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 11绪论 21.1谨慎性原则的形成与发展 21.1.1国文文献 21.1.2国内文献 31.2谨慎性原则的特点 41.3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依据 42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42.1谨慎性原则的概述 42.2中小企业的特点 52.3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发展状况 52.3.1会计制度方面 62.3.2会计实务方面 63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的运用效果 73.1通过案例发现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存在的问题 73.1.1江西省中小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的案例分析 73.2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 83.3谨慎性原则与资产折旧的冲突 93.4谨慎性原则与资产减值准备的冲突 93.5谨慎性原则主观推测性强 104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104.1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104.2如何处理好会计核算原则之间的平衡 104.3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社会监督作用 104.4对谨慎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必要的约束 114.5把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相结合起来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摘要会计核算必须依据的原则是谨慎性原则,这是基础原则其中之一。谨慎性原则关键要准确的去了解并会运用。当经济活动发生不确定性问题时,在处理会计核算时要有一种细心慎重的心态,去面对外来的一些新的状况,并想办法减小风险,控制在可控的界限内,这就是会计谨慎性原则。因为市场的竞争和不确定性危险增加,在现有的经济范筹下,会计存在的环境危险性日渐增加,需要使用会计信息的主要投资者对于这种风险较高的信息的彼露以及关注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谨慎性原则必定成为重中之重。国内会计核算用到谨慎性原则的详细内容会在本篇中讲到,对于该原则在运用中的受到的限制也有相关的优化建议和方法。关键词:谨慎性原则,经济环境,运用,改进1绪论会计谨慎性原则,需要相关人士用细心慎重的心态去处理会计核算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发生的损失和危险,并且要预估到这种损害的程度,对于大概的收入尽可能的减少计算或不去计算,这样会显得会计信息较为稳当和严谨,由此来预防虚增利益或虚计的资产,使得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方面得到维护,也使得投资者与债券人的利益得到保证。所以在会计核算以及财务分析和管理的流程里会大范围的应用到会计谨慎性原则。在应用过程中作为一种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有比较显著的偏向和主观的判断上面。因此怎么样能够准确的应用谨慎性原则因为它自身现有的有限范围而使得我们必须要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1.1谨慎性原则的形成与发展1.1.1国文文献较早时间从中世纪托管人为摆脱原本要承担的责任而使用的方法就用到了谨慎性原则:对于托管财产是否增值不去预估。而英格兰在十九世纪末,当企业由于被迫停止经营部分审计人员被投资者起诉,诉讼的绝大原因都是审计报告十分完整和清晰,这是审计人员对其收益以及资产问题上过高的预估给出的参考。谢菲尔德是美国的会计学家,他在二十世纪初就关注到了这个问题,由此在会计界美国对谨慎性原则的研究就此起了个开端。当人们对于大危机开始之前对会计报表的掩盖,而这个行为的广泛实施也使得各阶层对此过于放心,这也是导致大危机开始的关键因素,也是从大危机发生之后即二十世纪初后,开始逐渐重视谨慎性原则,到这个时候才确定了谨慎思维的重要性,这个是李军于一九九六年指出的。而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分析以及讨论在国际上的相关记载里,重点在促使谨慎性原则往前发展以及体现谨慎性原则的相关论证在关注点上。1.谨慎性原则发展的推动力量。Sanders,Hatifield和Moore于1938年发表的《论会计原则》(ASOAP)中有提到:促进谨慎性原则发展的力量关键在以下三个方面:(1)较小的估算危险性小于过高的估算,这个是当时的多数思维;(2)出错率会因为太过放心使得会计出现较大偏差;(3)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危险来自于政治和经济以及社会因素,所以使用一个更全面的试来应对这些有可能导致的损失会更好。对于不同的目标所需要的应有的准备它觉得必须认可,但是对于使用特殊的方式来计算部分帐面上看的利润表示不认可,不认同,由此使用隐蔽一些利润的某种处理方法。2.体现谨慎性原则的相关论证。比较有趣味的一种现象由Watts(2003)在整理相关论证资料里被看到:嘴上对于谨慎性表示不认同的学术界和资本市场监管者以及准则制定组织,但其实在处理会计事务时反而更小心翼翼了。由此,Watts把需要有谨慎性的原因通过四大点来做了一个概括结论:第一,契约主义。