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1(南京卷)-历史(全解全析)_第1页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1(南京卷)-历史(全解全析)_第2页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1(南京卷)-历史(全解全析)_第3页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1(南京卷)-历史(全解全析)_第4页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1(南京卷)-历史(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南京卷】

历史・全解全析

(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面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

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工具的改进会推动人类的

进步。由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因此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

畜的演进过程。经分析ABC不合题意,故选D。

2.下列历史事件能在下图所示著作中查找到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B.曹操统一北方

C.八王之乱D.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史记》记载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事情。A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

秦朝;B曹操统一北方发生在东汉末年;C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D北魏孝文帝改革发生在北魏。故能在《史

记》中查找到的是A。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体现了()

A.赵州桥的修建B.大运河的开凿

C.用指南针航海D.市舶司的设立

【答案】B

【解析】“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表明最北达到涿郡,加强了南北方政治

经济的交流,这和隋朝大运河的影响一致,故选B。赵州桥是唐代李春修建,指南针用于航海是宋代,市舶

司是宋代为了管理海外贸易设置的,都和题意无关,排除A、C、D„

4.唐太宗告诫大臣:“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

面最能体现唐太宗这种理念的措施是()

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C.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D.增加了科举考试的科目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以看

出,唐太宗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体现这一治国理念的是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C项正确;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是唐太宗在政治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不能直接体

现出唐太宗重视人民的理念,排除A项;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是整顿吏治的措施,不能直接体现出唐

太宗重视人民的理念,排除B项;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属于文化方面的制度建设,不能直接体现出唐太宗重

视人民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C项。

5.下图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人清朝苜期人均耕地面积

8^6&13

地2

不"I

2

吉2*

哌治十八年康熙六十年京正十二年乾修0十九年

(1651年)(17114)(17344-)(17954-)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人口快速增长

C.高产作物普遍种植D.东南沿海倭患猖獗

【答案】B

【解析】观察图示可知,清朝人均占有土地面积逐年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一

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

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人口的快速增长,

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地,

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伤害压力,影响了经

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图示中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B项正确;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和

高产作物的普及与题干人均耕地变化无关,排除AC项;明朝中后期,我国东南沿海倭患猖獗,与题干”

清朝”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低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

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80年代,朝士皆耻言西学,,19世纪末‘人人竞言西学',结合所学可知,19

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人们为挽救民族危机纷纷学习西方先进社会文化,B

项正确;19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末中国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性质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1911

年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排除C项;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两大口号,洋务运动是清

朝面对内外交困局面,内部先进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自救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西

方的文化、技术,但不是题干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7.陈天华的《猛回头》与邹容的《革命军》在新军中的影响很大。在《武吕起义回忆录》中。许多参与过

武吕起义的老人说他们曾读过和传递过这类小册子。”这类小册子”的主要内容是()

A.宣传民主共和思想B.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C.介绍西方先进技术D.介绍辛亥革命成果

【答案】A

【解析】《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高涨,资产阶级思想得到迅速传播。陈天华的《猛回头》、

邹容的《革命军》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号召人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A项正确;学

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变法思想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材料中”陈天华的《猛回头》、邹容的《革命

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故B项和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和C项;陈天华

的《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不可能介绍辛亥革命成

果,排除D项。故选A项。

8.“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

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

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材料说明女学生不再信奉传统伦理道德,并且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这是民主科

学思想动摇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的表现,C项正确;维新思想并没有抵制旧的礼教思想,排除A项;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中仅涉及女学生,不能说明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内

容和兴办新式学校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讲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

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

烈、最普遍的表露。”作者所说的这场运动是()

A.公车上书B.一九运动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

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可知,该内容指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

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C项正确;公车上书是指在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

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排除A项;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12月9日,

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

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的运动,排除B项;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

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

和政治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0.”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日: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

阀之暴虐:……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不能不出师以删除卖国军阀之势力。”此宣言最可能

出自()

A.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B.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D.1926年7月国民党北伐宣言

【答案】D

【解析】据“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日: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

卖国军阀之暴虐;…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及所学知识

可知,此宣言最可能出自1926年7月国民党北伐宣言。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

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

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故选D项。

11.”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

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A.洪秀全B.孙中山C.康有为D.毛泽东

【答案】B

【解析】由题干"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可知材料评价的人物是孙中山,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o

