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各课课文知识点归纳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各课课文知识点归纳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各课课文知识点归纳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各课课文知识点归纳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各课课文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各课课文知识点汇总归纳

第一课《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1.重点解释:

“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解”的意思:理解,懂得。“供”的意思:从事。

“儿女各当家”的意思是:村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担当起家庭的

生产劳动任务。

2.这首诗描写乡村中的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

子种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3.诗意是: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

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

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4.描绘了农忙时节男女老少一起忙碌的景象的诗句是:昼出耘田

夜继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两句诗中的“学”字使

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不但描写了孩子们模仿大人种

瓜的情景,而且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可爱、勤劳的形象,表达

了作者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美。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农村人们生活情景。

《稚子弄冰》

1.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祉,自

得其乐的盎然童趣。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描绘了儿童玩冰的情景。其中“玻璃”指一种天然玉石,也

叫水玉。

3.诗意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儿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

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祉。轻轻敲打,清

脆的响声穿林而过。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村晚》

1.《村晚》是一首描写了宁静的山村晚景的诗。古诗展示了一幅

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

2.诗中表现儿童调皮、可爱的诗句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

腔信口吹。

2.诗意是: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

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放牛回

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

灵活运用:

儿童是那样的天真可爱,“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反应”

写出了儿童学种瓜时的情景;“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

证”描绘了小孩“脱冰做戏”,以冰为徒的情景;“牧童归去横牛

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描写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处在地吹笛的

情景。

第二课《祖父的园子》

按课文内容填空重点句段:

1.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

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2.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

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花园

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课文重点理解:

1.本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主题:本文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表达

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

O

3.祖父的园子里有花,有菜,有树……这里是“我”童年的乐园。

本文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悠闲。

第三课《月是故乡明》

1.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季羡林先生认为

月是故乡明,作者借月亮,表达他对童年、故乡的思念之情。我

国有许多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

倍思亲。再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主题:本文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是作

者借月亮表达对童年、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3.课文中作者追忆了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几件童年

趣事。

4.文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他地

方见到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对比,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

月亮对比,表达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第四课《梅花魂》

按课文内容填空: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

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

折节。

课文重点内容理解:

1.主题: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通过写一位身在异国

他乡对老华侨对梅花的热爱,表现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

的深情。

2.《梅花魂》中的“魂”的意思是精神、品格,文中梅花的精神

指的是: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

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精神。自古以来,我国具有这种精

神的人物有文天祥、李大钊。

3.《梅花魂》写了五件小事,其中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外祖

父因不能回国而流泪这两件小事表面上与梅花无关,但直接表达

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外祖父因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外祖

父送我墨梅图、外祖父送我绣有梅花的手绢这三件事借梅花间接

表达了外祖父的情感。

4.文中出现的诗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这些诗都是外祖父教“我”的,它们都间接表达了外祖父思念家

乡的感情,能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还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乡

情。

第五课《草船借箭》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的第四十

六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我还知道这本书的其它故事:

《桃园三结义》。

2.故事以“借箭”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故事的

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经过是诸葛亮

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结果是周瑜自叹不如。

3.人物性格归纳——

诸葛亮:神机妙算、胆略过人。曹操:谨慎多疑。

鲁肃:忠厚老实、信守承诺。周瑜:妒才忌能、用心险恶。

4.课文从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来表

现他的特点。

“识人心”指他清楚鲁肃忠厚守信、周瑜嫉贤妒能,更知曹操谨

慎多疑;“知天象”主要指他算出三天后会有大雾;“晓地利”主

要指他回来时船轻水急。

5.《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

故事。我知道

三国的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第六课《景阳冈》

1.《景阳冈》选自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的《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

