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1470-2023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标准文本)_第1页
DB50-T1470-2023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标准文本)_第2页
DB50-T1470-2023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标准文本)_第3页
DB50-T1470-2023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标准文本)_第4页
DB50-T1470-2023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标准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

CCSB04

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1470—2023

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2023–09–15发布2023–12–15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0/T1470—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

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慈恩、刘俊延、黄平、廖敦秀、刘敦一、罗友进、陈洋洋、王帅、李燕、王

勇德、木志坚、杜静。

II

DB50/T1470—2023

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的防治原则、源头控制、过程拦截和末端净化等技术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HJ555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556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20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LY/T1914植物篱营建技术规程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25有机肥料

NY/T111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NY/T2624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总则

NY/T29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NY/T3821.2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第2部分:丘陵山区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丘陵区 hillyarea

海拔一般在500m以下,地形高低起伏的区域。

[来源:NY/T3821.2,有修改]

3.2

农田面源污染 farmlandnon-pointsourcepollution

农田中氮、磷、农药等无机或有机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途径进入周边水体

引起水质污染的过程。

1

DB50/T1470—2023

3.3

硝化抑制剂 nitrificationinhibitor

某些能抑制硝化菌活性,延缓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减少氮素以硝酸盐态淋溶损失的物质。

3.4

沉沙凼 desiltingbasin

沉积径流携带泥沙等悬浮物的低位浅坑。

3.5

植物篱 hedgerow

由灌木、灌化乔木或灌草组成的丛篱状或带状集合体。

[来源:LY/T1914,有修改]

3.6

拦水坎 waterretainingridge

能够减缓沟渠径流流速的坎状装置。

3.7

生态沟渠 ecologicalditch

配置多种植物并辅有生态浮床、拦水坎等工程设施的农田沟渠系统。

4防治原则

以削减氮、磷等污染物排放为目标,以“源头控制是重点、多级拦截与循环利用是关键”为原则,

因地制宜从源头至末端实施全流程防治;利用地形地势及现有沟渠和洼地等,减少土方工程量。

5源头控制

5.1施肥优化

5.1.1肥料施用遵守HJ555和NY/T496中的相关要求。

5.1.2参照NY/T2911的有关内容,开展土壤氮、磷和钾等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养分测试,科学

评估土壤肥力水平,科学设计施肥配方。玉米-榨菜和水稻-榨菜轮作系统中,作物的推荐施肥量见附录

表A.1。

5.1.3在配方施肥基础上,宜使用缓/控释肥部分替代传统尿素,与磷钾肥一次性施用。

5.1.4在配方施肥基础上,宜使用有机肥替代30%~50%化肥用量,有机肥的施用量参照NY/T1118

计算,有机肥可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等,所选商品有机肥应符合NY/T525中的要求。

5.1.5施用铵态氮肥时,宜加施硝化抑制剂,抑制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

5.1.6肥料宜深施,有条件的地区可按照NY/T2624中的要求执行水肥一体化技术。

5.2酸化土壤改良

5.2.1宜选择石灰类改良剂、钙质泥(页)岩和生物炭等材料改良酸性土壤。

5.2.2改良剂的施用应在休耕期进行,将改良剂直接撒施于土壤表面,进行翻耕,翻耕深度20cm。

2

DB50/T1470—2023

5.2.3石灰类改良剂宜与有机肥、秸秆等配施,可与硝化抑制剂结合施用。

5.2.4改良剂宜分多季使用,达到目标pH值后停止使用。

5.3废弃菜叶资源循环利用

5.3.1废弃菜叶生物质直接还田

对于地势较平的地块,宜将废弃菜叶置于田面洼地、垄/厢沟或新掘浅坑/沟内,辅以薄土掩埋。降

水较多时,做好田面排水,可添加快速腐解菌剂激发废弃菜叶生物质腐熟。

5.3.2废弃菜叶生物质原位集中沤肥

对于坡式梯田/坡地,宜将废弃菜叶收集到厌氧堆肥袋密闭沤制,可加入快速腐解菌剂。将堆肥袋

置于田块内侧坡坎,在下一季蔬菜种植前作为底肥还田。

5.4坡耕地玉米秸秆覆盖

在玉米收获后的农田闲置期,宜将玉米秸秆刈割并均匀覆盖于地表。在蔬菜作物种植两周前,开沟

深20cm,将风化后的玉米秸秆掩埋还田,并将土壤均匀覆盖于秸秆上压实。

5.5农药减施

5.5.1农药施用应遵守GB/T8321及HJ556的有关规定。

5.5.2宜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5.5.3农业防治宜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合理安排作物布局,作物种植前清除田边杂草,生长中及时

