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3.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学习重难点】1.重点: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关系与作用.2.难点:多角度认识抗日战争的胜利【预习新知】正面战场的抗战重要会战战役时间重要战役结果、影响淞沪会战1937年8-11月——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最后,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忻口会战1937年9-11月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徐州会战1938年1-5月台儿庄大捷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1938年6-10月——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2.《论持久战》:1938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3.沿海工业、高校内迁:(1)概况: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2)意义: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和精神基础。敌后战场的抗战1.开辟: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2.作用: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3.百团大战时间1940年下半年主要目标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概况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称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毙伤日、伪军2刀多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4.皖南事变(1)爆发: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2)应对: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5.根据地建设:以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东方主战场(1)背景①在中国的抗战下,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②1941年6月22日,___战争爆发。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2)表现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②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③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2.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的形成(1)形成:年初,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影响①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②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开罗宣言》。③中国与美英等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时间1945年4-6月地点延安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会议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1)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2)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中国的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2)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的新征程。【巩固训练】1.《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年满16岁的,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之区别,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由此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A.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B.奠定人民共和国理论基础C.作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 D.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2.中共中央进驻陕北初期,可供参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很少,而且多为外文书籍。1939年2月,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将马克思主纳入学纳入干部教育课程,并主持编著各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一时间带有中国本土话语的哲学著作纷纷问世。这一变化()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更新C.提升了根据地民众的文化素养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3.自2017年春季起,中小学现行统编历史教材都采用了“抗日战争十四年说”,即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其中,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这就进一步强调了抗日战争()A.国共合作的合法性 B.中国抗战的正义性C.中共抗战的艰巨性 D.民族抗战的整体性4.1941年初,西尾寿造根据大本营下达的《昭和16年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在奏章中陈述道:“在作战方面为使华北方面出现划时期的治安新面貌,准备从华中方面调来第十七师团及第三十三师团主力。”这从侧面说明()A.日本侵华总体兵力已大幅减少 B.中国抗战开始转入反攻C.国民政府的抗战压力加重 D.敌后抗战配合了正面战场5.这场战役,既打破了日军“打击中国第二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日军华北主力在平汉路作战的战略企图,又大挫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和锐气,使之再不敢贸然深入……从而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军队的抗战”。这场战役()A.彻底遏止了侵华日军的器张气焰B.较好地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C.迫使日军放弃对华北的正面进攻D.是八路军主动对日出击规模最大的行动6.抗日战争期间,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等人冲破阻力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并于1945年出版,向国际社会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有利于()A.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B.改变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C.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扩大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7.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至1944年底,党外人士担任各级行政职务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次改选()A.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D.弱化了中共对敌后抗日政权的领导8.20世纪40年代初期,中国史学界形成关于边疆史地的研究热潮,仅关于边疆史地的期刊就有一百多种。这一时期的边疆史地研究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地域涉及西南、西北、东北以及东南(台湾),领域涉及边疆的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经济建设和开发。这一史学研究热潮()A.使历史研究出现新领域 B.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顺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 D.实现了边疆史地知识的普及9.抗日战争时期,《木兰从军》《关云长忠义千秋》《梁红玉》《岳飞尽忠报国》等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电影大量播放。这一举措直接()A.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B.揭露了日军的侵略罪行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强化了民众的抗战意识10.谢晋元在家书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信中提到的“沪战”()A.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C.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D.使南线国民党军精锐主力被消灭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据材料“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普选制,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故选A项;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排除B项;中共设立边区政府,作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排除C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并结合所学可知,党在延安时期哲学教材的问世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发展,有利于党员干部理论水平的提升,D项正确。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在党的七大,排除A项;材料提及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非中国传统哲学,排除B项;材料提及教育的对象是党员干部,排除C项。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十四年抗日战争。选举D:中小学现行统编历史教材以“抗日战争十四年说”取代八年抗战的说法,意味着增加了局部抗战的内容,使得抗战历程更加完整,所以能够更加鲜明地体现民族抗战的整体性。排除A:国共合作的合法性不影响抗战的时间长度。排除B:中国抗战的正义性不影响抗战的时间长度,无论八年抗战还是十四年抗战都是正义性的。排除C:抗日战争不是只有中共参与,拉长时间不是为了强调中共抗战艰巨。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选择D:根据材料可知当时日本准备从华中调军去华北,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国共合作抗日,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配合,在华北地区痛击日军(百团大战),迫使日本调军北上。排除A:日军从华中调军去华北不能说明侵华日军“总体”兵力大幅减少。排除B:1941年,中国抗战仍处于相持阶段,尚未转入反攻。排除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调兵进入华北意在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敌后战场,共产党的抗战压力加重,国民政府的抗战压力相应有所减轻。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平型关大捷。选择B:由“打破了”“大挫了”等词汇可知,这场战役是一次取得胜利的战役,从“大挫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军队的抗战”可知,这场战役是发生在正面战场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它较好地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排除A:平型关大捷并未彻底遏止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最终太原失守。排除C:平型关大捷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但是并未迫使日军放弃对华北的进攻,日军最终还是占领了太原。排除D:八路军主动对日出击规模最大的行动是百团大战,而不是题干所述的平型关大捷。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敌后战场的抗战。选择D:根据材料可知,外国记者报道根据地情况,这一做法可以使国际上更多人了解敌后战场和根据地,有利于扩大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三三制”原则。选择B: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改选,使更多阶层参与到根据地的建设中,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排除A: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而非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的改选。排除C: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D:“三三制”强化了不同阶层对中共政权的支持。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的史学研究。选择C: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40年代初形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热潮,这是受到日本加剧侵华,全国抗战的影响。排除A:边疆史地研究属于已有的历史研究领域。排除B: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建立。排除D:这一研究热潮并不一定会实现边疆史地知识的普及。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的民众意识。选择D:由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以古代爱国英雄人物为题材的电影大量播放,有利于强化民众的抗战意识。排除A:材料中的影片以中国传统爱国人物为题材,易于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但不能将其影响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