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莫言小说专练

莫言作品:《蛙》

《红高粱家族》

《奇死》

《诗人金希普》

《儿子的敌人》

《放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蛙(节选)

莫言

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

譬如陈鼻、赵眼、吴大肠、孙肩……这风气如今已不流行,年轻的父母们,都不愿

意以那样古怪的名字来称谓自己的孩子。

我们是I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的。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

的事件,大都与吃有关。那是一吨龙口煤矿生产的优质煤块,亮晶晶的,断面处能

照清人影。我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么亮的煤。村里的车把式王脚,赶着马车,把那吨

煤从县城运回。王脚方头、粗颈、口吃,讲话时,目放精光,脸憋得通红。他儿子

王肝,女儿王胆,都是我的同学。王肝与王胆是异卵双胎。王脚脖子上有汗,解下

腰间那块蓝布擦拭。擦汗时看到儿子王肝和女儿王胆,便大声喝斥:回家割草去!

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

王胆转头就跑——她跑起来身体摇摇摆摆,重心不稳,像个初学走路的婴孩,很是

可爱——王肝往后缩缩,但不走。

王肝为父亲的职业感到荣耀。现在的小学生,即便父亲是开飞机的,也体会不

到王肝那时的荣耀。村子里有很多人羡慕这职业,但都望骡却步。这骡子已经咬伤

过两个儿童:第一个是袁脸的儿子袁腮,第二个是王胆。马车停在她家门前时,她

到骡前去玩,被骡子咬着脑袋叼起来。

我们都很敬畏王脚。他身高一米九,双肩宽阔,力大如牛,二百斤重的石碌磕,

双手抓起,胳膊一挺,便举过头顶。尤其让我们敬佩的,是他的神鞭。疯骡咬破袁

腮头颅那次,他拉上车闸,双腿叉开,站在车辕两边,挥舞鞭子,抽打疯骡屁股。

那真是一鞭一道血痕,一鞭一声脆响。疯骡起初还尬蹶子,但一会儿工夫便浑身颤

抖,前腿跪在地上,脑袋低垂,嘴巴啃着泥土,撅着屁股承揍。后来还是袁腮的爹

袁脸说,老王,饶了它吧!王脚才悻悻地罢休。袁脸是党支部书记,村里最大的官。

他的话王脚不敢不听,疯骡把王胆咬伤后,我们都期待着再看一场好戏,但王脚一

鞭也没打。他从路边石灰堆上抓起一把石灰,掩在王胆头上,把她提回家去。他没

打骡子,却抽了老婆一鞭,踢了王肝一脚。

我们指指点点地议论着那头棕色的疯骡。它瘦骨伶仃,眼睛上方有两个深得可

放进一枚鸡卵的凹陷。它的目光忧伤,似乎随时都会放声大哭。我们无法想象这样

一匹瘦骡子怎会爆发出那样大的力量。当我们一边议论一边向那骡子靠近时,王脚

便停止铲煤,用凌厉的目光逼视我们,吓得我们连连倒退。

堆在学校伙房前的煤堆渐渐高起来,车上的煤渐渐少了。我们不约而同地抽鼻

子,因为我们嗅到了一种奇异的香味。仿御是燃烧松香的味儿,又仿御是烧烤土豆

的味儿。我们的嗅觉把我们的目光吸引到那一堆亮晶晶的煤块上。我们站在煤堆前,

低头弯腰,像地质爱好者发现了奇异矿石;我们抽动鼻子,像从废墟中寻找食物的

狗。说到这里,首先要感谢陈鼻,其次要感谢王胆。是陈鼻首先捡起一块煤,放在

鼻边嗅,皱着眉,仿佛在思索什么重大问题。他的鼻子又高又大,是我们取笑的对

象。思索了一会,他将手中那块煤,猛地砸在一块大煤上。煤块应声而碎,那股香

气猛地散发出来。他拣起一小块,王胆也拣起一小块;他用舌头舔舔,品咂着,眼

睛转着圈儿,看看我们;她也跟着学样儿,舔煤,看我们。后来,他们俩互相看看,

微微笑笑,不约而同地,小心翼翼地,用门牙啃下一点煤,咀嚼着,然后又咬下一

块,猛烈地咀嚼着。兴奋的表情,在他们脸上洋溢。陈鼻的大鼻子发红,上边布满

汗珠。王胆的小鼻子发黑,上面沾满煤灰。我们痴迷地听着他们咀嚼煤块时发出的

声音。我们惊讶地看到他们吞咽。他们竟然把煤咽下去了。

他压低声音说:伙计们,好吃!她尖声喊叫:哥呀,快来吃啊!他又抓起一块

煤,更猛地咀嚼起来。她用小手拣起一块大煤,递给王肝。我们学着他们的样子,

把煤块砸碎,捡起来,用门牙先啃下一点,品尝滋味,虽有些牙磅,但滋味不错。

陈鼻大公无私,举起一块煤告诉我们:伙计们,吃这样的,这样的好吃。他指着煤

块中那半透明的、浅黄色的,像琥珀一样的东西说,这种带松香的好吃。我们班三

十五个学生,除了几个女生不在,其余都在。我们每人攥着一块煤,咯咯崩崩地啃,

咯咯嚓嚓地嚼,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神秘的表情。我们仿佛在进行一场

即兴表演,我们仿佛在玩一种古怪游戏。