摘除病株、病叶,加强田间管理。

5.5.4物理防治宜采取安装诱虫灯、悬挂黄/蓝板等措施诱杀害虫,降低虫口基数。

5.5.5生物防治宜使用生物农药和天敌生物资源,达到“以菌治虫”和“以虫治虫”的目的。

5.6种植结构优化

5.6.1在汇水区域的梯田地块,宜采用水稻-蔬菜轮作。

5.6.2宜选择绿肥类和矮秆的豆科作物间套作。

5.6.3在坡耕地,宜采用横坡起垄种植,垄高宜为20cm~30cm,具体可按照GB/T16453.1中的有关

规定执行。

6过程拦截

6.1沟-凼-田径流优化

在地块尺度开挖土质水沟,连通旱地和水田。根据汇水面积,设置小沟(汇水面积<0.5hm2,宽度

10cm~20cm,深度15cm~20cm)和大沟(汇水面积>0.5hm2,宽度20cm~30cm,深度20cm~30cm)。

在地块与地块之间的沟道连接处建设沉沙凼,沉沙凼设置密度不少于10个/hm2。将流经土质沟渠和沉沙

凼的径流导入水稻田(图1)。

3

DB50/T1470—2023

图1沟-凼-田径流优化示意图

6.2植物篱

在坡式梯田外侧(护埂)及梯壁上种植植物篱,亦可根据现场条件在坡面种植。植物根部或接近根

部处应相互靠近,形成一个连续体系。植物篱的高度宜在1.5m以下,宽度宜在1.0m以下。植物材料可

选择多年生草本植物、矮小灌木等,植物篱的配制、整地、建植方法和管护等参见LY/T1914中有关内

容。

6.3生态沟渠

6.3.1对于坡度>6°渠段,在上下级沟渠连接处,修建沉沙凼和固定拦水坎。

6.3.2对于坡度≤6°渠段,渠宽≥0.5m且长度≥5m,布设浮床或种植水生植物,并用装有吸附基质的

尼龙网袋等装置作为非固定拦水坎拦截水流,拦截高度为20cm~30cm;相对较窄(宽<0.5m)的渠

段,仅设置非固定拦水坎(图2)。

6.3.3浮床植物配置宜选择对氮、磷营养元素有较强吸收能力的乡土植物。

图2生态沟渠构建示意图

6.3.4沟底淤积物严重影响水流的渠段,要及时清理。

7末端净化

4

DB50/T1470—2023

7.1人工湿地

在枯水期,宜在末端汇水池内构建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的设计、建设与运维按照HJ2005执行。

7.2生态浮床

在丰水期,宜在末端汇水池内构建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应固定并避开汇水池的进水口。

5

DB50/T1470—2023

附录A

(资料性)

榨菜、水稻和玉米推荐施肥方案

玉米-榨菜和水稻-榨菜轮作系统中,榨菜、水稻和玉米的推荐施肥方案如表A.1所示。

表A.1榨菜、水稻和玉米推荐施肥方案

产量水平配方肥用量

作物配方(N-P2O5-K2O)备注

(kg/667m2)(kg/667m2)

榨菜不限25-8-1080基追比按4:6施用

11-11-831~40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

<450

16-16-1321~274~6、3~4(kg/667m2)

11-11-840~49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

450~550

16-16-1327~346~7、4~5(kg/667m2)

水稻11-11-849~58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

550~650

16-16-1334~407~8、4~5(kg/667m2)

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

11-11-858~67

>6508~9、5~6(kg/667m2),穗粒

16-16-1340~46肥追施氯化钾1~3(kg/667m2)

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8~10

<40018~24

(kg/667m2)

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0~13

400~50024~30

(kg/667m2)

玉米25-10-10

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3~16

500~60030~36

(kg/667m2)

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6~18

>60036~42

(kg/667m2)

注:在榨菜叶还田情况下,可按每吨新鲜菜叶含N2.61kg,P2O50.24kg减少相应肥料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DB50/T1470—2023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防治原则.........................................................................................................................................................2

5源头控制.........................................................................................................................................................2

6过程拦截.........................................................................................................................................................3

7末端净化.........................................................................................................................................................4

附录A(资料性)榨菜、水稻和玉米推荐施肥方案..................................................................................6

I

DB50/T1470—2023

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的防治原则、源头控制、过程拦截和末端净化等技术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HJ555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556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HJ20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LY/T1914植物篱营建技术规程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25有机肥料

NY/T111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NY/T2624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总则

NY/T29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NY/T3821.2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第2部分:丘陵山区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丘陵区 hillyarea

海拔一般在500m以下,地形高低起伏的区域。

[来源:NY/T3821.2,有修改]

3.2

农田面源污染 farmlandnon-pointsourcepollution

农田中氮、磷、农药等无机或有机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途径进入周边水体

引起水质污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