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6年高考地理母题精解精析【年高考题】(浙江卷)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3-4题。“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3.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村行》的评论,哪些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春天景象;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A.甲乙B.甲丙C.乙丁D.丙丁4、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答案】3.C4.C【解析】3.此问对语文基础知识要求较高,需看懂这首诗才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感受到的景象,“万壑有声含晚籁”中“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夏天景象(荞麦花是在6月份开),“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4.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玄武岩,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红色砂砾岩,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旅游资源的类型和旅游景观的欣赏。(全国新课标卷)42.(10分)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1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6分)【答案】(1)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利于文物保存)(2)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等。【解析】(1)注意审题“自然原因”,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降水量少,气候干旱,空气干燥,有利于文物保存。(2)结合材料提示“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在自然条件下保护较完好,由于人为原因对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人为方面来考虑。【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旅游资源分布和保护措施。(上海卷)(六)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12.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答案】12.D13.B【解析】12.根据题干的提示“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可知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山货和腌腊制品。13.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与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是在澳门,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是分布在陕西,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位于少数民族的苗族地区。【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域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山东卷)32.(10分)【地理——旅游地理】图8为我国某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图8(1)指出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6分)(2)针对该旅游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4分)【答案】(1)旅游资源独特,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2)植树种草,保护植被;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人数;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答对两点即可)【解析】(1)旅游资源的评价一般从其价值高低、集群性、地域组合三个方面分析;(2)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可以从植被的保护、游客数量控制在旅游环境承载量内、水循环的保护等方面分析。【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海南卷)24.(10分)旅游地理黄山机场位于黄山市屯溪区(见图11),设计年吞吐量为90万人次,目前实际年吞吐量在32万人次~50万人次之间。年,黄山市接待的游客数量高达3000万人次。根据图文资料,分析黄山机场实际吞吐量与黄山市接待游客量相差较为悬殊的原因。【答案】陆路交通可达性好(高速公路、铁路通过);旅游线路组织方式的多样化;旅游出行方式的多样化;距主要客源地(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较近。(答出一项三分得3分,答出三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解析】此题注意充分利用图文信息,区别黄山机场实际吞吐量和黄山市接待游客量的人员结构,黄山市主要客源地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图中充分体现出黄山市与周边地区铁路、高速公路联系方便,这样就能很好的分析黄山机场实际吞吐量与黄山市接待游客量相差较为悬殊的原因。【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旅游与区域发展。(北京卷)图5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图510.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答案】A【解析】峡谷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该景区所在区域山地较少,且海拔较低,冰雪融水较少,不是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瀑布的落差与地质构造和岩石的坚硬程度有直接关系,受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为河流的源头,与图示信息不符。【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河流补给、湖泊的成因。11.在景区服务设施中,()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④①③②【答案】C【解析】游客中心应布局在服务设施较多,人流量大的地方,③合适;加油站应布局在靠近停车场且车辆经过的区域,②合适;餐厅应靠近游人多的地方布局,④合适;巡防站应该布局在郊外游人较少的地区,①合适。【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工区布局。(四川卷)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叶林带。读图回答1-2题。形成图中结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答案】1.A2.B【解析】1.图中的山体周围为断层崖,表明是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2.山寺的位置在丛林之中,A错;由于海拔高,亚热带的山顶可见积雪,B正确;断层山坡度大,不适宜修筑梯田,C错;桑园位于平原区,D错。【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质作用、旅游景观。(江苏卷)C.【旅游地理】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20是杭州西湖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20(1)如果游览杭州西湖,出游前可以通过新闻媒介、、等途径收集相关旅游信息,初步了解其景观内涵。(2分)(2)西湖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有、、。(3分)(3)观赏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景点的最佳做法是。(2分)a.置身其中,近而观之b.适当距离仰视c.在较高位置俯视d.把握观赏时机(4)杭州西湖为免费开放的世界文化遗产。