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程内容标准核心素养对接1.举例说明协同进化。2.概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的过程。3.概述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认同其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主流和核心地位。1.生命观念——理解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科学思维——结合具体实例明确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3.社会责任——了解和关注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知识点1协同进化知识点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知识点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不断进化与发展。(×)(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单细胞生物。(×)(3)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至今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5)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过程。(×)(6)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即是新物种的形成。(×)eq\x(教材P119图6-12拓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协同进化。猎豹追捕羚羊(2)捕食者的存在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理由是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3)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探究点一协同进化1.猎豹和羚羊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奔跑的速度都比原来加快了,这是为什么?提示这是羚羊和猎豹协同进化的结果。猎豹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久而久之,跑得快成为猎豹的适应性特征;羚羊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易躲避猎豹的捕食而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久而久之,跑得快成为羚羊的适应性特征。2.从协同进化角度分析,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属于什么代谢类型?说明原因。提示异养厌氧型。生物进化过程中,首先出现无氧呼吸,然后出现光合作用有了氧气,最后出现有氧呼吸,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属于异养厌氧型。(1)对协同进化概念的理解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同种生物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②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2)生物进化过程中捕食者的作用①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②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例1]协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细长花距的兰花和有细长的吸管似口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协同进化B.猎豹与羚羊的“军备竞赛”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主要通过生存斗争实现D.协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D解析协同进化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例2]下列属于协同进化实例的有()①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得越来越快,羚羊跑得也越来越快②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③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这为好氧生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A.1个 B.2个C.3个 D.都不是答案C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①②③均属于协同进化的实例。探究点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请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提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2.根据你的理解,分析三种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提示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反过来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根本原因:遗传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直接原因:蛋白质的多样性。4.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协同进化中,从生物个体和种群两个方面分析,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提示从生物个体考虑,对被淘汰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从种群考虑,无论是对捕食者还是被捕食者,都有利于种群的发展,捕食者的存在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原因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DNA多样性(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物种多样性。(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3)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只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方面。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协同进化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例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地衣在裸岩上定居,可为苔藓的生长提供土壤条件D.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好氧生物的出现早于光合生物答案D解析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增加物种多样性,A正确;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各种种间关系,协同进化,故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正确;地衣在裸岩上定居,能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故可为苔藓的生长提供土壤条件,C正确;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D错误。[例4]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协同进化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不断产生的过程D.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概括为协同进化答案C解析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协同进化;捕食者的存在使食物链中的生物通过反馈进行调节,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1)生物进化的“两个两”(2)物种形成的“三个三”思维导图晨读必背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4.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5.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6.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随堂检测1.协同进化就是“生态的舞台,共同的表演”,下列关于协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协同进化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B.协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猎豹与羚羊之间的“军备竞赛”实现了二者的协同进化D.研究协同进化无法预测某物种的存在答案D解析研究协同进化可预测某物种的存在,如达尔文根据某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距而预测出为其传粉的某种昆虫应具有吸管似的口器,D错误。2.