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微课版)第七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_第1页
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微课版)第七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_第2页
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微课版)第七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_第3页
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微课版)第七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_第4页
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微课版)第七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主编:杨尚森第7章Internet基础与应用

Internet是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网络,将世界范围内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在一起,提供了一个方便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在这个网络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设备如计算机、手机、平板等进行连接和信息交互,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进行各种在线活动,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络购物、远程工作、社交娱乐等。它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基本的应用如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外,还有Web浏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上聊天、在线游戏、网络电话、网络电视等。虽然Internet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论与实践7.1Internet基础理论与实践7.1.1因特网(Internet)概述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标志着互联网的诞生。第二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包括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第三阶段: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ISP即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到成块的IP地址,并通过路由器等联网设备提供接入服务。根据覆盖面积大小及所拥有的IP地址数目的不同,ISP也分为不同的层次。第一层ISP被称为因特网主干网,第二层ISP具有区域性或国家性覆盖规模,第三层ISP则拥有本地范围的网络。现代因特网由于规模较大,很难对整个网络的结构给出细致的描述,但一旦某个用户能够接入到因特网,并购买一些如调制解调器或路由器这样的设备,他就能够成为ISP,并在因特网拓扑上增添新的层次和分支。理论与实践7.1.2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的主机组成,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网络应用,如电子邮件、Web、网络游戏和文件传输。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路由器组成,提供连通性和数据交换。路由器的作用: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负责转发收到的分组。7.1.3因特网的管理机构:国际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IANA):负责全球IP地址和域名的分配与管理。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负责制定和推动互联网标准的发展。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负责全球顶级域名和IP地址的管理与分配。国际电信联盟(ITU):负责制定和推动全球电信领域的标准和规范。互联网协会(InternetSociety):促进互联网的开放发展和使用,参与治理和政策制定。理论与实践7.1.4Internet的产生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期,计算机网络开始热门起来,但各种网络之间互相不兼容。60年代末期,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向军队投资进行多种技术联网的研究,建立了ARPANET的广域网。ARPA的Internet项目中产生了使网络更通用和更有效的许多革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TCP/IP。到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建立一个新的Internet,即NSFNET。NSFNET在1992年被新的广域网替代,即目前的Internet主干网ANSNET。理论与实践7.1.5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研究试验阶段(1987-1994年):国内科技工作者开始接触Internet,主要用于小范围的电子邮件服务。PC互联网阶段(1994年-2010年):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全功能连接,标志性事件包括".CN"服务器和主干网络的建立,以及瀛海威时空主干网的搭建。此期间,出现了如YAHOO!、新浪网等重要互联网企业。移动互联网时代(2010年-2016年):手机网民数量超过PC网民,移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万物互联网时代(2016年至今):物联网和5G技术得到重视和发展,推动了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化制造的进步。理论与实践7.2网络应用程序工作架构网络应用程序的工作结构可以分为C/S架构、B/S架构、P2P架构三种。1.C/S架构C/S架构是一种典型的两层架构,全称是Client/Server,即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其客户端包含一个或多个在用户的电脑上运行的程序,而服务器端有两种,一种是数据库服务器端,客户端通过数据库连接访问服务器端的数据;另一种是Socket服务器端,服务器端的程序通过Socket与客户端的程序通信。比如:微信/客户端QQ等是基于C/S架构。理论与实践2.B/S架构

B/S架构的全称为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rowser指的是Web浏览器,极少数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Browser客户端,WebApp服务器端和DB端构成所谓的三层架构。B/S架构的系统无须特别安装,只要有Web浏览器即可。3.P2P架构

P2P是英文PointtoPoint(点对点)的简称,P2P架构中用户在自己下载的同时,电脑还要继续做主机上传,这种下载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点是在写的同时还要进行读操作,所以对硬盘损伤比较大,对内存占用较多,影响整机速度。P2P架构的核心思想是每个节点既可以充当客户端,又可以充当服务器端。理论与实践7.3域名系统

