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复习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含答案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B.“始鼠”指七八岁的孩子,“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古稀”指七十岁。
C.古人将“水的南面,山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
D.古代有很刻运用借代的词语,如: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史册等。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也称《诗三百》,共305篇,列为“五经”之一,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分为自序、他序,多为叙述著作作者的意趣、写作缘由、目的等。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为同乡后学马生著书所写的书序。
C.短语“热得难受”中,“难受”是对“热”的补充;短语“雄伟壮丽”中,两个词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影响,所以往往能
在逆境中自解自适,《记承天寺夜游》传达出的微妙而复杂的心境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
言。
B.古代文人合称中,一般来说,“王孟”指王维、孟浩然,“韩柳”指韩愈、柳宗元,“苏辛”指苏轼、辛弃疾。
C.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德国作家雨果的作品,雨果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
惨世界》《羊脂球》等。
4.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
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左传》
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D.《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
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等。
B.“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我们学过的《小石潭记》就是欧阳修的作品。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
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D.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中常用大雁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
阳边
6.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
试卷第1页,总9页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
脂球》等。
B.“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
D.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天上的街市》《我爱这土地》。
8.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收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了晃,水便泼在了一些台阶上。”这句话中
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为:代词、形容词、动词、介词。
B.“济南的冬天”、“纪念白求恩”、“怀疑与学问”分别为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
C.“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这个句子是假设复句。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初中阶段我们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
生》均出自《朝花夕拾》。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丕正通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如《送东阳马生序》。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令尊、赐教、久仰等都是敬辞,家父、鄙人、寒舍等是谦辞。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秦朝到汉朝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正确一项是()
A.“四书”:《论语》《孟子》《春秋》《大学》
B.屈原或《楚辞》作者被称为“骚人”,后泛指文人,故“迁客骚人”指到各地游玩的文人。
C.《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这部史书长于议论和叙事,鲁迅称之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二
D.《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1.下面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B.《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是司马迁。
C.“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眼睛流露出神情。”
D.“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个句子是条件复句。
1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试卷第2页,总9页
A.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
麻烦别人用“劳驾”。
B.古代的敬称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女儿,“令妹”指别人的妹妹,“高足”指别人有才华的学生,“泰山”指岳父。
C.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D.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1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呼,如“总角”指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代指童年「弱冠”指男子20岁,
表示已经成年。
C.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特征。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
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我国传统节日众多,每一个节日有不同的风俗活动。例如,元宵节有张灯结彩、结伴观赏的习俗,清明节往往
要登高望远、祭祖扫墓,端午节人们要吃粽子、划龙船。
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祖国”“学校周边”“红得发紫”“非常给力”四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在“入境”中独享安闲是源于心志淡远。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D.从表达方式看,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木兰诗》和《卖炭翁》属于叙事诗,《春望》和《峨眉山月
歌》属于抒情诗。
15.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千里共蝉娟”中“蝉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玉蟾和广寒宫等。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范仲淹谥号“文忠”,欧阳修谥号“文正”。
C.“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在散文方面极具影响力的八位作家,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
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D.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言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出自《庄子》的成语有鹏程万里、越俎代庖、游刃有
余和井底之蛙等。
B.《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南北朝时刘义庆组织一批门人食客编写的。
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轻快明
朗;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D.契科夫,19世纪末期俄国小说家,戏剧家,他的小说坚持现实主义传统,塑造了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反映
出当时俄国社会现况。代表作有《吝啬鬼》《变色龙》《套中人》《死魂灵》等。
1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皆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B.“五体投地”中“五体”指双手、双膝和头;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八两”中“八两”,即半斤;“点卯”一词因我国
旧时政府机关在卯时查点到班人员而得来。
C.《骆驼祥子》《红高粱》《威尼斯商人》《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分别是老舍、莫言、莎士比亚、莫泊桑。
D.“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陶渊明因其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聊斋