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进化成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狼的性状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差异很大,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狼进化的实例恰恰解释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环境不同,选择不同,导致种群基因库改变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在相互选择中协同进化。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物种的绝灭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答案C解析一个物种的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因为物种与物种之间存在协同进化,物种的绝灭有可能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错误。4.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距,花距底部储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距变异的方向B.花距变长是兰花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距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C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根据题干可知,口器与花距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口器的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课后·分层训练(时间:30分钟)知识点1协同进化1.协同进化不会发生在()A.狼和兔之间B.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之间C.好氧型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D.杂草和水稻之间答案B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同种生物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B符合题意。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是古细菌化石B.先出现原核生物,然后出现真核生物C.先出现单细胞生物,然后出现多细胞生物D.先出现生产者、消费者,然后出现分解者答案D解析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来看,最早的生物化石是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A正确;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由简单到复杂,即先出现原核生物,然后出现真核生物,先出现单细胞生物,然后出现多细胞生物,先出现分解者、生产者,然后出现消费者,B、C正确,D错误。3.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协同进化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体现了二者的协同进化,相互依赖关系,故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因不能传粉而无法繁衍后代,长舌蝠独具的长舌可有效避开与其他蝙蝠间的竞争,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4.龙门山洞穴沟虾是一种新物种,它与我们常见的虾外形差异很大,没有扇形的尾巴和长长的触角,身体里没有色素,几乎透明,甚至连眼睛也没有,看起来宛如科幻电影里的外星生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龙门山洞穴沟虾的眼睛退化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导致的B.龙门山洞穴沟虾与常见虾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C.一个龙门山洞穴沟虾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就是该物种种群的基因库D.龙门山洞穴沟虾与其生活的无机环境之间会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表型),而不是基因;龙门山洞穴沟虾是一种新物种,说明其与常见虾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它们不能交配或交配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为该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协同进化。知识点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最早登陆的生物是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两栖类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C.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答案A解析大约在4亿年前,由于造山运动使海洋缩小,陆地扩大,一些海洋植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主要是蕨类植物,随后才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原始的两栖类,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正确;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C正确;由于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因此,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D正确。6.狼和鹿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答案D解析狼和鹿互为对方的生物环境,相互进行选择,相互选择的结果是双方都朝着快速奔跑的方向进化,它们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比较快慢,D错误。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个体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C.种间互助可以通过影响协同进化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也是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断形成的过程,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8.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地区的水鸟有146种,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故选C。知识点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可阻碍种群间个体的基因交流B.新物种一定比原来的物种适应能力更强C.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往往更多D.协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答案B解析隔离可阻碍种群间个体的基因交流,A正确;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物种,有些是靠开辟环境中新的生存空间来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来的物种适应能力更强,B错误;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类型往往更多,这与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采取的杂交育种及人工选择等措施有关,C正确;协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D正确。10.下列叙述中,不符合中性突变学说的是()A.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的,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B.自然选择对中性突变不起作用C.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基因突变的方向D.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是中性突变积累的结果答案C解析中性突变学说认为,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的,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突变经过长期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的差别,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11.现实生活中,人类越来越多地影响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不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B.家养动物的变异多,但没有形成新物种,不能增加生物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种群多样性D.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不断增加答案D解析人类如果保护的是适应能力低下的濒危动植物,则有可能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A错误;家养动物的变异多,可能产生较多的新基因,能通过增加遗传多样性进而增加生物多样性,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不断增加,D正确。