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_第1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_第2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_第3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_第4页
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

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单选题(共75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的造型元素的是()

A.线条

B.色彩

C.空间

D.对比

【答案】D

2、()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

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

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A.教学评价

B.教学反思

C.教学策略

D.教学目标

【答案】B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教学设计中美术学科自身特点的是()。

A.理论性与创造性

B.实践性

C.人文性

D.审美性

【答案】D

4、高中设计模块教学中,适合作为《校园中的靓丽风景——设计美丽校服》教

学重点的是。

A.校服的构成、面料和剪裁知识

B.服装设计的要素和功能性体现

C.校服创意与学校文化的关联性

D.辨识校服和其他服装的异同

【答案】B

5、()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教学目标

B.教学过程

C.教学设计

D.教学评价

【答案】A

6、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练习。此学习行动属于()学习

领域。

A.“造型•表现”

B.“设计•应用”

C.“欣赏•评述”

D“综合•探索”

【答案】A

7、下列线项中,适合作为统整《中国山水画创作》单元内容的“大观念”是。

A.中国山水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B.中国山水画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

C.中国山水画具有独特的画面美感

D.中国山水画展示了艺术家的技巧

【答案】A

8、秦始皇兵马俑所代表的秦代大型雕塑所具有的特点是)。

A.写实逼真

B.写实生动

C.诙谐幽默

D.手法简洁

【答案】A

9、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

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A.视觉文化

B.情感态度

C.创新能力

D.人文精神

【答案】B

10、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

开阔学生的()。

A.眼界和思路

B.愿望与兴趣

C.感受和体验

D.效率和感受

【答案】A

11、教师在美术教学行为中的角色描述不对的是()。

A.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B.学生学习的操作者

C.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D.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答案】B

12、徐老师在《民间木版年画》一课中将木版年画作品及原版呈现给学生,要

求大家探讨印制过程。学生仔细观察,集体讨论,发现并尝试解答问题。此学

习方法是()

A.研究性学习

B.表现性学习

C.自发性学习

D.接受性学习

【答案】A

13、“昭陵六骏”浮雕中最具情节性的作品是()。

A.飒露紫

B.青雅

C.拳毛胡

D.什伐赤

【答案】A

14、对实用的或观赏的人工制品进行计划和制作的活动和出于实用的或观赏的

目的创造人工制品的技艺活动属于()。

A.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设计.工艺

D.书法•篆刻

【答案】C

15、“把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是()的理想。

A.委罗内塞

B.丁托列托

C.乔尔乔涅

D.奇马布埃

【答案】B

16、吴门画家中,职业工匠出身而跻身文人之林的画家是()

A.沈周

B.文徵明

C.唐寅

D.仇英

【答案】D

17、教材应尽量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0

A.可发展性

B.可操作性

C.情趣性

D.实效性

【答案】B

18、美术的基本特征是()。

A.视觉形象性

B.材料工具性

C.技能性

D.人文性

【答案】A

19、下列不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目标的是()。

A.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

B.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欣赏能力

C.感受自然美

D.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答案】D

20、学期末,王老师综合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对学生的

美术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这一评价方式是()

A.多主体评价

B.表现性评价

C.阶段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答案】A

21、在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以上都不属于

【答案】C

22、张老师上《山石画法》课时,讲解完传统中国画“山石画法”知识之后,

应让学生先练习的是

A.作品题款

B.山石染色

C.点苔用笔

D.山石勾勒

【答案】D

23、印度著名的佛教文化典范是()

A.仰光大金塔

B.白马寺

C.桑奇大塔石雕残像

D.吴哥窟

【答案】C

24、明末画家董其昌曾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中王右丞指的是

()0

A.王蒙

B.王原祁

C.王洽

D.王维

【答案】D

25、某地以汉画像石闻名。因此,当地教育部在该地区普通高中推广汉画像石

专题系列美术课程。该课程属于

A.职业课程

B.校本课程

C.地方课程

D.国家课程

【答案】C

26、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学过程指的是()。

A.学生自主设计、创造的过程

B.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

C.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D.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答案】c