域名系统(DNS)是一种在互联网上使用的分布式数据库,它将域名和相应的IP地址进行映射,使得用户在访问互联网时可以通过更容易记忆的域名来查找和访问网站,而无需记住复杂的IP地址。理论与实践7.3.1域名系统介绍1.域名IP地址为Internet提供了统一的主机定位方式。直接使用IP地址就可以访问网上的其他主机。但是,IP地址非常难以记忆,因此在Internet上使用了一套和IP地址对应的域名系统(DomainNameSystem,DNS),域名系统使用与主机位置、作用、行业有关的一组字符组成,既容易理解,又方便记忆。例如,搜狐网的域名为,对应的IP地址为4;百度网的域名为,对应的IP地址为8。Internet的域名系统和IP地址一样,采用典型的层次结构,每一层由域或标号组成,各域之间用“.”隔开,从左向右看,“.”号右边的域总是左边的域的上一层域,只要上层域的所有下层域名字不重复,那么网上的所有主机的域名就不会重复。域名不区分大小写字母。

2.Internet的域名结构理论与实践域名系统最右边的域称为顶级域,每个顶级域都规定了通用的顶级域名。顶级域名以所属的组织定义,常用的顶级域名有7个,如表7.1所示。其他国家的顶级域名一般为国家代码,组织代码则成为二级域名。有些国家把组织类别的域名简化为2个字母,如“co、in、mi”。表7.2所示为部分国家或地区的顶级域名代码。理论与实践域名系统(DNS)是一种用于将易于记忆的域名转换为机器可读IP地址的系统。它采用分层结构,由授权机构管理不同层级的域名,并最终形成树状层次结构。主机名通常指明所提供的服务类型,如www、ftp、mail等。在中国,CNNIC负责顶级域名.cn的管理,二级域名则结合组织方式和地理模式进行分配。例如,科研机构使用ac,教育机构使用edu,政府部门使用gov等。同时,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根据地理分配了特定的二级域名。

3.域名的分配

4.中国的域名系统理论与实践用户通过DNS服务器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以便使用域名上网。一台计算机可以设置首选和备用DNS服务器,当首选DNS服务器故障时,备用DNS可确保网络访问不受影响。DNS服务器分为四种类型: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限域名服务器和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是最高级别的,了解所有顶级域名的IP地址;顶级域名服务器管理特定顶级域名下的所有二级域名;权限域名服务器管理特定区域的域名;本地域名服务器则负责特定主机的域名解析,通常配置在需要域名解析的主机中。7.3.2DNS服务器理论与实践7.3.3DNS域名解析过程

在Internet上,存在许多DNS服务器负责不同层次的域名解析。当计算机的主DNS服务器无法查询到请求的域名时,会将请求转发至其他DNS服务器,直至找到目标主机。若所有DNS服务器均无法解析,则返回错误信息。域名解析过程包含两种查询方式: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1)递归查询: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的IP地址时,会代替用户继续向其他根域名服务器查询,直到找到答案。(2)迭代查询:根域名服务器收到迭代查询请求后,要么直接提供IP地址,要么指示本地服务器下一步该找哪个域名服务器查询。

通常,从请求主机到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是递归查询,其他查询均为迭代查询。以访问网站为例,过程如下:(1)客户端向本地DNS服务器发起的DNS请求。(2)本地DNS服务器首先检查缓存,无记录则向根域名服务器查询。(3)根域名服务器告知本地DNS服务器继续在.com顶级域名服务器上查询。(4)本地DNS服务器向.com服务器请求的IP地址。(5).com服务器指引本地DNS服务器在域名服务器上查找。理论与实践