12.下表是1953-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建设投资分配情况。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项目工业农林水利运输邮电文教卫生城市建设其他

比重%58.27.619.27.2374.1

A.经济建设的重点是工业B.民主政治建设正在加紧进行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D.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1953-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建设投资分配”的投资比例来看,工业所占的比例最

大,由此可知我国当时经济建设的重点是工业,A项正确;表格内容没有涉及民主政治建设,排除B项;

表格内容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排除C项;表格内容没有体现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排

除D项。故选A项。

13.为下面两幅图表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1984年国庆游行标语“联产承包好”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表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数据“1984年联产承包好”“1978-1984我国粮食产量增长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

1978年我国在农村经济改革,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D项正确;1978

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排除B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4.以下是某学生所绘制的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1997年中共十五大2002年中共十六大2012年中共十八2017年中共十九大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三步走”战略部署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D

【解析】根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项正确;中共十三大系统论述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理论,排除A项;“三步走”战略部署是中共十三大的内容,排除B项;“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与“邓小平理论”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请把下列的文明成果以从东向西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狮身人面像

A.cbaB.abcD.acb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及所学可知,狮身人面像属于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摩亨佐•达罗遗址属于

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楔形文字属于古巴比伦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从东向西的顺序应是bca,

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古希腊城邦建筑广泛使用廊柱、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

的实体形象,与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相关的是()

A.民主政治的完善B.法律至上原则的确立

C.农耕经济的发达D.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主要包括两个奴隶制国家:斯巴达和雅典。雅典在国王伯利克里当政

期间,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法律至上原则的确立、农耕经济的发达和基督教思想的传播与

古希腊不相关,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7.欧洲文明长期以来吸引着世界的眼球。欧洲人强烈的反省精神打造了哲学的深度,不断追寻的精神开

了民主的先河,在与蒙昧和野蛮的交战中,逐渐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欧洲模式"。上述材料中提及的“1

洲文明”的发祥地是()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希腊D.古代印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文明的发祥地。题干用很长的材料铺垫,设问的关键在最后一句话"“欧洲明”的发祥

地“,从而得出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8.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伊斯兰教等。这堂课探究的主题是()

A.古代亚非文明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D.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等相关内容都出现于封

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中,因而这堂课探究的主题是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D项正确;题干未涉及非洲、欧洲

文明,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如图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

士地土地市场

垦殖运动关系

―富裕农民

变化-♦①

S庄园衰落与集中雇佣

瓦解

A.手工业行会B.租地农场C.手工业者D.工厂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部分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西

欧经济和社会出现了发展,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

活动,加之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

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自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

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

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故①处应是租地农场,B项正确;手工业行会与材料

不符,排除A项;手工业者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工厂制度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建立的,排除D项。

故选B项。

20.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中世纪欧洲的大学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新

航路开辟这一事件中: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则立足于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世

界视野的观点,人们对一事件又有了新的认识。据此,当今站在“欧洲一一美洲一一全球史观”的认识立

场,可得出观点()

A.原始积累----掠夺侵犯B.霸权扩张---发现侵犯

C.侵犯一一发现一一世界相连D.原始积累一一侵犯一一文明相遇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过程中发现美洲I,探寻新航路为欧洲积累了资本,有利

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美洲土著则从欧洲人到来给他们带来的灾难的角度看,是掠夺,但是,在全球史观下,

从人类社会总体文明发展进程来说,则是欧洲的新的文明与美洲原有的落后的文明之间的相遇,D项正确;

AB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1.观察下列大事年表,这三个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时间1640-1688年1775-1783年1789-1815年

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A.走向近代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通过

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建立了资产阶级政体。所以,三个历史事件

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B项正确;走向近代指的是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奠定重要基

础的事件,如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排除A项;英法美资产阶

级革命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无关,排除C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指的是俄国、日本的改革以及美国内战,

三国通过改革或战争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或维护国家的统一,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资本主义

制度得到扩展,排除D项。故选B项。

22.学会抓住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俄国”、“兴办手工工场”、“开启近代化进程”

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A.彼得一世B.亚历山大二世C.列宁D.斯大林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

专制权力。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

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他还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通过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

