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音乐模拟题10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音乐模拟题10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音乐模拟题10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音乐模拟题10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音乐模拟题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音乐模拟题10一、单项选择题1.

在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与外族音乐,北方与南方音乐进行广泛交流的时期是______。A.魏晋南北朝B.隋唐五代C.宋元D.明清正确答案:(江南博哥)A[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传统音乐与外族外域音乐、北方音乐与南方音乐进行广泛交流的时期。

2.

《广陵散》是______。A.古琴曲B.古筝曲C.琵琶曲D.二胡曲正确答案:A[解析]《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3.

______是元代利用只曲和套曲的形式创作的一种艺术歌曲。A.小令B.杂剧C.南戏D.散曲正确答案:D[解析]散曲是元代知识分子在杂剧、南戏盛行以后,利用只曲和套曲的形式创作的一种艺术歌曲。

4.

《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______歌曲。A.小调B.长调C.短调D.大调正确答案:B[解析]长调是典型的蒙占族音乐风格的代表,节奏自由,曲式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在持续的长音上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时的颤动和装饰。牧歌、赞歌、思乡曲以及一部分礼俗歌属于长调范畴;短调轻快活泼,节奏感鲜明,音域相对窄,代表作品有《黑缎子坎肩》。

5.

下列四首歌曲中,哪首不是施光南的创作?______A.《祝酒歌》B.《边疆的泉水清又纯》C.《多情的土地》D.《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正确答案:B[解析]施光南的主要作品有:c小调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青春》,管弦乐小合奏《打酥油茶的小姑娘》,小提琴独奏《瑞丽江边》,歌剧音乐《伤逝》,电影音乐《幽灵》,京剧音乐《红云岗》,河北梆子音乐《红灯记》,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海的恋歌》,歌曲《最美的赞歌献给党》《洁白的羽毛寄深情》《立功喜报寄回家》《台湾当归歌》《摇篮曲》《祝酒歌》《多情的土地》《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漓江谣》《火车司机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歌剧《屈原》等。

6.

我国______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A.吕剧B.昆曲C.时调D.沪剧正确答案:B

7.

下面的歌曲片段出自作品______。

A.《可怜的秋香》B.《黄河怨》C.《西风的话》D.《毕业歌》正确答案:D

8.

秦腔的领奏乐器是______。A.京胡B.高胡C.板胡D.坠胡正确答案:C

9.

汉代文人音乐的标志是______。A.礼教B.乐教C.歌舞D.琴学正确答案:D[解析]琴学在汉代成为文人音乐的标志,琴学的传教具有一般音乐教育所没有的特殊的人文意义,形成了自己的琴学教育思想体系。

10.

在下列歌手中被记载为“喉啭一声,响传九陌”的是______。A.许永新B.秦青C.韩娥D.薛谭正确答案:A[解析]许永新是唐开元年间著名的宫廷歌手,她的歌声有极强的穿透力,“喉啭一声,响传九陌”是人们对其的礼赞,形容音色也极具感染力。

11.

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剧作品是______。A.《费加罗》B.《菲岱里奥》C.《科里奥兰》D.《莱奥诺拉》正确答案:B[解析]《菲岱里奥(二幕歌剧)》是乐圣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剧。歌剧的最终版本是两幕剧,但首演的时候是三幕。约瑟夫·宋雷特纳和乔治·特雷契克根据尼古拉斯·布约利的剧本改编。1805年初演于维也纳。

12.

著名的大提琴小品《天鹅》是圣桑的作品______中的一首。A.《死之舞》B.《动物狂欢节》C.《魔王》D.《菩提树》正确答案:B[解析]圣桑曾于1886年,先后到布拉格与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应巴黎好友的请求,写作了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一)序奏及狮王行进曲;(二)公鸡与母鸡;(三)野驴;(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人;(九)林中杜鹃;(十)大鸟笼;(十一)钢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鹅;(十四)终曲。其中只有《天鹅》一曲是在作者生前发表的。

13.

______,一种带有共鸣器的木琴。它发音宽厚,余音较长,琴板下面都有用各种果壳、空心干葫芦或罐头盒、长方形木盒等做的共鸣体,演奏时声音由琴板传到共鸣体上,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共鸣效果。A.马林巴B.竖琴C.姆比拉D.音条琴正确答案:C[解析]姆比拉是一种用手指拨动弹奏的簧片乐器,其结构是将长短不一的细长簧片固定在一块木板上,并在其下面装有一个木盒或干葫芦作为共鸣体,人们也称它为拇指琴。

14.

