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房三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1页
安置房三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2页
安置房三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3页
安置房三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4页
安置房三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置房三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目录Ⅰ文字TOC\o"1-2"\h\z\u170981前言 前言1.1任务来源1.2工程概况项目位于龙兴镇育才路西侧、堡盛路南侧。龙兴安置房三期用地面积约150亩,总建筑面积约376061.6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264047.6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12014.00平方米)。龙兴安置房三期工程共包含1~25#楼塔楼、26#楼幼儿园、车库、社区服务用房、生化池、商业和门房等。本次拟建构筑物层数1~17F/-1~-2F。场地已完成场平施工,地块周边市政道路已基本形成,填方土质边坡4.5m安全等级为三级。拟建项目按照设计方案,拟建场地南侧环境边坡(H1H2、H3H4和H5H6)采用1:2.0绿化放坡处理本工程各拟建物详情见图1.2-1、图1.2-2和表1.2-1,环境变坡和基坑边坡特征简表详见表1.2-2和表1.2-3。设计效果图及设计指标如下:图1.2-1项目效果图图1.2-2项目总体效果图各拟建物概况一览表表1.2-1序号建筑物名称建筑物层数高度(m)设计正负零

高程(m)安全等级结构类型单桩荷载(kN)备注11#塔楼17F/-2F53.90±0.00=261.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22#塔楼17F/-2F52.6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33#塔楼17F/-2F52.7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44#塔楼17F/-2F52.6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55#塔楼17F/-2F52.6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66#塔楼17F/-1F52.6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77#塔楼17F/-1F52.6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88#塔楼17F/-1F52.6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99#塔楼17F/-1F52.6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1010#塔楼17F/-1F53.5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1111#塔楼17F/-1F53.5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1212#塔楼17F/-1F53.5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1313#塔楼16F/-1F53.9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1414#塔楼17F/-1F52.6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1515#塔楼17F/-2F52.6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1616#塔楼15F/-2F52.1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1717#塔楼16F/-2F53.9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1818#塔楼17F/-1F53.7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1919#塔楼16F/-2F51.4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2020#塔楼16F/-2F51.4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2121#塔楼17F/-2F53.7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2222#塔楼15F/-2F51.65±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2323#塔楼16F/-1F51.4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2424#塔楼16F/-1F51.4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2525#塔楼17F/-1F53.70±0.00=262.60一级剪力墙结构50002626#幼儿园1F4.35±0.00=258.30一级框架结构4500271#门房1F3.0±0.00=262.60三级框架结构100282#门房1F3.0±0.00=262.60三级框架结构100293#门房1F3.0±0.00=261.60三级框架结构10030社区服务用房1F3.9±0.00=261.70三级剪力墙结构5000311#商业吊1F4.5±0.00=257.60三级框架结构2500322#商业吊1F4.5±0.00=257.60三级框架结构2500333#商业吊1F4.5±0.00=257.20三级框架结构2500341#生化池\\249.90二级钢筋混凝土结构200352#生化池\\254.60二级钢筋混凝土结构20036车库-1F-1F3.80257.20一级框架剪力墙结构350037车库-2F-2F3.70253.50一级框架剪力墙结构3500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拟建项目按照设计方案,拟建场地形成最高约5.30m挖方环境边坡;最高岩土质基坑边坡高度9.1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边坡特征简表表1.2-2序号边坡编号长度(m)高度(m)坡向(°)坡角(°)边坡类型边坡安全等级1H1H230.2520727土质边坡二级2H3H434.55.220727岩土混合边坡二级3H5H638.35.320727岩土混合边坡二级4H7H8288.74.724090岩土混合边坡三级5H8H986.64.521790土质边坡三级基坑边坡特征简表表1.2-3序号编号坡向(°)坡角(°)坡长(m)坡高(m)边坡类型边坡安全等级1J1J210590201.14.4土质边坡三级2J2J31959013.75.3土质边坡二级3J3J41139025.94.4土质边坡三级4J4J52039022.25.4土质边坡二级5J5J6293903.55.4土质边坡二级6J6J72039015.75.4土质边坡二级7J7J82309027.35.3土质边坡二级8J8J9128903.55.3土质边坡二级9J9J102189022.25.4岩土混合边坡二级10J10J11308903.55.4岩质边坡二级11J11J122409036.75.4岩质边坡二级12J12J13150905.45.4岩质边坡二级13J13J142409022.25.4岩质边坡二级14J14J15330902.85.4岩质边坡二级15J15J162409031.25.4岩质边坡二级16J16J17150902.85.4岩质边坡二级17J17J182409022.25.4岩质边坡二级18J18J19330902.85.4岩质边坡二级19J19J202409031.55.4岩质边坡二级20J20J21150902.85.4岩质边坡二级21J21J222309022.25.4岩质边坡二级22J22J23330902.85.4岩质边坡二级23J23J722309032.49.1岩质边坡二级24J24J251409035.53.7岩质边坡三级25J26J28509041.95.4-9.0岩质边坡二级26J28J293209041.05.3岩质边坡二级27J29J3111890103.43.7-5.3岩质边坡二级28J26J271409039.99.0岩质边坡二级29J27J302089037.29.0岩质边坡二级30J32J332989017.05.4岩土混合边坡二级31J33J34289055.15.4岩土混合边坡二级32J34J352089010.55.4岩土混合边坡二级33J35J36289027.71.0岩质边坡三级34J36J371189042.81.0岩质边坡三级35J37J38289016.91.0岩质边坡三级36J38J39105909.11.0岩质边坡三级37J39J1159049.42.3岩质边坡三级38J32J40289029.19.0岩土混合边坡二级39J40J411189016.84.1岩质边坡三级40J41J42289030.74.1岩质边坡三级41J42J43118904.74.1岩质边坡三级42J43J44289024.49.0岩土混合边坡二级43J44J45118906.19.0岩土混合边坡二级44J45J46289026.43.8岩质