肖下唇拿着一块煤,翻来覆去地看,不吃,脸上带着蔑视的神情。他不吃煤因

为他不饿,他不饿因为他爹是公社粮库保管员。伙夫老王惊呆了。他手上沾着面粉

跑出来。天哪,他手上沾着面粉!当时在学校伙房就餐的除了我们的校长和我们的

教导主任之外,还有两个在乡下驻点的公社干部。老王惊呼:孩子们,你们干什么?

你们……吃煤?煤也能吃?王胆用小小的手举着一块大煤,细声细气地说:大叔,

太好吃了,给你一块尝尝。老王摇着头,道:王胆,你这小女孩,也跟着这帮野小

子胡闹。王胆咬了一口煤,说:真的好吃嘴,大叔。

这时已是傍晚,红日西沉。那两个在这里搭伙就餐的公社干部骑着车子来了。

他们也被我们吸引住了。老王挥舞着扁担轰赶我们。那个姓严的公社干部——好像

是个副主任——制止了老王。他的脸色很难看,挥了一下手,转身钻进了伙房。

(节选自莫言小说《蛙》,有删改)

文本二

在莫言看来,想象力就是一个作家的灵魂。在《生死疲劳》中,他透过充满想

象力的动物视角,为读者讲述了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

猪等牲畜的故事。“故事有些荒诞,但其中情节我是早就构思好的。想到用‘六道轮

回'来布局整篇小说后,我就一气呵成写完了《生死疲劳》这部作品。”

对于莫言,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给予的评价是:“他将魔幻现实

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

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节选自《莫言谈文学:最疯的想象,最真的现实》,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身体部位和器官给孩子取名,这种古怪的风气隐喻了特殊年代里人们对身体对

生命的重视。

B.车夫从县城运来煤块,他身材魁梧,性格豪迈,在饥饿年代里,给我们留下了极

为深刻的记忆。

C.王脚擦汗时看到孩子王肝和王胆,大声喝斥他们回家割草去,可见因饥饿,

人们亲情淡漠。

D.肖下唇和其他孩子对煤块的态度完全不同,因为他爹工作特殊他不饿,可“我们”

饥饿至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蛙》时我们会感觉到残酷:一是来自情节和人物命运,一是莫言客观冷静地

书写他人灵魂深处极致痛苦的残酷。

B.小说运用儿童视角,笔触细腻,貌似平静追忆,细细咀嚼则苦涩难耐,展现了特

定历史背景下人民生活的艰难。

C.小说极富荒诞色彩,融合了诙谐、戏谑风格,看似诡异,脱离现实,实则亦虚亦

实,亦幻亦真,匠心独运而富有张力。

D.小说的细节富于表现力,比如结尾,看到我们吃煤后,姓严的干部“脸色很难看”,

这个细节暗示了干群关系的疏离。

8.文本一中关于吃煤细节描写一直为人称道,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细节的?(4

分)

9.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

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结合这句话,联系本文和教材的《百年孤独(节选)》,

谈谈“魔幻”与“现实”的关系。(6分)

【答案】6.C7.D

8.①采用了儿童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展现了饥饿给人带来的切肤

之痛;

②动作描写,多次写道抽动鼻子,咀嚼煤块,猛烈的咀嚼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

幅由于极度饥饿而完全分不清何物可食的可怜的众生图;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肖下唇拿着煤块左看右看翻来覆去地看以及其蔑视的神情与

大家对煤块啧啧称赞其香的表现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饥饿对于人身心的极度

伤害。

9.①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根据。比如,《百年孤独(节选)》中丽贝卡吃土的情节,

源于拉丁美洲当地穷苦人民饿极了吃土的现实。而文本中孩子们吃煤的情节,也源

于饥饿的现实;

②魔幻般的想象与夸张,不失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比如文中写

孩子们吃煤的细节,闻气味,尝味道,微笑,然后大口咀嚼,非常生动,如见其人

其事。《百年孤独(节选)》中丽贝卡失眠的细节描写,睁大的眼睛,恐惧的心理,

也非常逼真;