第二,股东诉讼。第三,税收节约。第四,监管成本节约。这四大理由的关键性在最近都分别用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国际上一些专家从以上这些总结把谨慎性原则历程发展展现给我们,还指出了必须使用谨慎性和合理运用的关键点:预估风险的合理性,消极思想的认可大于积极思想,还有税收如何开源节流各方面。1.1.2国内文献分析谨慎性原则上,我国的相关结论从大方向来看重点需要处理:如何处理好谨慎性原则和外来原则的相互矛盾,以及在会计核算实际操作中怎么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1、如何处理好谨慎性原则和外来原则的相互矛盾。财务信息相互间有种密切相关的逻辑性,具备很多质量特性。尤其总结性的核心质量特性是公众认可和有用。它的主要力量由另外的质量特性来组成,关键的质量特性和要素组成相互的这个下降,那个上升是无法逃避的结果和总结,这个是孙铮在2005年提出的。谨慎性原则还与配比原则有所矛盾:比如用在研究的费用和开拓的费用。谨慎性原则来说会把当期的损失和利益减小化,这个是费用化;而配比原则则是分摊各个阶段的利益,这个是资本化。虽然都有其理由,但也体现了会计准则的不唯一性的其他角度。此外,由于没有规范的准则来制约执行谨慎性原则,只是会计人员自已的分析和处理,由此造成没有相关的参考来比较。(李榕芳,2000)。国内专家在不同原则上矛盾的处理问题上,大范围的做了分析。由孟凡利提到的:促进利益的结果来自于不同原则之间的比较,谨慎原则在资本需要保护时会运用得更全面,这时别的原则在产生矛盾时要谨慎先行,因此为了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要重视成本效益与实质重于形式的对比。陈炜(1995)在会计信息质量和谨慎性原则的联系上是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研究的。多数人觉得,尽管谨慎原则可能导致有偏差的会计信息,但基本能接受,最终对谨慎性原则要维持其准确度的人数仅仅占22.73%。因此,谨慎性原则要给财务会计目标提供服务,其指导思想要从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方面着手,且全面展示在会计报表的附件中。2.在会计核算实际操作中怎么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陈炜(1995)也提出:合理运用谨慎原则的会计信息在提倡谨慎性时,全面维护了其有用性,它和会计信息质量特性是双方统一的。此外,费伦苏(2006)觉得会计人员在有不可控因素状况出现时要保持谨慎小心的心态,会计的确定和核算要保证是合情并稳当的。不过也明显看出如何适度,如何稳当合情这两者是比较不好把握的。而企业是特别需要小心和慎重的合适的态度来对风险有所预防和处理的。如果在不可控情况出现时超出限制甚至不当的使用谨慎性,都会导致信息的有用性受到影响。范宏浩(2001)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上有提出下面四个方面的注意事项:(1)谨慎性原则使用的目的性要确定,并让会计人员以及管理机构对谨慎观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态度;(2)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有明确和严肃的标准,使可操作性有所增强;(3)要适当的展示谨慎性原则运用上的有关资料。(4)谨慎原则在应用时要依据我国的国情来参考,现实和未来要合理的相互同时照顾。比如说与国外的配合上提前的将“公价价值”引进来,这在国内还没有对市场经济有完善的制度下是不可取的。费伦苏(2006)在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看法上也觉得必须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处理经济业务时要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根据灵活性恰当预估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也要对可以预估的利润收益有所揭示,会计信息才能真实稳当的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不预估未来可能的收益,只预估未来可能的损失”是一种过于小心的方法,而不是慎重的合适的解决办法。谨慎性原则在测试是否可靠性上主要是基于谨慎水平来分析的。一旦这种标准高于财务信息公认和有用的水平,那么不光对于加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方面很不利,对于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还会有所影响。在可能发生的危险面前,谨慎性原则的实践运用上可显示受欢迎程度上,乐观思维没有消极思维广泛,虽然预估的合理性是肯定要有的,不过也要基于客观现实情况。谨慎原则的合理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确定发生还是不发生,这个是定性判断,第二,发生的数据,这个是定量预估。1.2谨慎性原则的特点1.不确定性是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本,也就是需要解决可能发生的情况。2.“合理核算”是在处理不同可能产生的情况,尤其是耗费以及损耗上所要遵循的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不会不重视可能产生的耗费以及损失,也不会将计算和提取隐藏起来。对于其分析是否合理在于会计人员的本身的职业判断。3.风险的损失要在会计核算中能够全面的预估到,要对虚加的收益,虚算的资产有所防范,这样能让会计信息的决定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的维护,这就是谨慎性原则应用的目标。