着重叙述武松在酒店喝酒和趁着洒兴上冈打虎的情形,表现了武

松豪放、勇敢、机敏的英雄性格。

2.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可概括为:喝酒、上冈、打虎、

下冈等几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打虎是重点。

4.《水浒传》这部名著共塑了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

好汉形象。我还知道这本书人其它人物的故事林冲风雪山神庙、

武松醉打蒋门神。我最喜欢《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他武艺高

强,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有着高强的武艺,他为人宽厚,当被

刺配沧州时,两个差人要谋害他,被鲁智深打倒后林冲还替他们

求情。

第七课《猴王出世》

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

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赫猿为亲;夜宿石崖

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

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课文重点内容理解:

1.本文选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的第一回,我还知道这部名

著中的其他故事: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这部小

说讲述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小说中的人物有:唐僧、孙

悟空、沙僧、猪八戒,我的最喜欢的人是孙悟空,原因是他不畏

艰险、锄强扶弱、当机立断、嫉恶如仇、不屈不挠。

2.主题:本文主要写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一段经历,表现了

石猴的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形象特点。

4.石猴被群猴拜为猴王,这是因为:群猴有言在先,谁可以钻进

瀑布,寻个源头,不伤身体,即拜为猴王,而石猴做到了。

第八课《红楼春趣》

1.《红楼春趣》选自我国名著《红楼梦》的第七十回,作者是清

代的曹雪芹。讲的是宝玉和黛玉等人一起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

事。

2.宝玉形象特点:率性、纯真。林黛玉:心地善良、谨小慎微。

本单元灵活运用:

1.我国的四大名著是指:吴承恩写的《西游记》,施耐庵写的《水

浒传》,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曹雪芹写的《红楼梦》。

2.“三借芭蕉扇”是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智取生辰纲”

是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小说《红楼

梦》中的故事,赵子龙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1.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

国汉字经历了“甲骨文一一金文一一小篆一一隶书一一楷书”的

演变过程。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2.汉字的种类有象形字、形声字、指事字等。我知道的形声字有:

枝、驾、蚊。

3.我知道的书法家有:王羲之、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

4.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研

究甲骨文的学科叫甲骨学。

5.清朝的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

6.古往今来,有许多书法家学习《千字文》,书写《千字文》,如:

智永、怀素.

7.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

的书法家,如:智永、怀素、文征明。

8.“楷书四大家”之一的唐代书法家欧阳洵以楷书名世,他的字

体被称为欧体。其实他的行书也写得很好,有著名的《千字文》

传世。

9.怀素的草书艺术成就可谓登峰造极,水平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

界,他被称为草圣。

10.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

草书和行书则分别由隶书和楷书衍生而成,隶书成为汉字发展史

上的分水岭。

11.在历史长河中“李”姓人才辈出。有春秋末期思想家李耳,

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军

事将领李广,桥梁专家李春,“诗仙”李白,药物学家李时珍,

革命领袖李大钊等。

12.读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们明白了

可以从: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等方面来

写研究报告。

13.搜集资料的方法有: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

14.本单元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都属于谐音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舅)梁山泊的军师一一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一一开动(冻)了咸菜烧豆腐一一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我还知道类似的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一一净是书(输)上

鞋不用锥子一一针(真)行

第九课《古诗三首》

《从军行》

1.诗意: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

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

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

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诗由情景交融

的环境描写转为

直接抒情。

3.《从军行》中描写边塞景象的诗句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

遥望玉门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诗意: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

尽,年复一年的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诗句用夸张、对偶的修

辞手法写出了祖国山河的雄奇壮丽,其中“人”字表现了河流的

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峻拔。

3.诗中表达中原人民愿望的诗句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

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诗意:身在蜀地时,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

衫,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可以从巴峡穿过

巫峡,在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听闻收复失地的消息,欣喜若狂,想要赶

快回到家乡。

3.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他被誉为“诗圣”,诗中“蓟北”

是泛指蓟州北部地区,是当时叛军盘踞的地方,本诗通过写作者

初闻喜讯的惊喜和做返乡准备,表现了作者忽闻胜利消息后的欢

快之情,全诗处处渗透着一个“喜”字。

4.古诗运用:

(1)诗中忽闻捷报喜极而泣的诗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

涕泪满衣裳”。

(2)诗中表现诗人归心似箭的句子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

襄阳向洛阳”。

(3)诗中写出将士的爱国情怀的句子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

破楼兰终不还”。

综合运用:

陆游的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让我体会到

祖国的河山如此壮丽。王之涣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

城万仞山”令人觉得玉门关是那样孤独。从李白的诗句“孤帆远

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我们读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

从王昌龄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我们

读出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1.主题:本文讲述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

牺牲,毛泽东主席知道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英遗

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主席常人的情感、伟人的

胸怀。

2.我认识了胸襟博大的毛泽东主席,面对丧子之痛,他作出的批

示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第十一课《军神》

1.体裁:小说。

2.主题:本文的作者是毕必成,主要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

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刘伯承为了尽量减少对大

脑的影响,拒绝使用麻醉剂,强忍巨大疼痛接受了手术。课文表

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他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

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

扬的感情。

3.沃克医生赞叹刘伯承是一声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他被沃

克医生称为“军神”的原因是他从容镇定,有钢铁般的意志和超

常的忍耐力。

第十二课《清贫》

1.主题:课文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方志敏被捕后,被国民

党兵士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

和舍已为公的高尚情操,指出洁白朴素的生活是革命者战无不胜

的力量源泉。

2.方志敏的品质是:清贫朴素、舍已为公。

3.《清贫》选自《可爱的中国》,作者是方志敏。

第十三课《人物描写一组》

1.《摔跤》

(1)本文选自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主人公是“小嘎

子”。

(2)《小兵张嘎》整部小说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

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位八路军战士的过程。课文节选小

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3)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塑造了小嘎子的形象特

点是: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胖墩的形象特点是:

朴实憨厚。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1)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小说讲述了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

一生,展示了老北京的风情世态。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的“他”是祥子。“挺脱”的意思

是强劲;结实。这个词概括了祥子高大健壮、充满活力的特点。

(3)课文通过对祥子的外貌进行描写,突出了他身体结实健美。

3.《两茎灯草》

(1)选自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主人公是严监生。

(2)课文选取了严监生临死前的片段,小说运用了讽刺的写作

手法,严监生的形象特点是:极度吝啬、爱财如命。作者抓住了

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来描写。

(3)主题:本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心疼点了两茎灯草,不

肯断气,直到赵氏掉了一个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视

财如命的形象。

第十四《刷子李》

1.课文中每次刷子李干活时必穿一身黑衣服,干完活,身上绝没

有一个白点。

2.主题:本文通过描写主人公刷子李的动作、外貌、语言,以及

曹小三的举止

和心理活动,表现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3.课文描写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半信半疑到佩服,接着

再生疑心,最后彻底信服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了刷子李刷墙技

艺高超。

4.“好好学本事吧!”刷子李对徒弟说的这句话是意味深长的。

他告诉徒弟曹小三,做人要勤学苦练。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

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真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5.本文通过两方面来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一是直接描写他的

衣服,刷浆时的动作;二是通过曹小三的心理活动间接突出来表

现的。

6.刷子李的职业是粉刷匠,他的绝活是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

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语: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7.刷子李“奇”在以下三个方面: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

第十五课《自相矛盾》

课文内容填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

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课文重点:

1.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

2.主题:本文主要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在夸耀自己

的盾和矛时分别都是世界之最,理由不能自圆其说。这一故事告

诉我们的道理是: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前后矛盾。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那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

的作用,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陷入尴尬局面。

3.“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翻译: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

物体都能刺穿。

第十六课《田忌赛马》

1.《田忌赛马》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

2.主题:文中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

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田忌能够赢得比赛的原因

是:他听取了孙膑的意见,改变了马的出场顺序,这篇文章让我

们的启示是:遇到问题要像孙膑一样先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

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达到预期的目的。

2.课文以赛马为线索,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

3.课文中孙膑给田忌出的策略是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从中可以体

会到孙膑是个足智多谋的人。

4.《田忌赛马》是经典的利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

5.孙膑更换了田忌的马的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

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顺序,使田忌获得了整体的胜利。

第十七课《跳水》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2.课文以孩子为线索,紧扣孩子、猴子、水手、船长之间的联系。