谈谈免费开放举措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3分)【答案】(1)网络、旅行社(或导游手册、亲朋好友等)(2)数量多;种类多;品质高(或价值高、知名度高);组合好(3)d(4)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延长游客在杭州的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改善民生,还湖于民【解析】(1)旅游准备前获取景区相关资料可以借助网络、新闻媒体、旅游介绍手册,也可以咨询旅行社;(2)杭州是历史名城,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且各具特色,旅游资源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关联度较高。(3)题目介绍的三个旅游景点均需要选择特定的时刻,三潭印月需要再晚上欣赏、雷峰夕照是晴天的傍晚的美景、苏堤春晓则适合春季赏景。(4)免费开发旅游区表面看来损失了一定的门票收入但却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光临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不需要支付门票,游客们也乐意停留更多的时间游玩。【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欣赏等知识记忆、掌握和理解分析能力。(上海卷)(二十)阅读江西省三清山旅游景区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境内的三清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该地断裂、裂隙发育,上亿年的风雨侵蚀,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观,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也是江西省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50.图中所列的景点名称反映该景区既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人文旅游资源,各举两例。(2分)51.简述三清山旅游景区奇峰怪石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52.分析三清山旅游景区开发的有利条件。(4分)【答案】50.自然旅游资源:三叠泉、杜鹃林、东部云海、石林(任答其中两点即可)人文旅游资源: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桥、叠翠庭(任答其中两点即可)51.该地岩石断块和断裂裂隙发育,构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观的基本面貌;景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花岗石易被风化侵蚀。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景区奇峰怪石的景观。(任答两点即可)52.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近临常见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源广、游客多,消费能力强;景区外围宾馆、停车场等服务设施齐全;环山公路、索道直通旅游景区;由省政府的重视和政策保证。(任答两点即可)【解析】50.此问考查对旅游资源类型的区分,难度不大。51.根据题干中的提示“该地断裂、裂隙发育,上亿年的风雨侵蚀,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观”,先是该地岩石断块和断裂裂隙发育,构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观的基本面貌,然后上亿年的风雨侵蚀,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花岗石易被风化侵蚀,就形成了三清山旅游景区奇峰怪石景观。52.结合材料中信息,三清山旅游景区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客源地、服务设施、交通设施、政策等方面。【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旅游资源类型和旅游资源开发。【年高考题】(年高考新课标卷)42.(10分)旅游地理读图10,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图10【答案】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解析】发展自驾车旅游,是指通过公路驾车出行,属于需考虑图中公路的分布,而不需考虑铁路分布,除了考虑交通条件,还需从客源地居民收入、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等方面来考虑。(年高考北京卷)图1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第1题。图11.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答案】A【解析】以景观图为情境,考察地貌成因与旅游知识,较易试题。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或调动旅游景点知识即可作答。(年高考北京卷)39.(28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图12,回答第(1)题图12(1)描述1934年至1936年辛亥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6分)(3)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6分)【答案】(1)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有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四省。(3)经济方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税收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历史遗存保护。【解析】(1)根据1934年革命根据地,1935、1936革命根据地的范围,不难得出前两个点,本题难点在于,考生可能会忽视省区这一要素,造成遗漏。(3)本题直接考察学修3旅游地理,有选择性的设置了两个问题供学生选择,增加了试卷的灵活性、选择性。第一问考察“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就是工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问考查“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是有助于文化交流、可促进历史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旅游区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考生在作答时,要根据系统地理理论性强的特点,做好要点辨析,灵活处理好教材与试题要点要求之间的关系,方可拿到较高的分数。比较突出的是关于“提供就业就会和岗位”,中图版教材中属于对经济的积极影响,但在标答中列入了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年高考山东卷)30.(10分)【地理----旅游地理】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一拉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定行程。图11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图11(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折线路一的优势。(6分)(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4分)【答案】(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景点组合好,旅游价值较高;旅游路线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时间相对较多)(2)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解析】(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集群状况好,旅游价值搞,旅游线路短省时间省钱。(2)对外联系不便,交通相对落后,对外交通方式单一,经济半径大(距经济发达地区远),因而导致该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年高考天津卷)12.(27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6分)(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息简述其原因。(6分)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图7所示)。(3)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4)请概括图8所示旅游景区主要景点的分布特点。(3分)(5)图8所示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受到游客好评。