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地理总复习第四部分 第一章  练1_第1页
2024年高中地理总复习第四部分 第一章  练1_第2页
2024年高中地理总复习第四部分 第一章  练1_第3页
2024年高中地理总复习第四部分 第一章  练1_第4页
2024年高中地理总复习第四部分 第一章  练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区域发展过关练1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必备知识与技能专练1.[2021·浙江卷]下图为2005年和201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交通圈域示意图(内圈为1小时交通圈,外圈为5小时交通圈,中圈为2小时交通圈)。长三角交通圈域空间变化有利于上海()①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②吸引人口迁入,迅速扩大规模③增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④强化服务功能,壮大第二产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经典高考题]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图,完成2~3题。东京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示意图2.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A.中期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高级阶段D.衰落阶段3.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办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经典高考题]城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据此完成4~5题。4.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5.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4·最新模拟]上海是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对其他城市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近年来上海对南通的辐射越来越明显,在南通建设了多个合作园区。图1为200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图2为长三角城市及交通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图1图26.图中a城市是()A.苏州B.南京C.杭州D.宁波7.2004年上海对南通的辐射作用较小,主要原因是南通()A.政策支持力度较小B.与上海隔江相望C.与上海文化差异大D.产业基础较薄弱8.沪通合作园区的建设,对南通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促进产业结构调整B.获得资金流、技术流与产业流C.推动基础设施建设D.自主创设品牌,产品附加值高[2024·最新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会影响本城市及周边城市的人口增长。下图为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对区域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更有利于促进周边城市人口增长的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及原因是()A.制造业市场规模更大B.制造业产业分工联系紧密C.服务业物流成本更低D.服务业产品的附加值更高10.推测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中国的区域城市体系最可能的演化方向是()A.小城市为主的相对极化B.中等城市为主的相对极化C.超大及大城市为主的相对极化D.大中小城市均衡演化[2024·最新模拟]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反之,溢出效应反映了两者叠加的影响。下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最大的时间是()A.t0B.t1C.t2D.t312.溢出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024·最新模拟]在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促进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13.设立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据是()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地理位置③矿产资源④人口数量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4.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A.优化产业结构B.辐射带动区域发展C.缓解人口就业压力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15.相较于深圳,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水平B.发展历史C.地理位置D.交通运输[2024·最新模拟]纽约是美国东部最大的海港城市。伊利运河的开挖,主要是为了加强美国东部和中西部的交通联系,加速纽约城市发展,同时改善纽约的用水条件。伊利运河西起伊利湖出口处的布法罗,东至哈得孙河沿岸的奥尔巴尼。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纽约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其强劲的辐射能力推动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纽约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范围可以划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以金融保险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外圈主要聚集本地居民的医疗救助业、零售业,以及承接内圈转移的化学工业等制造业。下图是伊利运河区位略图。读图,完成16~18题。16.伊利运河的修建对纽约的影响是()A.增加大气降水B.缓解热岛效应C.扩大经济腹地D.改善市内交通17.纽约辐射范围从内圈到外圈产业的变化,反映了纽约对周边地区的()①辐射带动作用强②辐射能力随范围扩大而减弱③辐射范围在不断扩大④制造业辐射受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影响较大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下列关于纽约的辐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形成众多卫星城市B.完善的交通网和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人才、商贸、信息在全国范围内流动C.使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D.促进自然资源、人才、技术向周边地区回流[2024·最新模拟]2022年12月7日,《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武汉都市圈成为国家级都市圈。武汉都市圈是以武汉市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9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下图为武汉都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19.武汉都市圈的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A.中心城市地理位置B.周围城市数量多少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D.区域人口密度大小20.