③用魔幻的手法反映、象征现实。如文本中“吃煤”这个荒诞的情节,反映了特殊

年代人们极其饥饿、艰难的现实处境。而《百年孤独(节选)》中失眠、失忆,则隐

喻外来文明的入侵使印第安人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失去历史记忆的现实。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人们亲情淡漠”错误。依据“这骡子已经咬伤过两个儿童:第一个是袁脸的儿

子袁腮,第二个是王胆。马车停在她家门前时,她到骡前去玩,被骡子咬着脑袋叼

起来”可知王脚擦汗时看到孩子王肝和王胆,大声喝斥他们回家割草去,不是因为

亲情淡漠,而是因为骡子曾伤过王胆,他是再用粗鲁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关爱。

故选C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暗示了干群关系的疏离”错误。依据“王胆用小小的手举着一块大煤,细声细

气地说:大叔,太好吃了,给你一块尝尝。……他们也被我们吸引住了。老王挥舞

着扁担轰赶我们。那个姓严的公社干部一一好像是个副主任一一制止了老王”可知

干部脸色难看,不能推出干群关系的疏离,因为当伙夫赶“我们”走时,姓严的干

部制止了他。他脸色难看,是因为看到了孩子们的饥饿。

故选D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依据“我们站在煤堆前,低头弯腰,像地质爱好者发现了奇异矿石;我们抽动鼻

子,像从废墟中寻找食物的狗……兴奋的表情,在他们脸上洋溢”可知采用了儿童

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展现了饥饿给人带来的切肤之痛;

②依据“我们站在煤堆前,低头弯腰,像地质爱好者发现了奇异矿石;我们抽动鼻

子,像从废墟中寻找食物的狗……他用舌头舔舔,品咂着,眼睛转着圈儿,看看我

们;她也跟着学样儿,舔煤,看我们。后来,他们俩互相看看,微微笑笑,不约而

同地,小心翼翼地,用门牙啃下一点煤,咀嚼着,然后又咬下一块,猛烈地咀嚼着”

中的抽动鼻子,舔舔,咀嚼煤块,猛烈的咀嚼等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

由于极度饥饿而完全分不清何物可食的可怜的众生图;

③依据“肖下唇拿着一块煤,翻来覆去地看,不吃,脸上带着蔑视的神情”“王胆用

小小的手举着一块大煤,细声细气地说:大叔,太好吃了,给你一块尝尝。……真

的好吃嘴,大叔。”可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肖下唇拿着煤块左看右看翻来覆去地看

以及其蔑视的神情,与大家对煤块啧啧称赞其香的表现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

饥饿对于人身心的极度伤害。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根据。比如,《百年孤独(节选)》中“丽贝卡又开始吃土。

她第一次这么做多半出于好奇,以为讨厌的味道将是对付诱惑力的良药。……把一

撮撮泥土吃掉了。……在她心中留下了慰藉”丽贝卡吃土的情节,源于拉丁美洲当

地穷苦人民饿极了吃土的现实。而文本中孩子们吃煤的情节,也源于饥饿的现实;

②魔幻般的想象与夸张,不失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比如文中“他

拣起一小块,王胆也拣起一小块;……,猛烈地咀嚼着”写孩子们吃煤的细节,闻

气味,尝味道,微笑,然后大口咀嚼,非常生动,如见其人其事。《百年孤独(节选)》

中“她一走进屋子,马上坐在自己的摇椅里,开始咂吮指头,两只惊骇的大眼睛望

着大家,根本不明白人家问她什么”“每过半小时响起钟声的时候,她都惊骇地四

面张望,仿佛想在空中发现这种声音似的”等描写丽贝卡睁大的眼睛,恐惧的心理,

失眠的细节描写也非常逼真;

③用魔幻的手法反映、象征现实。如文本中“他拣起一小块,王胆也拣起一小块;……

用门牙啃下一点煤,咀嚼着,然后又咬下一块,猛烈地咀嚼着”“用门牙先啃下一点,

品尝滋味,虽有些牙磅,但滋味不错”这个“吃煤”荒诞的情节,反映了特殊年代

人们极其饥饿、艰难的现实处境。而《百年孤独(节选)》“她发现了某种疾病的征

状,这种疾病的威胁曾使她和弟弟永远离开了那个古老的王国,他俩还是那儿的王

位继承人咧。这儿也出现了失眠症……病人经常处于失眠状态,开头会忘掉童年时

代的事儿,然后会忘记东西的名称和用途,最后再也认不得别人,甚至意识不到自

己的存在,失去了跟往日的一切联系,陷入一种白痴似的状态”中对失眠、失忆的

描写,则隐喻外来文明的入侵使印第安人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失去历史记忆的现

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高粱家族(节选)①

莫言

父亲手提勃朗宁枪,气喘吁吁,一头皮高粱上的白粉红尘。奶奶走到父亲面前。

奶奶刚过三十岁,扎着盘头髻,刘海五察,像稀疏的珠帘遮着光洁的额头。奶奶的

眼睛里永远秋水汪汪,有人说是被高粱酒熏的。

奶奶问:“怎么啦?”