1.3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依据1.因为很多不稳定的原因会使会计环境里的会计核算受到一定的影响,势必对会计要素的准确性和核算有所干扰,所以预估和分析要依据相应的规范。2.企业的经济活动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风险还是存在,所以对于经营的风险和市场上的竞争要有一定的慎重。2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谨慎性原则属会计原则之一,可以说大家都知道但又无法完整表达。它的地位在财务的实践的事务和理解上处于关键位置,对于会计体系的影响上谨慎性原则起了一个重要作用,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就像土壤被水渗入后,一层一层的被吸收,谨慎性原则遍布会计体系的每一环节,这种夸张的寓意表现出当前环境下谨慎性原则对于会计界来说其研究非常关键且迫切需要。2.1谨慎性原则的概述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处理上要求人们要有慎重和细心的心态,这是依据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因素来提出的,对于将来可能产生的损失以及风险要提前预估到,尽可能的减小和不计可能产生的收益,增强企业高层决策者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警觉,能对复杂的外在变化稳妥面对,并减小可能发生的损失,使损失能控制在最小,这也叫稳健性原则。亨德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他在《会计理论》中提出,"会计人员在遇到某业务甚至会计相关业务遇到会计解决办法和流程有不同的选择时,谨慎性原则要求其要在合理的前提下,依据不虚增利润以及扩大所有者权益的处理和流程上来执行和解决”①。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第18条有提到:"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2.2中小企业的特点(1)经营权和所有权在形式上有所重合。多数中小公司由于受到中国过去传统的家庭经营理念的影响在我国传统家庭经营观念的影响,其经营权和所有权基本都是一致的。这就导致了中小公司在组织化上标准很低,企业主的决定和策略起着很关键位置,企业主和会计人员之间的依附关系因为没有法规控制显得很明显,会计人员的工作暴露在企业主的管理下,没有自主,势必对会计信息的事实信任度有所影响。2)设置不规范的会计机构。部分小企业会找外面的专业会计机构来代帐,没有设定会计机构,甚至部分企业就算有会计机构,分工上也不没有化,还找了不少兼职。有些企业还找来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的身边的朋友甚至亲戚来做出纳。一般比较小规模的公司负责会计和资产管理的只有为数不多的职工,在职责上并没有分开,就算有相关的制度以及授权,也并不是正规的,操作上很随便。(3)会员人员的水平不高。中小企业和大企业比较理论与经验兼职的会计人员大量欠缺。虽然大部分会计从业年限有点长,经验很丰富,对于企业的经营情况也有所了解,但是在新规、新制和新的会计方法的学习上比新人会慢;但是刚毕业于学校的会计新人虽然理论知识很强,可在经验上又较为欠缺。(4)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不够标准。据调研,三分之一的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没有纸质文件,大多数的企业就算有财务制度也只是表面,且与企业的现实状况并不相关,会计人员也没有按章办事,管理公司的会计核算也仅借自身的判断,因此其不规范的操作在目前来看是个大家都默认的现象,尤其是私营的公司还有乡镇公司,零散的原始单据,各种不完善的会计审核制度,成本的结算太过于随便,有些企业甚至还准备了内部和外部两本帐,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以上这些情况和会计人员水平有关外,还跟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完善有着很大的关系。(5)有效的会计监控严重欠缺。当前对于国家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有很大关系的企业才是我国重点监管的对象。而我国在多数非公有制的中小公司的监管力量投入不够,重视程度也是严重缺乏。作为中小企业的会计监管机构的税务组织也局限于每月定时定点的纳税申报和财务审查,只是基于公司税务是否完善和实际存在的基础上。因此中小企业的监管更欠缺。综上所述,由于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监管过于忽视,导致受到利益的诱惑乘机做假帐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2.3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发展状况现阶段,企业竞争以及存在的风险越来越大,由于经济环境的不可控因素大大增加,使得经营活动中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如果能把谨慎性原则充分运用,可以提前预估企业会面临的风险程度,在产生风险前提前把风险的程度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这种情况下才能保障企业所有人和债权人应有的利益。因此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特别关键。