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专题修辞手法(二)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1页
古代诗歌专题修辞手法(二)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2页
古代诗歌专题修辞手法(二)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3页
古代诗歌专题修辞手法(二)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4页
古代诗歌专题修辞手法(二)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常见的修辞手法(二)表达技巧壹修辞手法贰表现手法叁表达方式肆结构技巧伍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陆目录一、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诗歌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二、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诗人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比兴、用典等。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诗词主要运用抒情、描写、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抒情和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1)抒情方式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2)描写方式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②虚实结合③动静结合④视听结合⑤点面结合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表达技巧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手法)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第一章4、互文互文,也称“互言、互辞、互文见义”,互文的特点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结构互省、语义互补两个方面。是指因对偶、押韵、平仄、字数的限制,或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理解时又应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3、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疆场了,有的胜利归来。“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结构互省、语义互补两个方面。“将军”与“壮士”是对举互文,诗的上句省了“壮士”,诗的下句省了“将军”,即“百战死”的不仅有将军,也有壮士,“十年归”的不仅有壮士,也有将军。在东西左右(即四周)种上了松柏、梧桐。翻译“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东西”与“左右”为互补见义,诗的上句省了“左右”,诗的下句省了“东西”,即东西不只是“植松柏”,还“种梧桐”,左右不只是“种梧桐”,还“植松柏”。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翻译)“面对着窗户,对着镜子理云鬓帖花黄”。“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结构互省、语义互补两个方面。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语义互补。二、互文的分类(3)句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4)中“秦”与“汉”、“明月”与“关”都是交错使用、互相补充,应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塞”,抒发了物是人非之感,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此外,“人仰马翻、文过饰非、惹是生非、内忧外患、风调雨顺”等成语也都含有互文修辞。1.单句互文单句互文也叫当句互文,是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3)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4)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二、互文的分类(5)按照互文结构,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还原为完整的句子就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表达木兰久别还家时的喜悦与激动。(6)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2.对句互文对句互文是指下句中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里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上下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6)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二、互文的分类(7)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3.隔句互文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一般是一、三句互文,二、四句互文。(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二、互文的分类(8)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可理解为“(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表现出木兰替父出征前的紧张忙碌。4.排句互文排句互文是指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中的词语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互文作用互文修辞的运用,由于让同句或邻句的前后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得句式整齐,语言凝炼,内涵互补,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巩固训练】指出下面诗句中互文修辞的类型,并简述诗句意思。(1)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巩固训练】(1)单句互文。主人和客人二人一起下马,走上船。(2)对句互文。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3)对句互文。(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鹊鸟叫声和蝉鸣声。(4)对句互文。将军和都护的角弓都僵硬得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上。(5)对句互文,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指出下面诗句中互文修辞的类型,并简述诗句意思。(1)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巩固训练】指出下面诗句中互文修辞的类型,并简述诗句意思。(6)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7)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9)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0)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巩固训练】(6)对句互文。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7)单句互文。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8)对句互文。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9)对句互文。湖光山色使鸟儿欢娱,使人心除去杂念。(10)排句互文。(刘兰芝)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掌握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技能,并非一年学会一种,表现了兰芝的多才多艺和知书达礼。(6)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7)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9)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0)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第二章5、顶针、回环顶针:又称“顶真”“蝉联”“联珠”,修辞学上统称为“顶针格”。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是上一句末尾的字词是下一句开头的字词。这样一句顶一句,像一串串珍珠似的,上传下接,首尾相连,层层承递,语势贯通,音律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顶针“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顶针---《论语·子路》

顶针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学体裁。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这种修辞方法。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顶针:“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自《木兰诗》)“军书十二卷,阿卷卷有爷名。”(出自《木兰诗》)“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出自《长恨歌》)顶针1、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2、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顶针和回环(顶针)(回环)顶真和回环在头尾顶接相连这一点上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顶真反映事物间的顺接关联,从甲到乙,再从乙到丙;回环反映事物间的循环往复,从甲到乙,再从乙到甲。第三章6、通感通感“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就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一种感觉写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手法。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通感其中“燕语”“莺歌”都诉诸听觉,而“剪”是器物,“圆”用于形状,都属视觉范围,怎么“燕语”会像“剪”,“莺歌”会成“圆”呢?原来人们可以从“剪”的形状上得出锐利、轻快的联想,从“圆”的形态上获得珠圆玉润的启示。因而这两句可以译成:啾啾的燕语明快清脆,呖呖的莺歌圆润婉转。“声声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1.“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此处将嗅觉移植为听觉,“屡屡清香”与“渺茫的歌声”,虽然前者是从嗅觉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从听觉的角度摩声的。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这是视觉移植为听觉,月的光华和阴影,朦胧婆娑,相互映衬,以小提琴演奏的“名曲”的旋律来形容它们的和谐声响,来表现月光树影组合的协调,给人一种悠扬、优美,很近肉内的感觉,同时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将读者带到一种美好的幻景。又如: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就似乎由此作想,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具象地写出“隔彩霞”三字,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给读者的感觉更生动具体。同时,这里的“彩霞”,它不是说声如彩霞,而是说声自彩霞之上来;不是摹状乐声,而是设想奏乐的环境,间接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疑有碧桃千树花”。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与前“隔彩霞”呼应,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何等繁缛绚丽的景象!它意味着那奇妙的、非人世间的音乐,宜乎如此奇妙的、非人世间的灵境。而一个“疑”字,写出如幻如真的感觉,使意象给人以飘渺的感受而不过于质实。如“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所谓“通感”,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就是指感觉器官的互换。即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它往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勇士赴敌场”,是以形类声。浮云柳絮的飞扬,既指琴音的纵横变态,是以形类声。从百鸟的喧啾到忽见孤凤凰,是类声和类形的结合。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这里的“玉碎凤凰叫”,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王琦注:“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又称:“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就是以声类形了。又注“融冷光”:“言其声能变易气候”,注“动紫皇”:“言其声能感动天神。”是听觉通于触觉与感觉了。第一章7、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