27、下列不属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的是()

A.根据课标要求、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和特点

B.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认知水平

C.根据学校的特点

D.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答案】C

28、王老师在书法教学中,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激发其潜能,引导他们

独立创作一件版画作品,这种教学的理论依据是()。

A.行为主义

B.多元智能

C.最近发展区

D.经验主义

【答案】C

29、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H版)》,下列选项中属于美术课程基本

理念的是()。

A.面向有深造意愿的学生

B.面向喜欢美术的学生

C.面向有美术专长的学生

D.面向全体学生

【答案】D

30、“欣赏•评述”学习领域7-9年级的评价要点中,学生描述和分析美术作

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字以上的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

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

A.300

B.400

C.500

D.600

【答案】A

31、在中国书法中“颜、欧、柳、赵”四种书法风格均属于()

A.楷书

B.行书

C.隶书

D.草书

【答案】A

32、下列美术流派中,()是“冷抽象”的典型代表。

A.青骑士社

B.风格派

C.结构主义

D.桥社

【答案】B

33、下列选项中,对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解运用不恰当的是()

A.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B.分组人数一般以3〜5人为宜

C.应将学习能力比较接近的人组合在一起

D.同学之间要互相理解和信任

【答案】C

3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术教学评价功能的是()。

A.指挥功能

B.激励功能

C.导向功能

D.调控功能

【答案】A

35、美术新课程的出发点是()。

A.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B.以教师的教学为本

C.以促进教学为本

D.以学科发展为本

【答案】A

3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哥特式建筑的是()。

A.圣玛丽修道院

B.米兰大教堂

C.巴黎圣母院

D.科隆主教堂

【答案】A

37、透视是一种在绘画活动中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和()方法。

A.绘画

B.观察

C.表现

D.理解

【答案】C

38、刘老师在教学的评价环节,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然后请2~3

位同学评最后老师发表评价意见。这种评价方法属于()o

A.相互评价

B.自我评价

C.教师评价

D.多主体评价

【答案】D

39、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一版多色版画》一课教学口标的是()

A.欣赏并初步了解多色版画的艺术表现特点

B.欣赏儿童画比赛中获奖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版画作品

C.初步把握一版多色版画的刻画、印制的操作要领

D.体验规范的操作过程,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答案】B

40、张老师用“小老师”的方式来教学,把全班同学分成五组,每组选择幅名

作备课。下列选项中,这种教学活动没有体现的学习方式是()。

A.探究式学习

B.自主学习

C.接受式学习

D.合作学习

【答案】C

41、清代瓷器在颜色釉方面有更多创新和发展,下面不是素三彩中常使用的颜

色是()。

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紫色

【答案】A

42、下列不属于古希腊美术特点的是()。

A.具有写实性和叙事性

B.为敬神、祭祀而创作

C.强调共性和民族精神

D.追求浪漫和幻想

【答案】A

43、《垂死的母狮》是()时期的浮雕作品。

A.古代非洲

B.古希腊

C.古代两河流域

D.古罗马

【答案】C

44、普通高中课程美术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B.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C.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D.激励学生改正不好的缺点

【答案】B

45、对间色的正确表述为()。

A.第三次色,有三原色的所有成分

B.第二次色,有三原色的所有成分

C.第二次色.有三原色其中两个色的成分

D.第三次色,有三原色其中两个色的成分

【答案】C

46、美术教学评价可分为()三类。

A.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

B.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社会评价

C.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D.家长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