谨慎性原则虽然对理论与实务影响都很大,但它也让会计人员产生争议。所以,在会计业务实践中谨慎性原则也使得我们更加注重,下面,本人会在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实践两方面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做一个总结:2.3.1会计制度方面在过去传统会计中谨慎性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并且有着长远影响的计量原则,过去也是引起了很多议论。谨慎性原则的第一次发起是中国于一九九二年颁布,次年七月一日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到的,该准则中指出企业会计核算要依据谨慎性原则的规则针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和费用上进行合理的估算。这个原则在之后很长时间内的标准,以及国家财政部在二00六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在,我们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上,都会用到谨慎性原则,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谨慎性原则。1.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方面:对应收帐款计提坏帐的准备是在一九九二年的行业会计制度中有所提到,而在同年会计准则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九八年连续发布的《投资》等一系列详细致的会计准则在资产业务计提准备的规模都有相应的增长,这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也有提到,主要从资产的抵消帐户,短期投资成本的计提,还有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几点来体现其规模的增长,另外,在坏帐准备的提取范围上也有所增加,在提取方法和比例上提高了灵活性。对于资产减值准备上进行全面计提,这是在二00一年的会计准则中有所提到,在随后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本的“四项准备”外,还指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也要计提,这个是在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里有提到的。又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二00六年二月中旬由财政部发布,里面也提到资产的期末计价层面在每期最后,帐面上的价值如果高于资产可以收回的变现净值的,资产减值准备要计提。其中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六项。2.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固定资产折旧运用加速折旧法是在一九九二年的行业会计制度里提到的,而在一九九八年发布的会计准则中放松了对加速折旧法的运用。3.在无形资产方面: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则在一九九八年发布的一系列准则中有所修改,更改成不能多于十年的无形资产,不能多于5年的开办的费用,比原来规定的期限要有所限制,原来分别是不少于10年和不少于五年。在二00一年元月财政部发布的《无形资产》准则里,在分析无形资产发生的利益有没有转入企业的可能时,要求企业内部管理组织要慎重的预估无形资产在有限年限里使用时可能发生的各种原因。4.在收入的确认方面:相比原来发布的准则,一九九八年的准则谨慎性更强。可从下面条款中看出:相关确认收入的四个方面,让有关的经济利益转入企业、有关的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关键的位置。相关企业会计准则也由于社会的发展在持续的健全,而之后二00六年的新准则里对于确认收入方面越发细化,在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上有5个方面,提供劳务收入上有4个方面。2.3.2会计实务方面谨慎性原则对平时经济活动中有着不确定的方面,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核算上对于企业将来的风险以及损失要提前有所预估,由此来给予企业经营业务的信息,这对于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竞争有着好的作用。但谨慎性原则不一定人人都能合理的运用好,一旦没有用好谨慎性原则就会让企业会计信息失去信任度。在中国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时,重点通过下面两方面来体现:第一是谨慎过度。国内有些企业在承包经营流程中,因为自己的利益,采取了强制性的掠夺式手段,这个时候的谨慎性原则就变成了企业承包商的保护伞来掩盖利润并躲避税务;第二种则是谨慎性不够。国内企业在谨慎性原则上执行的范围还是过于局限性,远远不够体现完整的谨慎性。以上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第一.在会计政策和会计预估的方面有着比较强的可选性,在执行谨慎性原则上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一定能确保,所以会造成资产价值以及利润上数据不真实。比如说,小企业在计提坏帐准备时,是由企业自已来把握的,而不同办法计提的坏帐准备也可能不一样,因此为了能控制利润,小企业在方法上会找到对企业最有帮助的办法。