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解析版)-2024年中考物理冲刺复习_第1页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4年中考物理冲刺复习_第2页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4年中考物理冲刺复习_第3页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4年中考物理冲刺复习_第4页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4年中考物理冲刺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物态变化

目录

01挑战中考题•查知识漏洞

02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

03知识通关演练

挑战中考题•直知识漏洞

1.(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A.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故A错误;

B.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并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故C正确;

D.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D错误。

故选C。

2.(2023・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民间不少谚语、成语均蕴含了丰富的热学知识。

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积雪融化时会吸收周围环境的大量热量,导致温度降低

B.“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炉火温度达不到金的熔点,不能使金熔化

C.“扬汤止沸”,通过将开水舀出来又倒回去的方式,提高了水的沸点,达到了“止沸”的目的

D.“釜底抽薪”,说明水在沸腾之后,要继续吸热才能保持沸腾状态,“抽薪”以后停止了加热,便

能制止水的沸腾

【答案】C

【解析】A.“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积雪熔化吸热,导致环境温度降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持续吸热,“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炉火温度达不

到金的熔点,不能使金熔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扬汤止沸”,通过将开水舀出来又倒回去的方式,降低了水的温度,达到了“止沸”的目的,故C错

误,符合题意;

D.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抽薪”以后停止了加热,便能制止水的沸腾,故D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3.(2023•江苏南京,中考真题)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检查口腔前,将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是为了防止水蒸气液化

B.水烧开时,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较浓,是因为较远处温度较高

C.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呈针状是为减慢水的蒸发

D.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

【答案】B

【解析】A.检查口腔前,将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是为了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防止口中的水蒸气

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小镜子上,看不清口中的情况,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水烧开时,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较浓,是因为较远处温度较低,有利于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

形成“白气”,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呈针状是为了减小水的表面积来减慢水的蒸发,从而应对干旱的环境,故

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在较低的温度下容易凝固而导致无法使用,故

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4.(2023,辽宁鞍山,中考真题)物态变化让物质世界多姿多彩。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B,清晨,树叶上出现的露是液化现象

C.秋天,地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D.湿衣服被晒干是升华现象

【答案】B

【解析】A.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B.清晨,树叶上出现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秋天,地面上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

D.湿衣服晒干属于汽化现象,衣服中的水蒸气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Bo

5.(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山上的“白雾”铜水铸造青铜器

深冬树枝上的“霜”D.冰正在减少

【解析】A.山上的“白雾”,是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铜水铸造青铜器,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深冬树枝上的“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冰正在减少,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6.(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冰雪消融B.露珠晶莹

C.白雾弥漫D.霜涧枝头

【答案】D

【解析】A.冰雪消融,固态的雪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满枝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固态的白色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o

7.(2023•陕西,中考真题)下列图中的自然现象,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A.冰凌消融B.霜满枝头

露珠晶莹D.大雪纷飞

【答案】C

【解析】A.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树枝上,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叶片上,故C符合题意;

D.雪是由高空中的水蒸气经过凝华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8.(2023.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中华大地,河山锦绣,随着四季更替,水在不同的形态之间变化,形成了

多彩的自然奇观,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暖春…冰雪消融

C.凉秋….红叶生霜

【答案】A

【解析】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属于液化,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结冰属于凝固,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9.(2023・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有时会在病人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疗法的

依据是()

A.酒精蒸发会放热B.酒精蒸发会吸热

c.酒精升华会放热D.酒精升华会吸热

【答案】B

【解析】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有时会在病人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是因为酒精蒸发变成酒精蒸气时要

吸热有致冷作用,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10.(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题)青藏高原某地区学生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观察到水

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上升、变大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且不变。他们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发现水中气泡先减

少再增多,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至85C。后又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中气泡逐渐消失。下列有关此实验的

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B,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液体压强减小

C.此实验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D.此实验可以解释高压锅的原理

【答案】A

【解析】A.给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在水中的深度越来越小,因此受到的液体压强越来越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至85C。后又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中气泡逐渐消失,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

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高压锅的原理是通过增大锅内气压来提高液体沸点,原来观察到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上升、变大时,说

明水开始沸腾,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发现水中气泡减少,说明水停止沸腾,因此整个过程说明气压越大,

沸点越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11.(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商周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熟练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将青铜原料

加热化为青铜液体,然后将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青铜原料加热化为液体的过程是液化B.青铜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是凝华

C.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放出热量D.模具中的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后质量变大

【答案】C

【解析】A.固态青铜原料加热化为液体,是固态变液态的熔化过程,故A错误;

BC.青铜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是液态变固态的凝固过程,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B错误,C