【答案】A

47、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的目的是()。

A.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B.实现资源的有效性

C.实现传统资源和现代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D.实现资源的关联

【答案】C

48、《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

学习领域中的()课程。

A.必修

B.选修

C.选择性必修

D.辅修

【答案】A

49、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南黄”的艺术风格可概

括为“黑、密、厚、重”的画风,“南黄”指的是()。

A.黄筌

B.黄宾虹

C.黄胄

D.黄居案

【答案】B

50、电子档案袋是一种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以下属于电子档案袋评价体

现的基本内容是()。

A.学生学习活动、学习行为的记录

B.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C.学生上课提问情况

D.学生上机次数

【答案】A

51、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是()人。

A.英国

B.荷兰

C.丹麦

D日本

【答案】C

52、法国画家米勒以其质朴平凡的笔调,深刻地表现了田间劳动者的生活面

貌,他的代表作品有()。

A.《红色的房间》《牧羊女》

B.《向日葵》《亚威农少女》

C.《莺尾花》《春》

D.《拾穗者》《晚钟》

【答案】D

53、齐白石所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视觉形象特征是()。

A.幻象

B.意象

C.抽象

D.具象

【答案】B

54、为促进学生发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要体现的特点是()。

A.专业性、审美性的特点

B.权威性、创造性的特点

C.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

D.人文性、技能性的特点

【答案】C

55、美术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不包括()

A.通过质疑

B.发现问题

C.调查研究

D.合作探究

【答案】D

56、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是()。

A.蒙德里安

B.达利

C.蒙克

D.波洛克

【答案】B

57、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H年版)》,下列选项中,对美术课程

总目标维度划分正确的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B.“知识与技能”“内容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人生观”

C.“知识与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人生观”

D.“知识与思维”“内容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答案】A

58、下列关于环糊精包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降低药物的稳定性

B.减少药物的溶解度

C.调节药物的释放

D.减少药物刺激

E.使液体药物粉末化而便于制剂

【答案】A

59、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美术鉴赏一段的程序和方法是

()

A.讨论一观察一解释一评价

B.描述一分析一思考一归纳

C.观察一分析一反思一归纳

D.描述一分析一解释一评价

【答案】D

60、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

A.中国画

B.工笔画

C.写意画

D.书法

【答案】D

61、《斜倚的人体》是英国雕塑家()的代表作品。

A.亨利•摩尔

B.康定斯基

C.毕加索

D.达利

【答案】A

62、梁老师在雕塑课程结课后,发现学生制作的雕塑作品最后都闲置或扔掉,

张老师决定以后学生的作品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设计,例如幼儿园、敬老院、

电影厂等,最后可以应用在这些环境中,既保留了作品又丰富了环境。张老师

的做法属于()。

A.教学理念

B.教学目标

C.教学过程

D.教学再设计

【答案】D

6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倡导的鉴赏程序是

()O

A.描述、观察、评价和创作

B.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

C.鉴赏,联系,比较和解释

D.鉴赏、构思、创作和展评

【答案】B

64、在中国书法中,”颜、欧、柳、赵”四种书法风格均属于()。

A.楷书

B.行书

C.隶书

D.草书

【答案】A

65、美术教师常用的教法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

的教学方法、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以

()为主的教学方法。

A.讲授

B.示范

C.参观

D引导探究

【答案】D

66、民间年画谚语“画画好比造房子,要有门要有窗,没门没窗闷得慌”是指

绘画中的()。

A.布局

B.造型

C.构思

D.设计

【答案】A

67、美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逐步培养学生的()。

A.造型能力

B.创新能力

C.审美趣味

D.形象思维能力

【答案】D

68、()在绘画中为了不破坏画面美感,一般只提名款,少写文字,曾被评价

为追求艺术境界的仙人。

A.沈周

B.文徵明

C.唐寅

D.仇英

【答案】D

69、有“现代设计之父”之称的艺术家是()。

A.莫里斯

B.格罗佩斯

C.米斯-凡•德罗

D.柯布西埃

【答案】A

70、主张“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创作原则的画派是

A.岭南画派

B.金陵画派

C.新安画派

D.长安画派

【答案】D

71、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开设中国画课程,该课程属于()内容系列。

A.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书法•篆刻

D.造型•表现

【答案】B

72、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高中生“通过美术学习活动,

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这一表述所

体现的理念是()。

A.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B.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C.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D.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C