第二.使用谨慎性原则上不一致。如果在制度中对于计提的不同减值准备的比例并没有详细的规范,也没有给出详细的方法,这样就会让不一样的企业在遇到类似情况下由于比例的不同产生很大的差别。因此会造成企业间的会计信息没有比较。除此之外,多数小企业对于谨慎性原则是不重视的。不过因为企业自身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可以有少许差别化,但是通过现有情况来分析,是由于企业经营的目标有所区别而导致的差别化。第三.对于谨慎性原则的了解还是大部分有所误解:第一对于谨慎性原则的实际定义了解得不够全面,比如“资产以及收益不能提高,负债以及耗费不可降低。”误看为“低估资产或收益,高估负债或费用”;第二在应用谨慎性原则上误解为“提取坏账准备”等预估手段原本就不好控制,从而对谨慎性原则当作对会计预估手段的根本条件,以及立场没有正确的理解。由此使得谨慎性原则的乱套乱用有了理论上的据证。第四.因为谨慎性倾向性上较为强大,导致可能这次的利润很稳当,后面的利润却不稳定。从存货上看,本期利润的计算因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较低,后期存货价值也由此降低,这就会使之后的销售成本也由此降低,导致收益有所回升。而后期在资产中存货占比偏高的企业,比如房地产开发企业这类,很容易变成一种自己控制利润的手法。所以,在其中一个会计年度里企业可能会把比较大金额的停滞不动的存货注销掉,通过计提此项存货跌价准备来冲抵存货的成本项,这样第二年的净利润就可以有比较好的表现。像这类盈余方面的管理仅期末存货做一个较低的可变现净值预估就可以做到,不用在第二年的时候又去做较大的冲回减值,且不会发现。第五.一些小企业机构制度上不正规,也不完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应具备的分析能力比较弱,导致会计工作环节也比较单薄,因此在执行中很容易有比较大的个人主义,比如说可变现净值怎么计量,《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指出“可变现净值为小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用存货的预估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普通的会计员工从这三个估计上无法做到准确,也就无法准确核算可变现净值。而谨慎性原则又有着不可验证性以及主观性,由此导致乱用乱套,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度大大降低,真实性也无法保证,这就造成了某些企业和经营者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随意利用,3谨慎性原则在中小企业的运用效果在全球国家的经济中中小企业都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中国也一样。根据调查,我国有八百万以上的中小企业,在国内企业总数中点到了99%;工业总产值上占60%,实现利税上占40%,出口总额上占60%,占据着不小的地位;而且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点到了国内总就业的75%。以上数据看来,中小企业不光是在就业问题上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还为经济增长给予了强大的动力,这是从中小企业经营机制的灵活性以及频繁的创新活动上提供的。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尤其当数浙江省,作为经济大省,中小企业也成为了浙江省发展经济的有力的力量。别看浙江的中小企业规模都不大,但是他们都为社会提供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就业问题上为一千三万多万闲置农力还有城乡下岗的职工解决了就业难题,人均收入到二00七年时高达两万元,成为给予就业人数和岗位最多的群体。综上所述,本人选择浙江省的中小企业作为本篇的案例来分析,是因为它在国内中小企业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3.1通过案例发现中小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存在的问题3.1.1江西省中小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的案例分析根据近几年调查显示,江西省大多数的企业,尤其在中小企业里,从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现状看,尚还存在不足之处,存在两种模式:模式一,某些企业没有理解谨慎性原则的作用,并且在企业平时的运营模式下没有加以运用谨慎性原则;模式二,某些企业或许会滥用谨慎性原则,比如:调节盈亏利润,目的是为了会计报表上掩盖公司亏损。下面这些意见是根据中小企业在谨慎性原则上没有正确使用做出的研究结论:(一)企业存在随意更改存货计价方法的现象江西省中小企业中有不少在存货计价时出现随便修改的情况发生,这是在走访中看到的。例如:南昌江铃汽车厂2000年上旬和下旬对存货成本采取了不同的计价方法。前者由于用了移动加权平均法完成了销售后,根据帐面显示的成本结算的销售成本。可是从2000年8月初,在未经税务机关的同意下,擅自变动存货计价方法,从原来的移动加权平均法改成后进先出法,使得销售成本在两千年增加了四百八十万元。由此当年公司应缴所得税也变相降低了四百八十万元,企业所得税少缴了一百五十八万余元。虽然公司在下旬物价上涨后采用后进先出法是符合谨慎性原则的,但是根据会计法第18条“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每期要保持统一,不能随便更改;如果根据情况确实需要更改的,也要依据我国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来进行更改,还要在会计报告内把更改的原由,更改的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影响写明。”