(6)本地DNS服务器向请求的IP地址。

(7)在其缓存中找到对应关系,将IP地址返回给本地DNS服务器。

(8)本地DNS服务器最终将IP地址返回给客户端,并保存域名与IP的映射以备后续查询使用。如图7.1所示本地计算机访问网站的过程:理论与实践7.4WWW服务

WWW(WorldWideWeb)服务是一种建立在超文本基础上的浏览和查询互联网信息的方式。它以交互方式查询并访问存储于远程计算机的信息,为多种因特网浏览与检索访问提供一个单独一致的访问机制。WWW服务将文本、超媒体、图形和声音结合在一起,使用HTML(超文本链接)进行信息组织,通过浏览器进行操作。理论与实践

WWW(WorldWideWeb)也称Web,是一种采用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在Internet上进行信息发布的方式,用户在客户端使用专门的浏览器软件来查看这些信息,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浏览网页。WWW服务是目前Internet最基本的,也是应用最广、最受欢迎的一种服务。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浏览器之一是Microsoft公司出品的MicrosoftEdge,使用十分简单,在窗口的地址栏中输入网络地址,就可以打开相应的网页,如图7.1所示。7.4.1WWW服务介绍理论与实践7.4.2URL

使用WWW进行浏览,首先需要Web页的地址,即网址。对网址的定义叫做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ResourceLocator,URL)。URL由三部分组成:资源类型、存放资源的主机域名、资源文件名。URL的一般语法格式为:protocol://hostname[:port]/path/[;parameters][?query]#fragment其中个参数的详解如下(1)protocol(协议)指定使用的传输协议,最常用的HTTP协议,它是目前WWW中应用最广的协议。(2)hostname(主机名)是指存放资源的服务器的域名系统(DNS)主机名或IP地址。有时,在主机名前也可以包含连接到服务器所需的用户名和密码(格式:username:password@hostname)。(3)port(端口号)HTTP缺省工作在TCP协议80端口,用户访问网站http://打头的都是标准HTTP服务。HTTPS缺省工作在TCP协议443端口。理论与实践(4)path(路径)由零或多个“/”符号隔开的字符串,一般用来表示主机上的一个目录或文件地址。(5)parameters(参数)这是用于指定特殊参数的可选项。(6)query(查询)可选,用于给动态网页(如使用CGI、ISAPI、PHP/JSP/ASP/ASP。NET等技术制作的网页)传递参数,可有多个参数,用“&”符号隔开,每个参数的名和值用“=”符号隔开。(7)fragment(信息片断)信息片断,字符串,用于指定网络资源中的片断。例如一个网页中有多个名词解释,可使用fragment直接定位到某一名词解释。

下面是几个URL的例子:用http访问Microsoft公司服务器。这里没有指定文件名,所以访问的结果是把一个缺省主页送给浏览器。/pub/ms-windows/winvn926.zip用ftp访问北京大学ftp服务器上路径名为pub/ms-windows,文件名为winvn926.zip的文件。理论与实践7.5电子邮件服务

电子邮件(E-mail)服务是Internet上应用最早、最重要的服务之一。电子邮件与传统邮件相比有传输速度快、内容和形式多样、使用方便、费用低、安全性好等优点。理论与实践7.5.1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电子邮件在Internet上发送和接收的原理可以很形象地用我们日常生活中邮寄包裹来形容:当我们要寄一个包裹时,我们首先要找到任何一个有这项业务的邮局,在填写完收件人姓名、地址等等之后包裹就寄出而到了收件人所在地的邮局,那么对方取包裹的时候就必须去这个邮局才能取出。同样的,当我们发送电子邮件时,这封邮件是由邮件发送服务器(任何一个都可以)发出,并根据收信人的地址判断对方的邮件接收服务器而将这封信发送到该服务器上,收信人要收取邮件也只能访问这个服务器才能完成。1.电子邮件的发送

