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课后篇素养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2024江苏南京期末)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班宁斯特·古迪纳夫、迈克尔·斯坦利·惠廷汉姆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开发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锂电池正极材料用到的钴酸锂(LiCoO2)属于()A.氧化物 B.酸C.碱 D.盐答案D解析钴酸锂由金属离子锂离子和酸根离子钴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D项正确。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若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是()A.溶液 B.胶体C.悬浊液 D.乳浊液答案B解析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与胶体粒子直径具有相同数量级,因此所得混合物是胶体。3.下列化合物的类别不正确的是()A.Na2CO3碱B.MgO金属氧化物C.H2SO4酸D.CO2酸性氧化物答案A解析Na2CO3属于盐类。4.(2024山东聊城期末)城市的夜晚,同学们站在高楼上,可以看到市里的空中有移动的光柱,这就是气溶胶发生的丁达尔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体和溶液都是混合物,它们属于不同的分散系B.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胶体和溶液D.胶体经短时间静置后会产生沉淀答案D解析胶体比较稳定,短时间内不会形成沉淀。5.按溶液、浊液、胶体的依次排列正确的是()A.食盐水、淀粉溶液、豆浆B.碘酒、泥水、血液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答案B解析A项中淀粉溶液、豆浆都是胶体;C项中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都是溶液;D项中Ca(OH)2悬浊液、石灰浆是浊液,澄清石灰水是溶液。6.如图是按确定的方法给物质进行的分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种分类方法是交叉分类法B.标准1是依据所含物质的种类C.标准2是依据所含元素的种类D.类别1是混合物,类别2是单质答案A解析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A错。7.(2024河南许昌高级中学月考,节选)(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探讨的前沿,其探讨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探讨、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填字母)。

A.能全部透过滤纸B.有丁达尔效应C.所得液体呈胶状D.所得物质确定是悬浊液(2)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鉴别溶液和淀粉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

(3)把少量的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成Fe(OH)3胶体后,滴入少量稀硫酸可视察到的现象是,接着滴加至稀硫酸过量可视察到的现象是,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AB(2)用可见光照射后,视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若有则为胶体(3)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棕黄色2Fe(OH)3+3H2SO4Fe2(SO4)3+6H2O解析(1)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的属于胶体,由“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则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A项正确;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胶体不愿定是胶状,C项错误;胶体不是悬浊液,D项错误。(2)胶体和溶液的区分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具备,可以据此来鉴别二者,具体方法是用可见光照射后,视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若有则为胶体。(3)向Fe(OH)3胶体中滴入少量稀硫酸,胶体首先会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然后接着滴加稀硫酸,Fe(OH)3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沉淀又消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H)3+3H2SO4Fe2(SO4)3+6H2O。等级考提升练8.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D.钠盐与碳酸盐属于并列关系答案C解析A项,纯净物中包含化合物;B项,碱性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二者属于包含关系;D项,钠盐与碳酸盐属于交叉关系。9.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A.确定是一种单质B.确定是纯净物C.确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答案D解析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同素异形体之间形成的物质虽含有同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化合物必需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形成的纯净物。10.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基本

反应

类型化合反应A.化学反应分类B.物质分类C.地壳中元素含量D.金属的化学性质答案A解析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选项A正确;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选项B错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选项C错误;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金属氧化物,不是盐,选项D错误。11.医学上对血液中毒最常用的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以透过。由此可以推断()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C.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答案C解析透析膜属于半透膜,可用来分别提纯物质,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不能透过半透膜,毒性物质的粒子直径小,能透过半透膜。12.某网站报道,科学家通过电解Fe2O3、SiO2、CaO的熔融液(1600℃)制得了铁,依据树状分类法对熔融液中的三种物质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是()A.均属于混合物 B.均属于金属氧化物C.均属于纯净物 D.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答案C解析熔融液为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但其中每一种物质都是化合物,即都是纯净物。13.(2024陕西西安高一检测)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淌性。制备时将含等量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nm之间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D.所得分散系为胶体,且胶粒直径即为氢氧化铁分子直径答案B解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之间,所得分散系为胶体,不是悬浊液,A错误;该分散系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分散质是黑色的,而Fe2O3是红棕色的,C错误;该胶体分散质是黑色的,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而且胶粒是很多粒子的集合体,不是一个分子,D错误。14.(2024陕西西安高一检测)如图为“铁链”图案,甲同学在图案上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两种物质在常温下都是气态()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两种物质都是盐(2)甲同学用干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图中某种物质M的饱和溶液,接着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试验操作是。

③若试验中不停止加热,会看到。

(3)现有乙、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试验。①乙同学向1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②丙同学干脆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两位同学的操作(填“乙”“丙”“都”“都不”)正确。

答案(1)ACBD(2)①FeCl3②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物质,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③出现红褐色沉淀(3)都不解析(1)H2和CO2在常温下都是气态;含有钠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钠和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氧化钠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氯化钠和氯化铁都是能电离出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所以答案为A、C、B、D;(2)①用干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氯化铁的饱和溶液,接着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所以M的化学式为FeCl3;②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所以可以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物质,若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3)最终都得到红褐色沉淀,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新情境创新练15.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缘由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假如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下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依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

(3)此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化学变更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

(4)从微观的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更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