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_第4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2024.6留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包括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答题卡上精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①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或是读书的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读书的意义,仅要从个体的学问须要来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读书作为人类历史性活动的实践来理解,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须要来理解。文字和书写的独创,其重要性在于,从今人类的阅历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阅历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阅历、学问和才智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学问与才智的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②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化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的一生、读书人的一生:《史记》记载“韦编三绝”的故事,是孔子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论语》中记录的很多孔子语录,如,也是孔子酷爱读书的最好见证。③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儒”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敬重,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宝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唯恐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也许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看法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④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五柳先生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行不求甚解。用史迁的话说,应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假如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举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这虽然是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但同样值得今人思索。⑤读书与修身有着亲密关系,修身的首要一条就是读书。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存在分歧。理学认为要成圣贤既要读书又要修身,脱离读书去修身或脱离修身去读书,都不行取;而心学则认为,要成圣贤,只要修身,增进心性修养就可以了,读书是没有用的。所以,人如何才能成为圣贤,是两条方法还是一条方法,就构成了从宋代到明代思想史的主要背景。现在看来,光读书并不能确定增益你的道德品质,但假如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那么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因为假如对社会、人以及人际关系的相识不能建立在健全理性的基础上,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要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就离不开读书。⑥修身的“身”主要指生理的躯体,人的各种行为的综合载体。修身事实上是指如何使一个人的身体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这个提法本身尚未进入心理层面,比如,一个人虽然行为上听从了,心里未必认可。,在儒学经典《高校》里,又强调“正心诚意”,意即行为背后的动机也应与行为遵守的规范相一样。这样,一个人的行为和人格就比较稳定,“修身”也就从外在的行为进入到内在的道德心理层面。正心修身还包括要把那些不良的、破坏性的心情解除掉,这就涉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问题。⑦在现代社会中,假如我们能学会动中求静则对社会以及我们个人的身心都有好处。“养德养生只是一事”,人的全部危害心理健康的心情,都是从人有一个“小我”起先的,假如能剔除“小我”,危害性的心情就消逝了。所以,修身最好的境界是把德性培育、人格完善和自己的发展融为一体。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好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须要,原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一个留意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终归是浅薄的。人们应当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境况加以关怀和思索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⑧今日要建构学习型社会,就不能不追溯到我们的读书传统。在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其实在民间也是一样,明清以来,“读书人”在基层社会里都是很受敬重的。士大夫就是做官的读书人,所以“读书”和“读书人”在中国文化中很受重视。⑨我留意到,好的传记作品能对年轻人起到兴起立志的作用。很多前辈学者往往从读优秀传记中受益,这一点给我们带来启发。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史的奠基人之一,可是据他自己讲,青年时对他影响特殊大的是富兰克林的自传——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总之,回过头来看,这些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不仅仅因为他们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经典著作当然是他们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的东西,但在另一方面,确立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是那些特殊能够激励他们、对他们有兴起之功,尤其是对青年人特别有益的优秀人物的传记。出版界可以多关注一下这个现象,不仅仅把中外经典图书印出来给大家阅读,还要把那些激发今人为远大志向而奋斗的典型人物介绍出来,优秀传记作品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⑩此外,须要发掘经典阅读的实践形式。现在提倡“经典重读”“书香社会”,这些追求特别好,但不能局限在书斋里读书。经典阅读的方式已经出现了很多改变。我相识一批四五十岁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读传统经典,比如他们自己编选了一本王阳明的书信小册子,加上一点简洁注释,就起先读,然后把心得体会发布出来,一起探讨沟通,而且还强调学以致用。