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赤壁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赤壁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赤壁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赤壁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苏轼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宋史·苏轼传》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传读学士,礼部尚书。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三苏”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及同时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旷世奇才食文化:东坡肉、东坡鱼酒文化:自酿养生酒茶文化:自制紫砂壶服饰文化:东坡帽、东坡巾为官政绩:疏浚西湖、修建苏堤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关于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接文,体物写志。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关于“赋”

情感脉络乐甚愀然喜而笑

乐--悲--喜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既望: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赤壁之下游,于:介词,在,下:方位名词。兴:起,同风雨兴焉。属:zhǔ,通“嘱”,意思是劝请。第一段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介词,从。纵:放任。如:往。凌:越过。冯,同“凭”,乘。第一段记了怎样的事?写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明确: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

吟咏诗文,迎风赏月。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清风徐徐,开阔澄净。情:“乐”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第二段于是:在这时候。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和:应和。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第二段: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关于“月下赤壁”苏子与客的联想由乐生悲苏子的联想:望美人。客的联想:忆英雄窈窕之章明月之诗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窈窕之章明月之诗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从六月以来,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dǎn),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4次上书弹劾苏轼。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随即下令御史台审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第三段危坐:端坐。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南、西、东: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于:被。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方:当。下,攻占。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固:本来,当然。安:疑问代词,哪里。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渔樵: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侣、友:名词意动,以……为侣,以……为友。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由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消逝,悲人生无常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悲人生短暂渺小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要摆脱现实处境,却“知不可乎骤得”。客因何而悲呢?人生为什么会有痛苦?说到底是由于欲求之不满足,抱负也好,权位也好,名利也好,寿命也好,无论其价值为正面或负面,其出于人心的追求,而不得满足则皆成为痛苦,并无二致。解除此痛苦的办法,只有两途:一是满足之,二是超越之。在满足之后,会有新的欲求和新的痛苦,所以是饮鸩止渴,不是真正的办法。真正的办法只有超越之。所谓超越并不是麻痹其痛苦的感觉,而是思考更为根本的东西,世界的本质、人生的命运等等。用今天的话说,这叫“终极关怀”。——朱刚《苏轼十讲》第134、135页

“三羡”1.美人(政治理想)2.英雄(功名事业)3.自然(永恒价值)关于“江月”的思考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变与不变二:取与不取◆(注意抓住“且夫”等关键性词语来理清思路)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现象:(江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月亮)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本质:变——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也结论:而又何羡乎?道:《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且夫:况且苟:如果。虽:即使。是:这是。适:享有。道:《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对立),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日莫若以明。译文:所以说不如用空明若镜的心灵来观照万物。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苏轼《临皋闲题》

第四段:面对客人的回答,苏子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的?而又何羡乎?——羡长江之无穷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知不可乎骤得1.“变与不变”:超脱2.“物各有主”:知足

第四段:面对客人的回答,苏子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的?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明月、江水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本来短暂;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表现了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苏轼的情感变化

乐——悲——喜

乐与喜一样吗?

乐与喜一样吗?第一阶段的乐是一种偏重于感官的愉悦,也是作者暂时忘忧,主观上力图避开内心烦扰而获得的暂时的陶醉;而在最后阶段的喜,是一种坦然之喜,是对生命真谛、宇宙真谛的大彻大悟,是一种勇于直面现实而经过深刻体悟之后的乐。无可置疑的是,这后一种乐(审美体验)选比前一种更稳定,更持久,更深刻。王羲之:如何生?苏轼:人生永恒、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心安、尽力!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相与:互相乎:相当于“于”之认识的超越:物我无尽

在变与不变中,

又何羡焉

天地遽然开阔。

追求的超越:物各有主无需强求至高的境界:清风明月吾子共适天人合一共享永恒由景明理他转身发现了整个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悟人生,东坡实现突围乐——悲——喜

苏轼创作中蕴涵的人生思考超出凡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汲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儒家的入世,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中也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

谈禅而不佞佛,好道而不厌弃人生,只取佛道中的“静而达”和灵活的思辨方式。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雷阅读《苏东坡突围》

以“人生的突围”为题,写一段文字。重点实词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水而上)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心中的情思)8.倚:倚歌而和之(循,按着)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10.下:下江陵(攻下)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水中的小块陆地)12.骤:知不可乎骤得(骤然突然)重点实词13.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终究,到底;消减和增长)14.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15.狼藉:杯盘狼藉(凌乱的样子)

通假字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活用现象1.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Ií)妇(使动,使……哭泣)3.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4.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5.东: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6.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捕鱼砍柴)7.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8.白: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虚词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无义)(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指清风)(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虚词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璧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