73、外表皮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有时可见环节。切面角质样或显颗粒

性的饮片是

A,玉竹

B.黄精

C.何首乌

D.胡黄连

E.郁金

【答案】A

74、()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A.梁楷

B.武宗兀

C.李公麟

D.李嵩

【答案】A

75、下列对于散点透视表述正确的是()。

A.是表现三维空间最简单的方法,通常只存在一个消失点

B.视域范围在60度角之中

C.是指透视对象物在水平线上会存在着两个消失点

D.将多个视点所见的物象,根据画家表现的需要将它们有机地组成画面

【答案】D

大题(共13题)

一、请按照所提供的教材内容,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要求:(1)做到文本格

式规范。(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

和作业要求。(4)设计三个课堂提问。

【答案】与米罗游戏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借助抽

象绘画及雕塑,初步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感受及造型表现能力。教材以

抽象雕塑的学习为主,突出造型与表现的内容,利用米罗抽象绘画及雕塑的表

现技巧对应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与趣味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二、

学情分析学生尚不能理解米罗及其作品的风格,对米罗的造型特点认识还不够

明确,因此教学中围绕此点展开教学。三、教学目标1.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

作简单的抽象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感受及造型表现能力。

2.在游戏与表演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3.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创作的快乐。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利

用适当的材料制作简单的抽象雕塑作品。教学难点:了解米罗作品的造型特点

及其风格。五、教学准备优秀作品、多媒体课件、卡纸、橡皮泥。

二、案例:吴老师上《我们身边的痕迹》一课时就经历了这样一次课程发展的

过程。学生对硬币能被印出来,表示了三种意见,经过争论,前两种意见被否

定了,第三种意见本来就是教师要讲的,由学生讲了出来,教师为此很高兴。

课上到这里,应该说,大体上和教师备课时预料的情况差不多。学生的发言,

基本上是属于对文本课程的解读。但是,自从举起“一只倔强的小手”的那个

学生提出了问题之后课程就向前发展了。他提出“凹凸不平的东西为什么就印

得出来”的问题,是教师没有思想准备的,已经超出了美术课的范围(教师怕上

成科学课),但又和美术课的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引导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过程,就是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结果,他们通过操作,总结出了印出来的原

因。必须看到,这时的课程已经是体验的课程了,不再是文本的课程了,这都

是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课程,文本中没有涉及的东西出现了。师生在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就把课程向前大大地发展了一步,这也给她今后的备课

提供了新的内容。问题:吴老师的教学过程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课程改革使我们认识了什么是课程。过去,我们理解的课程就是课程

表上的科目,就是教科书所讲授的内容,是规定好了的内容。它和教师、学生

没有任何关系,教学就是教教材,教师只有教的权利,不容许有任何的改动。

学生只有学习和听从的权利,充斥在教学参考书中的标准答案,早已限定了学

生的发展权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了课程的生成性,这是课程历史上一

个重大的发展.它把教学活动与课程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为课程实施

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课程已变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和学生教与学

的过程,文本课程被激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它都会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这就使课程内容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课程意义也被不断地提升。在这节课

上,吴老师没有刻板地按照自己的教案上课,而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情况随

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只有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疑惑、才智、创新精神

才能被激发出来,课程才能不断地生成、发展。“教学相长”,其实就是我们

说的课程在师生互动中向前发展。一个年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之初,能有这

样的认识实属不易。从吴老师的这节课后半段来看,她认识到学生的作业虽没

有完成,但仍然是值得的,这种认识当然是对的。不过,我也在想,她在后面

是不是应当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前人,正是懂得了凹凸不平的东西可以印出好

看的艺术品,所以,才巧妙地利用了凹凸不平造成的黑白效果,拓印出许多精

美的拓片,让敦煌的飞天、古代书法家的作品能流传至今,走进千家万户,也

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平日生活中所蕴藏的美。这也是对课程的发展,而且是一种

更重要的发展。

三、张老师是一位高中美术教师,她对教学工作非常认真。备一节课常常要花

费三四天时间,教案非常完整,条理性也很强,但上起课来就是不能调动学生

的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不但使自己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学生