志异》因作者曹雪芹的书斋“聊斋”而得名。
试卷第3页,总9页
18.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豆蔻”指十五六岁的少女,“垂髻”指童年,“玉兔”和“婵娟”是月亮的别称,“芙蕖”是菊花的别名。
B.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
这部书称为《史记》。
C.《威尼斯商人》是法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悲剧。波澜起伏的情节,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D.《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属于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记”类作品,其作者分别是柳宗元、范仲淹,两位都在“唐宋
八大家”之列。
1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
入简要的议论。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小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
走上了革命道路,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C.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髻”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花甲”指人六十岁,“耄耋”
指人七八十岁。
D.《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20.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年。
B.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
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C.《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西汉刘向主持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D.《史记・陈涉世家》中有“足下事皆成”,其中“足下”是对人的敬称。
2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中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事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农历五月
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正是农忙时节。
B.古人称自己或家人时常常会用谦逊的态度,如“鄙人”“家父”;称呼他人时,为了表示尊重,往往会使用尊称,如
“令堂’,“贤侄
C.除夕是中国人特别看重的传统节日,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的夜晚,家家户户都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饭。
此夜大家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通宵不眠,谓之“守岁
D.十二生肖为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天干,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
22.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世家”是这部书中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因为陈胜首事反秦,功
大,故入“世家
B.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C.“法制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句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D.“作为学生必须严肃纪律”中的“严肃”是动词,“深入研究”是偏正短语,“研究深入”则是后补短语。
2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描写的人物是诸葛亮。
试卷第4页,总9页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全集》。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2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表达对所赠亲友的赞许、勉励,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B.山东目前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曲有吕剧、山东梆子、柳子戏、柳琴戏、胶东大鼓等。
C.“二十四节气歌”中“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寒露、秋分、大寒、霜降。
D.“陟”表示封建官员的升迁,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谪”一般指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
陵郡
2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很多传统的礼貌用语,例如帮助他人时可以谦虚地说只是尽了“绵薄之力”。
B.立春指已经进入春天,在春天的中间;小暑指天气炎热,但还未到最热时,“暑”即“炎热”。
C.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婵娟”“丝竹”“鸿儒”来分别指代家乡、月亮、音乐、有学问的人。
D.“子墨子”,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古时对老师的称呼很多,如夫子、师保等。
26.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
主管文运的星宿。
B.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
戏。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
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27.下列有关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的司马迁,记载了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历史。鲁迅
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范仲淹,
两位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古汉语中“桑梓”指家乡,“汗青”特指史册,“鸿雁”代指书信,“月兔”和“婵娟”是月亮的别称。
D.古代称谓有敬辞和谦辞的区别。如称呼对方的父母用敬辞“令尊”“令严”“令堂”“令慈”,称呼自己的父母用谦辞
“家君”“家母
28.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刘亚文在课堂讨论时感慨地说:“李老师的分析真是抛砖引玉,对我启发很大。”
B.“稽首”是我国古代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行礼时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表示敬意。
C.2018年恰好而立的张志华,有一个比他小6岁的妹妹盈盈,那么盈盈应该属“龙
D.“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讲的就是寒露期间的气候和物候。
29.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为敬辞,表示恭敬之意,如称哥哥或年龄比自己大的男性为“贤兄
B.小明生肖属“鸡”,哥哥比他大五岁,贝阔哥属龙
试卷第5页,总9页
C.秋分过后,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故秋分也称降分。
D.“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说的是腊月初八的腊八节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30.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到夏季,我们都要依次经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处暑六个节气。
B.乐乐的妈妈是一位温柔的“羊妈妈”,爸爸比妈妈大两岁,那么乐乐爸爸的生肖是“蛇”。
C.古人称自己或家人时往往会用谦逊的态度,如“鄙人”“拙荆”;称呼对方的家人时为了表示尊重,往往会使用尊称,
如“令千金”“令爱”。
D.除夕是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夜晚,家家户户都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饭。
3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
B.端午节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中秋节与嫦娥奔月的民间传说关系密切。
C.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后用“总角”代指儿童。
D.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象征着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反映了农业物候现象。
3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有“止息”“结束”的意思,“处暑”代表着炎热的暑期即将过去,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B.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为“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C.毕业将近,同学们互赠礼物,小丁激动地对小伙伴说:“你的礼物我一定会好好惠存的,愿我们友谊长存!”
