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考大题增分系列(一) 历史解释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热考大题增分系列(一) 历史解释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热考大题增分系列(一) 历史解释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热考大题增分系列(一) 历史解释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热考大题增分系列(一) 历史解释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考大题增分系列(一)历史解释【典题例证】(2021·湖南选择考·T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汉初郡国并行,诸侯王国地位在中央政府管辖的郡之上①。随着诸侯王势力膨胀,地方割据势力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时,采纳晁错强硬削藩的建议②,先后以各种罪名削去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地,并下诏削夺吴王刘濞的会稽、豫章郡,结果引发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叛乱后,景帝吸取汉初王国制度的教训,趁机采取了一系列控制诸侯王国势力的变革措施。首先,确立以郡为国的原则,新建王国不再跨郡③,远不如旧王国强大。后来,景帝又下诏,“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免除诸侯王的行政权力;“天子为置吏”④,彻底堵住各诸侯王从前通过任用官吏培植私党的途径;同时削减王国官吏⑤,使他们的规模、仪制无法与朝廷抗衡。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⑥,为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条件。——改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1)根据材料,简析汉初诸侯王国势力膨胀的制度因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措施与汉武帝推恩令的不同之处。(4分)【思维流程】NO.1解前“读”→明确审题方向NO.2解中“找”→获取有效信息设问寻突破口提炼信息转化信息制度因素·看时间(汉初)·看角度(制度)信息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国地位高信息①从政治角度;结合所学从经济、文化角度分析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时间信息·学科素养:时空观念·呈现方式:比较类·根据材料:信息②削藩政策不同;③④⑤解决王国问题的具体方法;⑥削藩的效果NO.3解后“答”→整理组织答案(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国地位高;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政府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放松经济控制;政府信奉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放松对地方的控制。(2)在削藩政策上前者强硬削藩,削夺诸侯王封地,后者以温和、渐进的方式处理王国问题;汉景帝从限制诸侯国规模、官吏选拔、诸侯王权力等角度入手,而汉武帝推恩令则从王国继承原则等角度入手;汉景帝缓和了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而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创新应用】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全面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下设千余县。秦朝的郡县制作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国封建社会政体的奠定起了重要作用,影响深远。汉承秦制,汉高祖刘邦吸取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同时恢复了分封制,先后封了九个诸侯王,每个地方王国可领数郡。西汉郡县制稳定成熟,既体现中央集权,也给地方放权,上下得体。前期为文景之治的出现起到促进作用,但后期地方势力逐渐膨胀,迫使中央取消此制。——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材料二北宋地方推行路制,代中央管辖地方。路的军、政、刑、财四权分立,互不统属,直属中央。路以下的州府还设立通判,以分州府之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虽然地方割据被防止了,但是州县的职能却降低了,致使山河破碎。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忽必烈把自隋唐以来沿袭的三省六部制改为一省制。在地方,他在路州府之上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中央派出机构,处理地方事务。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之势,既体现了中央集权,又体现了地方分治。——摘编自王大华、朱正威《论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及其终结》(1)据材料一,分析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与元朝地方管理方式的不同及影响。【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秦朝分全国为36郡,实行郡县制;西汉借鉴秦亡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根据“西汉郡县制稳定成熟,既体现中央集权,也给地方放权,上下得体。前期为文景之治的出现起到促进作用,但后期地方势力逐渐膨胀,迫使中央取消此制”可知分前期和后期,前期有利,后期弊端凸显。第(2)题据材料可知,宋朝以路制代中央管地方,且将权力打散,直属中央,还设立通判,制衡州府长官;元朝是行省,即“行中书省”。根据“既体现了中央集权,又体现了地方分治”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体现了地方分治;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1)演变:秦朝实行郡县制;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巩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治国起了积极作用,稳定了社会秩序。但后期地方势力膨胀,逐渐威胁中央。(2)不同:宋朝推行路制,军、政、刑、财四权分立、互不统属,直属中央,州府设立通判;元朝设立行省制度。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体现了地方分治;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2.(2023·北京模拟)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材料一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保证嫡长子的纯洁性,周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周礼》记载:“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西周礼制还规定,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女子则十五岁为“及笄”,男女未成年不得成婚。《礼记·曲礼》记载:“男女无媒不交”。西周婚姻的成立,程序上必须符合“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完成六礼后,婚姻关系才算成立。材料二汉代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和礼的调整作用,注重引礼入法。汉代不仅遵循一夫一妻制度,还强调和倡导女子从一而终。其中,汉代的“三纲五常”是伦理道德准则,也是立法的最高原则,其中“夫为妻纲”为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地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妻子必须遵循丈夫的想法和决定,以丈夫为尊。在结婚要件中,汉代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六礼”;汉朝从人性出发,认为男女年龄太小做父母是不理性的,鼓励晚婚。材料三唐代,由于当时社会风气开化,社会理念开放,以及受到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影响,唐代的礼俗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变化。例如:离婚比较自由;妇女地位较高。在婚姻成立上,《唐律疏议·户婚》记载“为婚之法,必有行媒”,说明“媒妁”的介绍是唐代婚姻成立必不可少的条件。另外唐律首次提出了同姓不婚、亲属不婚、良贱禁婚以及宗教民族等一系列结婚的禁止性条件。(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婚姻制度和西周婚姻制度的异同,结合所学分析汉代婚姻制度注重“引礼入法”的原因。(2)阅读材料三,概括唐朝时期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解析】第(1)题第一问异同,相同点:据材料一“西周婚姻的成立,程序上必须符合‘六礼’”、材料二“汉代遵循‘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和‘六礼’”得出都重视程序和礼仪;据材料一“周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材料二“汉代不仅遵循一夫一妻制度,还强调和倡导女子从一而终”得出原则上都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不平等。不同点:据材料一“《周礼》记载”得出西周重视周礼,据材料二“汉代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和礼的调整作用,注重引礼入法”得出汉代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或引礼入法)作用;据材料一“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女子则十五岁为‘及笄’”、材料二“汉朝从人性出发……鼓励晚婚”得出汉代更鼓励晚婚。第二问原因,据材料二“汉代统治者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和礼的调整作用,注重引礼入法”结合所学可从维护统治秩序、推崇儒家思想等角度入手。第(2)题据材料三“离婚比较自由;妇女地位较高”得出婚姻比较自由,妇女地位提高;据材料三“说明‘媒妁’的介绍是唐代婚姻成立必不可少的条件”得出婚姻必须有证明;据材料三“唐律首次提出了同姓不婚……一系列结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