美国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是音乐剧的中心。音乐剧《猫》《歌剧魅影》《奥伯龙》《自由射手》《邀舞》的曲作者是______的著名作曲家______。A.德国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B.德国

卡尔·马利亚·冯·威柏C.美国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D.法国

卡尔·马利亚·冯·威柏正确答案:A

15.

连谱号中的______为钢琴、风琴、手风琴、竖琴、扬琴、琵琶等乐器记谱使用。A.垂直线B.辅助括号C.花括号D.直括号正确答案:C[解析]连谱号包括起线(联结数行五线谱的垂直线)和括线(联结数行五线谱的括弧)两个组成部分。括线分花的和直的两种。花括线为钢琴、风琴、手风琴、竖琴、扬琴、琵琶等乐器记谱使用。直括线为合奏、合唱、乐队记谱用。

16.

等于四分音符的三连音的是______。

A.

B.

C.

D.正确答案:B[解析]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三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两部分,叫“三连音”。

17.

以E为下方音向上构成大七度音程,其上方音应为______。A.CB.#DC.CD.D正确答案:B

18.

以A为增四度音程的下方音,它的上方音是______。

A.D

B.

C.#D

D.E正确答案:C

19.

回旋曲式中插部结构的数目至少不少于______。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正确答案:B[解析]回旋曲式至少须包括具有相平衡的五个部分,A+B+A+C+A……,所以插部至少需要两个,所以选B。

20.

木管五重奏包含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______。A.小号B.圆号C.长号D.低音号正确答案:B[解析]木管五重奏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五种管乐器在一起合奏的音乐表现形式。

21.

下列乐曲中属舞剧体裁的是______。A.《天鹅湖》B.《卡门》C.《塔索》D.《六月》正确答案:A[解析]《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的代表作。《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歌剧。《塔索》是李斯特创作的一部交响诗。《六月》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首钢琴曲。

22.

如果要为朱自清的著名散文作品《荷塘月色》配乐,你认为下列曲目中最合适的一首是______。A.《卡门》序曲B.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C.贝多芬《命运》交响曲D.《月光奏鸣曲》正确答案:D

23.

合唱协调的要素不包括______。A.音高B.音色C.音准D.音量正确答案:A[解析]合唱中的“协调”,是在声部共同合作下,才能取得相互间合理的关系,使之和谐均匀。协调包括均衡与和谐,主要是音量、音色、音准三要素。

24.

下列属于合唱中男低音声部的是______。A.BassB.TenorC.SopranoD.Alto正确答案:A

25.

从本世纪开始的我国普通学校教育,从一开始就把______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必修课程。A.乐歌B.唱歌C.音乐D.欣赏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普通学校教育从本世纪开始就把音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必修课程。

26.

______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音乐现象的反映,是直觉能力最基本的要素。A.音乐记忆B.音乐直觉C.音乐联想D.音乐领悟正确答案:B[解析]音乐直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音乐现象的反映,是直觉能力的最基本要素。

27.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为音乐教学设置了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______、知识与技能。A.审美与体验B.过程与方法C.技能与训练D.传播与流行正确答案:B[解析]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分三个层次对总目标进行了描述,分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简称三维目标。

28.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将“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细化为四个具体目标,即______。A.体验、合作、探究、创新B.体验、模仿、探究、合作C.体验、比较、探究、合作D.感受、比较、探究、合作正确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将“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细化为四个具体目标,即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29.

下列不属于戏剧艺术特征的是______。A.故事性B.表演性C.综合性D.时空性正确答案:D[解析]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可简要概括为:故事性、表演性、综合性。

30.

在中学音乐教学实际中,大量采用的课型是______。A.合唱课B.单元欣赏课C.单一课D.综合课正确答案:D[解析]在中学音乐教学实际中,大量采用的课型是综合课。综合课是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

二、音乐编创题1.

为诗词创作旋律,要求旋律流畅,音乐形象符合诗词意境。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正确答案:[创作提示]

根据所提供的歌词,创作八小节的作品。(简谱或五线谱均可)

(1)旋律与歌词形象符合。

(2)歌曲的结构规整,曲调流畅。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1.

分析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谱例,写出:

(1)调式调性。

(2)曲式结构。

(3)旋律特点。正确答案:[参考答案]

此曲合唱短小、精练,富有合唱音乐所特有的协调感。歌曲表现了青年人的爱情生活。全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写成。第一段与第三段曲调平稳,充满夜晚的宁静气氛。大调式的密集和弦,使各声部产生均衡的音响。中段旋律起伏较大,旋律分别由男高音、男低音唱出,“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的句子,表现小伙子的焦急心情。第三段仍回到第一段宁静的气氛中,似在温馨的夜色里,年轻人尽情享受着爱情的喜悦。

四、教学设计题1.