12.下列说法不支持协同进化观点的是()A.有长着细长花距的兰花,就必然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B.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得越来越快,斑马的逃生动作越来越敏捷C.随着最早光合生物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好氧型生物的出现和进化提供了前提D.不同物种的进化是互不干涉、彼此孤立的答案D解析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13.研究化石时发现,某地区在距今10000年前生活着长尾山鸡和中长尾山鸡。距今5000年前,该区域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河,将该地区分割为甲、乙两区域。距今约30年前,统计发现甲区域山鸡仍为长尾和中长尾山鸡,乙区域全部为短尾山鸡。研究发现,甲区域的长尾和中长尾山鸡能正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甲区域的长尾和中长尾山鸡与乙区域的短尾山鸡均能交配,但受精卵不能发育。回答下列问题:(1)甲区域的山鸡个体间尾部形态的差异,体现的是________多样性。(2)乙区域出现的短尾山鸡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个新物种。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乙区域出现短尾山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近些年,甲区域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研究人员对该区域山鸡的数量与山鸡的翅色基因(A/a)和翅形基因(B/b)频率的研究数据如下表:中长尾山鸡长尾山鸡数量/只AB数量/只AB1980年800031%66%590038%59%1988年790029%57%605041%60%1997年590030%48%600040%57%2006年420031%32%595039%6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近些年发生明显进化的山鸡是________。1997年时,长尾山鸡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为________只。答案(1)遗传(基因)(2)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甲、乙两个地区的山鸡产生不同的变异;大河阻碍甲、乙两区域山鸡间的基因交流;自然选择使山鸡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库逐渐产生明显差异,最终导致生殖隔离(3)中长尾山鸡960解析(1)甲区域内山鸡是同一物种,所以个体间尾部形态的差异,体现的是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2)乙区域内出现的短尾山鸡是一个新物种。因为甲区域的两种山鸡与乙区域的短尾山鸡虽均能杂交,但受精卵不能发育,说明短尾山鸡与甲区域的山鸡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乙区域短尾山鸡出现的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甲、乙两个地区的山鸡产生不同的变异,大河阻碍甲、乙区域山鸡间的基因交流,自然选择使山鸡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使基因库逐渐产生明显差异,最终导致生殖隔离。(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中长尾山鸡的B基因频率变化很大,所以明显进化的山鸡是中长尾山鸡。在1997年时,长尾山鸡A基因频率为40%,所以基因型为AA的占40%×40%=16%,那么长尾山鸡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为6000×16%=960(只)。1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丰富、完善和发展。请回答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问题:(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中,适应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从“基因频率的变化”到“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3)长江凤鲚和珠江凤鲚是凤鲚的不同种群,科研工作者对长江凤鲚和珠江凤鲚两群体的某线粒体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序列有44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1.5%,这些差异属于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层次。(4)人类也是生物进化的产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2)隔离(3)遗传多样性(4)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是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生存和发展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受益于生物多样性解析(1)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同一物种的同一基因有多种变异位点,这些差异属于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层次。(4)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是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生存和发展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受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阶段检测卷(六)(时间:7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有关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生存斗争,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适应不仅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C.适应的相对性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有关D.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答案A解析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适应不仅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B正确;适应的相对性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有关,C正确;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D正确。2.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该昆虫群体中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风导致昆虫发生了变异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C.只有长翅个体能适应该海岛的环境D.大风对昆虫翅的性状进行了选择答案D解析该种昆虫不同翅长的变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大风导致的,A错误;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由曲线可知,长翅和短翅个体较多,中翅个体较少,说明长翅和短翅个体能适应该海岛的环境,C错误;大风对昆虫翅的性状进行了自然选择,D正确。3.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答案B解析枯叶蝶在进化过程中把体色和体态变得接近环境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自我保护,A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如敌害)对枯叶蝶的体色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使其能够躲避敌害,生存下来,B错误,C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既可以产生应对敌害的有利变异,也可以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D正确。4.下列关于生物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B.生物化石都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C.生物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D.赫氏近鸟龙化石的发现,为鸟类起源于爬行类提供了证据答案B解析研究发现,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等,A正确;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不仅仅是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B错误;生物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C正确;赫氏近鸟龙化石的发现,为鸟类起源于爬行类提供了证据,D正确。5.下列关于证明生物进化证据的论述,正确的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的遗体,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B.