的美术鉴赏能力也没有提高。问题:请你根据张老师的情况分析问题出现的原

因,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帮助她改进教学。

【答案】该案例中张老师工作认真的态度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她只是站在一种

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角度上去备课,结果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而达不到良

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做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去感觉、

去发现、去想象。其实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往往能给教

师带来巨大的惊喜。张老师可以用多种形式去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

与教学,积极回答问题,以互动的形式来开展课程;把传统的教学内容以更加

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给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引导他们直观地、具体地去

表达自己的情感;改变课程模式,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适当采用课堂讨论、动

手实践、调查研究等方式实施教学。

四、案例:《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一课的导入如下:出示徐悲鸿

《奔马》、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七七”的号角》等作品,引导学生讨

论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意义。指出: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

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但在当时,以

画笔为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运动的最多的是木刻家和漫画

家。问题:本节课的导人方法有什么优点设置导入方法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导入切合本课的课程内容.能顺利地进入本课的内容,且这样的导入

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为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奠定很好的基础。设置导

入需要注意:明确目的,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在每一节不同学习领

域,就有着更明确的目的。语言精练,一节课的时间45分钟,不宜在导课环节

中花费太长的时间。过于花哨的导入既没有美感,也不能取得良好的引导效

果。好的导课,必须争取在较短时间内,用精练的语言,达到预期的目标。富

有创意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注意通过新颖有趣的导课

来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案例:顾老师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用将近一学期的时间组织高中生学

习《肖像画创作》。他首先让学生研究“什么是肖像画”,除了要求学生了解

肖像画的形式,还要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和人文内涵,并相互交流;其次让学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师,了解其生平,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借鉴大师的风格

来表现对象:最后又引入了美国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让学生学会关

心他人、关注社会,并怀着崇敬的心情创作一幅令自己敬爱、感动的人物的肖

像画。问题:请从三维目标的角度简要评价该课教学。

【答案】《肖像画创作》是属于高中选修课程《绘画雕塑》模块的课程。这节

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和理解肖像画创作的造型语

言,了解肖像画创作的技法和步骤。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相关材料、技法创

造性地创作一幅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肖像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喜欢运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根据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顾老师基本上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顾老师能够使学生深

入学习和理解肖像画创作的造型语言,并创作一幅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的肖像画。但是对于绘画技法上讲解不够,学生不能了解肖像画的创作过程和

方法。缺少学生展示和交流的环节,不能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六、王老师在《如实再现客观世界一走进具象艺术》这节课课前要求学生以

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木棉花,并带到美术课堂上备用。在上课后,教师

先让学生之间交流收集木棉花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木

棉花进行观察、写生。此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木棉花的形状、色彩以及木棉花

之间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每小组学生都很认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组

发现了使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吃惊的问题:木棉花的花瓣重叠方向存在明显不

同,有些花朵的重叠方向是顺时针的,有的则是逆时针。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班

学生的一时轰动。当学生问教师时(其实该教师也不知道),教师灵机一动说:

“这就是老师要你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出未被发现的问题。”同时在黑板

上写出已准备的六个问题,供其他几组去选择和研究。并指导各小组选出正、

副小组长,负责自己小组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在课后进行调查、收集、纪录。

在下一节美术课中进行讨论、汇报和发言。此时此刻,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

被调动起来了,都沉浸在热烈的探讨情景之中。问题:请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

合王老师的教学行为说一说你对美术课的理解。

【答案】(1)王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教学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

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王老师的这堂课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

使学生被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这

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

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

的培养。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在,是新

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对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有

现实的操作意义。值得借鉴。(2)教学中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决定着

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思想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3)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

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

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七、案例:曹老师准备上颜真卿《祭侄文稿》临摹练习课,但学校里临摹用的

桌子和字帖不够用。于是,他示范临摹给全体学生看,然后分别选了男女各一

位同学代表,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问题:对曹老师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进行评