事实力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A项正确;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进行改革,排除B项;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建立苏维埃政府,排除C项;斯大林领导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领导苏联卫国战争取得胜利,排

除D项。故选A项。

23.下图为1860-1900年英、法、德、美四国年平均工业增长率情况。德、美两国的数据明显高于英、法的

主要原因是()

5.00^-

4.50%-

4.00?^-

3.50%-

3.00°o-

2.50^0-

2.00®^-

I5()°..-

1.00%-

0.50%-

-

A.在科技革命中领先于英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占有的殖民地比英法更多城市化进程早于英法两国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各国的工业水平,德、美两国的数据明显高于英、法,表明德、

美两国在科技革命中领先于英法,A项正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第二次工

业革命期间英法的殖民地比美德两国家多,排除C项;英法两国城市化进程早于美德,排除D项。故选A。

24.1934年苏联正式加入国联,1935年签订《苏法互助条约》,1939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

开始了一系列调整西部疆界的行动,建立“东方战线”。苏联采取这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因为()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二战的欧亚战争策

源地,苏联采取一些列的措施建立“东方战线”防止德国法西斯的侵略,B项正确;1939年,德国入侵波

兰,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A项;1942年,以中、美、英、苏四国为首的26个在华盛顿签

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排除C项;1933年,为缓解经济危机,罗斯福开

始进行改革,与材料反映苏联建立“东方战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5.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出口增长了493%,外商直接投资7595

亿美元,国际贸易总量增长140%。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A.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契机B.解决了国际贸易争端

C.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D.重建了国际金融秩序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出口增长493%,外

商直接投资7595亿美元,国际贸易总量增长140%。”分析可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经济持

续增长,说明它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契机,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排除B项;材

料不能体现“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重建了国际金融秩序”,排除D项。故

选A项。

第n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9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35分。阅读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①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促进了中原各地区的

社会转型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思想解放、文化多元开辟了广阔天地。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①反映的历史发展阶段(1分);根据材料一,说明判断的依据

(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阶段终结的标志(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的社会”局势的特点(2分),概括其影响(3分)。

(3)综合上述探究,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1分)。

【答案】(1)战国(1分);图中可见战国七雄(晋国被韩赵魏所取代)(1分);公元前221年,秦统

一(1分)。

(2)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2分);给人民生活带来灾难;推动中原各地区的社会转型(社会性质转

变);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3分)。

(3)国家统一(1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可见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

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代替,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因此,图①是战国形势图,反映的

是战国时期(1分)。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

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战国时期结束(1分)。

(2)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可知,”这一时期的社会”局势的特点是大动

荡、大分化、大变革(每答一点,1分);根据材料”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可知,给人民生活带来

灾难;根据材料”促进了中原各地区的社会转型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可知,推动中原各地区的社会转型

(社会性质转变),促进了民族交融;根据材料”为思想解放、文化多元开辟了广阔天地"可知,推动了百家

争鸣局面的形成。(每答一点,1分)

(3)根据上述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朝的历史发展的走向是国家统一(1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复)一方面介绍、一方面“创造"而成的《天演论》……将"物竟天择"连者优胜劣败”等理论与

甲午战败以后的国家命运联亲起来。该书一面世,便一纸风行。正是因为它使我们这个民族看到丁自己真

实的生活条件和境地,激励了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团结保群、维新变法。

——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

材料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文化的破产与俄国革命的成功,……当时许许多多新青年们毫不迟疑地

主张建造一个"新社会"才是“彻底”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这些新文化运动所争论的盘根错节的问题,皆可

以用一个更犀利有效的武器来解决。

——王凯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材料三在朝野合力推动下,新式教育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其中学习一般西学知识的普通学堂发展

最快,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整,最终成为定局。普通学堂不在造就少数人才,而在造就多数国民。……

本来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实行的教育变革,反而促其速亡。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哪一条约加剧了甲午战败后“国家命运”的危机?(1分)据材料一,严复的译作《天

演论》为何能激励国人?(1分)写出一位领导“国人”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1分)

(2)据材料二,概括新青年们主张建造一个“新社会”的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更犀利有效的

武器指什么思想?(1分)它是哪一阶级的思想武器?(1分)在中国传播这一思想的先驱是谁?(1分)

(3)材料三中的“新式学堂”出现在什么时期?(1分)哪一举措标志着"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塾”