蝙蝠的翼和人的手的结构的相似性可以说明两种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C.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血缘关系D.现存的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答案D解析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蝙蝠的翼和人的上肢是同源器官;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现存的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其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6.下列关于生物适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但是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D.生物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只要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就能长期生存和繁衍答案D解析每种生物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不一定能长期生存和繁衍,D错误。7.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有关因素,正确的是()A.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B.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C.地理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D.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由于高山气候形成的多倍体植物,A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是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形成才标志着新物种形成,C错误,D正确。8.下图中,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答案C解析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留居在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因为自然选择、突变等因素也会发生改变,B错误;乙、丙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甲、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两种群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并不是完全不同,D错误。9.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答案B解析图中a过程表示地理隔离,可以阻断基因的交流,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非要经历地理隔离,A错误;b过程表示自然选择,它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①~⑥表示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错误;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当两者出现生殖隔离才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10.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地各种蟹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该种群的基因库B.蟹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减少C.蟹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中间体色个体数目最多说明中间体色可能与环境色彩较接近,更适应环境答案D解析此地各种蟹不是同一物种,各种蟹的全部个体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蟹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加,B错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错误;中间体色个体数目最多说明中间体色可能与环境色彩较接近,更适应环境,这样的个体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多,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中间体色个体较多,D正确。11.某一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场所被两条交叉的高速公路分割成4块,由此形成4个完全独立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4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彼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B.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C.高速公路的开通会诱导4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及进化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不同的完全独立的种群所形成的基因库必然是互相不能沟通的,4个独立的、互不干扰的种群各自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互不相关的,A错误;基因频率是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如果某种群的个体数因各种原因而改变,则必然影响种群基因库中某些基因的个数和其全部等位基因的个数,所以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B错误;4个种群发生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且高速公路的开通与否也不是诱导种群发生变异的因素,高速公路的开通只是引起不同种群的环境发生改变,改变的环境对种群起到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型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12.如图为太平洋岛屿鸟类的分布情况,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岛所有的鸟类称为一个种群B.可遗传变异为乙岛鸟类进化提供了可能C.乙岛的鸟类与S鸟可能具有生殖隔离D.甲、乙岛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鸟类的进化方向答案A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因此甲岛所有的鸟类不能称为一个种群,A错误;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由于两个岛的环境不同,乙岛的鸟类可能与甲岛的S鸟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13.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下列各项培育过程所产生的个体属于新物种的是()A.非洲黑皮肤人与亚洲黄皮肤人结婚生下的混血儿B.马与驴交配产生的骡子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D.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答案D解析非洲黑皮肤人与亚洲黄皮肤人结婚生下的混血儿是可育的,与黑皮肤或黄皮肤的个体未产生生殖隔离,不属于新物种的形成,A错误;马与驴交配产生的骡子是不育的,所以骡子不是新物种,B错误;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是高度不育的,不属于新物种,C错误;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的四倍体西瓜是可育的,且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形成的三倍体是不育的,即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四倍体西瓜属于新物种,D正确。14.下列有关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B.基因突变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生物发生进化,各基因型的频率均改变D.基因频率的改变仅与环境的变化有关答案A解析在环境的持续作用下,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导致生物不断进化,A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基因型的频率不一定改变,C错误;除环境变化外,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还与突变和迁入、迁出等有关,D错误。15.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5%、85% B.25%、75%C.35%、65% D.45%、55%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FF)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ff)组成,则F的基因频率为eq\f(500×2,500×2+1500×2)×100%=25%,f的基因频率为1-25%=75%,故选B。16.