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 测试-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1页
物态变化 测试-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2页
物态变化 测试-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3页
物态变化 测试-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4页
物态变化 测试-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物态变化(测试)(解析版)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B.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4℃;

C.我们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0.8mD.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约为0.45h

【答案】Co

【解析】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To'm/s,故A不符合题意;

B.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约1.8m,我们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0.8m,故C符合题意;

D.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45min,合父h・075h,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户

-X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答案】Do

【解析】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错误;

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

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故选D。

A.锡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232℃;

第1页共10页

B.锡在8旗和9段都吸热,都是固液共存状态;

C.锡熔化过程用了7min,不断吸热;

D.锡是不透明的金属,属于非晶体

【答案】Ao

【解析】AD.由图可知,段时锡吸热温度升高,比段时锡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锡是晶体,且

熔点为232℃,而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凝固点也是232℃,故A正确,D错误;

B.加段时锡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耳段是锡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该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7min结束,熔化过程用了7min-3min=4min

故C错误。故选A。

4.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

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Do

【解析】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

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

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双选)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

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

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AC

时间/min

A.这种“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是晶体,M的熔点为80℃;

C.由图乙知,M、N的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D.由图乙知,M是晶体,N是非晶体

第2页共10页

【答案】ABo

【解析】A.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

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故A正确;

B.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同一晶体的熔

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故B正确;

C.读图乙可知,M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

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但在35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N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M是晶体,N不能确定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D错误。故选AB。

6.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

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

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

【答案】Bo

【解析】造雪机在工作时,将液态的水以小水滴的形式喷出形成“白雾”,这些小水滴由液态的“白

雾”变成固态“白雪”的过程叫凝固,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7.夏天煽扇子时,空气的温度没有降低,人却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煽来的风是凉的;

B.煽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水的蒸发;

C.煽来的风把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

D.煽来的空气温度低,使人的体温降低了

【答案】Bo

【解析】夏天煽扇子,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人却感到凉爽。故ACD

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8.如图,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水中出来后,人体表面的水蒸发放热,所以人感觉冷;

第3页共10页

B.有风的时候比无风的时候更冷,这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了人体表面水的蒸发;

C.人出水后比在水中要冷,这是因为泳池内水温高于人的体温,而空气温度低于人的水温;

D.人从泳池出来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人体表面液化,所以人感觉冷

【答案】Bo

【解析】ACD.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因为人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吸收热量,导致人

体表面温度降低,所以人感到特别冷,故ACD错误;

B.有风的时候比无风的时候更冷,这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了人体表面水的蒸发,加速了蒸发吸热,故

B正确。故选B。

9.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要吸热;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答案】Ao

【解析】A.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温度计中液体可能凝固而损坏温度计,所以应该选凝固点

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而水银的凝固点较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因为水汽化吸热,所以不会太烫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故D正确,不

符合题意。故选A。

10.生活中的现象:现象一,夏天,打开空调,单层玻璃窗会出现水雾;现象二,寒冷的冬天开车时

车窗上也有水雾出现,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A.这两种现象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

B.现象一中液化后的水珠附着在玻璃窗的内壁上;

C.现象二中液化后的水珠附着在车窗的外壁上;

D.现象一中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现象二中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

【答案】A。

【解析】ABC.夏季,在有空调的房间里的温度较低,而房间外面的空气温度较高,所以外面的空气中

的水蒸气遇到较凉的玻璃时会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故水滴在玻璃的外侧;寒冷的冬天开车时车窗

上也有水雾出现,车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液化形成的,附着在车窗的内壁上,故A符合题意,

BC不符合题意;

D.两种现象中都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2分,共54分)

1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如图乙物体的长度是一

第4页共10页

cm;此停表读数为So

【答案】热胀冷缩;98;3.80;277.5o

【解析】[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图甲

刻度线自下而上数字变大,所以是零上温度,分度值为1℃,示数是98℃。

[2]由图可知,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6.00cm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9.8cm刻度线处,估读为9.80cm,所

以物体的长度为Z=9.80cm-6.00cm=3.80cm

[3]图停表上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向“5”一侧,读数为4min;大

表盘的分度值0.1s,读数为37.5s,则停表读数为4min+37.5s=277.5s。

12.火山爆发时的岩浆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顺序先后(填物态变化)形成一系列

的固体矿物:橄榄石一辉石一角闪石一黑云母一正长石一白云母一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