边坡三级45J46J47298906.13.8岩质边坡三级46J47J48289028.93.8岩质边坡三级47J48J49118906.13.8岩质边坡三级48J49J50289027.43.8岩质边坡三级49J50J512989022.84.1岩质边坡三级50J51J52289043.93.8岩质边坡三级51J52J531359010.94.1岩质边坡三级52J53J54459028.33.7-5.3岩土混合边坡二级53J54J553159026.74.1岩土混合边坡三级54J55J562259014.85.5岩土混合边坡二级55J56J573159057.69.0岩土混合边坡二级56J57J58459010.55.5土质边坡二级57J58J593159025.66.2土质边坡二级58J59J602259025.98.1土质边坡二级59J60J612309032.39.1岩土混合边坡二级60J61J62320903.59.1岩土混合边坡二级61J62J632309022.99.1岩土混合边坡二级62J63J64140903.59.1岩土混合边坡二级63J64J652309032.49.1岩土混合边坡二级64J65J66320903.59.1岩质边坡二级65J66J672309022.99.1岩质边坡二级66J67J68140903.59.1岩质边坡二级67J68J692309032.49.1岩质边坡二级68J69J70320903.59.1岩质边坡二级69J70J712309022.99.1岩质边坡二级70J71J72140903.59.1岩质边坡二级71J73J741359010.37.0岩质边坡二级72J74J752259021.77.0岩质边坡二级73J75J76315903.57.0岩土混合边坡二级74J76J73289022.67.0岩质边坡二级75J77J781059012.57.0土质边坡二级76J78J791959019.07.0土质边坡二级77J79J802859012.57.0土质边坡二级78J80J77159019.07.0土质边坡二级1.3前人研究成果(1)1977年由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完成1:20万重庆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2)1981年由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完成1:20万重庆幅地质调查。(3)1986年~1990年由四川省地矿局二○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完成1:5万城市区域地质调查(重庆幅)。(4)2013年12月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天堡寨安置房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工程编号:A14-E004(渝b)。上述地质资料,直接或间接地为本次勘察所利用或参考。1.4勘察依据及主要技术规范1.4.1勘察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3)拟建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4)我司编制的《龙兴安置房三期工程地质详细勘察纲要》,并通过业主组织专家评审。1.4.2技术规范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8)《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DBJ50-200-2014);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0)《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1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1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3)《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GB50585-2019);14)《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15)《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与《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1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深度规定》(2020版);17)《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暂行规定》渝建〔2013〕346号。参考规范:1)《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3)国家其它现行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1.5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根据业主委托要求,本次为直接详细勘察,本次勘察按现行《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地质详细勘察,评价场地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提出合理的岩土建议,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必要的勘察资料及设计参数。根据勘察任务书的委托任务,结合执行的勘察规范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目的任务为:(1)收集任务: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构)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各拟建(构)筑物及场地的地面整平高程,建(构)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场平施工资料。(2)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评价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3)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类别、结构、厚度、工程特性,提供物理力学指标数值。(4)提供建(构)筑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对场地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环境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7)查明场地范围内有无不良地质作用。(8)查明场地范围内有无特殊性岩土。(9)持力层选择和基础形式建议。(10)评价边坡稳定性、提供挡墙的相关设计参数。(11)评价相邻建筑物的相互影响。1.6工程地质勘察等级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本工程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表1.6-1工程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判定因素场地类别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1地形、地貌有两种以上地貌单元,地形坡角大于30°有两种地貌单元,地形坡角10~30°地貌单元单一,地形坡角小于10º√2岩层倾角(°)>35º10~35º√<10º3岩体完整性岩体破碎或极破碎,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4岩土特征种类多,不均匀,性质变化大或有特殊性岩土√种类较多,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无特殊性岩土种类少,均匀,性质变化不大,无特殊性岩土5土层厚度(m)>15√8~15<86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中等复杂√简单7不良地质现象发育较发育不发育√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边坡高度m土质边坡>158~15<8√岩质边坡>3015~30<15√洞顶覆岩厚度与洞跨之比<11~3>3√采空区占用地面积比例%>3015~30<15√9对相邻建筑影响程度大中等小√场地复杂程度中等复杂场地1.7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表按“渝建发【2013】345、346号”文件规定,本次勘察范围及勘察阶段判定情况详见表1.7-1及表1.7-2。