所以公司擅自改变存货计价法的方式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二)企业存在滥用加速折旧法的现象由于加速折旧法能够在使用期内将固定资产多提折旧,由此可以使所得税能够因此少缴,部分企业就会依据企业现有情况选择年数总和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中的一种来进行加速折旧。但经常考察很多公司多少还是有些加速折旧法的情况发生,例如①不允许使用加速折旧法的固定资产却采用了加速折旧。②在没有获得相关机关的批准下对折旧的方法和年限随意变更。例如:某企业对公司的轿车计提折旧,按照规定,轿车的折旧年限应该五年,但是该公司用加速折旧法对轿车进行折旧后竟然缩短为2年,这样就小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5年,结果就是两年后该公司账面上的此项固定资产已经不存在,但是公司的实际情况确是轿车依然在使用中。这种现象就是体现了滥用谨慎性原则。3.2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谨慎性原则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坚持是正确的。但是该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和别的会计原则仍然会有不少矛盾。1.谨慎性与客观性的冲突。首先企业在会计核算必须依据实际产生的经济业务为准,这个要求是客观性的,需要真实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但是谨慎性原则是在会计业务中要预估可能产生但还没有产生的风险和费用,因此前后两类原则就互相冲突了,由此导致公平和公正性缺乏。2.谨慎性与配比性的冲突。配比性的定义:配比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实行会计核算时,其收入和企业成本还有费用三方要互相配比,相同会计期间的不同类的收入和相对应产生的成本以及费用,要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定,但是如果是谨慎性原则则要求的是预估未来还没有产生的结果,所以并没有参考可比性。之后权责发生制原则会对当期已经产生的收益以及需要承担的费用,不论本期是否收付,均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这里的重点是把收益和费用产生的时间确定;但因为谨慎性原则是提前预估出未发生的损失,这就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有所冲突。而配比性原则则是指相同会计期间内产生的不同收入和相应的成本、费用要一起计量和确认;但是谨慎性原则在此则是说明的相同会计期间内对于将来可能生的损失、费用、或不确定的收益,结果就是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3.谨慎性原则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冲突。可比性是指:企业要根据规定的会计政策实行会计核算,核算的说法必须统一而且还有参考比较;一致性是指:在处理业务的时候,企业需要确定用哪种手段的时候,要遵循从一始终都用同一种手段来处理,也就是说会计在处理业务时,前后要统一并且不能随意更改。但是谨慎性原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企业可以就本身的现状来预估将来可能产生的情况来变化会计核算的手段。这就和可比性和一致性都有一定的冲突。4.谨慎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冲突。权责发生制是指:企业在当期已经产生的收入和已经产生或者需要承担的费用,不管有没有收到相关款项,都要做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来计入会计核算,但是谨慎性原则指的是企业还没有发生但可以产生的未来的损失和费用,所以谨慎性原则指的是示来,而不是现在,这也势必导致两者在时间上有所矛盾。3.3谨慎性原则与资产折旧的冲突新的会计制度中的固定资产折旧与之前的会计制度在范围和方法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会计摭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范围不像以前用各种使用状态来做为折旧范围,而是公司来规定是不是把资产做为固定资产来做为计提折旧的区域,这是指计提折旧的金额从固定资产上来增加,假如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过度的话,收益的范围也会因此而增加。同时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新准则对企业也有所规定,要从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和使用的本质上来确定其寿命和净残值。因此在折旧方法上如何采取适当的方法企业要依据公司的财务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选择,折旧方式主要有工作量法,年限平均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等。