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是一个用于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传递电子邮件的协议,它独立于邮件内容传输的子系统,并能够接力传送邮件。SMTP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建立连接:发送方SMTP根据用户的请求与接收方SMTP建立双向通信通道。2.身份验证:发送方通过MAIL命令指明发件人信息,等待接收方的确认。理论与实践3.收件人指定:发送方使用RCPT命令指定收件人,如果接收方认可,将返回OK应答;如有拒绝则继续尝试。4.邮件内容传输:完成收件人指定后,发送方开始传输邮件内容,并以特殊序列作为终止信号。5.转发机制:若邮件需要被转发至其他服务器,SMTP服务器应确保转发路径正确。若出现问题,需通知原发送方,并可设置回退路径避免消息循环发送。整个过程旨在可靠、高效地传送电子邮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从发件人传递到收件人。2.电子邮件的接收

电子邮件的接收通常使用POP3或IMAP4协议。

POP3(PostOfficeProtocolversion3):这是一种简单的邮件接收协议,允许用户从邮件服务器上下载邮件到本地计算机,并从服务器上删除这些邮件。这种方式适合于那些希望快速访问邮件内容,但不需要保留邮件副本的情况。使用POP3时,用户需要提供邮箱地址和密码来登录到邮件服务器,然后可以选择性地下载邮件。下载后,邮件通常会被删除,以释放存储空间。理论与实践

IMAP4(InternetMessageAccessProtocolversion4):与POP3相比,IMAP4提供了更复杂的邮件管理功能。它允许用户在服务器上保持邮件的副本,同时在本地客户端管理这些邮件。用户可以选择性地同步邮件到本地文件夹,而不是完全下载到本地。此外,IMAP4支持创建多个文件夹来组织和管理邮件,以及搜索和排序邮件等功能。这使得IMAP4特别适合于那些需要长期保存邮件、频繁访问邮件内容的用户。与POP3类似,IMAP4仅提供面向用户的邮件收发服务。邮件在因特网上的收发还是依靠SMTP服务器来完成。图7.3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理论与实践7.5.2电子邮件地址

每个邮件用户必须有一个唯一的邮件地址用于用户识别,这个地址称为“电子邮件地址(E-mail地址)”。E-mail地址从邮件服务提供者处通过申请获得。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为:用户名@邮件服务器主机名

邮件服务器的主机名一般是一个类似域名的名称,用户名是在此邮件服务器主机上唯一的名字,由用户自己命名,“@”是用户名和主机名的隔离符号,读作“at”。如“yss@163.net”表示在服务器163.net上的用户为yss的电子邮件地址。理论与实践7.5.3使用Outlook收发邮件Outlook是Windows系统附带的邮件管理系统。如图7.4所示是Outlook2019打开后的窗口。图7.4“Outlook2019”窗口理论与实践(1)管理邮件账号使用OE发送和接收邮件前要正确设置邮件账号,OE允许设置多个邮件账号。单击Outlook左上角的“文件”,单击“添加用户”,输入邮件地址,勾选“让我手动设置我的账户”,如图7.5进入账户设置界面,选择POP或者IMAP协议。根据向导填写SMTP和POP3服务器的地址,此地址由邮件服务器管理者提供。正确填写账号和密码后就可以使用此邮件地址收发邮件了。在邮件地址列表中双击某个账号,可以打开这个账号的属性设置对话框,对这个账号进行修改或进行其他设置。图7.5设置服务器属性理论与实践(2)发送和接收邮件单击“创建邮件”可以撰写新的邮件,收件人可以到联系人列表中选择,也可同时有多个收件人,每个收件人的地址之间用空格或逗号分隔。OutlookExpress可以收发HTML格式的邮件,即可以把邮件像网页一样编辑,插入图片、颜色、大小等信息。新邮件首先被保存到“发件箱”中,当单击“发送/接收”按钮时,邮件会被发送到SMTP服务器,同时从POP3服务器检查并接收新邮件。在“收件箱”保存者接收到的邮件,这些邮件保存在本地计算机上,不能上网或邮件服务器有故障时也可以阅读。阅读邮件时可以直接向发件人回复邮件或把邮件转发给其他人。理论与实践