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答案B解析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因此二者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鲫鱼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并不是人工选择使之发生变异,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人类的喜好决定了人工选择的方向,所以也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D正确。17.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不同的物种及其所包含的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并加速了生物进化答案A解析长期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C错误;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只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D错误。18.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它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若两个动物交配后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答案D解析图中P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正确;若两个动物能自由交配且交配后能产生可育后代,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若两个动物交配后能产生后代,但后代不育,则它们不属于同一物种,如马和驴,D错误。19.非洲山地大猩猩以蕨类植物作为部分食物,数万年来,当地蕨类植物中有毒物质含量逐渐增加,非洲山地大猩猩的解毒能力也明显增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非洲山地大猩猩和蕨类植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取食蕨类植物的大猩猩和不取食蕨类植物的大猩猩间存在生殖隔离C.蕨类植物中有毒物质含量低的变异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多种变异类型蕨类植物的出现,仅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答案A解析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蕨类植物的有毒物质含量增加,非洲山地大猩猩的解毒能力增强,说明非洲山地大猩猩和蕨类植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A正确;取食蕨类植物的大猩猩和不取食蕨类植物的大猩猩可能是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生物的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均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多种变异类型蕨类植物的出现,体现了遗传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D错误。20.蜜蜂采蜜时,口器伸入鼠尾草的花筒中,头部推动鼠尾草“丁”字形雄蕊,花粉落在头部(如图所示)。鼠尾草雄蕊先成熟,蜜蜂采蜜后飞出时,不会导致同一朵花的雌蕊受粉。等到雄蕊凋谢后雌蕊成熟,其他蜜蜂再来采蜜时,雌蕊的柱头恰好能接触到蜜蜂头部,巧妙地接受了其他花的花粉而受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蜜蜂取食花蜜的细长口器是适应环境产生的定向变异B.“丁”字形雄蕊结构是鼠尾草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雌、雄花蕊成熟时间不同不利于遗传多样性的形成D.鼠尾草与蜜蜂相互适应、协同进化答案D解析蜜蜂的口器是不定向突变造成的,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适合取食花蜜的长口器个体被保留,A错误;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一朵花的雌蕊和雄蕊成熟时间不同,可以避免自花受粉,增加了异花受粉的概率,有利于遗传多样性的形成,C错误;蜜蜂自身的特点适应鼠尾草特殊的“丁”字形雄蕊,鼠尾草为蜜蜂提供了花蜜,而蜜蜂又为鼠尾草进行了传粉,故它们之间相互适应、协同进化,D正确。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40分)21.共同由来学说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的内容之一,化石是支持共同由来学说的重要证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等。(2)2009年,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建昌县发现了完整的赫氏近鸟龙化石,其身体骨架与恐龙非常接近,但其骨架周围有清晰的羽毛印痕,显示其后肢和尾部都有飞羽;后肢发达,显示其善跑而不善飞。科学家认为这一化石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8万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表明其上肢骨的结构与黑猩猩的相似,适于攀缘,下肢骨与现代人类的接近,适于直立行走,这一证据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假说。更多的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________、________的进化顺序。答案(1)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2)赫氏近鸟龙既具有恐龙的特征,也具有鸟类的特征人和黑猩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原始的共同祖先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两空顺序可颠倒)解析(1)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2)赫氏近鸟龙化石显示赫氏近鸟龙属于恐龙和鸟类的过渡类型,既具有恐龙的特征,也具有鸟类的特征,因此科学家认为这一化石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318万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表明其上肢骨结构与黑猩猩的相似,下肢骨结构与现代人的接近,证明人和黑猩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更多的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2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如图是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长颈鹿适应特征的形成:长颈鹿的祖先主要以树叶为食,在干旱季节里,偶尔出现了颈长的变异,这种可遗传的变异对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是有积极意义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经过若干代繁殖,长颈鹿中颈长的个体的比例会________。(3)依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适应的来源是________,适应是________的结果。答案(1)过度繁殖、生存斗争、有利变异(2)颈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逐渐增加(3)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解析(1)由题可知,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个体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2)在干旱、缺少食物的季节里,颈长的变异对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是有积极意义的,原因在于颈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经过若干代繁殖,长颈鹿中颈长的个体的比例会逐渐增加。(3)依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3.如图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A、B、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铁路客运服务合同及行李包裹运输规范3篇
- 2025年度个人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死因赠与合同的书面要求
- 2025年室内装修材料供应合同
- 2025年作品编目授权合同
- 2025年土地承包经营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仓储货物表演道具合同
- 2025版年汽车租赁与二手车交易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合资合同书写要点解析示例
- 二零二五年度数据中心网络安全设备安装合同9篇
- 中医诊疗方案肾病科
- 2025年安庆港华燃气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析中西方酒文化(合集5篇)xiexiebang.com
- 中药饮片培训课件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早产儿姿势管理与摆位》
- 《论文的写作技巧》课件
- 空气自动站仪器运营维护项目操作说明以及简单故障处理
- 2022年12月Python-一级等级考试真题(附答案-解析)
- T-CHSA 020-2023 上颌骨缺损手术功能修复重建的专家共识
- Hypermesh lsdyna转动副连接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