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课件_第1页
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课件_第2页
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课件_第3页
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课件_第4页
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处境不相称,常伴有焦虑不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以及相应的认知改变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发作

其特点是: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其发作形式︰轻型抑郁症、无精神病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症状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

1什么是抑郁症2抑郁症的种类

一、内源性抑郁症即有懒、呆、变、忧、虑“五征”(大脑生物胺引对或绝对不足)。

二、反应性抑郁症即由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所导致的抑郁症。在生活中,突遇天灾人祸、失恋婚变、重病、事业挫折等,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患反应性抑郁症。

三、隐匿性抑郁症情绪低下和忧郁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等。

四、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这类抑郁症,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五、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如有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导致情绪持续忧郁、消沉。

六、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如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热等,都可引发这类抑郁症。

七、产后抑郁症其特别是对自己的婴儿产生强烈内疚、自卑(尤其是农村妇女生女婴后,受到婆母或丈夫的歧视时)、痛恨、不爱或厌恶孩子的反常心理。哭泣、失眠、吃不下东西,忧郁,是这类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许多研究都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如果在家中有某一家庭成员患抑郁症或躁郁症,则其一级亲属(子女,父母及同胞)的患病危险比普通人高2-3倍。但抑郁症不属于遗传性疾病。”“有研究表明,抑郁和非抑郁的父母都会携带抑郁相关基因,并将其传给后代。但是,非抑郁成员也可以是基因携带者——这一现象表明遗传因素只是个体具有该病的患病倾向或易感性。”据调查,抑郁症患者中有精神病家族史者可高达30%~.41.8%,抑郁症患者的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远高于一般人,约为10—30倍,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据国外的一份调查资料报道,抑郁症患者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为: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为14%,二级亲属(伯、叔、姑、姨、舅、祖父母或孙子女、甥侄)为4.8%,三级亲属(堂、表兄妹)为3.6%。一项有关双生子的研究,发现双卵双生子患病率为16%~38%,单卵双生子为33%—86%,最高可达92.6%。双生子的寄养研究也发现有同样情况。遗传易感性是指由遗传决定的易于罹患某种(某类)疾病的倾向性(susceptibility),即过去人们常谓的‘素质’diathesis。”目前普遍认为重性抑郁障碍是个体易感性与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5项双生子研究的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分析表明抑郁症的遗传度为37%,抑郁症一级亲属的相对危险度为2.84。然而将近40年的抑郁症遗传学研究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并发现很多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象,如同卵双生子发病的不一致性、女性的高发病率以及亲本来源效应(Parentalorigineffects)等。Petronis认为表观遗传机制参与了MDD的发病,MDD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可以为其非孟德尔遗传特性提供新的视角,并且为环境因素与基因组的相互作用机理提供直接的解释。MDD在男性同卵双生子中的一致率为31%,在女性同卵双生子中的一致率为48%。众所周知,同卵双生子的基因组是完全一样的,他们在发病上的不一致性似乎可以归因于后天不同的环境因素。