歌曲的调子再现元杂剧的唱词,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别有一番韵味。置身课堂,听学生忘情地咏唱,看他们投入地评说,也不自觉地融入其中了。
下面是一位高中学生的习作,阅读并完成下面各题。
案例:
打开一扇窗
①最纯真的时光已成为逝去的季节,最甜美的笑容已被泛黄的照片定格,最快乐的心情已在心底尘封……蓦然发现,离原来的那个自己已经越来越远。如果现在的我依旧保持一颗纯真的心,那么忧伤可以得到化解,孤独可以被友谊点亮,我依旧是一个幸福、无忧无虑的孩子。
②走过宿舍的道路时,两个可爱、调皮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哐当”一声,玩具被扔到了地上,瞬间变为碎片,七零八碎地散落一地。“东西还你,以后再也不和你玩了!”一个气嘟嘟头也不回地走了。一个也不甘示弱,昂着头大声说:“好!不玩就不玩!谁稀罕!”地上的点点碎片,被风肆意地吹着,似乎依然渴望着回到主人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草场租赁合同书
- 2024年限定区域保安服务合同范本
- 2024版幼儿园园长与任用方之间的合同模板
- 2024版电视购销协议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广告设计、制作与发布合同6篇
- 化工业务员工作总结
- 生态农业销售工作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矿业权收益权转让居间合同范本3篇
- 《会展策划书的写作》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架子工安全施工安全监督与责任落实合同3篇
- 2024年股东股权继承转让协议3篇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二上册期末数学检测试卷(含解析)
- 2025年中央歌剧院毕业生公开招聘1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市高校课件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代史纲要 教学课件
- 监事会年度工作计划
- 2024中国近海生态分区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 3、起重工、焊工、电工安全技术交底
- 水稻幼穗分化八个时期的划分表
- XX水库工程度汛方案专家组评审意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