使用邮件客户端收发邮件容易受到所使用的计算机和上网地点的限制,设置也比较复杂。因此,基于Web的邮件系统受到了广大使用者的欢迎,比较有影响的邮件系统有163、263、371、搜狐、新浪等提供的邮件系统,以及hotmail、yahoo等。

基于Web的邮件系统使用浏览器作为邮件收发环境,使用方便,上网就能够收发邮件,许多系统还增加了贺卡、手机短信、垃圾邮件过滤、邮件杀毒等增值服务,大多数系统还同时提供POP3功能,可以通过邮件客户端程序收发邮件。7.5.4基于Web的邮件系统理论与实践7.6文件传输服务

FTP服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的文件传输协议,它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使用可靠的面向连接的T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允许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相互传输文件。7.6.1FTP协议介绍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TCP/IP

协议组中的协议之一。工作模式为“FTP服务器/FTP客户端”。默认使用TCP端口中的20和21这两个端口,其中20用于传输数据,21用于传输控制信息。主要为用户提供上传和下载文件的服务。Internet上大量的FTP服务器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可免费下载的软件。其中一部分FTP服务器可以匿名登录,但大多数需要使用用户账号登录。理论与实践7.6.2FTP的工作原理FTP协议的工作原理包括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两个阶段。控制连接:当客户端希望与FTP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上传或下载)时,它会首先向服务器发起TCP连接请求,使用端口号21来建立连接。FTP服务器响应这个请求,完成控制连接的建立。数据连接:一旦控制连接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就可以开始传输文件了。这时会建立一个数据连接,FTP协议使用端口号20来进行文件传输。图7.6FTP服务的工作原理理论与实践FTP的数据传输有两种模式:1.PORT(主动)方式:客户端选择任意端口N,向服务器21端口发送连接请求,建立命令链路;需要传送数据时,告诉服务器客户端新的端口号N+1,服务器从20端口向N+1端口发起连接。2.PASV(被动)方式:客户端同样选择随机端口N,向服务器21端口发送并监听端口N+1;服务器响应并告知客户端一个由其产生的新端口P,客户端通过N+1端口连接到P端口进行数据传送。在真实环境下,双方服务器默认应该都开启了防火墙,因此一般采用主动模式而非被动模式。理论与实践IE6.0以上支持FTP文件传输功能,方法如下。(1)在IE的地址栏中输入FTP服务器的地址,注意一定要在服务器地址前加上“FTP://”,表明是FTP服务器,否则浏览器会自动在地址前添上“HTTP://”。在Windows的“开始”→“运行”对话框中输入FTP地址,也会自动打开IE进行FTP文件管理。(2)通过了站点的用户确认IE窗口中会显示服务器上的文件和目录。这时就可以将硬盘上的文件上传到该FTP服务器上,但是一定要确认该站点是否对用户提供文件上传的服务。如果用户有对该站点完全读写的权限,就可以使用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相同的方法进行文件上传或下载操作,如图7.7所示。(3)允许匿名登录的FTP站点可以直接显示服务器上的文件和目录,不开放匿名登录的服务器需要登录后才能打开。在打开的IE窗口中按鼠标右键,使用“登录”项可打开登录对话框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如图7.8所示。有些FTP站点匿名登录和使用账号登录的权限可能不同。7.6.3使用IE进行文件传输理论与实践

图7.7

使用IE进行FTP传输

图7.8

用户名密码登录FTP站点理论与实践FTP客户端工具软件很多,常用的有FlashFXP、CuteFTP、LeapFTP、WinSCP、FileZilla、等。下面介绍其中的一种软件FlashFXP的使用方法。FlashFXP运行后的界面如图7.9所示。(1)设置站点在软件菜单栏中单击“站点”-“站点管理器”输入IP信息以及用户名密码即可连接至服务器。