表1.7-1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满足要求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大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勘察范围满足要求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满足要求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满足要求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坡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坡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勘察范围满足要求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围满足要求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围满足要求表1.7-2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中等复杂场地不需进行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不存在不需进行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存在不需进行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不存在不需进行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不是不需进行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不是不需进行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是不需进行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不是不需进行勘察范围详见平面图。判定结果本次勘察不需进行初步勘察,确定本次勘察阶段为直接详细勘察,勘察范围及阶段满足要求。1.8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我司接受甲方委托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拟建场地进行踏勘后,编制了勘察纲要(附件3),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和业主的技术要求,并结合场地条件,在工程地质测绘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单位意见,按拟建建筑物边界和柱列线布置勘探线。本次勘察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工程测量、工程钻探、原位测试、水文地质试验、岩土水取样测试等综合勘察。本次勘察阶段的钻孔布设原则: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规定及拟建物特征,同时结合场地的具体情况布置勘探点。勘探点按拟建(构)筑物周边、边线、角点、边坡位置进行布置。按钻孔间距10~20m,线间距10~20m布设钻孔,边坡区域勘探点间距≤15m;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相关规定及《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渝建〔2013〕345号)规定: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探点线是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以及稳定性影响范围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共完成钻孔595个。其中详勘控制性钻孔200个,占总孔数的33.61%,控制孔大于钻孔总数的1/3。孔深控制:钻孔深度控制原则:一般性钻孔孔深进入预计持力层以下8~10m,控制性钻孔孔深进入预计持力层以下10~15m。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岩土工程勘察纲要》经总工办审查后于2023年3月14日进场,施钻采用北京-100型钻机29台(套),历时9天,至2023年3月22日完成全部野外工作之后进入室内资料整理,完成实物工作量见下表1.7-1:表1.7-1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类别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及工作量备注外业工作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约0.12km2由于业主组织勘察大纲审查时,专家意见提出场地西侧优化钻孔布置,增加北侧基坑边坡钻孔控制,故本次勘察钻孔最大编号为ZK603。本次勘察测量放孔595个,完成钻孔595个。工程测量测放勘探点595个,实测地质剖面78条(1:200),总长约18.27km。取样、测试岩样156组,超重型动力触探5孔15.5m;水样1组,土样6组,波速5个125.2m。工程地质钻探完成钻孔595个,总进尺15092.39m。地下水位量测595个钻孔内业工作图件图例1张,勘探点平面位置1张,工程地质剖面图78张,柱状图595张,超重型动力触探图5张。1.9勘察工作质量评述1.9.1工程测量本次勘察工作用图为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测区附近有甲方提供的控制点三个见下表:点号XY高程CG183022.09982167.661263.47CG283195.86682029.526267.61CG383077.89981747.368258.76经检查合格,可作为本次测量的起算依据。采用RTK进行坐标定位放孔、收孔和剖面测量,钻探完毕后对所有勘探点进行核对(复测现场钻孔位置)。测量放孔水平误差均小于0.25m、高程误差均小于0.05m,测量成果精度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1)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的要求。1.9.2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以1:500地形图为底图,进行地层界线测绘及场地裂隙调查。调查测绘采用仪器法及半仪器法定位,用罗盘定向、皮尺量距和实测勘探点进行测绘,工程地质调查测绘范围为拟建场地及拟建场地范围外可能对拟建工程有影响的斜坡地段。调查测绘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体结构面性状及发育特征、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等。重点调查场地内及附近是否存在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测绘在平面图的的误差不超过3mm,测绘调查测绘质量满足规范要求。1.9.3工程地质钻探钻探施工投入XY-100型回转钻机29台,采用单管回转钻进,土层回次进尺控制在1.0m以内,基岩回次进尺控制在2.0m以内。精度不大于0.05m,土层采用小水量钻进,素填土一般采取率65%~75%,粉质粘土层采取率大于90%,强风化基岩采取率大于65%,中等风化基岩采取率大于80%。现场地质人员跟班编录,及时、齐全、可靠,各项基础资料在野外均进行了自检和互检工作,钻进过程中严格按勘察纲要及钻探操作规程执行。钻探过程中,回次岩芯按顺序摆放,并及时填写回次标签,由地质人员在现场对揭露的岩芯进行跟踪描述,保证了各岩性层的准确分层。钻探施工过程中钻探质量达到工程钻探技术及地质要求,未出现安全、质量事故,野外资料真实可靠。1.9.4取样工作岩样:场地针对砂质泥岩、砂岩、泥质粉砂岩,采取岩样共156组,每组样品长度不小于60cm。岩样采取、包装、保存、运输严格按规范进行。土样:因粉质粘土层分布于斜坡坡体表层,地面坡度较大,土层厚度小,样品多含有植物根系等,分布于表层的粉质黏土随工程建设将采用被挖除,对工程建设意义不大,取粉质黏土6组进行土体测试,每组样品长度不小于20cm。土样采取、包装、保存、运输严格按规范进行。水样:场地地下水较为缺乏,存在部分地表水,取1组地下水样进行测试工作,水样容器采用塑料瓶,首先用蒸馏水对瓶内进行清洗,取样时采用所取的水反复冲洗三次以上,然后缓缓地将取得的水注入容器。1.9.5测试工作本次勘察取样深度、方法及试验项目符合规范要求,所有试样均及时包装密封,送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进行试验。检测单位具有相应的资质并通过计量认证,所用仪器均在检验周期内,符合规定,测试方法按现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符合规范规,试验成果加盖CMA计量认证标志,所提交成果合法有效。1.9.7水文地质全部钻孔均在终孔后抽干钻探循环水,在24小时后再观测其地下水水位,钻孔地下水位观测符合规范要求,取得的成果真实可靠。资料整理按规程要求进行。1.9.8原位测试在勘察范围内,为查明场地土体密实程度,本次选取5个钻孔对素填土层进行了超重型(N120)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原位测试试验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数据统计时剔除异常值,地质人员现场指导并监督全过程,数据采集合理、齐全。1.9.9波速测试为了解场地土层类别及测定岩体完整性,选取勘察钻孔5个钻孔,委托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做压缩波速及剪切波速试验,波速测试进尺125.20m,测试过程满足规范要求。1.9.10钻孔填埋情况钻孔采用原土回填,并随孔深逐段进行了夯实处理。1.9.11外业见证说明野外工作由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见证,见证负责人:龙黔,印章号:YKJZ-2310396-0037;见证员吴林健,印章号:YKJZ-2310396-0018。