请据图简述其原因。(6分)【答案】(1)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2)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动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3)矛盾: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依据: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规模大)。(4)沿河谷(河流、谷地、交通线)分布。(5)服务设施沿交通线分布(服务设施距景点较近),为游客游览提供方便;服务设施齐全,能满足游客在游览中的多种需要。【解析】(1)读甲图可知,甲省是我国河南省,有很多条河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且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所以不利于发展河运。(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广东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河南省,居全国首位,从表中信息可知,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再根据图7中务工经商人口流向,甲省的人口流动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即乙省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两方面原因使得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3)据文字材料,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因而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城镇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提供的材料中可知乙省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图7中海拔高度图例可知,该省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这些都会导致城镇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4)图8所示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是沿河谷(河流、谷地、交通线)分布。(5)根据图8中图例可知,该景区服务设施齐全,能满足游客在游览中的多种需要,同时服务设施沿交通线分布,服务设施距景点较近,为游客游览提供方便。(年高考江苏卷)C.【旅游地理】图25为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图25(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旅游资源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和______________(2分)(2)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___________线路最受欢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年1月4日,国务院确立了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其对海南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答案】(1)自然
科学价值(2)①
景点数量多;空间组合好(3)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污染防治【解析】(1)此问不难,考查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旅游资源类型中的自然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和科学价值。(2)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根据图中三条线路中各景点的到访率高低情况,①线路中景点到访率高,可知①线路最受欢迎,①线路景点数量多,空间组合好,所以景点到访率高。(3)国务院确立了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推动海南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其社会文化繁荣;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应注意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年高考题】(新课标卷)分析下图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可判断该岛是地中海中的岛屿(塞浦路斯岛),该岛为地中海气候。分析该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主要从旅游资源组合对游客的吸引和交通通达性两方面考虑,可以从图例中获取相关信息,旅游资源丰富,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海滨海岸旅游、山地旅游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图例中有世界文化遗产遗产、名胜及古迹说明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图例说明该地交通便捷,通达性好利于游客的往来。【答案】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有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江苏卷)麋鹿生态旅游区位于盐城国家海洋湿地保护区。下图为麋鹿生态旅游区江苏省内游客数量变化图。据此回答问题。(10分)(1)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湿地属于,其旅游价值有、和。(4分)(2)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游客数量的变化特点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4分)(3)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作为首要任务。(2分)【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客源市场的变化,以及如何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客源市场主要交通通达度、距离远近、经济收入等因素。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等,自然景观的价值主要在于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但没有历史文化价值。【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2)总量增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距离,生态观念 (3)生态环境保护(山东卷)图13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址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回答问题。(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6分)(2)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4分)图13【答案】(10分)(1)海水浴场适宜建在A地(1分);滨海地质公园适宜建在B地(1分)。理由:A地:坡缓水浅、有沙(砾)滩(2分);B地:岩石裸露,海蚀地貌发育(2分)。(2)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陡崖处设置护栏;对崖壁进行除险加固。(4分)(浙江卷)我国“三江并流”由三条河并肩流过云南省西北部,因其气势磅礴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被列为世界遗产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的河流,其上游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的是。(3分)A.甲、乙B.乙、丁C.甲、乙、丙D.乙、丙、戊(2)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核心景观的是。(3分)eq\o\ac(○,1)高山湖泊;eq\o\ac(○,2)火山锥;eq\o\ac(○,3)峡谷;eq\o\ac(○,4)冰川;eq\o\ac(○,5)地堑A.eq\o\ac(○,1)eq\o\ac(○,2)eq\o\ac(○,3)B.eq\o\ac(○,2)eq\o\ac(○,3)eq\o\ac(○,4)C.eq\o\ac(○,1)eq\o\ac(○,3)eq\o\ac(○,4)D.eq\o\ac(○,3)eq\o\ac(○,4)eq\o\ac(○,5)(3)图中的吴哥窟是世界遗产地之一,简述其文化、建筑特色。