父亲呼呼喘着气,把勃朗宁枪插进腰带。

“鬼子没来?”奶奶问。

父亲说:“冷支队,哼!我们饶不了他!”

“怎么回事?”奶奶问。

父亲说:“擀拌饼。”

“没听到打呀!”奶奶说。

父亲说:“擀拌饼,多卷鸡蛋大葱。”

奶奶问:“鬼子没有来?”

“余司令让擀拌饼,要你亲自送去!”

奶奶说:“乡亲们,回去凑面擀拌饼吧。”

父亲转身要跑,被奶奶伸手拉住,奶奶说:“豆官,告诉娘,冷支队是怎么回事?”

父亲挣开奶奶的手,气汹汹地说:“冷支队没见影,余司令饶不了他们。”

父亲跑了。奶奶追着父亲瘦小的身影,叹了一口气……

奶奶挑着一担拌饼,王文义的妻子挑着两桶绿豆汤,匆匆地往墨水河大桥赶。

她们本来想斜穿高粱地,直插东南方向,但走进高粱地后,才发现挑着担子寸步难

行。奶奶说:“嫂子,走直路吧,慢就是快。”奶奶和王文义的妻子,像两只飞翔的

大鸟,在非常空虚的大气里,极端充实地移动。奶奶换上了一件深红上衣,她们走

上弯弯曲曲的墨水河堤,顾不上看堤坡盛开着的黄花和堤外密密匝匝的血红高粱,

一个劲儿地往东赶。

父亲早就跑回桥头。父亲向余司令报告,说抨饼一会就到,余司令满意地在他

头上打了一巴掌。队员们多半躺在高粱地里,对着太阳晒鼻孔。父亲又跳到公路上

来,公路黄中透出白来,疲惫不堪。后来父亲就到河堤上坐着了。他看一会东,看

一会西,看一会河中流水,看一会野鸭子。河里的景色很美,每一棵水草都活着,

每一朵小小的浪花里,都隐藏着秘密。日头正晌了,河里泛起热哄哄的腥气,到处

都闪烁光亮,到处都滋滋地响。父亲觉得,天地之间弥漫着高粱的红色粉末,弥漫

着高粱酒的香气。父亲一仰身子躺在堤上,就在这一瞬间,他心里一阵猛跳,后来

他才明白,原来一切等待都会有结果的,这结果出现时,是那么普通平常,随便自

然。

“汽车。”我父亲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没有人理他。

“鬼子的汽车!"我父亲跳起来,怔怔地望着那些像流星一样射过来的汽车。汽

车的尾部拖着一条长长的焦黄的尾巴,车头上劈劈叭叭地晃动着白炽的光芒。

“汽车来啦!”父亲的话像一把刀,仿佛把所有的人斩了似的,高粱地里笼罩着

痴呆呆的平静。

余司令高兴地吼一声:''小舅子们,到底来了,弟兄们,准备好,我说开火就开

火。”

路西边,哑巴拍着屁股跳高。几十个队员,都哈着腰,提着武器,趴到河堤度

坡上。

已经听到了汽车嗡嗡的吼叫声。父亲伏在余司令身边,擎着沉重的勃郎宁手枪,

手腕灼热酸麻,手掌汗水粘湿,手虎口那儿有一块肉突然跳了一下,接着便突突地

乱跳起来。父亲惊讶地看着那块杏核大的皮肉有节奏地跳动,好像里边藏着一只破

壳欲出的小鸟。

汽车飞快地驶近,增大,车头前那两只马蹄大的眼睛射出一道道白光。父亲是

平生第一次看到汽车,父亲猜想着这种怪物是吃草还是吃料,是喝水还是喝血,它

们比我家那两头年轻力壮的细腿骡子跑得还要快。月亮般的车轮飞速旋转,黄尘飞

腾。临近石桥时,汽车慢慢减速,黄烟从车后漫过车头。

父亲把头使劲缩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冰冷从脚底上升到腹部,在腹部集合成团,

产生强大压力,父亲感到尿急,他用力扭动着臀部。余司令严厉地说:“兔崽子,别

动!”这时,汗透红罗衫的我奶奶和气喘吁吁的王文义妻子出现在蜿蜒的墨水河堤上。

我奶奶挑着一担拌饼,王文义妻子挑着一担绿豆汤,轻松地望见了墨水河中凄

惨的大石桥。奶奶欣慰地对王文义妻子说:“嫂子,总算挨到了。”奶奶出嫁之后,

一直养尊处优,这一担沉重的拌饼,把她柔嫩的肩膀压出了一道深深的紫印。这道

紫印,是我奶奶英勇抗日的光荣的标志。

还是我父亲最先发现我奶奶,我父亲靠着某种神秘力量的启示,在大家都目不

转睛地盯着缓缓逼近的汽车时,他往西一歪头,看到奶奶像鲜红的大蝴蝶一样款款

地飞过来。父亲高叫一声:“娘——”