正确;

D.模具中的青铜液体冷却成青铜器后,物态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D错误。

故选Co

12.(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采用新技术打造“最美的冰",其原理中

有一步骤是将液态二氧化碳打入地板管道,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这一步骤中发生

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固C.液化D.汽化

【答案】D

【解析】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流动并迅速变为气态,由液态到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

故选D。

13.(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能用纸锅烧开水吗?小华带着疑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探究。她惊奇地发现:

水真的能烧开!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纸锅

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液化形成的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C.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低于水的温度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纸没烧着

【答案】D

【解析】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水变为水蒸气形成的,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水烧开时产生的大量热的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水沸腾过程中仍需要从纸锅底部吸收热量,因热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

温部分)所以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故C错误;

D.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并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所以纸锅没有燃烧,故D正确。

故选D。

14.(2023・西藏,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

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A.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露是液态的小水滴集合而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雪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o

15.(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水的形态会

发生变化。关于自然界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冬,堆好的雪人,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是因为雪吸热后熔化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吸热后汽化

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升华

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凝固

【答案】D

【解析】A.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升华吸热,故A错误;

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B错误;

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错误;

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6.(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能有效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C,秋天小草上露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冬天北方的屋檐上有时会形成冰柱,是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冰遇热熔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蒸发的过程中会吸热,能够降低一些温度,故B正确;

C.秋天小草上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冬天北方的屋檐上的冰柱,是屋檐上的水在流下来的过程中遇冷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Bo

17.(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为水的沸腾实验装置。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为C。,此时大气压____1标准大气压。

【答案】98低于

【解析】田如图所示,温度计分度值为1C。,液柱在零上,示数为98C。。

[2]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大,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此时沸点低于100C。,因

此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18.(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夏天的清晨绿叶上形成露珠是(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

一过程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液化放出

【解析】⑴⑵露珠是液态的,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19.(2023・湖北襄阳•中考真题)水沸腾后可以产生大量气泡,其情形是图中的—(选填“甲”或“乙”)

烧杯;小琪同学把温度计放入另一个正在加热的烧杯中时,会发现水温_(选填“升高”、“不变”或“下

降”)。

甲乙

【答案】甲升高

【解析】口]甲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

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2]温度计放入另一个正在加热的烧杯中,由于还没有沸腾,所以吸收热量,水温升高。

20.(2023•宁夏・中考真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关于图中水循环的物态变化,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

C.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冰雹D.云中的小冰晶吸热,升华形成雨

选择理由:O

【答案】D

见解析

【解析】[口A.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属于汽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珠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粒,是凝固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

I

D.小冰晶是固态,雨是液态,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故D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小冰晶是固态,雨是液态,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才是升华。

21.(2023.辽宁朝阳•中考真题)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器材合理的安装顺序是(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图乙是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图像,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

分钟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8分钟时的内能;

(3)持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沸腾后试管里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理由是o

【答案】自下而上晶体小于不会试管中的水温能达到沸腾的温度,但不能继续

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解析】(1)⑴酒精灯加热时用外焰加热,要先放酒精灯,根据外焰的高度确定石棉网的高度,再放烧杯,

确定试管的高度,最后放入温度计,所以图甲器材合理的安装顺序是自下而上。

(2)[2]由图像乙知冰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说冰是晶体。

[3]由图乙可知,随着时间的增长,物体吸热越多,内能越大,故在4分钟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8分钟时的

内能。

(3)[4][5]液体沸腾条件为: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温

能达到沸腾的温度,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22.(2023•辽宁锦州•中考真题)小明同学取a、b两种粉末各50g,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固

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甲乙

(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物质是晶体,第6min时

a物质为态,a物质第9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min时

的内能;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C。;若a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LOxlO,"(kgC。),

则该物质熔化后,液态时的比热容为J/(kg-C°)o

【答案】a固液共存大于351.5x103

【解析】(1)口][2][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由乙图可知,a物质

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晶体熔化要经过三个状态,分别是固态、

固液共存态、液态,由乙图可知,第6min时a物质是正在熔化的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为固液共

存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内能不断增大,故a物质第9min时的内能大于第3min时的内能。

⑵⑷[5]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温度计分度值为1C。,故此时的温度为35C。;该晶由体固态到开始

熔化用时3min,温度上升30C。,全部变为液体后用时3min,温度上升20C。,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吸收

的热量相同,物质的质量不变,于是有

/“/A%=c9m"

公式变形得

CgAfj10PxlO3J/(feg?C)x℃

—=1.5xlO3J/(^?C)