成为“定局”?(1分)材料认为统治者进行教育变革的目的是什么?(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与教育发展的关系。(2分)

【答案】(1)《马关条约》(1分);原因:将“物竟天择"连者优胜劣败”等理论与甲午战败以后的国家命

运联系起来(1分);康有为、梁启超。(任答一点,1分)

(2)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文化的破产与俄国革命的成功(1分);”更犀利有效的武器”:马克思主

义(1分);无产阶级(1分);李大钊(1分)。

(3)洋务运动时期时期(1分);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分);维护清朝统治(1分)。

(4)近代中国思想变革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思想变革(2分)。

【解析】(1)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1分)由“(严复)一方面介绍、一方面'创造’而成的《天演论》……将'物竟天择'

'连者优胜劣败'等理论与甲午战战败以后的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该书一面世世,便一纸风行。正是因为

它使我们这个民族看到了自己真实的生活条件和境地,,激励了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团结保群、维新变

法。”可以看出,严复的译作《天演论》能激励国人的原因是将“物竟天择”“连者优胜劣败”等理论与

甲午战战败以后的国家命运联系起来。(1分)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1分)

(2)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文化的破产与俄国革命的成功,……当时许许多多新青年们毫不迟疑地主张

建造一个“新社会”才是“彻底”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可知,新青年们主张建造一个“新社会"的原因是第

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文化的破产与俄国革命的成功。(1分)由”俄国革命的成功"可知,"更犀利有效的武器”

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1分)在中国传播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是李大钊。

(1分)

(3)由”在朝野合力推动下,新式教育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其中学习一般西学知识的普通学堂发展最

快“可知,材料三中的“新式学堂”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时期。(1分)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标志着我国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

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1分)由”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整,最终成为定局。普通学堂不在造就少

数人才,而在造就多数国民。……本来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实行的教育变革,反而促其速亡。”可以看出,材

料认为统治者进行教育变革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1分)

(4)近代中国思想变革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思想变革。(任答一点,1分)

28.(14分)某校九年级二班同学以“民族主义与全球化”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民族主义发展】

材料一民族主义发展历程表

阶段时间主要涉及地区主要表现

第一阶段形成16世纪一19世纪中叶由欧洲到北美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

第二阶段发展和扩散19世纪中叶-20世纪逐渐波及世界民族国家的涌现;民族解放运动

的兴起

第三阶段在全球的确立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亚、非、拉地亚、非、拉民主运动和欧洲共同

区和欧洲体的形成

第四阶段陷入困境和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民族主义受到冲击;地区间民族

发展矛盾突出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1)对材料一中第一阶段的主要表现用美国独立战争性质加以说明。20世纪中叶”涌现的民族国家”面临怎

样的共同任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发展对民族主义有何影响?(3分)

材料二

图B香港九龙司机支援抗战

图C纽约侨胞支援抗战图D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

(2)材料二图A事件有何标志性?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及抗战胜利

的决定性原因。(3分)

【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三众所周加,"经济民族主义”在20世纪30代给欧洲和美国乃至世界带来深重灾难——第二次世界

大战。20世起40年代,痛定思痛,根本克服"经济民族主义”的国际制度被设计出来。二战后,美国”经济

民族主义"为"经济自由主义"取代,"经济民族主义"逐渐没落"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贸易政策

则发生了逆转,主张加强政府对外贸活动的干预,实行"公平与合理贸易"政策,以保昔日的竞争优势。这样

一种以非关税措施为政策工具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被称为“新经济民族主义”。

——庞中英《积极应对全球“经济民族主义”的挑战》

(3)写出一个20世纪40年代为克服”经济民族主义”而建立的国际组织名称。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

出美国兴起"新经济民族主义”的原因和消极影响。(4分)

【合作互利共赢】

材料四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第一,坚持开放合作,坚定维护自由

贸易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第二,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平

衡、可持续、包容增长。第三,坚持创新引领,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挖掘经济增长动力。

第四,坚持普惠共赢,促进全球包容发展。

——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4)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坚持”对全球化发展有何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基于民族主义应如何理性爱

国?(4分)

【答案】(1)说明: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分)共同任务:巩固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1分)

影响:使国家间依赖性加强,民族界限和概念受到冲击;使国家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