父亲的叫声,像下达了一道命令,从日本人的汽车上,射出了一阵密集的子弹。

枪声沉闷,像雨夜中阴沉的狗叫。父亲眼见着我奶奶胸膛上的衣服啪啪裂开两个洞。

奶奶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一头栽倒,扁担落地。两笆斗拌饼,一笆斗滚到堤南,一

笆斗滚到堤北。那些雪白的大饼,葱绿的大葱,揉碎的鸡蛋,散在绿草茵茵的草坡

上。王文义妻子挑来的那担绿豆汤一桶倾倒,另一桶也倾倒,汤汁淋漓,如同英雄

血。''娘——"我父亲撕肝裂胆地高叫一声,身体弹到堤上。他在弹上堤的同时,就

扔掉了手枪,手枪落在了一棵叶子折断的金色苦菜花上。父亲张着两只手,像飞腾

的小鸟,向奶奶扑去。河堤上安静,落尘有声,河水只亮不流,堤外的红高粱沉默

不语。奶奶平卧堤上,脸贴着堤边的野草。奶奶背上,有两个翻边的弹洞,一股新

鲜的高粱酒的味道,从那洞里涌出来。父亲扳着奶奶的肩头,把奶奶翻过来。奶奶

脸上没有受伤,面容整肃,头发纹丝不乱,五缪刘海下,两条眉梢儿下垂,奶奶半

睁着眼,苍翠的脸上双唇鲜红。奶奶睁开眼,满脸绽开天真的笑容。

鬼子汽车停在桥头,马达高一阵低一阵轰鸣着。

一个高大的人影在河堤上一闪,父亲和奶奶被拉下河堤。父亲未及思想,又一

阵狂风般的子弹,把他们头上的无数棵高粱,打断了,打碎了。

飞散的红高粱米粒在奶奶脸上弹跳着,有一粒竟蹦到她微微翕开的双唇间,搁

在她清白的牙齿上。父亲看着奶奶红晕渐褪的双唇,哽咽一声娘,双泪落胸前。在

红高粱织成的珍珠雨里,奶奶睁开了眼,奶奶的眼睛里射出珍珠般的彩虹。

(有删改)

【注释】①莫言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以抗日战争及我国20世纪30、40年代高

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塑造了“我爷爷”“我奶奶”等为代表的一批抗日英雄形

象。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出现“我奶奶”“我父亲”这种第一人称叙事下的称呼,“我”作为事件的亲历者,

运用有限视角,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

B.奶奶冒着生命危险给抗日队伍送扶饼时“顾不上看堤坡盛开着的黄花和堤外密密

匝匝的血红高粱”,充分表现了奶奶希望尽快支援前线的急迫心理。

C.“父亲惊讶地看着那块杏核大的皮肉有节奏地跳动,好像里边藏着一只破壳欲出

的小鸟”,充满童趣的表达写出了父亲面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独特感受。

D.“奶奶像鲜红的大蝴蝶一样款款地飞过来”与前文“奶奶换上了一件深红上衣”形成

呼应,为奶奶的牺牲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

7.关于文中奶奶、王文义妻子牺牲的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奶奶欢快地叫了一声”,不是传统革命英雄在中枪后的振臂高呼、豪言壮语,

而是借“欢快”一词,用喜来衬悲,加重了悲的表达效果。

B.“挑来的那担绿豆汤一桶倾倒,另一桶也倾倒,汤汁淋漓,如同英雄血”,这句

采用反复、比喻手法,肯定两位女子是牺牲的英雄。

C.“河堤上安静,落尘有声,河水只亮不流,堤外的红高粱沉默不语”,外在环境

的“静”渲染了奶奶牺牲时凝重悲怆的氛围。

D.奶奶牺牲在漫天的高粱雨中,作者运用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细腻

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在面对死亡时的无畏与坦然。

8.莫言的老师徐怀中先生在《莫言论・序言》中提到,“《红高粱家族》换了观察战

争的角度,改变了以往写抗日战争的陈旧套路”,请就这一看法,结合文中相关内容

加以分析。(4分)

