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卤族与氮族及其应用
一'单选题
L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2cO3
C.可用食醋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
D.氮气性质稳定,可以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泡菜中的微生物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B.石英玻璃、碳化硅陶瓷、水泥、石墨烯都是硅酸盐材料
C.高纯硅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的材料
D.“银餐,的主要成分为BaCCh
3.海洋是资源的宝库,下列从海洋中提取物质的第一步操作一定错送的是
A.淡水一蒸储B.食盐——蒸发
C.澳——浓缩D.碘——萃取
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选项性质用途
A氯气具有氧化性提取海水中的澳和碘
B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藏试纸变蓝用作制冷剂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作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D硅酸钠易溶于水作木材和纺织品的防火剂
A.AB.BC.CD.D
5.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无水CuSC)4检验甲苯中的少量水
B.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NH:
C.用FeCl3溶液检验水中是否含有苯酚
D.用KSCN溶液检验FeSC>4溶液是否变质
6.据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是N2O5
B.由NH3TN2,从原理上看,NH3可与NO2反应生成Nz
C.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
D.可用NaOH溶液处理多余的NO气体
7.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一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气体溶液
Aco2稀HNC)3
Bso2饱和NaOH溶液
CNONa2so3稀溶液
DCl2稀盐酸
A.AB.BC.CD.D
8.氯元素可形成多种物质,为了研究方便,绘制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a溶液与e溶液混合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可用pH试纸测定b的水溶液的pH值
C.c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增强其漂白、杀菌消毒的能力
D.d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9.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
实验现象结论
项
向装有某盐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浓的NaOH溶液,加红色石蕊试纸该溶液中含有
A
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变蓝NH:
试管口产生红稀硝酸与铁反应
B向装有稀硝酸的试管中加入铁粉
棕色气体生成了N。?
还原性:
C向装有FeCL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铜粉铜粉溶解
Fe>Cu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冷却后再未生成砖红色
D淀粉未水解
加少量新制的CU(OH)2,加热沉淀
A.AB.BC.CD.D
10.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X——-Y——-ZW
选项XYzw
ANa[Al(OH)4]A1(OH)3A1C13Al
HNONO
BN2O53NO2
CH2sSS02S03
DSiSiO2H2SiO3Na2SiO3
A.AB.BC.CD.D
11.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中,将润湿的红色石
A试纸未变蓝溶液中不含
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向FeBr2和KSCN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下层无色,上Fe?+还原性强于
B
层红色
加入Cd4溶液混合振荡、静置Br
先变橙色,后氧化性:
C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变蓝色Cl2>Br2>I2
产生红棕色气浓硝酸与木炭反应
D将炽热的木炭加入浓硝酸中
体产生NO?
A.AB.BC.CD.D
12.从海水中提取澳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通入通入空气通入
A.试剂X可选用饱和Na2sCh溶液
B.步骤II、III目的是为了实现澳的富集
C.理论上每获得ImolBn,需要消耗CL44.8L
D.实验室进行步骤IV的操作时,包含萃取、分液和蒸储
13.已知HC1O的杀菌能力比CIO强。25℃时,氯水中部分含氯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关系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
B.随着pH增大,氯水的杀菌能力逐渐增强
C.pH=4的氯水中:C(C12)>C(HC10)>C(C10)
D.pH>12时,溶液中的含氯微粒主要为Cl。和Cl
14.下列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合理的是
CaCO3NaHCO3Na2SiO3
饱和溶液溶液
图4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备氧气并实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B.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氯水的pH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备少量Fe(0H)2,先打开止水夹a,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止水夹a
D.用图4所示装置证明非金属性强弱:Cl>C>Si
15.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B.只有③C.①③④D.①②
16.实验室制备NH3的实验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品红溶液褪溶液X中一定含有so
A
将溶液X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2-
色3
B将少量碳酸钠溶液滴入足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非金属性:C1>C
向3mLKI溶液中滴加几滴澳水,振荡,再滴加1
C溶液显蓝色Bn的氧化性比I2强
mL淀粉溶液
D将Fe(NC)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Fe(NO3)2样品已变质
A.AB.BC.CD.D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易溶于CCL可以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B.CH4,CCI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C.由于甲基(-CH3)的推电子效应,HCOOH的酸性小于CHsCOOH的酸性