这些人中有的人在经营企业,是很劳碌的,却仍旧发奋读书,而且读了就要用,用在提升自己身心的修养。这只是一个例子,假如留心视察,还可以留意到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更多的读书方式,这方面是我们以往关注不够的,却应纳入到“经典重读”的思索里边来。1.将下列《论语》中的选句填入第②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B.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D.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将下列副词依次填入第⑥段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A.不是而是但是然而所以B.不仅而且因此然而因为C.不仅也是但是因此所以D.不是却是可是因此因为3.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回是孔门中唯一的“贤者”。《论语》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B.五柳先生即陶渊明,“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C.史迁即司马迁。所著《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D.朱熹与程颢、程颐合称“程朱学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他读书时的感悟。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强调的修身指人们的精神行为要完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B.作者提倡只读对人类的生命境况加以关怀和思索的书籍。C.作者认为人们应当多加强经典阅读,削减文学作品的阅读。D.作者既提倡“书斋里”读书,也激励多种读书方式。5.下列对作者确定的读书方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要有“无功利”的看法,乐在其中。B.读书要摒弃“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陋俗。C.读书最好做到“好学深思,心知其意”。D.读书要成为一种修养个人心性的活动。6.作者认为读书的意义远大,请简要概括。7.第⑩段,作者提倡发掘多种经典阅读的实践形式,结合你阅读《论语》的做法,谈谈你的阅历。二、本大题共6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3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行,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愿、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谏逐客书》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必固其根本根本:事物的本质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当:做上③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致:获致,得到④而陛下说之说:说说⑤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实:使…充溢⑥西蜀丹青不为采为:“被”⑦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就:成就⑧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是:推断动词,是A.①⑥B.③⑤C.②④D.⑦⑧9.下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制诸侯之术也B.而况于明哲乎?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C.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今取人则不然D.所以饰后宫此非所以跨海内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恒久保持没有止境的休战B.情不胜其欲性情不能限制欲望C.秦不生一焉秦国一个都不出产D.适观而已矣适于观听罢了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认为人君只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确定能治理好国家。B.李斯委婉地询问秦王为何喜好非秦所产的各类珍宝,以引出下文。C.李斯此段写法铺张,气概纵横,历来被认为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D.两个文段都运用大量理论论据,极力劝谏人君接受自己的建议。12.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②非秦者去,为客者逐。13.两段文字运用的证论方法多有相同,任选一例简要说明。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7题。寓居吴兴曾几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注释: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附刘表。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慨叹自己只能徒作楚囚,为国家沦丧而难过,“真成”“遂无”流露出极大的哀愁与无奈。B.颔联写“飞鹊”“拙鸠”,由对国事的伤感转而写自己的境况,在格调上与前句完全不同。C.尾联写诗人漂泊落魄,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枝可栖”,由此徘徊低迷,心怀郁郁之感。D.全篇以家国之慨起,以身世之叹收,起得突兀,收得自然,表现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15.下列诗句与“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情感基调相像的一项是A.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B.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唐•刘禹锡《秋词》)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宋•苏轼《定风波》)D.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16.颈联“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为人称道,试进行赏析。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借“①,②”,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逝去,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2)《阿房宫赋》中,杜牧用“③,④”,告诫“今人”如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3)《登岳阳楼》中,杜甫借“昔”“今”二字绽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用“⑤,⑥”为全诗浩大的气概奠定基础。(4)在《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他嗤笑子路“⑦,⑧”四、本大题共6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3题。