9.文中多次写到“红高粱”,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A7.D

8.①将具有本土农民生活特色的场景融入战争叙事中,如“多卷鸡蛋大葱”“对着太

阳晒鼻孔”,增强了战争叙事的真实性和生活化;

②将牺牲者设置成两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普通百姓的质朴善良反衬侵略者的凶残

丑恶;

③采用儿童视角,用儿童天真甚至富有童趣的眼光来展现战争,凸显战争的残酷;

④语言富有诗情画意,如画的家乡风景,富有浪漫气息的死亡,表现出了当地百姓

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9.①呼应标题,作为文章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紧凑。

②渲染氛围。天地之间弥漫着高粱的红色粉末,弥漫着高粱酒的香气,渲染了热烈

浓郁的氛围。

③推动情节发展。奶奶和王文义妻子原本准备从高粱地穿过,但后来嫌太慢改道墨

水河堤,这为后文两人的行踪被日本鬼子发现作铺垫。

④塑造人物形象。高粱酒熏出奶奶水汪汪的眼睛,高粱酒的味道从奶奶背上被击中

的地方流出,红高粱孕育了英勇干练的奶奶。

⑤暗含主旨。红高粱象征着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我,作为事件的亲历者,运用有限视角”错误。《红高粱》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

的儿童视角,通过孩子的眼光和心灵来观察成人世。儿童处于成人世界的边缘,用

一种窥探的旁观者的眼光去看待成人的世界,剥离了覆盖在生活表面的伪饰,还原

一个充满质地感的生活世界,文本的叙述者改变成年人的视角,以儿童的思维习惯

和行为方式进入叙事系统。由于认知的限制,复杂的生活形态使他们不能进行理性

价值评判,因而道德化的议论和说教退出文本,“讲述”成了“显示”。“我”并不是事

件的亲历者,也不是有限视角。

故选Ao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场景的能力。

D.“运用……心理等描写”错误。没有“心理描写”-

故选Do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原文“父亲说:,擀抹饼,多卷鸡蛋大葱。,”“雪白的大饼,葱绿的大葱,揉碎的鸡蛋”

等内容显示了本土农民生活特色的场景,将其融入战争叙事中,增强了战争叙事的

真实性和生活化;

原文“奶奶挑着一担技饼,王文义的妻子挑着两桶绿豆汤,匆匆地往墨水河大桥

赶”“我奶奶挑着一担技饼,王文义妻子挑着一担绿豆汤,轻松地望见了墨水河中凄

惨的大石桥”“父亲眼见着我奶奶胸膛上的衣服啪啪裂开两个洞。奶奶欢快地叫了一

声,就一头栽倒,扁担落地。两笆斗技饼,一笆斗滚到堤南,一笆斗滚到堤北”可知,

小说的创新点是将牺牲者设置成两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普通百姓的质朴善良反衬

侵略者的凶残丑恶;

原文“父亲跑了。奶奶追着父亲瘦小的身影,叹了一口气……”“父亲是平生第一次看

到汽车,父亲猜想着这种怪物是吃草还是吃料,是喝水还是喝血,它们比我家那两

头年轻力壮的细腿骡子跑得还要快,,,,父亲看着奶奶红晕渐褪的双唇,哽咽一声娘,

双泪落胸前”可知,采用儿童视角,用儿童天真甚至富有童趣的眼光来展现战争,凸

显战争的残酷;