见证员采用旁站式,对我公司外业作业资质、人员的身份和资格、勘探点、钻探、原位测试、原始记录等外业进行检查、核实,并出具了勘察外业见证报告。外业各项成果可靠,均满足本次详勘勘察文件编制深度及执行规范等的要求。各项勘察工作均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执行,完成了本次勘察工作任务,现将已获资料综合分析整理编制本报告,绘图软件采用理正勘察软件重庆版,图件清晰。勘察成果经室内综合分析整理后现编制本报告供施工图设计和施工使用。2场地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2.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拟建工程位于两江新区龙兴镇,育才路以西,邻近天堡安置房,周边路网已经完善,交通较方便。图2.1-1交通位置图2.2气象水文1、气象勘察区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中,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具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性,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其具有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区内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60℃,极端最高气温41.70℃,极端最低气温-1.80℃,年总积温5390℃,最热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最冷为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全年平均降水量1067.8毫米,其中2~4月春季平均降水217.5毫米,5~7月夏季454.5毫米,8~10月秋季358.9毫米,11~1月冬季86.9毫米,降水量最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43%,冬季降水量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8%。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春天为纯东南风,风力一般1~2级,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北风,风向不稳定,往往夹着雷暴,风力为阵性大风,最大可达8级,伏天午时多南风,一般1级微风,秋冬季节为西北风,风向较稳定,最大5级。冬春季节多为高积云和层积云,云积稳定,终日笼罩,不见天日。夏季多为积雨云和雷雨云,云层变化大,分布不均,积散较快。秋天多为云朵,移动缓慢,显得秋高气爽。2、水文朝阳溪总体流向自北向南,位于拟建场地西侧约37.0~50.0m,现河道已完成整治,治理措施为从北往南分台阶治理,沟底采用两侧重力式挡墙支挡+坡顶放坡处理,沟底采用混凝土封闭,溪沟影响范围内分三阶,第一阶沟底标高为246.80m,第二阶沟底标高为251.60m,第三阶沟底标高为257.00m,其河面一般宽约5~7.0m。其水量受季节和天气控制,流量变化大,洪水时期水位一般抬高1~3m。洪水主要由降水形成,3月进入初汛开始涨水,洪水量级一般不大;4~9月为主汛期,一般洪水峰高量大;10~11月为汛末,洪水量级大致与3月同等级;12月末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流经较小,年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4~9月,其中6~7月居多,盛夏8月由于伏旱,发生年最大洪水的次数相对较少。由于本段无水文长观资料,通过对周边居民的走访及现场洪痕综合分析,其最高洪水位为249.80~258.00m,勘察期无稳定水位,如遇降雨水位深度约0.1~0.5m,其余时间段处于干枯状态。地表水体对拟建场地岩土体影响较复杂。 照片2.2-1场地西侧朝阳溪全貌综上:场地水文条件较复杂。2.3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于构造剥蚀地貌,丘陵斜坡地形;现已完成场平,坡度约为3~10°;地块周边由于道路修建人工改造大,场地内最高点位于北侧,标高为267.80m,最低点位于场地南侧,标高为256.70m,相对高差约11.11m。场地照片如下2.3-1:照片2.3-1场地地形地貌全貌2.4地质构造据野外调查,地表地层层序正常,无地层缺失和重复现象,未见断层破碎带出露;钻探深度范围内基岩地层层序正常,岩芯中所见岩层倾角与区域地层产状基本协调一致,无突变现象。岩心采取率一般较高,无断层破碎带显示,总之,地表和钻探深度控制范围内,均无断层破碎带显示,场区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实地工程地质测绘,拟建场地位于大盛场向斜西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层产状为340°∠10°,岩层层面内部为结合很差的软弱结构面,局部层面存在少量粘性土填充。在场地内基岩出露处测量具有2组裂隙:1)LX1:产状为220°∠75°,裂隙延伸1.0~3.0m,间距约1.0~2.0m,裂隙张开0~5mm,裂面较平直,多呈闭合状,局部充填粘性土、碎石,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2)LX2:产状为310°∠85°,裂隙延伸0.3~3.8m,间距约0.5~2.0m。裂隙张开0~20mm,泥质充填,裂面较平缓,结合程度极差,属软弱结构面。2.5地层岩性经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现将其岩性由上至下分述如下:2.5.1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素填土:杂色,主要以砂岩、砂质泥岩碎块石为主,含粘土矿物等。稍密,稍湿,硬质物粒径一般3~26cm,含量约15%~53%。局部地段钻进中垮孔,施工回填形成,系无序抛填,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较差,回填时间约10年。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场地施工区、原居民区及周边道路平场区。填土层厚度为0.340m(ZK539)~10.00m(ZK931)。2.5.2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可塑~硬塑状,粘性较强,局部含有少量粉土及细砂等,含量不均,粉土含量一般在5%~20%之间。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主要分布于原始斜坡地带表层地带。粉质黏土层厚度为0.20m(ZK827)~9.70m(ZK21)。2.5.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基岩砂质泥岩(J2s-Ms)红褐色,泥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及岩屑组成,局部砂质含量高。强风化层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岩质极软~软。中风化砂质泥岩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岩芯呈柱状,强度相对一般,为场地主要岩层。砂岩(J2s-Ss)灰色、灰白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及岩屑组成,钙质胶结,局部含泥质较重。强风化层裂隙较发育,岩石破碎~较破碎,岩芯呈块状或短柱状,强度较低,顶部表层砂岩呈现粉砂岩状,质软,部分锤击易碎,强度低。中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呈柱状,岩质硬,强度较高,锤击声脆。砂岩顶部和底部和砂质泥岩交界位置局部存在0.4~0.8m泥质粉砂岩,岩质较软,强度低,手捏易碎。泥质粉砂岩(J2s-As)灰色、灰褐色,粉晶结构,中厚层状~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及岩屑组成,泥质胶结。强风化层裂隙较发育,岩石破碎~较破碎,岩芯呈块状或饼状,强度较低,质软,锤击易碎,强度低。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呈柱状,岩质硬,强度较高,锤击声脆,与砂质泥岩和砂岩互层产出,详见图片2.5-1。图2.5-1、泥质粉砂岩2.5.5基岩面起伏情况、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区地表整体被第四系人工填土和粉质粘土覆盖,基岩埋深变化较大,一般0.00~28.40m,倾角一般3°~15°,局部较陡处可达45°。据钻探揭露的情况,将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1)强风化带岩体: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失水后自动崩解成碎块,手捏岩芯易碎散,岩质较软,网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极破碎,软质岩芯手可掰断。强风化带层厚介于1.5m(ZK38)~6.5m(ZK45)。(2)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多呈柱状,少量块状,岩芯节长一般5~45cm,主要与岩体矿物成分及胶结情况而定,岩质较新鲜,岩体较完整。