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先锋】第24课 愚公移山 第2课时 课件+素材_第1页
【备课先锋】第24课 愚公移山 第2课时 课件+素材_第2页
【备课先锋】第24课 愚公移山 第2课时 课件+素材_第3页
【备课先锋】第24课 愚公移山 第2课时 课件+素材_第4页
【备课先锋】第24课 愚公移山 第2课时 课件+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课先锋】第24课愚公移山第2课时课件+素材

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2):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并开始移山,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部分(3):写智叟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这是情节的发展。

第四部分(4):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终被移走,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新课精讲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愚公移山遇到的困难。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两山高大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箕畚运土石

渤海之尾,一年始返

年迈

工具简陋

路途遥远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人少

对于愚公移山,智叟是怎么说的?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十足的轻视

有意挖苦(夸张)

讥笑愚公(反问)

运用夸张的手法,反问语气强烈,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

智叟和愚公的分歧

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又是如何回应的?读一读,体会他的心理。

顶真

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层层紧扣,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说明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力量弱小、

工具简陋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找出来并概述其作用。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两山高峻、

路途遥远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表明愚公移山的艰难,突出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意志的坚定

愚公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显示智叟的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自以为是,突出愚公的志向远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大智若愚

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相关语句态度分析

人物相关语句态度分析

大部分家人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移山,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

愚公妻子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对移山存有疑虑,担心愚公的力量和无处放置土石

邻人之孀妻弱子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

人物相关语句态度分析

智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

操蛇之神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

天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精神感动

[真题模拟]读完本文,你眼中的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概括。

考点: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答题思路]①根据文中具体的句段,分析总结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主要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的语句,以及运用侧面描写,起烘托作用的语句。②提炼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力、态度或性格特点。③组织语言,结合文章主旨和时代背景,对人物形象特点进行整体概括。注意:题干中如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的要求,则需从“概括人物形象”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

[真题模拟]读完本文,你眼中的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概括。

https:///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敢于斗争的令人尊敬的老人。

文章对愚公他们具体移山一笔带过,而重点写移山前的讨论和愚公驳斥智叟,这样写合适吗?

本文主要突出愚公的远大眼光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移山一笔带过,主要写移山前的讨论和愚公和智叟的辩论,这样有利于突出主题。至于具体的移山过程,一方面有简单的叙述,说明移山之艰难,同时通过后文让操蛇之神“惧”,让天帝“感”,读者也能侧面了解,故略写。

质疑探究

最终山并非是愚公移走的,而是天帝被感动命人移走的,这是否会有损愚公的形象呢?为什么?

不会。

结尾写山神“惧”与天帝"感"运用的是侧面描写,是为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与毅力之大,突出表达了要胸怀大志、敢想敢做,并且具有超拔之志便终将战胜一切的寓意,同时也为本文增添了浪漫的神话色彩,体现了古人征服与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从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示例: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

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常见的考查形式答题技法

这则寓言有什么寓意(或讽刺/揭示了什么)?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看寓言的标题。

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

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故事情节。

联系实际。

考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深入探究

1.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

①“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作者用一对反义词为两人命名,可以形成鲜明对比。

②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两个人物加以颠倒:愚公大智大勇、坚定执着,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③“公"和“叟”的称呼也值得深思。“公"和“叟”带有一定的感彩:“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作者对人物的命名,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不仅加重了对比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效果。

愚公

智叟

2.愚公移山的壮举,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对于愚公应当搬家还是移山,大家看法不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理由。

愚公应当移山。

愚公移山,是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对其毫不逃避、迎难而上的表现。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不在于愚公能否移走大山,而在于他那认准目标、矢志不移的精神。另外,搬家是逃避困难、逃避现实的表现,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愚公移山不仅白很好地解决了“出入之迂"的问题,也为家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搬家则只能让家乡更闭塞、贫穷、落后又何谈发展呢?

愚公应该搬家。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精神固然重要,但不能无限夸大人的能力,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移山破坏了生态,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搬家和移山,都是为了更好地与外界沟通。搬家可使自己和子孙免于受苦,也可保护生态。此外,搬家还体现了创新意识,破除了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

2.愚公移山的壮举,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对于愚公应当搬家还是移山,大家看法不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理由。

探究写法

品一品:本文运用了哪些写法来突出寓意的?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1)对比。突出移山困难艰巨和愚公的非凡智慧、毅力与决心。如以“方七百里,高万仞”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对比,用工具简陋突出移山之难。用“子孙无穷匮”与“山不加增"对比,凸显愚公目光长远、信心十足的智者形象。

(2)环境烘托。如“方七百里,高万仞”是环境描写,写出了山的高大绵延,为下文愚公决心铲除二山蓄势,烘托出愚公志存高远、坚忍不拔的形象。

(3)侧面描写。如“惧其不已"帝感其诚”中“惧"与“感”,通过写操蛇之神和天帝因愚公移山而惧怕、感动,侧面衬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坚定,凸显了只要胸怀大志、坚毅执着便终将创造奇迹的寓意。

(4)正面衬托。如“跳往助之"写邻家小男孩不顾身弱力微,欣然助力移山,暗示移山之行深得人心,从而突出了故事寓意。

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愚公

目光长远

目标坚定

智叟

目光短浅

安于现状

主旨归纳

v

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拓展延申

古诗文中的山水阴阳

1.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愚公移山》

阴阳原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古代地名中的“阴”和“阳"实际上是一种方位指示,“日之所照日阳”,也就是说太阳所能照到的地方就称为阳。山水阴阳是说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山峰高耸,日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山的南面;而河流位于地平面以下,所以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其实是河流的北面。故有“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的说法。

在我国历史上,很多地名及地理表述都与此关系密切,如江阴、衡阳、汉阳等。《愚公移山》中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和姚鼐(nài)《登泰山记》

中的“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其阴,济水东流"等都体现了

“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

谓之阴”之说。

课后作业

1.阅读下列寓言,运用所学写作手法创写这则寓言,注意突出其寓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