D.张老师热爱书法,在2018年中秋节创作了一幅作品,这幅作品的题跋上有“戊戌年中秋”的字样。
3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新年是在立春前后,立春有吃春饼和春卷的习俗,也称为“咬春”。
B.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这几个节气反映的是温度的变化。
C.令兄、令妹、昆仲是对别人兄弟姐妹的敬称,家兄、舍妹是对自己兄弟姐妹的谦称。
D.“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写的节日是中秋节,有喝菊花酒的习俗。
3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敝”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比如“敝校”“敝处”“敝人”。
B.2019年是己亥年,是小华的本命年,由此可知小华生肖属“猪”。
C.“垂询”是谦辞,称自己对别人的询问;“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自己礼物。
D.民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反映出清明过后,气温开始升高、降雨增多,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
3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的果果很喜欢下象棋,经常和隔壁七十岁的李大爷一起切磋,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B.“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诗中反映的是中秋节的月象。
C.一个季节有六个节气,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比如公历一月份的两个节气是小寒和大寒。
D.他人高徒说“高足”,续他人文称“续貂”,还人东西称“璧还”。
3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小帅的奶奶即将过七十岁生日,王小帅亲身撰写寿联“金桂生辉老益健,萱草长春庆古稀”来祝寿。
B.“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说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
试卷第6页,总9页
C.“黄发垂髻”中的“黄发”指的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垂髻”指的是老人。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中的“婵娟”指的是月亮,与之相关的节日是中秋节。
37.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就是元宵之夜的景象。
B.古代读书人谦称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时,可以说“不才”“不肖”“不佞,。
C.小王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向小张求助。小张说:“你放心,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D.寒露和霜降是秋天的两个节气,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的现象。
38.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B.在介绍自己刚出版的书时,王力谦虚地说:“涂鸦之作,敬请拜读。”
C.寒食在清明前一两天,来源于介子推的故事,这一天有严禁烟火,吃寒凉食物的习俗。
D.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2017年是丁酉鸡年,2018年是戊戌狗年,正值戊戌变法运动120周年。
39.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宫保鸡丁”“孜然牛肉”“红烧鱼块”“羊肉串”这些菜式中都包含了十二生肖。
B.“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新桃换旧符”为春节一大习俗——贴春联。人们以此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
祝愿。
C.立秋、小暑、寒露、霜降是属于同一季节的节气。
D.七十多岁的李爷爷住在敬老院,敬老院里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耄耋老人。
40.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通常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行成人礼。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
B.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其中未为马,申为猴,亥为猪。
C.“至,,有”到,,的意思,夏至与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
D.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首诗相关的传统节日是七夕。
4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小虎属“虎”,他出生后的第五年,妹妹出生了,那么妹妹应该是属‘羊”的。
B.农历四月的两个节气是“清明”和“谷雨”。
C.古代称对方的儿子可以说“贵子”“公子”,对人称自己的儿子可以说“犬子”“小儿”。
D.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是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薰苍术、喝雄黄酒等
习俗。
4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说的是春分和秋分的时候昼夜是一样长的特点。
B.“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加冠”则代指男子满二十。
C.除夕有守岁的习俗,苏轼“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一诗即反映此习俗。
D.“巾帼不让须眉”中的“须眉”指妇女,“巾帼”指男子。
4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 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桥架安装合同范本
- 4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教科版
- 14《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水电管护合同范本
- 墙纸施工合同范本格式
- 10父母多爱我-父母的爱默默的(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6 摸一摸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 出售搅拌混凝土合同范本
- 我的物品我做主班会
- 《外科护理学(第七版)》考试复习题库-上(单选题)
- 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 外汇行业汇率风险管理方案
- 司法考试2024年知识点背诵版-民法
- 电子产品组装工艺流程手册
- 25 黄帝的传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朝景 教案
- 幼儿园教职工开展预防性侵
- 医疗机构消毒记录表清洁消毒日检查记录表
- 2024年巴西脉冲灌洗系统市场机会及渠道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