引导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方向的有效途径是()A.提高城市等级B.保护周边农田C.均衡扩大面积D.发展轨道交通[2024·最新模拟]百度搜索指数是以人们在百度平台上的搜索数据为基础,以搜索关键词为统计对象,通过科学的计算得到各关键词的搜索加权和,将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关注程度直观地反映出来。“招聘+地市名称”关键词代表流动人口对特定城市就业的关注程度,通过关键词搜索反映劳动力流入流出的意愿强弱。下图为2011~2019年济南都市圈各地市关于“招聘+济南市”的百度搜索指数。据此完成21~22题。21.2011~2019年,劳动力到济南就业的意愿变化最明显的地市是()A.聊城B.淄博C.德州D.滨州22.“招聘+济南市”百度搜索指数的变化,是因为济南()A.辐射范围扩大B.辐射能力增强C.城市规模扩大D.城区人口增多[2024·最新模拟]城市群的形成发育过程是各城市之间由竞争关系变为竞合关系的一体化过程和同城化过程,通过对城市群拓展过程的长期研究,总结出了城市群空间拓展的蛋型演变规律,即“煮蛋、摊蛋、炒蛋、蛋饼”的蛋型演变规律。长三角城市群现已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群。下图示意上海大都市对外的影响作用。据此完成23~24题。23.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所属的模式为()eq\o(\s\up14(),\s\do5(A))eq\o(\s\up14(),\s\do5(B))eq\o(\s\up14(),\s\do5(C))eq\o(\s\up14(),\s\do5(D))24.上海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主要体现在()①产业龙头②都市核心③交通枢纽④特色农业⑤金融服务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2024·最新模拟]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济南—青岛双核结构示意图,完成25~26题。25.济南—青岛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A.地理位置和城市功能上存在互补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D.都是山东的重要城市,经济水平较高26.济南—青岛双核结构对山东省的积极影响有()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发展②促进济南—青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③削弱省会城市的聚集力,促进山东的均衡发展④更有利于构建环渤海城市群,推进城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4·最新模拟]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制造业的中心。2020年6月,东莞被正式纳入“深圳都市圈”。下图为东莞与周边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27~28题。27.东莞接受深圳辐射带动的最有利因素是()A.空间距离B.产业布局C.服务范围D.行政等级28.纳入“深圳都市圈”后的东莞市,最适宜聚焦发展的产业是()A.高科技农业B.金融服务业C.仓储物流业D.先进制造业29.[2022·北京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的调研,同学们搜集和归纳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资料。下图为某同学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10分)30.[经典高考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材料二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图1图2(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苏南地区________苏中地区________苏北地区________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关键能力与素养过关[2022·天津卷]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升级和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累计净迁入人口650余万,其中四个中心城市迁入450余万。各中心城市净迁入人口数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31~32题。31.据图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随着产业转移人口主要向大湾区以外迁移B.中心城市中广州对外来人口吸引力最大C.人口集中迁入区人均GDP增速更快D.迁入人口主要向四个中心城市集聚32.关于图中各地人均GDP增速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A.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最快,经济实力最强B.大湾区内非中心城市最快,城镇化水平高C.湾区外城市快于湾区内,承接产业转移多D.深圳快于广州,城市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2024·最新模拟]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升级、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引导、促进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前沿阵地,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的金融辐射带动作用。图示意香港、广州、深圳对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强度,数值越大,表示对其产生的影响力越大。据此完成33~34题。33.2017~2019年()A.深圳的影响力最弱B.香港的影响力增强C.香港的影响力最强D.广州的影响力减弱34.进一步增强广州金融辐射强度的合理措施是()A.优化通信设施建设B.加强政府政策支持C.加强国际交流合作D.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24·最新模拟]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下表示意2021年与2010年我国部分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省会城市GDP占所在省份GDP比重)。据此完成35~36题。年份银川石家庄南京济南2021年50.0%16.0%14.4%13.9%2010年46.4%16.8%12.2%9.9%35.四个省会城市中,2021年对省内其他区域引领带动作用最明显的是()A.银川B.石家庄C.南京D.济南36.与2010年相比,2021年石家庄经济首位度有所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市()A.交通运输地位下降B.人口大量流失C.产业结构过于传统D.承接产业转移[2024·最新模拟]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及超大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1年末,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64.89万人。下图示意2021年湖北省各市区州GDP总量和GDP实际增速(全国均值为8.1%)。据此完成37~39题。37.2021年湖北省各市区州()A.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B.武汉市的GDP增速省内最高C.潜江市的GDP总量全省最低D.GDP总量地区差异十分明显38.近年来武汉市辖区发展较快,其主要原因是武汉市()A.城市辐射作用较强B.城市结构紧密C.人口迁入规模较大D.自然资源丰富39.与武汉市相比,宜昌市经济发展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是因为()A.距离东部地区较远B.长江三峡等天然障碍C.城市经济基础薄弱D.人口数量增长较慢[2024·最新模拟]“波士华城市带”位于美国东北部,该城市带各城市间分工明确、联系紧密,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是美国经济核心地带。