各孔岩土层埋深、厚度及风化带埋深、高程等见勘探点数据一览表。2.6水文地质条件2.6.1地下水工程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及分布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因素控制。松散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赋存条件主要受堆积物分布范围与厚度控制,由于堆积层厚度不均,分布范围有限,其水量不丰,局部低洼区域存在统一潜水面。该类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下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或顺坡向径流。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厚层砂岩裂隙中,赋存条件受砂岩层厚度与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还接受外围同一裂隙含水层或上覆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总体顺坡向向较低地势运移,或遇隔水层后顺层运移,受季节影响不大。根据勘察,场区原始地貌由多个丘包及沟谷相间组成,现场地已整体平场,地表覆盖层厚度差异较大,为机械抛填,回填时间约10年。经对钻孔水位的观测,场地内钻孔无稳定地下水位。分别对各地块钻孔进行提干孔内循环水,大部分钻孔提水后孔内水位基本无明显恢复,填土层较厚钻孔提干孔内循环水后,有少量水位恢复且恢复及其缓慢。场地内素填土层中有部分孔隙,强风化基岩中有风化裂隙发育,渗透系数较大,可供地下水径流和赋存,为相对含水层,雨季及丰水期易在填土层内形成滞水及稳定地下水;中风化泥岩为相对隔水层。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特别是雨季),降雨入渗后,部分沿原始斜坡向地势低洼处排泄,局部入渗至填土孔隙及基岩裂隙内,在原始地形相对低洼处汇聚形成少量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水位不稳定,受大气降雨影响较大。由于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雨)不稳定,水量随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量大小而变化,可能影响后期桩基施工。未来基础施工应配备相应的排水设施(若基础施工时桩底积水不能抽干,建议采用水下浇筑确保成桩强度及成桩质量)。建议在场地周边及内部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及大气降水汇聚渗入地基对地基及基础造成不良影响。勘察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在高程247.01~249.58m之间,地下水除受大气降雨影响外主要还受拟建场地西侧朝阳溪水位影响,当朝阳溪水位上涨时,河水补给地下水,当朝阳溪水位下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根据调查场地最高历史地下水位约251.00m。局部零星钻孔地下水位主要受钻孔区域地表水下渗影响,与降雨量关系较大,勘察期间大气降雨较少,其余大部分场地的地下总体水贫乏。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场地西侧深回填区域,为了解场地素填土土层的渗透性,计算其渗透系数,本次勘察选取1个孔(ZK39)在素填土土层采用钻孔抽水试验。室内试验成果见试验成果图表,渗透系数统计成果见表2.6-1。表2.6-1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备注:计算公式为:图2.6-1钻孔抽水试验曲线图通过现场抽水试验可知:本次勘察所选钻孔素填土渗透系数平均值0.42m/d,表明场区素填土为中等透水层。岩体的透水性特征:区内岩层主要为砂质泥岩,一般岩体完整,裂隙不发育,属隔水岩体;砂岩为硬质岩类,局部裂隙发育,具有一定的透水性;泥质粉砂岩为软质岩类,裂隙较发育,具有一定的透水性。砂岩中风化局部裂隙发育,其透水性好;砂质泥岩透水性较差;泥质粉砂岩中风化裂隙较发育,其透水性好。根据当地类似工程经验判断其渗透性等级,砂岩透水率为5~10Lu,属弱透水性;砂质泥岩透水率一般为1~5Lu,属微~弱透水性;砂质泥岩透水率一般为6~12Lu,属弱透水性。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2.7水、土腐蚀性判定勘察场地局部深厚回填区存在地下水,取地下水水样1组试验项目为水质简分析和侵蚀性CO2分析,统计见表2.6.2-1。表2.6.2-1场地地下水水质腐蚀性评价表水样编号SO42-(mg/L)Mg2+(mg/L)NH4+(mg/L)OH-(mg/L)PH值侵蚀性CO2(mg/L)HCO3-(mg/L)判定结果备注W140.5515.450.000.007.58<4.0276.58微腐蚀西侧水沟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周边和拟建场地内无污染的工厂、矿山或污染排放点等污染源(该区为城市建成区,本地块为待开发地块),场内土层为未污染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结合地区经验:场地区及其周围无水土污染源,根据环境地质条件判定,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地基土对基础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地基土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场地素填土属透(含)水层;粉质粘土为隔水层;砂质泥岩为粘土岩属隔水层;砂岩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属弱透水层。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表G.0.1划分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水、土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2.8不良地质作用及人类工程活动根据重庆市区域地质资料、勘察期间的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成果等资料,综合表明:勘察区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变形、断裂构造和明显的构造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周边修建道路和场地北西侧土方外运,形成填方边坡和挖方岩土质混合边坡,现有土质边坡最高约4.5m,岩土质混合边坡最高约3.2m,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简单。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3.1岩土物理力学可靠性分析及统计公式选用(1)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场地内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残坡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本次勘察为了取得土层岩层定量评价指标,对场地选取5个钻孔中素填土做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N120.0)试验,取6组原状土进行土体常规检测试验,试验数量满足规范统计要求。在本场地内对岩石直接采取钻探岩芯进行室内实验,采取156组样品,作抗压强度、拉剪、变形等测试,样品的室内测试工作由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完成,岩土测试均按照岩土试验规程进行,测试数据真实、可靠。(2)岩土测试成果的统计公式选用本次勘察在钻孔中按照岩性分类取中等风化基岩作抗压等室内实验,本次勘察对岩、土测试成果指标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有关公式进行数理统计计算。试验指标统计时,主要考虑各岩、土体分布特征,每栋建筑物试验数据应按不同岩性进行分类统计,但由于拟建项目建筑物占地面积较小且相距近,岩性变化不大,将所有建筑物同种岩性试验数据进行统一统计(去掉异常值),统一使用。统计公式如下:1、平均值:2、标准差:3、变异系数公式:4、统计修正系数:式中,指标作为作用项时取“+”;指标作为抗力项时取“-”;5、标准值:式中:——岩土参数的样本数;——岩土参数试验值;——岩土参数的平均值;——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修正系数;——岩土参数标准值。3.2土体物理力学实验统计与选用(1)素填土(Q4ml):本次勘察选取场地5个钻孔进行N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结合钻探揭露、现场判断及工程经验判断,场内素填土密实度总体呈稍密状~中稍密状(已建道路区由于修建市政道路时采用分层碾压形成,素填土处于中密~密实状态),粒径级配较差,统计成果见表3.2-1。3.2-1素填土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原位测试统计分析表孔号触探深度触探厚度范围值平均值变异系数标准值厚度加权平均值备注ZK242.1~6.14.0m5~137.650.221.707.21ZK512.5~4.82.3m4~127.170.302.12ZK1272.1~5.23.1m4~117.030.231.64ZK5862.4~4.31.9m3~116.580.261.74ZK5932.6~6.84.2m4~117.240.282.03注:1、本报数据在统计中剔除了击数异常值。