依次(填“升高”或“降低”)。

【答案】凝固;降低。

【解析】[1]火山爆发时的岩浆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2]凝固点越低越难以凝固,橄榄石一辉石一角闪石一黑云母一正长石一白云母一石英过程中,凝固点

依次降低,而同种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所以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降低。

13.据说每一个东北小孩从小都被父母谆谆告诫:冬天千万别用舌头舔铁门!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几

乎每年冬天都能在东北看见小孩舌头被黏在铁门上哇哇乱叫的奇景(如图所示),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舌头

被粘住的原因是舌头上的水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所致,这个过程需要(填“吸热”或“放

热”)。

【答案】凝固;放热。

【解析】[1][2]舌头被粘住的原因是舌头上的水遇冷由液体变为固态,属于凝固,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14.星期天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第5页共10页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些“白气”实质上是一些。小明仔

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

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较,仍然保持气态;

(2)小明学习了水的沸腾知识后,按老师的要求课后做了“纸锅烧水”实验。他将适量的水装入纸锅

后,放到火上加热(没有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一会儿水沸腾了,但纸锅并没有燃烧,这是因为水

沸腾后持续吸热,温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且(选填“高于”或“低于”)

纸的着火点。在加热过程中,水面上方会冒出“白气”,“白气”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的。

【答案】小水珠;高;不变;低于;液化。

【解析】(1)[1]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些“白气”实质上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了液化现象,形成了小水珠。

[2]高温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才发生液化现象,而在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无

色的水蒸气,故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2)[3][4]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腾过程中仍要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并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

[5]在加热过程中,水面上方会冒出“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体小水滴。

15.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如图),会看到气球越来越大,

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

中的水蒸气经过(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这种物态变化时需要热量。一次

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它液

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答案】升华;凝华;放出;压缩体积。

第6页共10页

【解析】[1]如果在管口上套一个气球,由于管内的干冰升华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所以气球会鼓起。

[2][3]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4]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丁烷

气体液化的。

16.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选填“吸

收”或“放出”)热量,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成

小水滴或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

冰晶又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后四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吸收;汽化;液化;凝华;熔化。

【解析】[1][2][3][4]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吸收热量,所以自然界中

的水先汽化生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又液化变为小水滴或者凝华为小

冰晶,形成了云,此过程放热。

[5]下落过程中,固态的小冰晶不断吸热,熔化为小水滴,会和原来的小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17.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

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

灯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

图甲图乙

(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过程,需要热;

(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而形成的,

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鸨丝先后形成的。

【答案】升华;吸;凝华;升华;凝华。

【解析】(1)[1][2]当加热碘粉时,碘会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形成紫色的碘蒸气,这属于升华现象,

需要吸热。

第7页共10页

(2)[3]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蒸气凝华而

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凝华形成的碘越多。

[4][5]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鸨丝受热先升华,后鸨蒸汽在遇冷凝华形成的。

三、实验题(3小题,共16分)

18.(7分)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

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如图乙所示,其中视线正确的是,此

时温度计的示数℃;

(2)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式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选填

“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lOmin海波处于(选

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根据图像可知,蜂蜡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判断依据是o

【答案】B;42;吸收;不变;固液共存;非晶体;蜂蜡没有固定的熔点。

【解析】(1)[1]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故视线正确的是B。

[2]观察温度计可知,每一大格10℃,每一大格中有10小格,即每一小格1℃,因此,读数为42℃。

(2)[3][4]比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酒精灯要继续对海波加热,海波才能持续熔化,因此

海波在此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5]由图像可知,第lOmin时海波还在熔化,因此,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6][7]由丁图可知,蜂蜡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这是非晶体和晶体熔化时最大的区别,因此,

可知蜂蜡是非晶体,判断依据是,蜂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19.(5分)如图中甲、乙两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的装置和数据关系图线。

第8页共10页

(1)甲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图甲中(选填"A"或"B”')的高度;

(2)如图乙是小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观

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如图丙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烧杯甲和烧杯乙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使甲杯中水沸

腾,若不断加热,乙烧杯中水(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o

【答案】A;100;a;不能;甲杯中水沸腾后温度保持100℃不变,若不断加热,乙烧杯中水能达到100

℃,但由于甲杯中水和乙烧杯水的温度一样,乙烧杯水不能继续吸热,就不能沸腾。(答对意思即可得分)

【解析】(1)[1]甲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确定A的位置,故应先调整图甲A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