OH
D.I分子中无手性碳原子
CH3-CH-COOH
19.三氯化碘(IC13)在药物合成中用途广泛,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取。已知:①
反应原理:l2+3Cb=2ICb②IC13遇水易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浓盐酸
A.IC1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ICb在潮湿的空气中可能会产生白雾
C.装置丙中氯化钙可用浓硫酸代替
D.装置戊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丁
20.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钢溶液的洗
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i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钢
B.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领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钢
D.在Z导管逸出的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
二'综合题
21.如图所示是制取无水氯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将浓盐酸滴加到盛有二氧化镐粉末的圆底烧瓶中,
(1)仪器E的名称是0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装置C的作用是
(3)装置A中浓盐酸与二氧化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用简单实验验证D中的单质铜是否完全反
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现有一定量的Cu和CuO混合物,向其中加入0.6L2.0mol/L稀硝酸,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时生成
4.48LNO(标准状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LOmol/LNaOH溶液,恰好使C/+沉淀完全,沉淀经
洗涤、充分灼烧后得32.0g固体。试计算:
(1)Cu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原混合物中CuO的质量________克;
(3)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升。
23.合成NH3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一种合成NH,的流程如下。
LC12
---------------由解
MgCk(熔融)产土
fMg(熔融)固.AMg3N2I
----------固胤--------转氮I----------1
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熔点/℃沸点/℃与N?反应温度VC分解温度/℃
Mg6491090>300Mg3N2:>800
(1)固氮:
①固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固氮的适宜温度范围是O
a.500〜600℃b.700~800℃c.900~1000℃
③检测固氮作用:向固氮后的产物中加水,(填操作和现
象),说明Mg能起到固氮作用。
(2)转氨:选用试剂a完成转化。
I.选用H2。进行转化。发现从体系中分离出NH3较困难。
II.选用HC1气体进行转化。发现能产生NH3,且产物MgCL能直接循环利用。但NH3的收率较低,
原因是o
III.选用NH4cl固体进行转化。合成氨的过程如下:
H2O
①合成氨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②经实验研究,证实了Mg’N2中的氮元素在“转氨”过程中能转变为氨。
实验:将(填化学式)两种物质混合,充分反应。
检测结果:经探测仪器检测,所得氨气中存在MNH3。
③测量MgsN2的转化率:取固体Mgs、、NH4cl的混合物mg[n(Mg3N2):n(NH4Cl)=l:6],混
匀,充分反应。用cmoLLT的H?S04滴定生成的NH”至滴定终点时消耗vmLH2so4。MgsN2的转
化率为o(Mgs、摩尔质量为100g-moL、NH4cl摩尔质量为53.5g皿。尸)
④相比于H2O和HC1,选用NH,。进行转化,NH3的收率高,原子利用率高。
24.某同学看到“利用零价铁还原NCh-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相关资料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铁粉与
KNCh溶液的反应。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N2
②加入0.01mol-L1的酸性铁粉部分溶解,溶液呈浅绿色;铁粉不再溶解后,剩余铁
KNO3溶液100mL粉表面附着少量白色物质
③反应停止后,拔掉橡胶塞,
烧瓶内气体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将圆底烧瓶取下
④将剩余固体过滤表面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褐色
(1)通入N2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N2氛围中进行的实验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物质是(写化学式)。
(3)为了探究滤液的成分,该同学进一步设计了下述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无变化
②将上述溶液分为两份,一份中滴入氯水,另一份中滴加
两份溶液均变为红色
稀硫酸
③另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有气体生成,该气体使湿润的
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i)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滤液中存在(填离子符号)。
(ii)步骤②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会由浅绿色变成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写第一步反应)。
(适)步骤③中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25.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水资源和其他化学资源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潜力。目前世界上
60%的镁是从海水提取的。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储法。
(2)试剂a为(填化学式),操作A为。
(3)无水MgC"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生成Mg和CU,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电解熔融氯化镁时得到的镁应在H?中冷却,不能在空气中冷
却,原因是o
(4)海水提镁的过程,先将海水中的氯化镁转变为氢氧化镁,再转变为氯化镁的原因
是
答案解析部分
L【答案】B
2.【答案】C
【解析】【解答】A.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数化合态氮
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A错误;
