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08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洲命题趋势
原子、分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中考的热点,特别是与之相关的高科技信息题是近几年中考的命题方向。
命题中形式多样,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将抽象具体化,对比记忆是复习的有效方法。
国考查重点
1.物质的微粒性: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含义;
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4.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轻、小、动、距。
吕重点考向
考向一、微观粒子的共性
1.微观粒子非常小
2.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3.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注意:
物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压强的改变引起的体积改变,都是粒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而粒子本身的大
小没有改变。
1一』易错警示
1.错误地认为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离子不是;
2.只知道“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这句话,但是不知道该句话的使用语境。使用语境是:“在化学变化中”。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4.错误地认为物质在发生状态改变过程中,引起的体积变化,是原子或分子的体积发生改变,不知道,引
起“体积改变”的真实原因是:温度和压强的改变,导致微粒间距发生改变,才引起体积的变化。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充方法技巧
对分子概念的理解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②“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③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分子无
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④“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q知识拓展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2、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4、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都不变。
跟踪训练
1.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
【答案】A
【解析】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容积40L的钢瓶中可压入6000L氧气。故选A。
2.湘潭又名“莲城”,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花香怡人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使人们闻到花香,故体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C。
3.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
解释合理的是()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答案】D
【解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故选D。
4.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B.食盐溶解在水中
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
【答案】Co
【解析】A、物质的热胀冷缩等现象,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B、将食盐溶解于水中,所得食盐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相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C、食盐和蔗糖均匀混合,是宏观物质之间的问题,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等质量的氧气体积比液氧的大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考向二、分子和原子
分类分子原子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
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质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同种分子,
区别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质不同
①原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xl()-26kg
②原子、分子之间都有间隙,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现象等
③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如花香扑鼻、气体混合、品红溶解等;且
温度越高,分子或原子运动越快(如湿衣服夏天干得更快等)
基本性质
④粒子间的作用力:
及其应用
a.引力一被紧压在一起的铅块很难被分开等;
b.斥力——玻璃破碎无法复原,水、铁块很难被压缩等
⑤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⑥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班士一物质\3小
构成/g+'构成
联系/构成\1
1分子原子1
拆分
从微观角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只是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隔发生了变化;化
度解释物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
质变化
品)易错警示
(1)原子不能再分的前提是在化学变化中,事实上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2)从分子和原子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
成新的物质。
(3)虽然分子由原子构成,但不同的原子大小差异较大,所以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只是比构成该分
子的原子大。
型方法技巧
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和原子的体积大小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热胀冷缩,
改变的是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隔、分子(或原子)的大小不变。
近知识拓展
①同一物质不同状态: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
②温度: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遇冷时缩小。
跟踪训练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铜B.汞C.氢气D.硫酸镁
【答案】C
【解析】A、铜由铜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汞由汞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氢气由氢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D、硫酸镁由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刚石B.水蒸气
C.氯化钠D.碳酸钠
【答案】A
【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符合题意。
B、水蒸气是由水分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3.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④分子能保
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⑥分子、原
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⑤⑥
【解析】Do
【解析】①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正确;②分子和原子不能直接比较大小,错误;③分子和原
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错误;④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错误;⑤分子在化学变化
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正确;⑥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正确。
4.如图所示为今年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金面具残片,经测定该面具含金量约为8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A图B图
A.金的元素符号为aUB.金容易被锈蚀
C.金单质由金原子构成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g
【答案】C
【解析】A、书写元素符号时,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故金的元素符号为:
Au,不符合题意;
B、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被锈蚀,不符合题意;
C、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不是“g”,故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不符合题意。故选C。
5.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再分B.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C.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能构成分子
【答案】Ao
【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错误;
B.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正确;
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某些物质,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故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6.有关分子和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H20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答案】D。
【解析】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故A说法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B说法正确;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氏0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故
C说法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故D说法错误。
考向三、微粒的观点解释相关现象
1、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
常见现象微粒性质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x10-26kg,一滴水(约20滴为1mL计)中1.67x1()2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个水分子
闻到气味,晾晒衣服微粒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热胀冷缩现象、三态变化,给轮胎充气,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体微粒粒子之间有间隔
积小于200mL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它们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分子,hl2原子_1正新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变化过程:新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4)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国易错警示
能用分子的运动来解释尘土飞扬吗?