根据对《半个月亮爬上来》谱例的分析,设计一课时的音乐课。

要求:

(1)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环节: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正确答案:[参考设计]

《半个月亮爬上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演唱合唱作品《半个月亮爬上来》,体会合唱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运用比较、合作的方法,有表情地演唱作品。

3.知识与技能:在合唱实践中逐步掌握歌唱中的艺术处理,正确运用呼吸,完成此合唱作品,提高合唱能力。

二、教学重点

完整、准确地用声音表现此合唱曲。

三、教学难点

能够按照指挥手势变化做出相应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教师播放《半个月亮爬上来》的独唱和合唱音响资料,让学生对比独唱和合唱不同的表现方式。

(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此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听辨与独唱的不同之处,感受人声塑造出的和声的丰富色彩。会唱的可以小声跟唱)

(二)歌唱前的准备工作

1.开喉练习

(1)打哈欠、气息练习。

教师示范并提醒学生注意运用气息,开口打哈欠的同时吸入气息,体会与平时说话时的不同感觉,并互相交流感受。

(2)发u、a母音,体会喉咙打开的发声感觉。

(意图:学生进一步体会喉头打开,运用气息发声)

2.音准、和声练习

(1)半音练习,选取合唱作品中的前八小节进行训练

(解决女高、女低、男高声部的半音音准问题)

(2)和声练习

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弦的和声训练,并做出强弱的处理。

(练习并感受四部合唱,培养学生的和声感觉)

(三)作品排练

1.让学生根据歌词意境,探讨出分析、处理歌曲的意见;分段演唱计划;认识并处理好速度和力度;掌握好旋律线和换气点。

(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合唱此作品,注意提示学生要将练声的状态带入到排练的过程中。

(1)1—8小节女高、女低两声部。(注意倾听相互间的音准)

(2)加入男高、男低,注意有变化音的部分。

(3)四声部合唱前八小节,注意歌唱时互相倾听声音的均衡。

(4)9—14小节合唱训练。

(5)15—22小节合唱训练。

(6)合唱整首乐曲,注意每段的速度及力度。

学生尝试自己处理作品,发挥他们自己的表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力及创新能力。

(四)学生进行合唱表演

1.引导学生确立最佳艺术处理方案。

2.教师指挥班级合唱。

3.录音,并从录音中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五、案例分析题1.

案例:

在高中欣赏课《西出阳关无故人》中,一位教师这样安排:导入环节,播放歌曲《阳关三叠》。教学过程,教师讲解曲作者、年代、歌曲内容、表达情绪,然后让学生又欣赏了一遍。紧接着欣赏了《扬州慢》,教师讲解了词作者姜夔的生平、历史朝代、宋代的音乐形式、歌曲的内容,最后又欣赏了一遍。一堂课下来,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同学们却没有感觉,反而三三两两的讨论起新拍的古装剧。

问题:

(1)对案例作出判断。

(2)对教学过程客观评价。

(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正确答案:[参考答案]

对于高中学生合唱基础普遍薄弱的现状,歌唱模块的合唱教学应从以几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经常聆听优秀的合唱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与动力,不断产生歌唱的愿望和激情,并在模仿中学习歌唱。

二是注意培养必要的合唱技能,包括歌唱姿势、表情、歌唱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共鸣等。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没有正确的呼吸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歌唱,对于合唱来说,呼吸统一是演唱的基础,只有呼吸统一了,起声才能统一。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对于合唱教学非常重要,合唱发声训练要经常提示成员聆听周围人的发声,积极主动地让自己的歌声融合在集体的歌声之中。

三是加强合唱艺术实践,通过大量合唱实践,锻炼学生的歌唱勇气,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合唱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比如经常参加合唱演唱会、音乐会等。

整堂课逻辑思维比较清晰,知识面涉及广泛,但是却缺少一定的愉悦性、情感性、实践性和音乐性,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音乐课变成了枯燥无味的知识满堂灌,而且教学方式单一,只是由教师讲授,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导致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们却没有感觉。其实可以将学生的喜好与音乐课堂结合起来,融入影视等其他艺术门类相关知识,加强学科综合,但是要以音乐课为核心,以审美体验为主。还需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六、课例点评题1.