原文“每一棵水草都活着,每一朵小小的浪花里,都隐藏着秘密。日头正晌了,河里

泛起热哄哄的腥气,到处都闪烁光亮,到处都滋滋地响。父亲觉得,天地之间弥漫

着高粱的红色粉末,弥漫着高粱酒的香气”“奶奶背上,有两个翻边的弹洞,一股新

鲜的高粱酒的味道,从那洞里涌出来”“在红高粱织成的珍珠雨里,奶奶睁开了眼,

奶奶的眼睛里射出珍珠般的彩虹”可知,语言富有诗情画意,如画的家乡风景,富有

浪漫气息的死亡,表现出了当地百姓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物象含义的能力。

原文“奶奶的眼睛里永远秋水汪汪,有人说是被高粱酒熏的”“队员们多半躺在高粱地

里”“一股新鲜的高粱酒的味道,从那洞里涌出来”“父亲未及思想,又一阵狂风般的

子弹,把他们头上的无数棵高粱”“在红高粱织成的珍珠雨里,奶奶睁开了眼”可知,

呼应标题,作为文章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紧凑。

原文“父亲觉得,天地之间弥漫着高粱的红色粉末,弥漫着高粱酒的香气”“奶奶背上,

有两个翻边的弹洞,一股新鲜的高粱酒的味道”“在红高粱织成的珍珠雨里,奶奶睁

开了眼,奶奶的眼睛里射出珍珠般的彩虹”可知,渲染氛围。天地之间弥漫着高粱的

红色粉末,弥漫着高粱酒的香气,渲染了热烈浓郁的氛围。

原文“她们本来想斜穿高粱地,直插东南方向,但走进高粱地后,才发现挑着担子寸

步难行,,,,嫂子,走直路吧,慢就是快”“奶奶换上了一件深红上衣,她们走上弯弯曲

曲的墨水河堤,顾不上看堤坡盛开着的黄花和堤外密密匝匝的血红高粱,一个劲儿

地往东赶”“这时,汗透红罗衫的我奶奶和气喘吁吁的王文义妻子出现在蜿蜒的墨水

河堤上”可知,推动情节发展。奶奶和王文义妻子原本准备从高粱地穿过,但后来嫌

太慢改道墨水河堤,这为后文两人的行踪被日本鬼子发现作铺垫。

原文“奶奶的眼睛里永远秋水汪汪,有人说是被高粱酒熏的”“奶奶背上,有两个翻边

的弹洞,一股新鲜的高粱酒的味道,从那洞里涌出来”“飞散的红高粱米粒在奶奶脸

上弹跳着,有一粒竟蹦到她微微翕开的双唇间,搁在她清白的牙齿上”可知,塑造人

物形象。高粱酒熏出奶奶水汪汪的眼睛,高粱酒的味道从奶奶背上被击中的地方流

出,红高粱孕育了英勇干练的奶奶。

原文“顾不上看堤坡盛开着的黄花和堤外密密匝匝的血红高粱”“队员们多半躺在高

粱地里,对着太阳晒鼻孔”“父亲觉得,天地之间弥漫着高粱的红色粉末,弥漫着高

粱酒的香气”“高粱地里笼罩着痴呆呆的平静”“河堤上安静,落尘有声,河水只亮不

流,堤外的红高粱沉默不语”可知,暗含主旨。红高粱象征着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

神。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奇死

莫言

成麻子带领鬼子兵轰炸完村里的草鞋窘子后,终于获得解放。他倚在一棵树上

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鬼哭狼嚎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

的皮,一滑到底。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村东头偏僻角落上那个数一数二的

大窖子,每天夜里都聚着三十二十的男人,一边编草鞋,一边说笑。日本人往这个

窖子里投进去四十多颗炸弹,爆炸过后,客子就成了一个颓平的坟墓,只有一根支

撑顶盖的柳木棍子从泥土中伸出来,像枪口一样指着红彤彤的天。

他挣扎着回到家里时,发现他漂亮的妻子和十三岁的女儿躺在院子里,肝肠涂

了一地。他眼前乌黑,直挺挺地摔倒了。……他躺着,有时自觉死去了,有时又觉

得还活着……他追赶着玫瑰色天空中漂游着的一大片圆圆的红云,妻子、女儿,村

里许多熟悉的男女老幼,都站在上边。他在地上飞跑,仰着脸,追赶那片缓缓移动

的云。云上的人都不理他,都对着他哗唾沫,连妻子女儿也对着他哮唾沫。他急急

忙忙地辩解着,说自己给日本人带路是怎样万般无奈。可是那云里的唾沫更像雨点

般落下。他眼见着云团越飞越高,终于变成一个血红的亮点……他醒过来后又开始

寻找儿子,八岁的儿子头朝下脚朝上立在水瓮里,身体僵硬如一段棍棒。

成麻子把绳子拴在大门框上,挽出一个圆圆的圈套……一个小伙子高举一把腰

刀,横着把绳子斩断。

一九四。年早春,天气异常寒冷。这时,成麻子已是胶高大队里有名的虎胆英

雄。他不愿用枪,只愿用手榴弹,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把一枚枚木柄手榴

弹闭着眼乱扔。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说也奇

怪,那些弹片像飞蝗一样从他身边飞过,却从没碰伤过他的肉体。

这天,大队长江小脚召开干部会议。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中队长站起来:“我们是

共产党,饿死不低头,冻死不弯腰,谁要认贼作父,丧失气节,我就和他刀枪相见!