尘土飞扬不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因为尘土不属于分子,分子体积小,肉眼无法看到。
4f方法技巧
1、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XX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燃物要求是在空气中能和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的固体;红磷要过
量,确保和容器内空气里的氧气充分反应;容器密闭,有良好的气密性,观察水面进入容器里的高度时应
待容器中的温度冷却至常温。
〜知识拓展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单质有:H2、C60、N2、02、F2、C12、Br2、L等
无机化合物有:水,氨气,氯化氢,氟化氢,谟化氢,碘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C0,N0,N02,
硫酸,硝酸等
有机化合物有:绝大部分有机化合物
2.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A、少数非金属单质如碳、硅等
B、金属单质如铁、铜等
C、稀有气体单质如氮气等
跟踪训练
1.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B.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隔
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人们很容易闻到气味,酒香不怕巷子深,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间隔较小,微观解释不正确,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微观解释正确,不符
合题意;
D、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故选B。
2.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冰雪融化——分子很小D.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答案】B
【解析】A、汽油挥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从而导致汽油挥发出去,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花香四溢,符合题意;
c、冰雪融化,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冰融化成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氧气液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炒菜时闻到香味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D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中碳原子是成网状排列,一个碳原子周围有四个碳原子,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成片层排列,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闻到香味,说明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腔,便闻到了香味,不符合
题意;
C、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内每个分子间的分子间隔增大,而重新鼓起,符合题意;
D、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一氧气含量不同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一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明研可以净水一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
【答案】C
【解析】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正确;
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
质不同,错误;
D、明机可以净水是因为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正确。
故选C。
5.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有助于更好地学习物质的构成,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分子体积变大
B.将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后白糖“消失”--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D.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Ao
【解析】A、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
误。
B、将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后白糖”消失”,是因为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D、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相同,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
6.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C.食物腐烂说明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说明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答案】Do
【解析】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B、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C、食物腐败,是因为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不能说明原子是最小的粒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7.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一水分子间的间隔增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A
【解析】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一个物理变化,蔗糖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本身没有改变,错误;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人周围被闻到花香,正确;
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了,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
质相同,正确。故选A。
考向四、分子运动现象实验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滴加酚
酸溶液
AA浓氨水酚酰溶液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现象分析
向盛有20mL蒸储水的A烧杯中
A烧杯中溶液不变色空气中不含有能使酚酷溶液变红的物质
滴入酚酰溶液
将A烧杯和盛有浓氨水的B烧杯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并进
A烧杯中溶液变红
用另一个大烧杯罩住入到A烧杯溶液中,使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
【装置拓展】如图,增加了乙装置,其目的是证明氨水能使酚酸溶液变红。
国易错警示
1.是碱性溶液使酚醐变色,而不是酚献使碱性溶液变色。
2.不能说氨气使酚酰溶液变色!
本方法技巧
描述实验现象时,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前后对比,这样效果最好。
K知识拓展
【实验2-4】在玻璃管两端的胶塞内,分别放置获.有次投莪和农泉水的小团棉花「
瓶浓施浓
发水盐酸
图2-10浓拄酸与浓氨水生成臼烟
现象=
问题为什么茨浓■拄蓑和浓•■氨水的棉花并没有接亚.却会在空中生成淡浓■的白烟?
解释存在于法或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泉水挥发出来的景气中的彖分子运动到
空中相遇,并发生化学反包,生成氨化钱小颗粒,扩散到空中,形成白烟二
图2-11氯化铉的生成过程
(2)跟踪训练
1.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回答下
列问题:
眄「塑料瓶
酚酎
溶液
小纸花
|||||||||||
冷水
图1图2
实验1(如图11
(1)该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0
(2)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实验2(如图2、图3、图
图2、图3中无色透明塑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汽车空调鼓风电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高速铜缆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虚拟首席信息安全官(VCISO)服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充电保护装置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矫形外科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机器人滚柱丝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机器人地板洗干一体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LLDPE缠绕膜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AKD中性施胶剂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数字创意展览服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电力沟施工组织设计-电缆沟
- 《法律援助》课件
- 《高处作业安全》课件
- 春节后收心安全培训
- 小学教师法制培训课件
- 电梯操作证及电梯维修人员资格(特种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市政绿化养护及市政设施养护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SLT824-2024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归档规范
- 锅炉本体安装单位工程验收表格
- 2024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