(4分)【答案】(1)B(2)C(3)印度教:柬埔寨古代石构建筑和石刻浮雕。(海南卷)西岳华山以险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读图9,分析省外游客在华山平均停留时间短的原因。【答案】24.答案要点:西安及其附近地区旅游资源和产品丰富,西安基础设施完善,是外省游客的集散地;(4分)华山地形险峻,山顶游客容量小;(3分)华山与西安之间交通便利。(3分)【年高考题】(广东地理卷)36.家界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武陵源风景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一(4)题。(10分)资料一:见表2。资料二:20世纪90年代后期,张家界修建了号称“世界上最高的全暴露户外观光电梯”等人工设施,旅游接待区遍布宾馆酒店,对景区的美学价值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黄牌警告”。当地政府启动拆迁工程,拟恢复核心景区原始风貌并控制游客数量。(1)游客的旅游花费用于食、宿、行、娱、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2分)(2)关于张家界市旅游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A.旅游收入持续增长B.游客人均花费逐年增加 C.人均旅游收入与GDP呈正相关D.旅游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总量快速增加E.游客人均花费比人均旅游收入增长快(3)分析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2分)(4)提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3分)【答案】(1)游购(2)ACD(3)有利影响:①改善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居民收入。(4)合理建议:①保护旅游资源(如加强立法等)②控制游客数量③提高管理水平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⑤开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解析】(1)这问难度小,教材有现成的结论。(2)从表2中可知,张家界市旅游旅游收入持续增长,游客人均花费总体成上升趋势,但1991年有下降,不是逐年增加,人均旅游收入与GDP呈正相关,旅游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总量快速增加,游客人均花费比人均旅游收入增长慢。(3)旅游业带点当地经济发展,包括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新增工作岗位,增加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居民收入。(4)此题是开放性试题,注意结合材料二提到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这个关键词来答题,难度不大。【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地理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旅游问题的能力。以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张家界市为背景材料来命题,重点考查旅游的内涵、旅游业的作用和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卷)(二十)桂林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城市之一。图1、图2反映了30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0分)60.桂林市属于我国文化区。桂林所属的省级行政区人口分布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族。61.读图1、图2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62.读图I、图2可以看出桂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63.面对成绩与问题,桂林旅游业重新定位(见表中资料)。从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旅游资源评价的角度,任选两方面,对桂林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的变化予以评价。【答案】60.华南妈祖;壮61.游客人数持续上升;旅游经济效益平稳上升;开发的高品质旅游景点越来越多62.近十几年来游客数量增速、美誉度呈下降趋势63.审美价值:“两江四湖”等景点丰富审美内容、增加审美情趣;科学价值:“漓江上水”等喀斯特地貌景点的保留以及科考等活动内容体现了科普价值;文化价值:“印象刘三姐”等旅游项目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弘扬地域文化;经济价值:旅游项目、形式增多,旅游滞留时间延长,经济收入增多。【解析】60-62.注意认真审题,按照要求读图,总结答案时要充分利用每一个图。63.要从“现定位”的代表景点中选取两个进行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评价。【考点定位】①文化区②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③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④旅游资源评价(山东卷)30.(l0分)【地理一旅游地理】下图为台湾中部山区某乡村旅游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该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6分)(2)根据图中所示乡村观光点,你认为旅游区内可以开展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4分)【答案】(1)亚热带山地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位于阿里山和日月潭两大著名景区之间,客源较稳定;交通方便,通达性好(2)茶、果蔬等采摘;插花;垂钓;酿酒;动物饲喂等。【解析】(1)小题分析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应从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的类型、著名景点知名度、交通通达度。(2)小题从旅游活动的特点分析图中乡村观光点可开展的参与性旅游活动。(海南地理卷)24.(10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图9)。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景区海拔到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2分)(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答案】(1)景观: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山地湖泊景色各异,泉瀑水量丰盈等。(2分)(2)原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高气爽;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茂盛的植被蓄积夏季降水,为景区持续提供充足的水源;喀斯特地貌区,湖水清澈。(8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解析】通过所处地四川的气候、地形和地貌分析入手,抓住“天”、“地”特征说明其景观特征。【年高考题】(广东卷)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调整内容包括:①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②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③“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资料一:见图22。资料二:见图23。图23北京某景点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图(年)(1)该景点旅游旺季为______________,淡季为______________(填图22中的数字代码)。(2)自1999年实施的黄金周制度给游客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A.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感受差B.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增多C.增加了旅游方式选择的多样性D.服务质量下降E.增加了长线旅游机会(3)年该景点客源地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分析原因。