加2-20℃

23.(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室温下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中温度计示数为C。;

(2)由实验数据绘制成图所示图像,可知,A2段该物质是态,8C段(选填“需要”

或“不需”)吸热;由实验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如图,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拴有

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

使冰的熔点(选填“升高”或“降低”)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

金属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答案】-3固需要晶体增大降低

【解析】(1)口]由图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C。,液面在。以下第三个刻度,所以温度计示数为-3C。。

(2)[2][3][4]观察图像可知,冰在B点还未开始熔化,即AB段该物质为固态;在C点已经完全熔化,而

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

(3)⑸⑹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压力

一定,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部分受力面积较小,增大了压强,从而降低冰的熔点,使金属丝下方的冰

块先其它部分的冰熔化。

24.(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利用一次性纸杯研究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装置如图甲所示。

c

7o二7o

-

^一

一E-

6oT二6o

j

n

n

pE-=

n

5Or5o

p

nE-=

n

E-/mi

(1)实验中,应使用酒精灯的焰对纸杯加热。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

的水温为C0;

(2)当水温升高到90C后,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特点为;

(3)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

(4)取下温度计,继续加热,在水烧干之前纸杯没有被烧坏,主要原因是水沸腾需要,使纸杯的

温度低于着火点。

【答案】外66温度保持不变水蒸气吸热

【解析】⑴[1]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fC,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66℃。

(2)[3]图丙所示的图像中,水沸腾时图线变得平直,温度不再上升,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保持不变。

(3)[4]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放出大量的水蒸气,所以

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4)⑸因为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并且水的沸点低于

纸的着火点,所以纸杯没有燃烧。

25.(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小海在劳动课实践中发现,水滴入热油锅中,油花四溅。为何会出现这种

现象?小海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如下探究。

甲乙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从水温达到90C。开始,每隔Imin记录一次温度,直至水沸腾并持续加热一段时间。

(1)小海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了相应的点,如图乙所示;

①请你根据图乙中描出的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②根据绘制的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C。;

(2)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如果被这样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同温度的水会大量的热;

(3)小海发现,当试管内的水沸腾时,烧杯中的食用油却没有沸腾,由此可知食用油的沸点比水的沸

点所以水滴入热油中会迅速汽化,引起油花四溅。

【解析】(1)①⑴根据图乙中描出的点,用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②[2]根据绘制的图像,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上升到100C。后不再上升,可知水的沸点是100C。。

(2)[3][4]水蒸气烫伤时,水蒸气在人体皮肤表面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放出热量,所以比同温度的开水烫

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成同温度的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3)[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当试管内的水沸腾时,烧杯中的食用油却没有沸腾,表明油沸腾时的温

度比水要高一些,所以水滴入热油中会迅速沸腾,引起油花四溅。

26.(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生活中常将牛奶放在热水中(即“水浴法”)加热,如图甲所示。小

明想知道牛奶的沸点,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图甲

(1)实验中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工具是;小明用酒精灯给牛奶加热,当温度接近90C。,每隔O.5min记

录一次温度,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00.511.522.533.54

温度/C。9092949698100100100100

(2)牛奶沸腾时,内部涌出大量气泡,在表面堆积,不易破裂,需不断搅拌气泡;可见,牛奶的沸腾也是

一种剧烈的现象;同时奶香四溢,这属于现象;

(3)实验表明,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表明牛奶沸腾需要热量;

(4)小明发现牛奶的沸点与水的沸点接近,但极容易溢出(俗称“漕(pu)锅”),用“水浴法”加热牛

奶的好处是(写出一条)。

【答案】秒表汽化扩散保持不变吸收方便安全(或省时,受热均匀,保

持营养等合理即可)

【解析】(1)⑴实验中要测量时间,实验室用秒表测量时间,故还需要秒表。

(2)[2][3][4]汽化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其中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奶香四溢,是牛奶分子做不

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闻到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

(3)[4][5]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可知,牛奶加热到2.5min以后温度保持不变,故

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并且沸腾过程中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说明牛奶沸腾时要吸收热量。

⑷[6]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优点是方便安全,不会“漕锅”,因为牛奶达到沸点后不能从外界吸收热

量,故不会沸腾,出现“漕锅”。另外水浴法加热,牛奶受热均匀,能有效锁住牛奶营养。

27.(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

及时融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C。;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选填“晶体”

或“非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丁图中B图象;

(4)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

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自下而上-3晶体增大降低

【解析】(1)⑴实验中为了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底,所以实验器材需

要自下而上组装。

[2]由图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液面在0C。以下,则温度计的示数为-3C。。

(2)[3]根据图丁A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为晶体。

[4]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4)[5]分析丁图C图线可知,加入盐后冰熔化时的温度降低,说明熔点会降低。