析(14)分,并谈谈如何在条件大缺的情况下开展美术教学(6分)。

【答案】第一:判断曹老师教学活动的优缺点;第二:将题目涉及相关教学方

法进行完善并完整论述;第三: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八、赵老师虽然美术基本功不是很强,但是教学热情很高,整节课上,他不遗

余力地进行大量示范,让学生模仿他的作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教学效

果。然而,学生仍然画不好,教学效果不理想。请分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

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分析题干可知,赵老师在授课上有两大问题。第一,他的基本功不够

扎实却一味让学生临摹他的作品。第二,在课堂上希望通过模仿教师的作品提

高教学效果,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不符合新课改

的要求。固此题可以从这两方面作答,并提出改进意见。

九、在《远古的呼唤——面具》一课中,胡老师在示范了面具的制作方法后,

让学生根据文学剧本自由选择角色制作面具。学生做完面具之后,胡老师邀请

几位面具做得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说明自己作品的创意并简单表演。老师与台

上学生一起喝彩,尽情释放激情;享受创作的乐趣。结课时,胡老师向其他学

生说:“他们做得太棒了!可你们为什么这么不用心呢''问题:请从问题与建

议两方面对胡老师的教学评价行为进行分析。

【答案】问题:(1)材料中胡老师在学生做完面具后,邀请做得好的学生上台展

示作品.而并没有给其他学生展示的机会,并且对做得不好的学生加以指责,

胡老师没有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没有傲到面向全体学生.这种做法不

利于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极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

性。(2)胡老师只以面具做得好坏为评判标准作出评价,只评价美术作业,评价

方式太过单一,没有做到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没有采用多种方式评价美

术作业。建议:(1)胡老师应该在美术课堂中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面向

全体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

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

⑵胡老师应该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不仅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

习的结果,而且要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

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⑶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

业进行评价。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一十、《画布上的抽象》一课,小明同学只用记号笔随意画了一个黑点,江老

师问:〃这个点想表达什么呢?“小明说:"我不会画画,”江老师说:“哦,

它也表示了你的某种观念或情绪。”在班上展览时,江老师特地选了浅色的画

框把小明的〃点”装裱好,并写上题目《我的第一个点》,后来小明画了许多由

点构成的抽象的画,渐渐成为校园里的抽象画明星。问题:请分析上述案例

中,江老师教学行为中的优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案例中江老师教学行为优点很多。新课标指出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然后坚持集体教育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教育,案例中的江老师,并没有因小明说不会画画而放弃他,相反

根据小明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教学建议中指出: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

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有效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

能力、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案例中的江老师,选

了浅色框来装裱小明的画,写上题目,帮助小明学会学习,热爱学习。评价建

议中指出:在评价中努力体现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

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

展。同时,通过评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帮助美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案例中的江老师,帮助小明树立了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后来小明渐渐成为了抽

象画明星,江老师促进了小明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

一十一、例:朱老师在美术教学的评价中,经常用如下方法:(1)对学生完成的

课堂作业甲等级到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2)要求学生把本学期每一

次作业建档保存。(3)期末平时的评价记录和作业档案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

期末美术成绩。问:朱老师的评价方案合适吗?(4分)请说明理由(16分)

【答案】答:我认为朱老师的评价方式合适,原因如下。(1)《义务教育美术

课程标准(20H版)》中评价建议提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朱

老师对学生作业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体现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

合。(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评价建议提出:鼓励运用美

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朱老师要求学生对本学期的

每-次作业建档保存,既是采用美术学习档案袋的形式收集学生整个学期的美术

作业,符合质性评价的要求。(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

评价建议提出: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朱老师以平时的评价记录和作业档案

相结合的形式评定学生的期末成绩,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综上所

述,朱老师的课程中,能够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进行评价,是一个好的

课堂评价案例。

一十二、刘老师在高一《写意菊花》课堂上,讲解了有关菊花的知识及其写意

画法,并做了示范,然后布置练习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