(4)分析年国家新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积极意义。【答案】(1)②①③(2)ABD(3)分布特点:距离北京近人数多,距离北京远人数少(客源地人数随距北京的远近而变化)。原因:距离北京越近,旅游成本越低(距离北京越近,旅游费用越低,时间花费越少)。(4)积极意义:①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②减轻了节假日期间交通压力;③减少了对日常工作、生活的不利影响;④平衡游客量的季节分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并运用相关知识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第(1)题,从折线图中可直接读出答案,②时段游客人数最多,①③时段游客人数少。第(2)题,注意题干中的“不利影响”,而C、E两项都是有利影响。第(3)题,该景点位于北京,从柱状图上可以看出,游客来源取决于市场距离的远近。第(4)题,属于“意义类”的简答题,一般从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环境意义三个方面作答,本题答案应侧重于社会意义,特别是民族节日对于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构建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海南卷)(选修3
旅游地理)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图9为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表4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的调查结果。完成下列要求。图9表4
黄山市外省市游客构成客源地游客比例
客源地游客比例广东19.03%北京6.72%浙江13.81%江西5.22%上海10.82%湖南4.10%江苏8.96%福建2.99%山东8.21%其他20.14%(1)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2)与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答案】(1)(主要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省市区);(其次是)邻近(周围)地区(省市区)。(2)进出交通便捷(黄山市的机场、火车站和长途客运汽车站都位于屯溪区)(或交通通达性强);与市内其他景区距离较均衡;服务设施较为齐全。【解析】第(1)题,结合表格可以看出,来黄山旅游的游客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等东部经济发达省市区,另外还有江西、福建等邻近省区。也就是说游客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市场距离的远近。第(2)题,认真阅读“黄山旅游图”不难发现屯溪的铁路、公路、飞机场等交通条件便利,市场景区距离均匀,接待能力强等方面分析。(江苏卷)C.[旅游地理]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9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线图”。出游比率指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该地出游市民总数的百分比。材料二:图20为“某旅游目的地1994~年接待游客人次数年内变化图”。(1)距离上海市500公里范围内的世界遗产有
、
等。(2)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3)上海市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达20%以上,高于距上海同距离的其它地区,这主要与北京地区人文旅游资源
和
两方面的特征有关。(4)图20所示的旅游目的地是(填选项字母)
。A.深圳锦绣中华
B.北京颐和园
C.苏州周庄
D.阿坝州九寨沟(5)图20所示目的地游客接待高峰分别在“五一”、“暑假”和“
”。年我国调整“五一”假日,新增“清明”、“端午”两假日,休假制度调整对该目的地游客接待数量年内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答案】(1)黄山、苏州古典园林(或皖南古村落、南京明孝陵)(2)自上海向外逐渐降低(离上海越远,出游市民越少)(3)品质高
多样性(4)D(5)国庆节
增加新的游客高峰【解析】第(1)题,图中有500千米等距离线,该范围内的世界遗产有四处,该题只要选择性地答出其中两个即可,降低了试题难度。第(2)题,从图中“出游比率等值线”的分布可直接读出答案。第(3)题,从游览价值分析解答,首先是资源的质量(等级与价值);其次是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分布状况);第三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多样性)。第(4)题,图中显示的游客量有明显的季节性,游客主要集中在夏半年,即可排除A、B两项。周庄的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量有限,不可能容纳这么多的游客。第(5)题,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的施行对我国旅游业产生影响:一是旅游高峰次数增多;二是中短途旅游者增多;三是寒暑假季节游客进一步增多;四是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增多。(山东卷)[地理—旅游地理]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图11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2)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该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答案】(1)优势: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独特性强)、科考价值高。主要不利条件:自然条件恶劣,通达性差;远离客源市场。(2)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风沙,防晒防暑,保暖;防迷路。【解析】第(1)问,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等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罗布泊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是游览价值高,主要是因为楼兰古城遗址、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独特,科考价值极高。不利条件可从后面几个要素分析。第(2)问,该地自然环境特点是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围绕这一特点进行分析。不少考生联想不到“防迷路”这条答案,说明没有联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云南省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
-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大数据快速运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转专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管理学院《诊断胸肺检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电子商务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太原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职业技术学院《轧制工艺学管材生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表面活性剂化学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五年级教师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计划
- 做账实操-商贸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 狼道的读后感课件
- 2022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初中语文】《说和做》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机修知识培训教材课件
- 跨云平台的DevOps集成
- 纺织染整行业安全培训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察探究活动跟着节气去探究》课教案
- 水工建筑物维护技术
- 载重汽车的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 平台对接技术方案
- 化妆品包装相容性评估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