据此完成40~41题。40.“波土华城市带”的形成条件有()①地处大西洋沿岸,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②地形平坦广阔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④农业发达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41.纽约成为“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得益于逐渐发展的()A.经济发展水平B.交通运输条件C.人口规模D.政区范围[2024·最新模拟]在城市群中,通过借用邻近城市的人口,达到支持特定功能或经济绩效的临界人口规模,被称为城市的“借用规模”。在城市群发展初期,大城市从周边小城市吸纳资源,可能抑制小城市发展,产生集聚阴影;在发展后期,扩散机制起主要作用,小城市常因大城市的带动作用而获得更强的增长动力。下图示意山东半岛和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借用规模”(数值越大借用规模越显著)。据此完成42~43题。42.下列城市中“借用规模”最显著的是()A.菏泽B.烟台C.珠海D.东莞43.与珠三角城市群相比,山东半岛城市群()A.大城市辐射力强B.处于发展后期C.集聚阴影显著D.扩散机制显著[2024·最新模拟]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图为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44~46题。44.促进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规模B.农业基础C.产业结构D.交通运输45.武汉都市圈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武汉辐射能力B.周围城市数量C.武汉地理位置D.区域经济水平46.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正确的是()A.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B.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C.强化地方保护提升竞争力D.依托资源振兴传统产业[2024·最新模拟]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为依托,以上海、武汉、重庆为核心,面积达205万平方千米,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47~48题。47.与京津冀地区相比,长江经济带最突出的优势是()A.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B.靠近长江,交通便利C.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D.政策支持,优先发展48.为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武汉应该()A.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B.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C.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D.在周边新建多个卫星城市[2024·最新模拟]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城市群是参与双循环的主要载体。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已经形成了价值链分工差异,但未能基于三地比较优势形成高效率的分工体系,京津冀内部小循环尚未打通。下图示意京津冀城市群部分城市联系强度(线的粗细代表城市间联系强度的大小)。据此完成49~50题。49.与张家口相比,北京对唐山的辐射更强,主要是因为唐山()A.产业基础好B.距北京近C.准入门槛低D.生态环境优50.京津冀城市群打通内部小循环,可以()①利于区域分工协作②促进区域产业趋同③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均衡④增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4·最新模拟]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及中部崛起的核心区域。以河南省城市为主体的中原城市群是国家七大城市群之一。下图为河南省各地级市2008年和2018年辐射半径统计图。据此完成51~52题。51.导致郑州的辐射半径远大于省内其他城市的最主要因素是()A.城市面积B.气候条件C.交通运输D.资源储量52.为提升在中原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郑州应该()A.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B.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C.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D.在周边地区新建多个卫星城市[2024·最新模拟]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有中心城市的极化发展,然后再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如图为我国某城市群示意图。据此完成53~55题。53.大西安成为该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B.气候适宜C.历史悠久D.经济发达54.下列城市中受西安市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是()A.汉中B.华阴C.临潼D.咸阳55.为促进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A.改善区域自然环境B.减弱中心城市经济实力C.增加中小城镇数量D.加强区域产业联系[2024·最新模拟]读2017~2019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图,完成56~58题。56.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A.高效率区—地势最为平坦B.较高效率区—集中在苏中C.低效率区—土地盐碱化严重D.中等效率区—文化底蕴深厚57.苏州高质量发展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基础好B.大城市辐射C.土地价格高D.水资源丰富58.提升苏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的有效措施()A.控制人口数量,压缩用地规模B.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土地质量C.发展生态农业,节约水土资源D.强化区际联系,协调产业发展59.[经典高考题]当今世界,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国正打造粤(广东省)港澳大湾区,努力使之成为世界一流湾区。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一般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演变。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总量高,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约有20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多。(1)从人文地理角度,概述粤港澳大湾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2)概述粤港澳大湾区内产业发展的区内差异,并说明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4分)(3)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建设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分析该地区冬季温暖、夏季酷热天数较少的原因。(6分)(4)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努力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