2、按照地方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进行统计分析。根据N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结果,拟建场地素填土N120经过修正后(剔除异常值),锤击数大多在4~11之间变化,变异性中等~高。经过统计,场地素填土厚度加权平均值为7.21击,结合调查、钻探、动探试验,综合确定场地素填土的密实度为稍密状~中密状(现有路基及居民区域范围以中密状态为主,其余地段以稍密为主)。(2)粉质粘土(Q4el+dl):场地取样6组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指标测试,根据测试成果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成果见附表2。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所采取土样的液性指数为0.39~0.50,塑性指数为12.01~13.10,天然含水率为22.80%~25.30%,压缩模量4.97MPa,压缩系数为0.34MPa-1。因此,该土层定名为粉质粘土合理,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属于中压缩性土,与现场实际判定一致。3.2-2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类别重度γ(KN/m3)天然土体抗剪强度建议值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承载力特征值(kpa)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基底摩擦系数负摩阻力系数天然饱和天然C(kPa)天然(°)饱和C(kPa)饱和(°)素填土20.0*20.5*5*30*3*25*14*现场荷载试验确定/0.30*0.15粉质粘土19.720.021.5013.2815.489.4216*16050*0.20*/注:带“*”者为查表或经验值。(1)现场素填土需进行压实处理,按要求压实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现场荷载试验确定。(2)根据测试实验,粉质粘土压缩模量4.97MPa,压缩系数0.34MPa-1,根据粉质粘土孔隙比和液性指数,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10.4.3-3(采用插值法),结合场地土体具体地表水特性,得到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平均值约为396kPa。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10.4.3-3条,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粉质粘土极限承载力平均值乘以修正系数,修正系数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10.2.8条计算后取0.972。因此,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fk=0.972×396kPa=385kPa,则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0.5×385=192kPa,根据地区经验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16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20(经验值),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30Kpa(经验值)。3.3岩石物理力学试验统计与选用场地主要岩性为砂质泥岩、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取中等风化岩样进行室内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详见室内岩石试验成果报告)。强风化基岩:因厚度小,力学性能差,提供经验值。中等风化基岩:本次勘察在钻孔中按照岩性分类取中等风化基岩作抗压、抗剪和变形等室内实验,按照规范对试验成果进行统计使用,统计成果见附表3-1、附表3-2和附表3-3。根据调查及钻孔情况,存在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水,中风化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进行计算、提值,中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进行计算、提值,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进行计算、提值,基岩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推荐值,具体见下表。表3.3-1-1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性类别重度γ(KN/m3)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基底摩擦系数水平抗力系数MN/m3*岩体抗拉强度建议值kpa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岩体抗剪强度建议值天然饱和天然饱和粘聚力KPa内摩擦角°强风化砂质泥岩24.50*24.70*//300*0.35*/////中风化砂质泥岩25.2025.306.834.3424790.45*80*168430*40230.57强风化砂岩24.2*24.4*//400*0.40*/////中风化砂岩24.3024.6021.9215.7857280.55*320*544960*123132.98强风化泥质粉砂岩24.4*24.6*//250*0.30*/////中风化泥质粉砂岩23.724.203.372.207990.35*40*80320*79231.53注:带“*”者为查表或经验值。表3.3-1-2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序号岩性类别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1强风化砂质泥岩50*3强风化砂岩100*3强风化泥质粉砂岩40*注:带“*”者为查表或经验值。表3.3-2基岩变形等力学性质参数建议值一览表类别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泊松比(μ)砂质泥岩115313220.32砂岩363738870.25泥质粉砂岩159518190.29备注:(1)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及嵌入中等风化带基岩的深度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进行计算。中等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5.78MPa,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20MPa。在保证砂质泥岩在地基施工和使用期间不被水浸泡的情况下,可采用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6.83MPa。强风化砂质泥岩层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140KPa;强风化砂岩层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160KPa,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130KPa。强风化基岩的等效内摩擦角取45°。(3)中等风化岩体粘聚力c取值:按0.30倍岩石粘聚力标准值,考虑时间效应系数取0.95。(4)中等风化岩体内摩擦角φ取值:按0.90倍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考虑时间效应系数取0.95。(5)岩体变形模量、弹性模量:取0.7倍岩石变形模量、弹性模量值。(6)中等风化岩体抗拉强度取值:取0.4倍岩石抗拉强度的标准值。(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节、《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10.4.2条,勘察期根据调查及钻探揭示,本项目场地为较完整岩体,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注: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6830×1.10×0.33=2479KPa;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5780×1.10×0.33=5728KPa;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200×1.10×0.33=799KPa。(8)上表中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值考虑了注浆强度等级不小于M30。