依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的教学过程,提炼出教学目标,并进行点评。

秋思

[教学过程]

1.背《秋思》。介绍作者及作品的历史背景。

2.讨论词的寓意和感情,有感情地吟诵(模仿古诗词吟诵),探讨在声调上的表现力,集体或个人各种形式吟诵。

3.讨论《秋思》每一句中表现的声响(如乌鸦叫声、流水、西风、马蹄声以及表现人的哀叹、思愁的声音)和画面(有表现的),充分发挥想象力。分四组,每一组画一句(最后两句由一个组画)。建议小组共同构思,是共同画一幅还是每人单独画后集体评出小组代表画,用什么方法画,由学生自己定。

4.各组展示,介绍本组的构思,自我评价(比较满意和不足的地方),其他组分析和建议(如何修改)。根据时间决定是课上还是课下再修改。

5.分两组,每组用人、打击乐器(包括音条乐器,也可选用其他艺术类乐器)、各种自制声响为这首词编一个配乐朗诵,并排练成一个小作品,朗诵形式由小组决定。

6.各组表演,并围绕表现词的意境和感情方面来讨论、评价。

7.讨论:怎样用身体动作表现这首《秋思》?在配乐朗诵的基础上,用舞蹈来表现,分组设计并排练,教师到各组观察,主要是看舞蹈编排是否围绕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可以启发,但不能包办代替)。各组表演,并讨论、评价和修改建议。

8.为这首词配曲,先将词的节奏定下来,再给do、re、mi、sol、la五声音阶几个音,根据字的四声高低配曲调。学唱自己编配的歌曲。

9.教师出示由作曲家编配的歌曲《秋思》(已有谷建芬、舒泽池两个作品)。教唱歌曲(由于学生对词已非常熟悉,且尝试过自己编配,一般学唱会比较快)。

10.讨论作曲家歌曲的创作特点(可通过比较这两首风格各异的作品来分析,如节奏、曲调、音阶、音程、旋律走向,以及唱法等)。

11.全班分成舞蹈组、器乐伴奏组、唱和朗诵等几个小组,用作曲家写的歌曲进行创编。

12.创作一个诗乐舞作品《秋思》。先共同讨论一个总体构思,如选择哪一首歌曲,准备唱几遍,有无前奏、间奏、尾声(器乐)……然后分组创编、排练,再总排合成。

13.讨论和总结:(1)这首词的艺术特点。与所学过或知道的古诗词比较,也可与现代国内外诗词比较。(2)这个单元都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段?它们在表现这首词时有什么是共通的?(情感)又有哪些是不同的?(表现手段、形式)有什么特点?正确答案:[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①探讨《秋思》所表现的情感,并尝试运用其他音乐手段来表现,如为同配曲、配乐伴奏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探讨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②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学习合作。例如组织创编、排练,所有活动均需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2)课例点评

教学设计《秋思》这一案例融合了奥尔夫的理念,将音乐创作课的多种创作手法进行综合,通过多个创作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学生在自主参与体验过程中创造艺术,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详析该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第一,始于元素,动态生成。

纵观该课,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整个发展脉络就如一粒落入肥沃土壤的小小的种子,在不断地吸收阳光、雨露、丰厚营养的过程中发芽、抽茎、吐叶、开花,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非常清晰、酣畅淋漓。在这节课的最后,学生要从事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综合艺术表演创造活动,将诗、乐、舞三者有机结合,创造一个崭新的《秋思》。

这样的教学任务是非常庞大的,可反观整节课,我们却惊奇地发现真正出自教师之口,由教师来传授的内容却少之又少,学生所具备的最后完成这项任务的能力是在各个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点滴积累而来。从一开始对诗韵的咀嚼,到循诗律为其配上音响和富有意境的图画,再到打击乐器、音条乐器上的音乐意境探索、配乐诗朗诵,再到舞蹈的加入、作曲方法的探索,赏析两个版本的《秋思》直至最后的融会贯通,这种综合艺术的表演创造就这样应运而生。构思巧妙,环环相扣,可每一步学生都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主动参与、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态生成。

第二,立足音乐,百纳综合。

通观该课,会发现多样的教学活动并未使这节课的结构松散杂乱,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尽管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活动,但最终仍立足于音乐,诗、歌、乐、舞最终都是为了创造一个丰满的音乐形象。在解词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声调的表现力,这种对声调表现力的探索为其后作曲时根据字的四声高低配乐原则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对舞蹈表演的探索,后来也被很好地运用到表现作曲家创作的《秋思》之中,而不是在课堂的最后简单重复之前的教学内容。

这种综合为音乐艺术的表现与理解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使学生不断丰富对音乐形象的认识与理解,将学生的多种艺术感受能力统合,为其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