”脸色枯黄的干部也毫不示弱,说;''共产党就是要把人饿死冻死吗?共产党是最聪明

的人,应该机动灵活,投降伪团长,是假投降。小忍为大谋,只有保存革命力量,

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成麻子说:“大队长,我有一条计可解决这问题。

胶高大队采纳了成麻子的计策,趁着暗夜,偷走了我父亲和爷爷钉在村里断壁

残墙上的一百多张狗皮,又盗走了爷爷藏在枯井里的几十支钢枪。他们四处打狗,

补充了营养,恢复了体力,筹齐了避寒衣——每人一张狗皮。那年漫长寒冷的春天

里,高密东北乡广阔的大地上,出现了一支身披狗皮的英雄部队,使鬼子,尤其是

使伪团闻狗叫而丧胆。

第一场战斗发生在古历二月初二,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日头将落时,胶高大

队是日落时离的村,村里有人曾看见过当时情景:在血红的暮色里,二百多个土八

路哈着腰出了村。他们每人披一张狗皮,狗毛朝外;狗尾巴拖在两腿间。成麻子披

着一张黑狗皮,胸前挂一个布袋.布袋里装着二十八颗手榴弹。

他们潜入马店镇时,已是半夜,寒星满天,严霜遍地。为了行动方便,成麻子

把挂在胸前的一袋手榴弹摘下来,摸出了一枚披在腰里。他把手榴弹袋子递给一个

身材高大的队员,说:“我在门口得手后你快点送上来。”那队员点点头。

微弱的星光照耀着大地,日伪营房挂着十几盏马灯,院子里昏黄如傍晚。大门

口游动着两个鬼魂般的伪军,影子长长地投在地上。从大门不远修建炮楼的砖石堆

后边,跳出了一只黑色的老狗,他颠颠地跑着;紧跟在他身后,又追出了一条白狗,

一条花狗。他们厮咬着,翻滚着,趋着暗影,靠近了大门。在离大门只有十几步的

一堆木料暗影里,三条狗咬成一团。远远地看,像三条狗在争夺着什么美味佳肴。

大队长江小脚在砖石堆后,满意地听着看着成麻子他们的精彩表演,不由想起

成麻子刚参军时那副木讷懦弱的样子,那时候他动辄流泪抹鼻涕,像个老娘们。

成麻子他们在木料堆的暗影里耐心地厮咬着。一个伪军弯腰寻到一块砖石,用

力投过去,怒骂一声:“这群瘟狗!”

成麻子摹仿出狗被击中的嗷嗷叫声。确实是惟妙惟肖,江大队长憋不住想笑。

伪军耐不住了,端着上着刺刀的步枪,小心翼翼地往木料堆旁走。狗厮咬得更

加欢快。伪军走到离木料堆三五步远时,成麻子他们从地上飞一样腾起,兵营里马

灯射出的昏黄光线照耀着他们的皮毛,好像三道闪电飞向两个伪军。两个伪军都像

装满沙土的布袋沉甸甸地倒了。

成麻子在大门口接住了他那一袋子手榴弹,发疯地往瓦房扑去。他对准一个窗

口,接二连三地投进去二十颗手榴弹,屋子里的爆炸声和受伤鬼子的惨叫声使他想

起几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窖子里扔炸弹的情景。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

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

的裂痕。

这场战斗,是胶高大队组建以来最大的战斗、绝对辉煌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

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

着一条狗;从前边看,吊着一个人。

(节选自《红高粱家族》,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麻子为了保命出卖乡亲,带鬼子兵轰炸了村里的草鞋窖子,让人觉得可恨;发

现妻子和儿女被害死,他生无可恋,想要自杀,又让人心生怜悯。

B.成麻子刚参军时动辄流泪抹鼻涕,后来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扔手榴弹从不弯腰

躲避,说明经过战火洗礼,他的思想发生蜕变,自觉为革命献身。

C.脸色枯黄的干部提出了假投降来解决队里的饥寒问题,说明他处事机动灵活;中

队长认为这是认贼作父,坚决反对,表明他坚持原则、看重气节。

D.小说结尾成麻子在村头柳树上吊自杀,一前一后、亦人亦狗的视觉形象描写,既

蕴含作者对历史人生的理性反思,也使读者反复咀嚼,回味深思。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村民在村东大鲁子编草鞋、说笑的情景,加重了成麻子的罪恶感,为

下文他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及最后自缢的情节做了铺垫。

B.小说写暮色、寒星、严霜的景象,为马店镇战斗渲染了清冷肃杀的气氛;星光微

弱、马灯昏黄的交代,也使战士扮狗骗伪军的情节显得合理。

C.成麻子他们伪装成狗,厮咬、翻滚、嚎叫,引得伪军投石怒骂、大队长憋不住想

笑,写出了战士们的表演以假乱真、惟妙惟肖。

D.作者善于运用色彩词汇,特别是红色系词汇,如一、二段中“红彤彤的天”“玫

瑰色天空”“红云〃〃血红的亮点”等,给残酷的战争带来温暖的底色。

8.小说第一、二段是如何表现成麻子痛苦挣扎的心理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本文题目最初叫“狗皮”,后来改为“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