(9)基坑开挖临时边坡(顺向坡除外)坡率建议:粉质粘土:1:1.50;素填土土层:1:1.25~1:1.50,基岩按强风化带1:1.00,中风化带砂质泥岩1:0.75,中等风化带砂岩1:0.50,中风化带泥质粉砂岩1:0.75。永久环境边坡(顺向坡除外)坡率建议:粉质粘土:1:1.75;素填土土层:1:1.50~1:2.00,基岩按强风化带1:1.25,中等风化砂质泥岩1:1.00,中等风化带砂岩1:0.75,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1:1.00。外倾临空边坡,宜先用桩或锚杆支挡后再开挖,严格采用逆作法施工方案。3.4结构面抗剪强度标准值建议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标准值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表4.3.1取值,由于本场地层面较发育,结构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取层面粘聚力标准值为c=42kPa,内摩擦角φ=14°。LX1结合差,为软弱结构面,粘聚力标准值为c=49kPa,内摩擦角φ=17°。LX2结合差,为软弱结构面,粘聚力标准值为c=49kPa,内摩擦角φ=17°。根据地区经验及试验参数,天然状态:填土与粉质粘土界面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取粉质粘土抗剪强度标准值:粘聚力c=21.50kPa,内摩擦角φ=13.28°;饱和状态:考虑到雨季降雨渗入,易在填土与粉质粘土界面受阻,浸泡、软化粉质粘土,使粉质粘土力学强度显著降低因素,饱和抗剪强度标准值按照室内饱和粉质粘土抗剪强度标准值0.95折减取值:粘聚力c=14.71kPa,内摩擦角φ=8.95°;素填土与基岩分界面抗剪强度标准值取饱和素填土抗剪强度标准值:粘聚力c=3kPa,内摩擦角φ=25°;粉质粘土与基岩分界面抗剪强度标准值取粉质粘土抗剪强度标准值0.90折减取值:粘聚力c=13.93kPa,内摩擦角φ=8.48°。3.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本次勘察选取5个钻孔进行压缩波速测试,声波测试成果见表3.3-1,根据表3.3-1反映,较完整砂质泥岩层声波速度范围为1927~2911m/s,岩体完整性指数范围为0.59~0.66;较完整砂岩层声波速度范围为2152~3260m/s,岩体完整性指数范围为0.58~0.67;较完整泥质粉砂岩层声波速度范围为2242~3149m/s,岩体完整性指数范围为0.59~0.67。表3.3-1钻孔声波测试成果表孔号测试范围(m)岩性Vp速度范围(m/s)Vp平均速度(m/s)岩块声波速度(m/s)岩体完整性系数岩体完整程度ZK641.0~4.7砂岩2152~228022154.7~13.2砂岩3047~3217314639950.58~0.65较完整13.2~20.5砂质泥岩2788~2895283735940.60~0.65较完整20.5~22.0泥质粉砂岩3016~3035302438400.62较完整ZK1038.0~9.0砂质泥岩1927~197019459.0~10.2砂质泥岩2824~2828282635940.62较完整10.2~16.3砂岩3032~3260314739950.58~0.67较完整16.3~19.8泥质粉砂岩2953~3099302538400.59~0.65较完整19.8~25.0砂质泥岩2770~2898282235940.59~0.65较完整ZK2121.0~2.4泥质粉砂岩2242~229722782.4~4.0泥质粉砂岩3046~3149308738400.63~0.67较完整4.0~7.1砂岩3049~3207313139950.58~0.64较完整7.1~16.4砂质泥岩2757~2868280535940.59~0.64较完整16.4~19.3砂岩3071~3210314439950.59~0.65较完整19.3~24.2砂质泥岩2757~2882280635940.59~0.64较完整ZK4381.0~2.5砂质泥岩2112~216221332.5~3.8砂质泥岩2801~2891284635940.61~0.65较完整3.8~5.9泥质粉砂岩2964~3113303038400.60~0.66较完整5.9~14.0砂质泥岩2761~2883284535940.59~0.64较完整14.0~16.0砂岩3077~3200315439950.59~0.64较完整16.0~21.4砂质泥岩2778~2911285835940.60~0.66较完整21.4~25.0泥质粉砂岩2910~3083303638400.57~0.64较完整ZK5407.0~8.4泥质粉砂岩2234~224122388.4~14.4砂质泥岩2798~2917286635940.61~0.66较完整14.4~17.0泥质粉砂岩2953~3087302938400.59~0.65较完整17.0~25.0砂质泥岩2768~2900283035940.59~0.65较完整中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其中砂质泥岩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取4.46MPa,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砂岩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取16.54MPa,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泥质粉砂岩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取2.32MPa,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强风化基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3.6岩土可挖性分级及土石比业主要求勘察单位对场地平场及基坑开挖的土石方提出可挖性及土石比参数值。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场地岩、土可挖性分级为:素填土:整体呈稍密~中密状,稍湿,含较多块石土,土、石类别为普通土,土石等级为Ⅱ级;粉质粘土:多呈可塑状~硬塑状,土、石类别为松土,土石等级为Ⅰ级;强风化带基岩:岩体较破碎,土、石类别为硬土,土石等级为Ⅲ级;中风化带泥质粉砂岩:土、石类别为软石,土石等级为Ⅳ级;砂质泥岩中风化带类别为软石,土石等级为Ⅳ级;中风化带砂岩:土、石类别为次坚石,土石等级为Ⅴ级。根据场地设计方案,场地整平标高257.30m~262.50m,车库底标高253.50~257.20m,场地素填土按土体计算,根据现场现有地面标高计算,该场地整平及基坑开挖(考虑开挖至基坑底标高,未考虑基础坑槽开挖)土石比例为1.32:8.68。4场地稳定性评价4.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当商业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应分别判断,根据设计指标参数,本工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幼儿园为抗震重点设防类(乙类),其它为标准设防类(丙类)。1、地震效应评价本次勘察两个钻孔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工作,根据现场波速测试成果,结合重庆地区经验,素填土和后期填土的等效剪切波速(Vs)为145m/s,为软弱土;粉质粘土等效剪切波速(Vs)取157m/s(,为中软土;强风化基岩500≤(Vs)<800m/s,中风化基岩为稳定岩石,剪切波速(Vs)≥800m/s。场地钻孔剪切波测试成果见下表。表4.1-1钻孔剪切波测试成果表孔号岩土类别测试范围(m)Vs速度范围(m/s)Vs平均速度(m/s)Vse等效剪切波速(m/s)ZK103素填土0.0~2.5144~146145145泥质粉砂岩2.5~7.0625~644634ZK540素填土0.0~4.4143~149147150粉质粘土4.4~6.9155~158157泥质粉砂岩6.9~8.0686~688687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公式4.1.5-1及4.1.5-2计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s)di——计算深度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当场地人工填土在开挖平整过程中进行碾压夯实处理,建议重新复测覆盖层剪切波速,校核地震效应评价。1、根据拟建场地各地块拟建房屋与地下车库平面设计,当场地拟建物和车库之间设置抗震缝时,主体结构与地下层侧墙结构脱开考虑,其地震效应评价按房屋与车库脱开进行分析评价,各拟建物地震效应划分详见表4.