“大先生”和“我的挚友”①像我这样生于上世纪50年头末的人,起先读书的时候就干脆接触到中国现代最宏大的作家鲁迅。这不是我的选择,而是时代的选择——新华书店里的文学书籍,似乎就只有一个鲁迅。书都是单行的薄本,牙白的封面,上面印着鲁迅的浮雕像。比如《呼喊》《彷徨》《野草》《华盖集》或者《二心集》等等。翻开一看,遇见的又是“某君昆仲”或“消息渐阙”,不懂其意,就觉得读来无趣,便失去了往下读的耐性和志气。②后来上高校中文系,自然要面对鲁迅了讲授现代文学史课的是方铭老师,一位鲁迅的探讨者,虽然按那时的风气,很大篇幅在讲鲁迅的思想和革命,但终归也涉及到鲁迅作品的文学性。我记得有一次讲到“排出九文大钱”,方老师说“这个‘排字’,实在是太传神了!”这很对我的心思,我面前马上就出现了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那时候学校也常常外请一些鲁迅探讨专家来作讲座虽说谈论最多的也还是鲁迅的思想性、革命性或作品的国民性,比如“救救孩子”“阿Q精神”“忧愤深广”之类。但是,对于鲁迅作品本身的艺术性的探讨,终归多了很多,——我起先宠爱乃至再后来是宠爱鲁迅的小说了。③1981年,是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全国搞高校生文艺汇演,我一时心血来潮,写了一个叫作《前哨》的独幕话剧,不仅自编,还自导、自演———我主演鲁迅,彩排那天,还特地请了省艺校一位化妆师。扮上之后,围观者一阵惊呼———哎呀,真的很像啊!我现在把剧照拿出来示人,观者还是咋舌,很难想象这是由一位二十四岁的学生扮演的。《前哨》汇演一等奖,我本人也获得了表演一等奖。不久,应省电视台邀约,我将话剧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当年便由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那个晚上,学校的操场上摆放着几台电视机,让各系的同学观看。当主持人报出节目预报——“19点35分,电视剧《前哨》”,便响起了热情的掌声。藏在人群里的我一阵窃喜,也羞怯。我想自己接下来就是要再好好研读鲁迅作品了。④随着对鲁迅阅读的绽开,接触的资料也日益增多,鲁迅的故事、传闻、绯闻、争议,纷至沓来。但这些丝毫不影响我对鲁迅作品的阅读与重读,欲罢不能地反复品读后,鲁迅的形象由平面而立体:作家的鲁迅和男人的鲁迅,是大不一样的。后来的事实表明:当我成为一个作家后,我坚决地信任,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最好的作家;当我暂别案头不写小说时,我照旧信任,鲁迅的文字是我心中最好的文字。一次和日本的学者谈到鲁迅和现当代作家的关系,我说:中国现当代作家和鲁迅的关系是一枚惊羡号——鲁迅是那一点,其他人排成一线;鲁迅是唯一的,其他人和鲁迅之间恒久有段距离,无法弥补!其他人和鲁迅一比,就不免会露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种小,在我这里首先是格局的小,其次也是文字的小——我说过,我只立足于鲁迅的作品;详细地说,我痴迷他文字的魅力、叙述的味道,更是观赏他的写作姿态———那是一种从容的优雅,宠辱不惊,无论处于怎样的境遇都一副无所谓的姿态。没有人可以塑造阿Q这样的艺术形象;没有人可以虚构大王和贱民的两颗头颅,在沸腾的鼎炉中彼此追咬这样的情节;也没有人可以写出“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样平白好玩的句子。所以今日看到陈丹青文章里只认鲁迅是“大先生”,认为这位大先生不仅样子“好看”而且人也“好玩”,我是特别赞许的。⑤这些年浪迹四方,无论落到哪里,大先生的书我都是要随身带着的。我有两套不同版本的《鲁迅全集》,也通读了四回,每读一回都有不同的心得,即便是阅读本身,面对那些令人痴迷的文字和叙述,也觉得是特别的享受。安徽高校王达敏教授曾将我的两部中篇小说《重瞳——霸王自叙》《三月一日》与鲁迅的《狂人日记》作比较,认为我这种超现实主义文本,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了鲁迅的影响。⑥有一次挚友这样问我:对于鲁迅和胡适,你最敬重哪位?这个题目让我想起谢泳编过的一本集子《胡适还是鲁迅》,明显这是个漫无边际的题目,但我还是回答了。我说,我宠爱鲁迅的文字、胡适的为人。这种归纳是即兴的,却也是发自内心,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不宠爱鲁迅的为人或者厌烦胡适的文字,而是二位前辈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方面有所不同。我之所以不宠爱那部叫作《黄金时代》的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迫使我去接受一位大相径庭的鲁迅。⑦在我最初二十年的记忆里,“鲁迅”和“胡适”这两个名字,是完全对立的。鲁迅的形象犹如当时流行的一幅叫作《永不休战》的油画,横眉冷对,大义凛然,手执一管匕首投枪般的毛笔;而胡适的形象却恒久只能出现在漫画中他也有一支笔,但不是拿在手里,而是架到了耳朵上。很多年后,当我最终看到了胡适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时,才觉得他与我记忆中的某位老师相像,没有脾气,不严自威,大多的时候脸上都挂着微笑,用季羡林先生的话说,那是“有魅力的典型的‘我的挚友’式的笑容”。尤其是上世纪60年头和蒋中正的一次合影,老蒋正襟危坐,胡先生则翘着二郎腿——不知道是否还有别的文化人和最高统治者如此合影过?这张照片让我心热,胡适的这份倜傥,让作为胡适同乡的我很傲慢。⑧学者孙郁著有《鲁迅与胡适》这本书,其中开篇一章就说,鲁迅和胡适,虽然长期以来一个被当作“左翼文化”的旗手,一个是“右翼文人”的主帅,“一个充当了社会与政府的指责者,另一个成了现存政权的诤友”。但是从另外一方面,孙郁“看到了两个人在精神气质上的一样性:自由主义与精神的现代化”,这很触动我。作为“五四”那一代文人的代表,鲁迅和胡适,之所以能成为两座不行动摇的丰碑,某种意义上就在于这种“精神气质的一样性”。⑨我读胡适的作品有限,但读到过不少他的事迹或者传闻,譬如当年留学美国的胡适日记,其中关于麻将的记载——周一,麻将;周二,麻将;周三,胡适之啊胡适之,你再这么麻将下去可就彻底废了!但是周四,还是麻将!于是我眼前忽然就出现出一张“我的挚友”式的笑脸,亲切无比。再譬如1929年的某一天,作为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机灵化解了一起女学生的投诉指控——劝作为学生的张兆和嫁给老师沈从文。这是多么幽默与慈祥?即使是后来台湾岛发生轰动一时的“雷震案”,面对众多记者的提问,胡适没有实行迂回的看法,而是自告奋勇,援引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桂源铺》作答:“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小溪出前村。”这又是多么坦荡与凛然?⑩1999年季羡林先生去台北讲学,特地前去谒见胡适先生墓。回来之后,写出了饱含深情的散文《站在胡适先生墓前》。季先生这样写到:我现在站在适之先生墓前,心中浮想联翩,上下五千年,纵横数千里,往事如云如烟,又历历如在目前……我站在那里,蓦抬头,适之先生那有魅力的典型的“我的挚友”式的笑容,突然显现在眼前,五十年依稀缩为一刹那,历史仿佛没有移动。(选自潘军同名散文,有删改)18.下列对成语在文中意思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纷至沓来:连绵不断地到来。B.宠辱不惊:不以得失而动心。C.大相径庭:相差很远,大不相同。D.正襟危坐:肃穆又拘谨地端坐。19.下列对文中引用句出处的说明,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某君昆仲——《狂人日记》——《呼喊》B.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彷徨》C.救救孩子——《明天》——《呼喊》D.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一件小事》——《朝花夕拾》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校课堂对鲁迅作品艺术性的探讨,引发了作者对鲁迅小说的宠爱。B.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最宏大的作者,其他作家完全不能与之同日而语。C.作者认为,胡适与鲁迅既有一样的精神气质,又在形象上各有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