B.石英玻璃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碳化硅陶瓷、石墨烯是碳单质,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硅酸
盐材料,故B错误;
C.高纯硅常用作芯片、太阳能电池板,故C正确;
D.BaCO3为微溶于水,易溶于胃液盐酸,不能制作钢餐。“饮餐”的主要成分为BaSCU,故D错误;
故答案为:Co
【分析】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石英玻璃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碳化硅陶瓷、石墨
烯是碳单质,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纯硅常用作芯片、太阳能电池板;“银餐”的主要成分为
BaSO4o
3.【答案】D
【解析】【解答】A.海水获取淡水可以采用蒸储方法,A不符合题意;
B.从海水中活动获得食盐,可以直接将海水蒸发结晶得到粗盐,也可以先加入化学试剂将海水中的杂质
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杂质后再蒸发结晶得到纯度较高的精盐,B不符合题意;
C.海水中澳元素以Br存在,浓度较小,可以先把海水浓缩,再加入氧化剂把Br氧化成澳,再进一步分
离,C不符合题意;
D.海水中碘元素以r存在,需要氧化剂将r氧化为碘单质,然后萃取分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海水通过蒸储得到淡水;
B.海水直接蒸发可得到食盐;
C.海水中澳元素以Br存在,浓度较小,可以先把海水浓缩,再加入氧化剂把Br氧化成澳。
4.【答案】A
【解析】【解答】A.氯气可以氧化海水中Br和r,利用的氯气的氧化性,故A符合题意;
B.NH3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故B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促进酯化反应的正向进行,浓硫酸可用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加快酯化反应的速
率,故C不符合题意;
D.硅酸钠水溶液涂在木材上,硅酸钠稳定附着在其缝隙中及表面,有效隔绝了空气,不易燃烧可作防火
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o
【分析】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澳离子和碘离子氧化为澳单质和碘单质;
B.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C.浓硫酸具有吸水剂,可作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D.硅酸钠耐高温,可作木材和纺织品的防火剂。
5.【答案】B
6.【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可知,X为+5价对应的氮的氧化物是N2O5,故A
不符合题意;
B.NH3可与NCh反应生成氮气,8NH3+6NO2=7N2+12H2O,故B不符合题意;
C.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工
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故C不符合题意;
D.NO不溶于水,也不与NaOH溶液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考查的是一氧化氮的为期处理,将将氧气和一氧化氮一起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除去
7.【答案】B
【解析】【解答】A.C02与稀HNO3溶液不能反应,也不能溶解,因此不能形成喷泉实验,A不符合题
息;
B.SO2与饱和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产生亚硫酸钠,反应式为SO^+NaOH=NaHSO?,且SO?也易
溶于水,能形成很大的压强差,所以可以形成喷泉实验,B符合题意;
C.NO不能溶解在Na2sO3溶液中,因此不能形成压强差,所以不能形成喷泉实验,C不符合题意;
D.CL在稀盐酸溶液中不能溶解,因此不能形成压强差,所以不能形成喷泉实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o
【分析】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若形成喷泉,则气体极易溶于液
体或气体极易与液体反应。
8.【答案】B
【解析】【解答】A.a溶液具有还原性与e溶液具有氧化性,混合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
不符合题意;
B.b的水溶液为氯水,可以用pH计测量溶液的pH不能用pH试纸测量pH,故B符合题意;
C.c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增强其漂白、杀菌消毒的能力,故C不符合题意;
D.d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给出的价类二维图即可得到a为HC1具有还原性,b为Cb氯水具有漂白性,c为NaClO
通入二氧化碳后漂白性增强,d为C1O2可用于消毒杀菌,e为NaCKX具有氧化性,结合选项判断。
9.【答案】A
【解析】【解答】A、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为
NH3,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H4+,A符合题意。
B、稀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铁粉反应后的还原产物为无色气体NO,NO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红棕色的
NO2,B不符合题意。
C、向装有FeCb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铜粉,发生反应2Fe3++Cu=Cu2++2Fe2+,说明还原性Cu>Fe2+,C
不符合题意。
D、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含有H2s04,H2s04能直接与Cu(OH)2反应,因此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时,应先加
足量的NaOH中和过量的H2so4,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若产生砖红色沉淀,则说明淀粉水解,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NH3。
B、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NO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
C、Fe3+具有氧化性,能将Cu氧化成Cu2+。
D、新制Cu(OH)2悬浊液需在碱性条件下才具有氧化性。
10.【答案】B
【解析】【解答】A.Na[Al(OH)4]中加入盐酸,会逐渐生成A1(OH)3,盐酸过量可以溶解为AICI3,但是电
解AIC13不能得到单质铝,故A错误;
B.N2O5和水生成HN03,稀HN03和铜生成NO、浓HNO3和铜生成NO2,NO和。2生成NO2,NCh和
印0生成NO,浓HNO3受热分解产生NO2,B正确;
C.H2s被02氧化为硫单质,硫单质被02氧化为S02,但是S02需要再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S03,但是S
单质不能一步直接被氧化为S03,C错误;
D.单质硅与02氧化为SiCh,但SiO2不能直接溶于水中生成HzSiCh,D错误;
答案:B
【分析】A.电解AlCb不能得到单质铝,需电解A12O3,
B.N2O5和水生成HN03,稀HN03和铜生成NO、浓HNO3和铜生成NO2,NO和。2生成NO2,N6和
H2O生成NO,浓HNO3受热分解产生NCH
C.SO2需要再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SO3,S单质不能一步直接被氧化为SO3;
D.SiCh不能直接溶于水中生成H2SiO3.