过去企业的资产中像机器设备这种单价较大的一般折旧年限较长,但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有些企业会购买单价比较大,跌价也快的资产,比如电子设等,由于科技一直持续的优化,企业的设施也随之在优化和改进,所以比通常的资产的减值速度也相应较大,所以显而易见已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3.4谨慎性原则与资产减值准备的冲突资产资产帐面价值高于其使用后可回收部分的金额使就叫资产减值准备。确定资产减值损失在美国会计学会看来有以下几点:①永久性标准:减值方面的损失是长期存在的②可能性标准:在预估到减值的产生时,要把减值损失先确认。③经济标准:对于资产的评估不能中断,只要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一旦低于帐面价值,就要马上将减值损失确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研究来看,国内在经济标准上对于资产的损失确认和计量还是较相符的。不过这个要求让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想控制利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对于资产的评估不能中断,只要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一旦低于帐面价值,这种情况对于谨慎性原则非常不好的。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哪个高则哪个作为资产可回收金额。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要从预估未来现金流量以及使用时间和折现率这些方面来把握,但以上这些都不太明确,即使按照当下市场预测,但是未来的政治、经济趋势和社会发展这些重要因素变化对于企业的会财务人员来说是相当严峻的,所以谨慎性原则能不能运用好对于企业来说就显的非常重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3.5谨慎性原则主观推测性强国内对于选择财务政策这方面在现阶段来看是较为有力度的,因此在财务实务流程中谨慎性原则就会完全凭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取决于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水平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所影响,这样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就像本文前面提到的上来看,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高低都会影响到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确认,还有固定资产使用时间以及预估净残值的确定,以及预计净残值怎么计量。会计信息的信任度丢失也是因为谨慎性原则可以凭借自我分析,以及无法提供参照造成的,这也打开了这类为了各种目的这些企业和经营者为了避税,调节年度损益,以及分配收益的道路。4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4.1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对公允价值和处置费用以及将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估的核算上二00六年国内发布的新标准对以上的流程规定有了细致的要求,因此强化了谨慎性原则的操作性。但是对于处理全部的会计事务会计准则不会都有那么细的条款,因此在实际操作谨慎性原则的工作中仍然要依据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能利用自身专业水平并依据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特点,在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Unit1SchoollifeSectionⅦGuidedWriting教师用书教案牛津译林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一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 2025年度虚拟现实VR教育内容开发与运营合同3篇
- 旅游地产尾盘销售代理合同(2025版)9篇
- 2025年土地租赁合同终止及合同解除条件协议
- 2025临时土地出租及设施建设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大型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与预算合同3篇
- 2024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合作协议3篇
- 2024石油化工公司化工产品供应承包合同
- 2025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委托维权服务协议3篇
-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风力发电场运行导则(马晋辉20231.1.13)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2022-2023学年度六年级数学(上册)寒假作业【每日一练】
- 法人不承担责任协议书(3篇)
- 电工工具报价单
- 反歧视程序文件
- 油气藏类型、典型的相图特征和识别实例
- 流体静力学课件
- 顾客忠诚度论文
- 实验室安全检查自查表
- 证券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