图7.9

FlashFXP的界面7.6.4使用客户端软件进行文件传输理论与实践(2)文件传输连接成功后,就可以进行文件操作了,软件界面左上方为本机文件资源管理器,右上角为服务器文件根目录,左下角为传输列表,可直接在本机文件管理器与服务器文件根目录中拖动文件来实现文件传输,也可将多个文件拖动至左下角实现多文件队列传输。在文件上传或下载过程中,下面的传输进程窗口会显示正在传输的文件的信息。

由于IP地址数量有限,而互联网连接的设备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如果每个设备都需要手动分配一个固定的IP地址,那么IP地址很快就会耗尽。因此,DHCP应运而生,它可以通过自动分配IP地址和相关配置信息,使得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可以方便地获取IP地址,从而节省IP地址资源,提高IP地址的使用率。同时,DHCP的出现也简化了网络配置的过程,降低了网络管理员的工作量和设备配置的复杂性。7.7

DHCP服务理论与实践

DHCP(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由internet工作任务小组设计开和发,专门用于为TCP/IP网络中的计算机自动分配分配IP地址及一些TCP/IP配置信息。

DHCP提供了安全,可靠且简单的TCP/IP网络设置,避免了TCP/IP网络地址的冲突,同时大大降低了工作负担。是一个应用层协议,使用UDP的67和68端口。7.7.1DHCP协议介绍

客户机从服务器获取IP需要经过四个租约过程,客户机请求IP,服务器相应请求,客户机选择IP,服务器确定租约,如图7.6所示。(1)客户机请求IP地址当一个DHCP客户机启动时,客户机还有没有IP地址,所以客户机要通过DHCP获取一个合法的地址。此时DHCP客户机以广播方式发送DHCPDiscover发现信息来寻找DHCP服务器(2)服务器响应DHCP服务器接收到来自客户机请求IP地址的信息时,在自己的IP地址池中查找是否有合法的IP地址提供给客户机。如果有,DHCP服务器将此IP地址做上标记,加入DHCPoffer的消息中,然后单播一则DHCPoffer消息。7.7.2DHCP工作原理理论与实践(3)客户机选择IP地址DHCP客户机从接收到的第一个DHCPoffer消息查找信息提取IP地址,发出IP地址的DHCP服务器将该地址保留,这样该地址就不能再分配给另一个DHCP客户机。(4)服务器确定租约DHCP服务器接收到DHCPRequest消息后,以DHCPACK消息的形式向客户机单播成功确认,该消息包含有IP地址的有效租约和其它可配置的信息。当客户机收到DHCPACK消息时,配置IP地址,完成TCP/IP的初始化。图7.10DHCP工作原理理论与实践

远程登录服务(RemoteLoginService)允许用户通过本地计算机访问并控制网络中的远程主机。这种服务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在本地计算机上对远程主机进行各种操作,如同在远程主机现场一样。远程登录服务主要使用Telnet协议,这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员,是Internet远程登录服务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通过Telnet,用户可以在本地计算机上输入命令,这些命令会在远程主机上运行,实现本地控制远程主机的效果。7.8远程登录服务Telnet协议允许用户通过本地计算机控制远程服务器。连接建立:用户通过本地计算机启动Telnet客户端,尝试连接到远程服务器的21端口,建立TCP连接。身份验证:登录远程服务器时需要提供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命令执行:成功登录后,用户可以输入命令,这些命令在远程服务器上执行,使用户能够在本地操作服务器资源。7.8.1Telnet协议介绍理论与实践7.8.2Telnet工作原理Telnet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服务系统,由客户端软件、服务器软件和Telnet通信协议组成。连接建立:用户运行Telnet客户端程序后,尝试通过TCP连接到远程主机的21端口建立连接。如果远程服务器侦听到请求并接受,则建立连接。身份验证:用户必须提供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以登录远程主机。命令传输:成功登录后,用户可以输入命令,这些命令被传送到远程主机并由其处理。这允许用户像在现场一样操作服务器资源。完成操作后,用户撤销TCP连接以终止Telnet会话。理论与实践习

题一、选择题1、下面协议中,用于WWW传输控制的是(

)。A.URLB.SMTPC.HTT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