11.【答案】B
【解析】【解答】A.检验核根离子需用较浓的强碱,并适当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
B.下层Cd4层无色,而上层水层变红,说明Fe?+被氧化为Fe3+,而未被氧化,所以Fe?+还原性强
于Brl故B符合题意;
C.氯水过量,溶液变蓝色可能是氯水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所以不能证明氧化性Br2>L,故C不符
合题意;
D.浓硝酸加热也能放出红棕色NO2气体,不能判断浓硝酸与木炭反应产生NO2,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o
【分析】A.加入稀NaOH溶液,可能生成一水合氨;
C.氯水也能氧化淀粉-KI;
D.浓硝酸加热也能分解放出红棕色NO2气体。
12.【答案】C
【解析】【解答】A.澳具有氧化性,亚硫酸根离子可以和澳单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Na2sCh
吸收澳单质,故A正确;
B.依据强制弱判断,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澳离子氧化为澳单质,即2B「+Cb=2Cl-+Br2,步骤II、HI
目的是为了实现澳的富集,故B正确;
C.发生2Br+CL=2Cl-+Br2,每获得ImolBn,消耗Imol氯气,未指明标准状况,不能计算氯气的体
积,故C错误;
D.澳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澳单质,得到萃取液通过蒸储得到纯澳,步骤IV从
澳水中提取澳可以采用萃取、分液和蒸镭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B.依据强制弱判断;
C.未指明标准状况,不能计算;
D.卤素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
13.【答案】D
【解析】【解答】A.氯水具有漂白性,能使变色后的pH试纸褪色,因此不能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值,
A不符合题意;
B.当pH<6时,随着pH增大,溶液中c(HC10)逐渐增大,氯水的杀菌能力逐渐增强,当pH>6时,随着
pH增大,氯水中c(HClO)逐渐减小,氯水的杀菌能力逐渐减弱,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当pH=4时,氯水中C(HC1O)>C(C12)>C(C1CT),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当pH>12时,溶液中c(HClO)、c(Cb)几乎为0,溶液中含氯微粒主要为C1CF和CP,D符
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氯水具有漂白性,能使变色后的pH试纸褪色;
B、氯水中起杀菌作用的是HC1O,c(HC10)越大,杀菌能力越强;
C、结合图像中pH=4时,各成分的浓度大小分析;
D、由图可知,当pH>12时,氯水中HC1O的浓度几乎为0;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C
【解析】【解答】A、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有SO?或CL,若溶液中含有SO32-或HSCh,则能与H+
-
反应生成so?;若溶液中含有acr,则能与H+、c「反应生成CL。因此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HSO3
或CIO,A不符合题意。
B、将少量Na2c03溶液滴入足量稀盐酸中,反应生成CO2气体,说明酸性:HC1>H2co3。要比较元素
的非金属性强弱,则需通过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B不符合题意。
C、溶液变蓝色,说明有L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2r=I2+2Br~,说明氧化性:Br2>I2,
C符合题意。
D、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因此无法判断原Fe(NC)3)2样品是否变质,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有SO2、Cl2o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越强。
C、溶液变蓝色,说明反应生成L。
D、NCh一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
18.【答案】A
【解析】【解答】A.碘单质和四氯化碳均是非极性分子,可以用相似相溶原理,A符合题意;
B.CH4、CC1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甲基(一CH3)的推电子效应,竣基中的羟基极性减小,竣酸的酸性减弱,HCOOH的酸性大于
CH3co0H的酸性,C不符合题意;
D.有机物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有手性碳原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碘单质和四氯化碳均是非极性分子,可以用相似相溶原理;
B.CH4,CCL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甲基(一CH3)的推电子效应,使竣基中的羟基极性减小,竣酸的酸性减弱;
D.手性碳原子是指与四个各不相同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
19.【答案】C