3.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水手拿猴子取乐(起因)一

一猴子摘下帽子,孩子为拿回帽子爬上桅杆(经过)一一船长逼

孩子跳水,孩子获救(结果)。

4.文中的船长是一个沉着、机智、果断、爱儿子的人。

5.故事蕴含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沉着机智,

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第十八课《威尼斯的小艇》

按课文内容填空: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

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

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

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入睡了。

3.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

田沟里的水蛇;船内舒适自在,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课文内容重点理解:

1.《威尼斯的小艇》是著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

2.主题:本文通过介绍小艇的样子、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小艇

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特有的风光。

3.本文中描写威尼斯的动态美时是这样的: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

好,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

他总能平稳地穿过。其中“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是

因为船行驶的速度非常快。

4.“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

田沟里的水蛇。”

(1)课文中小艇的特点是:长、窄、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行动轻快灵活。

(2)这样表达的好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更加突出了船的特

点,因而也更说明它成为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的必要性。

第十九课《牧场之国》

按课文内容填空: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

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课文内容重点理解:

1.本文作者是捷克的卡雷尔•恰佩克。

2.本文写作手法:动静结合。

3.课文中描写了荷兰的静态美: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

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

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

4.本文的中心句是: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既点明了荷兰的特点是运

河多、花多、牧场多,也强调了本文重点描写的是牧场的美。

5.主题:本文先概括介绍了牧场之国的总体特征,然后通过奶牛

图、骏马和家畜图、傍晚与夜幕图三幅画面的具体描写,表现了

荷兰牧场宁静、安详、悠闲、和谐的赞美。

6.课文向我们展现了荷兰的独特风情:白天,牧场是牛、马、羊、

猪、鸡这些动物的自由王国;夜幕降临,广阔无垠的草原更是一

片寂静。

第二十课《金字塔》

按课文内容填空:

1.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

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

3.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建

成以前,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塔的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

260万立方米。

4.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

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理解课文内容:

1.“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可以说是出于象形,也可以说是出于

会意。象形指它像一个汉字“金”,会意指几千年来,在人们的

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2.《金字塔》通过两篇短文采用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这两篇

小短文是《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3.本文是穆青写的说明文,课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

数字的说明方法,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和建筑历史,写

出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

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语文园地七:

《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翁卷。诗中描写乡村四月景色的

句子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诗中描写乡村四

月人忙碌的句子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全诗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第二十一课《杨氏之子》

1.《杨氏之子》一文出自南韩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

2.主题:本文主要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

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3.杨氏之子回答孔君平的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说明了他是

一个聪慧、思维敏捷、机智过人的孩子。

4.“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这个句子中点明地点的词是梁

国;人物是杨氏子;年龄是九岁0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

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点明中心的作用。

5.重点词语理解:

“惠”同“慧”,意思是智慧。

6.孔君平与孩子父亲关系很好,与孩子也很熟悉,可以从“父不

在,乃呼儿出”看出来;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是从“为设果”

看出来的;他反应很敏捷,是从“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

家禽看出来的。

7.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

子家禽。”

(1)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

们杨家的水果。”

孩子回答道:“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杨氏之子采用否定的方法婉转

对答,既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

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第二十二课《手指》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丰子恺,本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

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然后分别

从长处和短处两方面具体写手指的特点最后总结了道理:团结就

是力量。

第二十三课《童年的发现》

1.本文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

2.主题:本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讲述了“我”童年时发现“胚

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是通过自己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我”

还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迫驱逐和迫害

的风险。表现了他的求知若渴、想象力惊人。灵活运用:

1.本学期,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如清贫朴素的方志敏、技

艺高超的刷子李、结实健美的祥子、意志坚强的刘伯承、善于谋

略的孙膑。我还跟着着作者的脚步领略了雄伟神秘的埃及金字塔。

2.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