第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

JI----------------------------------

回顾核心考点

■考点1识别六种物态变化

1.六种物态变化的辨析

区分六种物态变化的关键是结合实际情景明确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初、末状态,再根据各物态变化的概

念进行辨析,有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变化过程的吸、放热情况。

2.六种物态变化的应用

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现象,可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因此在解答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生产中

应用类问题时只需结合其吸、放热情况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考点2物态变化与热量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考点3物态变化中的实验探究

1.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加热方法:水浴法;优点:使物质均匀受热

(2)图像分析

①晶体:图象上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对应温度是熔点;其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②非晶体:图象一直曲线上升,其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3)晶体熔化时物质的状态:

①温度低于熔点为固态

②温度等于熔点:刚开始时为固态,中间过程为固液共存态,刚结束时为液态

③温度高于熔点为液态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器材安装:自下而上

(2)图象分析

①先上升,处于加热状态,再平行横轴,对应温度是沸点,处于沸腾状态;

②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③沸腾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气泡变化

①沸腾前少,且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小

②沸腾时多,且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

‘二)考点4物态变化中的图像问题

1.物理学中常采用图象法,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它具有直观、形象、简洁和概括力强的

独特优点,能将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物理状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2.在研究物质熔化、凝固和液体的沸腾规律时,常用温度-时间图象来直观地表示相关规律。

3.用图象法解决物态变化问题的思路

(1)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

(2)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3)明确图象中某点的意义是某一时刻对应的物质温度的高低

(4)明确水平段的意义:表示熔化、凝固或沸腾阶段;隐含着熔点、凝固点或沸点的值

(5)明确图象没有水平段的意义:是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图象

知识通关演练

1.(2024西藏•二模)念青唐古拉山脉山顶白雪皑皑,冰川广布,山下绿草如茵,湖光山色,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中关于该地区水的三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湖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B.冰川雪熔化,形成溪流汇聚到湖

C.水蒸气凝固,形成雪花落在山顶D.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小水珠聚集成白云

【答案】B

【解析】A.湖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冰川雪由固态变为液态形成溪流是熔化现象,故B正确;

C.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的雪花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聚集成白云,故D错误。

故选Bo

2.(2024.天津和平.一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24节气倒计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小寒”节气到

来,树木会披上厚厚的雾淞,如图所示,雾淞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答案】C

【解析】雾淞是空气中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情况下遇冷放热后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属于凝华现象,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o

3.(2024•广东惠州•一模)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大致体现液态海波凝固特点的是()

【答案】D

【解析】海波是晶体,晶体凝固前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A.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

的熔点,因此为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又因为该物质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

合题意;

C.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该物质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

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

的凝固点,因此为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4,山东荷泽一模)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液共存态

C.在第3min时不吸热不放燕,内能不变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AB段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升高,BC段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不变,故该图是晶

体的熔化图像,故A错误;

B.第2min到第4min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在第4min时熔化完成是液态,故B错误;

C.第2min到第4min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故内能增加,故C错误;

D.第2min到第4min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温度保持80C。,故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为80C。,故D正确。

故选D。

5.(2024.河北沧州,一模)由于季节转换,增加了人们患流感的风险,生活中常用酒精进行消毒降温,喷

在手上的酒精会很快变干并感到凉爽,这是由于酒精()

A.熔化吸热B.液化放热C.汽化吸热D.升华放热

【答案】C

【解析】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手上的酒精会很快变干,是因为液态的酒精变

为了酒精气体散发到空气中,此过程中吸收热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6.(2024・山西大同•一模)周末,妈妈做饭时小晋帮忙打下手,他用瓦罐来煲汤。一段时间后他打开瓦罐

盖,发现盖子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下列四季自然现象的成因与小水珠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B.夏季,薄雾渐起

C.深秋,霜挂枝头

D.雾淞初现

【答案】B

【解析】盖子上出现小水珠是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盖子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雾淞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7.(2024.江苏南通一模)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中,物态变化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答案】B

【解析】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

B.防护窗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

C.针管中的液态乙醛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乙醛气体液化形成的;

D.舞台上的烟雾是干冰升华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热量,属于液化现象;

综上所述,B的物态变化与其他三个不同。

故选Bo

8.(2024黑龙江.一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盛水的烧杯;B,酒精灯;C.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

如图1所示,正确的安装顺序是(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2)甲、乙两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别用质量为比用和加z的水进行实验,根

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分析图像可知,m申(填或

"="),实验时的大气压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