【解析】【解答】A.氯的氧化性强于碘,因此氯气作氧化剂得电子,显负价,又因氯的最低价为-1价,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之和等于0,则ICL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A不符合题意;
B.IC13遇水易反应,IC13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氯化氢和次碘酸,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空气中的
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会产生白雾,故B不符合题意;
C.装置丙是U形管,只能装固体干燥剂,若用浓硫酸代替,气体无法通过,则不能用浓硫酸代替,故
c符合题意;
D.戊装置中的碱石灰,碱石灰的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可以吸收氯气和水,ICb遇水易反应,装置
戊还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丁,故装置戊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装置丁,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o
【分析】甲装置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镐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氯化镒、氯和水,氯气经乙装置的饱和
食盐水除去氯化氢等杂质,ICb遇水易反应,要经过丙装置的氯化钙干燥,丁装置中发生反应
I2+3Ch=2ICl3,戊装置中的碱石灰用于尾气的处理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丁,由此分析。
20.【答案】B
【解析】【解答】A.H2s04能与氯化钢反应生成BaSCU,由于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二氧化碳不与
氯化钢反应,所以没有BaCCh生成,A不符合题意;
B.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X气体为C02和SO2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Y气体是N02,
SO2+H2O+NO2=H2SO4+NO,H2s04与BaCb溶液反应产生BaSC)4沉淀,B符合题意;
C.根据选项B分析可知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钢,C不符合题意;
D.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X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Y气体是NCh,
SO2+H2O+NO2=H2SO4+NO,H2sO4与BaCL溶液反应产生BaSO4沉淀,C02>NO气体不能发生反应,以
气体形式逸出,故在z导管逸出的气体中含有CO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o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X是CO2与SO2的混合气体,Y是NO2。将X、Y同时通入洗气瓶中,发
生反应SO2+H2O+NO2=H2SO4+NO,H2sO4与BaCb溶液反应产生BaSCU沉淀,CCh不参与反应,所
以Z导管逸出的气体中含有CO2和NO。
21.【答案】(1)(球形)干燥管
(2)饱和NaCl溶液;干燥CU
A
+2+
(3)MnO2+4H+2C1-=Mn+2H2O+Cl2
(4)取适量D中固体于小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或盐酸亦可)。若最后溶液中有难溶性固体存在,证
明Cu未完全反应。
【解析】【解答】(1)仪器E为(球形)干燥管。
(2)饱和NaCl溶液为吸收挥发出来的HC1,C装置加入浓硫酸干燥氯气。
A
(3)浓盐酸与二氧化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r=Mn2++2H2(3+C12。
(4)铜不溶于水,氯化铜能溶于水,因此可加足量水溶解适量D中固体,观察,若溶液有难溶性沉淀,
则证明有Cu未反应,若无沉淀,证明Cu完全反应。
【分析】(1)仪器E为(球形)干燥管。
(2)饱和NaCl溶液为吸收挥发出来的HC1,C装置加入浓硫酸干燥氯气。
A
(3)浓盐酸与二氧化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Mn2++2H2O+C12。
(4)根据铜不溶于水,氯化铜能溶于水的性质,可设计实验取适量D中固体于小烧杯中,加足量水溶
解(或盐酸亦可)。若最后溶液中有难溶性固体存在,证明Cu未完全反应。
2+
22.【答案】(1)3Cu+8H++2N0;=3Cu+2NOt+4H2O
(2)8.0g
(3)1.0L
【解析】【解答】(l)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
2+
=3Cu+2NOt+4H2O;
448T
(2)4.48LNO(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为———=0.2mol,由以上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原混合物中
22.4L/mol
32g
n(Cu)=0.3mol,灼烧所得32.0g固体为CuO,n(CuO)==0.4mol,根据铜元素守恒知:原混合
8o0ng/mol
物中n(CuO)=0.4mol-0.3mol=0.1mol,故原混合物中CuO的质量为0.1molx80g/mol=8.0g;