然而一起抚养的同卵双生子与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在各种行为特征上却表现出很高的相关性。另一项寄养子研究则表明养育环境对于MDD的易感性而言,不如遗传因素重要。MDD的发病中还存在“亲本来源效应”(Parentalorigineffects)——MDD的另外一种非孟德尔遗传特性——即后代发病的风险取决于受累双亲之一的性别,在分子水平,这意味着来自于父亲或者母亲的风险等位基因对于后代发病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全基因组连锁扫描和候选基因相关研究已经初步提供了抑郁症亲本来源效应的证据。而亲本来源效应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组印记,即染色体或等位基因上遗传物质的差异性表达取决于遗传物质是来自于父本还是母本。DNA或组蛋白修饰导致某位点只有一个等位基因(或者来自父方,或者来自母方)的表达,即产生印记基因。而印记基因在大脑功能和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验结果表明社会挫败应激导致小鼠海马BDNF两个可变剪接体Ⅲ和Ⅳ的表达持久下调,这种改变在长期(而不是单次)给予抗抑郁剂丙咪嗪后被逆转。与此同时,社会挫败应激在BDNF转录产物的启动子区产生持久的抑制性的组蛋白修饰——H3-K27的二甲基化。这种组蛋白修饰在慢性应激停止后4周依然存在,并且不会被抗抑郁治疗所改变,这表明慢性挫败应激在启动子区产生了持久的标记。慢性丙咪嗪给药似乎通过在相同的启动子区产生H3乙酰化,以及H3-K4甲基化(属激活修饰)而逆转了BDNF基因表达的抑制。这种高乙酰化与选择性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5下调相关,而海马区HDAC5的过度表达阻止了丙米嗪的上述反转作用。另外,初步研究证实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抑制剂丁酸钠(Sodiumbutyrate)在小鼠药理实验中具有抗抑郁效力;非选择性抗抑郁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在体外实验中全面增加H3-K4甲基化水平,导致某些基因的转录抑制;而临床上用于治疗双相障碍和癫痫,同时又被证明是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的丙戊酸(Valproicacid;valproate;VPA),增加了小鼠海马区H3的乙酰化,它和锂盐都选择性激活了神经元BDNF启动子4早期生活事件对于个体也会产生长期的表观遗传效应。在大鼠中,一些雌鼠表现出很好的育婴行为,例如舔(Licking)仔鼠,为仔鼠理毛(Grooming),弓背看护行为(Arched-backnursing),这种雌鼠简称high-LG-ABN,而另有一些大鼠这类行为较少(low-LG-ABN)。high-LG-ABN雌鼠的后代表现出较少的焦虑行为,它们与low-LG-ABN雌鼠的后代相比,肾上腺对于应激的反应较弱,海马区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mRNA和蛋白的表达更多。GRmRNA的上调包含了可变剪接体GR17。控制该种变异体的启动子是脑区特异性的,包括一段与神经生长因子可诱导因子A(Nervegrowthfactorinduciblefactor,NGFI-A)的共有结合序列。NGFI-A在low-LG-ABN雌鼠的后代中是上调的通过对两种雌鼠后代GR17启动子区与NGFI-A共有结合序列一些CpG位点甲基化状态的比较,发现low-LG-ABN雌鼠的后代在这些位点上甲基化程度更高。甲基化状态的这种差异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周,并可一直持续到成年。low-LG-ABN母鼠的后代由于GR17启动子区的甲基化阻止了转录增强子NGFI-A的结合,从而干扰了GR基因的正常转录调节。尽管这种甲基化状态是持久的,它依然可以被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TSA)所逆转TSA使low-LG-ABN母鼠的后代H3乙酰化、胞嘧啶去甲基化以及NGFI-A结合于GR17启动子区增加。有趣的是,互换养育也改变了这种甲基化的差异。通常认为DNA甲基化的变化是不可逆的,但是这项研究说明即就是在成年个体的神经元中,DNA甲基化的模式也是可能被逆转的。研究者认为去甲基化通过第二信使信号传导系统发生。这一系统募集HATs,HATs通过增加组蛋白乙酰化,从而使DNA脱甲基酶更接近GR启动子。考虑到早年生活事件和HPA轴在抑郁症病因学中可能扮演的角色,这一实验对于抑郁症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提示作用。虽然上述实验室证据一起指向了重性抑郁障碍发病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但若据此就认为表观遗传学机制对于抑郁症的发病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却为时尚早,要证实Petronis的假说,探索更多的抑郁症相关基因、脑区、神经回路及其相互关系是这方面研究的未来方向。应该承认,我们对于MDD发病的表观遗传调控分子机制所知甚少,我们缺乏对于环境诱导表观遗传改变、表观遗传改变导致MDD发病的全面和细致深入的认识。MDD发病的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需要表观遗传学自身理论和技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指引。《重性抑郁障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