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根据4.1.6条建筑物整平后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及特征周期值见下表:拟建物和车库之间设置抗震缝时平场后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脱开)表4.1-2名称环境整坪高程(m)最大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值(s)建筑抗震地段1#塔楼261.6014.18(ZK586)145Ⅱ0.35一般地段2#塔楼262.600.91(ZK542)145Ⅰ10.25有利地段3#塔楼262.600500≤(Vs)<800m/sⅠ10.25有利地段4#塔楼262.600>800m/sⅠ00.20有利地段5#塔楼262.600>800m/sⅠ00.20有利地段6#塔楼262.600>800m/sⅠ00.20有利地段7#塔楼262.600>800m/sⅠ00.20有利地段8#塔楼262.600.32(ZK169)145Ⅰ10.25有利地段9#塔楼262.6019.55(ZK60)145III0.45不利地段10#塔楼262.600500≤(Vs)<800m/sⅠ10.25有利地段11#塔楼262.607.14(ZK48)145Ⅱ0.35一般地段12#塔楼262.602.35(ZK67)145Ⅰ10.25有利地段13#塔楼262.600500≤(Vs)<800m/sⅠ10.25有利地段14#塔楼262.601.38(ZK294)145Ⅰ10.25有利地段15#塔楼262.601.13(ZK349)145Ⅰ10.25有利地段16#塔楼262.600>800m/sⅠ00.20有利地段17#塔楼262.600>800m/sⅠ00.20有利地段18#塔楼262.604.30145Ⅱ0.35一般地段19#塔楼262.600>800m/sⅠ00.20有利地段20#塔楼262.600.85(ZK426)145Ⅰ10.25有利地段21#塔楼262.600.67(ZK394)145Ⅰ10.25有利地段22#塔楼262.600>800m/sⅠ00.20有利地段23#塔楼262.600>800m/sⅠ00.20有利地段24#塔楼262.600500≤(Vs)<800m/sⅠ00.20有利地段25#塔楼262.600500≤(Vs)Ⅰ00.20有利地段26#幼儿园258.303.48(ZK12)157Ⅱ0.35一般地段1#门房262.66.2145Ⅱ0.35一般地段2#门房262.61.8145Ⅰ10.25有利地段3#门房261.63.5145Ⅱ0.35一般地段社区服务用房261.79.66(ZK51)146Ⅱ0.35一般地段1#商业257.60500≤(Vs)Ⅰ00.20有利地段2#商业257.60>800m/sⅠ00.20有利地段3#商业257.20500≤(Vs)Ⅰ00.20有利地段1#生化池249.900>800m/sⅠ00.20有利地段2#生化池254.618.86147III0.45不利地段-1F地下车库257.2019.52(ZK60)145III0.45不利地段-2F地下车库253.506.06(ZK594)151Ⅰ10.25有利地段当场地拟建物和车库不设置抗震缝时,按车库与相关建筑连成一体(主体结构与地下层侧墙结构不脱开考虑),按照不脱开考虑,各拟建物地震效应划分详见表4.1-3。拟建物和车库之间设置抗震缝时平场后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不脱开)表4.1-3名称环境整坪高程(m)最大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值(s)建筑抗震地段1#塔楼~25#塔楼、-1F地下车库、-2F地下车库视为一个整体261.6024.92(ZK60)145III0.45不利地段注:1、最大覆盖层厚度按照后期整平后标高计算;2、如后期填土为压实填土,则应实测νse以校核场地类别及特征周期值。2.地震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区内第四系松散层总体以平场回填的素填土及其原始地面表层粉质粘土组成,属于不液化土,不存在砂土、粉土等液化土,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场地内上部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填土为软弱土,回填时应进行压实,压实系数应达到0.94以上,以减轻地震力的影响,填土压实后无震陷问题。下部为基岩稳定岩土,在地震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其中,局部边坡基坑和环境边坡开挖后存在外倾结构面,在地震作用下可能产生失稳,建议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场地地形整体较平缓,对工程建设形成的环境及基坑边坡采取有效治理后地震时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4.2场地现状斜(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拟建场地西侧和北侧分布多处现状边坡,主要为市政道路修建开挖或回填和场地北西侧土方外运形成,编号示意图如下:现对边坡进行分析评价如下:(1)AB段边坡:该边坡位于拟建场地西侧用地红线区域,为修建朝阳溪路形成的挖方土质边坡,坡长约164.8m,高约0m~2.7m,主要坡向285°,坡角23°~40°,边坡高度较低(最高约2.7m),已采用放坡回填,通过调查,该边坡及周边土体无变形开裂迹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后期工程平场建设将对该边坡进场挖除处理,该边坡对工程建设影响小。(2)BC段边坡:该边坡为场地内土方外运开挖形成的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坡体为素填土,边坡长约16.9m,边坡高约2.9m,主要坡向15°,边坡坡角30°~40°,通过调查,该边坡及周边土体无变形开裂迹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后期工程平场建设将对该边坡进场挖除处理,该边坡对工程建设影响小。(3)CD段边坡:该边坡为场地内土方外运开挖形成的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坡体为素填土,边坡长约82.9m,边坡高约4.1m,主要坡向107°,边坡坡角30°~40°,通过调查,该边坡及周边土体无变形开裂迹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后期工程平场建设将对该边坡进场挖除处理,该边坡对工程建设影响小。(4)DE段边坡:该边坡为场地内土方外运开挖形成的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坡体为素填土,边坡长约17.6m,边坡高约4.5m,主要坡向15°,边坡坡角30°~40°,通过调查,该边坡及周边土体无变形开裂迹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后期工程平场建设将对该边坡进场挖除处理,该边坡对工程建设影响小。(5)EF段边坡:该边坡为场地内土方外运开挖形成的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坡体为素填土,边坡长约17.2m,边坡高约4.3m,主要坡向285°,边坡坡角30°~38°,通过调查,该边坡及周边土体无变形开裂迹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后期工程平场建设将对该边坡进场挖除处理,该边坡对工程建设影响小。(6)FG段边坡:该边坡为场地内土方外运开挖形成的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坡体为素填土,边坡长约15.1m,边坡高约4.1m,主要坡向15°,边坡坡角28°~39°,通过调查,该边坡及周边土体无变形开裂迹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后期工程平场建设将对该边坡进场挖除处理,该边坡对工程建设影响小。(7)GH段边坡:该边坡为场地内土方外运开挖形成的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坡体为素填土,边坡长约14.7m,边坡高约4.3m,主要坡向285°,边坡坡角25°~38°,通过调查,该边坡及周边土体无变形开裂迹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后期工程平场建设将对该边坡进场挖除处理,该边坡对工程建设影响小。(8)HI段边坡:该边坡为场地内土方外运开挖形成的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坡体为素填土,边坡长约16.2m,边坡高约3.1m,主要坡向15°,边坡坡角30°~40°,通过调查,该边坡及周边土体无变形开裂迹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后期工程平场建设将对该边坡进场挖除处理,该边坡对工程建设影响小。(9)IJ段边坡:该边坡为场地内土方外运开挖形成的挖方岩土质混合边坡,边坡坡体为素填土、泥质粉砂岩、砂岩和砂质泥岩,边坡长约120.5m,边坡高约3.2m,主要坡向285°,边坡坡角40°,通过调查,该边坡及周边土体无变形开裂迹象,结合岩层产状、裂隙产状和边坡产状(按照最陡区域考虑)做极射赤平投影图如下: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可知: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为切向岩质边坡,岩层产状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X1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X1与边坡小角度相交(交角为25°),但边坡倾角小于裂隙倾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通过调查,该边坡及周边土体无变形开裂迹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后期工程平场建设将对该边坡进场挖除处理,该边坡对工程建设影响小。(10)KL段边坡:该边坡位于拟建场地西侧用地红线区域,为修建朝阳溪路形成的挖方土质边坡,坡长约39.3m,高约0m~3.7m,主要坡向285°,坡角23°~40°,边坡高度较低(最高约3.7m),已采用放坡回填,通过调查,该边坡及周边土体无变形开裂迹象,整体处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