⑶0.6L2.0mol/L稀硝酸中含HNO3的物质的量为1.2moL由以上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原混合物中
n(Cu)=0.3mo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n(NC)3)=0.2moi根据氮元素守恒知:反应后溶液中n(NO1)=1.2mol-
0.2mol=1.0mol,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NCh,根据钠元素守恒知:n(NaOH)=1.0mol,故消耗氢氧化钠溶
液的体积为1^2
【分析】Cu与稀硝酸反应产生0.2molNO,可以算出Cu的量,结合铜原子守恒,最终得到铜原子为
0.4mol,所以原来混合物氧化铜为0.2mol,即8g,根据总硝酸为1.2mol,体现酸性硝酸为
0.2mol=lmol;最终溶质变成NaNCh,为ImoL根据钠原子守恒,可以算出氢氧化钠为Imol,根据浓
度,算出体积
23.【答案】(1)3Mg+N2=Mg3N2;b;加热,若没有白色沉淀和气泡产生
一42lev
(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镀;Mg3N2+6NH4Cl=3MgCl2+8NH3;Mgs&N?和NH4CI;
【解析】【解答](1)①固氮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根据上述流程可知,其中的固氮反应为镁
与氮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Mg+N2=Mg3N2o
②镁在熔融状态下反应,而镁的熔点为649。(2,而二氮化三镁大于800。。时发生分解,故固氮的适宜温
度范围是700〜800℃,
故答案为:b„
③镁能与沸水反应生氢氧化镁和氢气,故固氮后的产物中加水,加热,若没有白色沉淀和气泡产生,说
明Mg能起到固氮作用。
(2)选用HQ气体进行转化。发现能产生NHs,且产物MgCL能直接循环利用。但NH3的收率较低,
原因是氨气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镂。
①根据图示可知,氮化镁和氯化镂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镁,故合成氨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Mg3N2+6NH4Cl=3MgC12+8NH3。
②为证实MgsN?中的氮元素在“转氨,,过程中能转变为氨,可以将Mg315N2和NH4cl两种物质混合,充分
反应,若经探测仪器检测,所得氨气中存在&NH3则可证实。
③硫酸与氨气以1:2反应生成硫酸镂,用cmoLLT的HzS。4滴定生成的NH3,至滴定终点时消耗
vmLH2SO4,则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QcvxlO与mol,根据反应Mg3N2+6NH4Cl=3MgCl2+8NH3可知,
反应Mg3N2物质的量为"X1°“、NH4cl物质的量为"固体Mg'N?、NH4cl的混合物
42
mg[n(Mg3N2):n(NH4Cl)=l:6],设反应前Mg3N2物质的量为x、NH4cl物质的量为6xmol,则
cvxlO3
ynA421CV
100x+53.5x6x=m,贝I]x=——mol,MgsN,的转化率为一—xl00%=--------%„
421一40
421
【分析】(1)①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
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应该使镁熔化,且不能高于800℃;
③镁能与沸水反应生氢氧化镁和氢气;
(2)①箭头起点为反应物,箭头终点为生成物;
②要注意氮化镁中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5;
③转化率=变化量/起始量。
24•【答案】(1)防止空气中的02对Fe和NO3-的反应产生干扰,避免影响反应产物的判断
(2)Fe(OH)2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镀锌钢管骨架采购合同
- 2025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考点:合同管理索赔程序
- 2025年武汉单身公寓租赁合同模板
- 2025设备安装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信息安全咨询技术合同
- 2025水果收购合同书样本
- 2025【景观设计合同】景观工程设计包括内容
- 《胃镜检查技术》课件
- 2025标准简化版合同范本
- 2025标准版:员工签订长期合同协议范本
- 创新物业服务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 上市公司涉税风险分析报告
- 森林消防灭火专业培训课件
- 国测数学备考方案
-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 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民俗文化介绍图文课件
- 引导接车监控装置操作办法
- 互联网信息审核员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填空题汇总)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参考答案
- 2023架空导线覆冰过载能力计算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液压气动技术》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