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模块中国古代史第1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9课)第2讲辽夏金元的统治(10课)第3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11、12课)
专题五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宋元时期(960—1368年)
高考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8【Ⅰ】26题:中国古代手工业—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浙江.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3.海南.唐宋时期南方耕地的开垦、4.海南.南宋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1.天津.朱熹的民本思想;6.7.浙江.宋明理学;13.北京·南宋南方地区小麦大规模的种植2019【Ⅱ】26.程颢理学3.海南.制瓷业;宋元海上丝绸之路;4.江苏.宋代市镇经济的发展;14.北京.宋代地方官员的“重农抑商”思想;2020【Ⅰ】26.宋代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种植4.江苏.宋明理学;4.海南.北宋商业的繁荣;6.浙江.“市”在南宋的发展2021【Ⅰ】27.重农抑商政策【Ⅱ】26.宋代理学家维护礼教纲常
4.广东.元代经济管理措施;5.湖南.宋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6.浙江.宋代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2022【Ⅱ】26.宋代海外贸易4.广东.宋代理学张载;4.湖南.南宋绘画;3.山东.宋代纺织业;6.浙江.宋代海外贸易命题角度:1.从“社会进步”角度考查辽宋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和宋元时期的文艺和科技;2.从“社会流动”角度认识宋代社会的变化;3.从“理论创新”角度认识宋明理学的特点和影响。重点关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社会的变化;理学;科技文化成就;课程标准(1)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复习方重点(1)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发展的表现(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3)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4)宋元时期的赋税、户籍制度及社会救济。(5)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特点、地位。(6)宋元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7)辽夏金元文字的特点、价值【时空坐标】思考:相较于唐,宋朝的疆域已经大大缩小,但人口却迅速增长,数倍于唐,怎么养活这么多人?【知识点一】经济新变化1.农业(1)耕种制度:一年两熟(稻麦复种)或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2)经济结构: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茶树、甘蔗和棉花)的农户,棉花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的到大力推广。
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5)灌溉工具:翻车已相当普及,高转筒车亦开始盛行。(选必2)
耕作器具:铁制犁铧多样化,铁耙、弯锄、镰刀、踏犁、秧马等,普遍使用。(3)边疆开发: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边疆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4)土地政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采取订立契约的方式)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商品化程度更高;宋朝政权为了取得地主阶级的支持。结果:局限性:土地兼并导致土地高度集中,自耕小农衰退,租佃制进一步发展。积极性: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说,土地兼并有利于土地的大规模开发,生产技术的推广、大型铁农具的利用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北宋人口增长就是个例证。1.定义: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2.原因:
①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严重(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②人多地少的矛盾。3.过程:(1)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2)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3)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4)明清时期: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使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宋代表现:“主户”(占有常产,承担赋税的人家,分五等,约占20%)“客户”(宋多指无地佃客,约占35%)4.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②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发展;
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知识拓展】租佃关系【知识点一】经济新变化2.手工业行业概况影响纺织业棉纺织业发展推动棉纺技术革新(黄道婆);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业宋朝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成为瓷都;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煤炭开采量大,北宋都城居民普遍用煤做燃料(南宋用焦炭冶铁)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知识点一】经济新变化3.商业市镇的发展(1)市场——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①宋朝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瓦解②宋朝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镇市、草市、虚(墟)市)蓬勃发展③宋与辽夏金各政权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2)货币——纸币的出现(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业贸易发展需要)
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纸币自身的优势;北宋交子南宋会子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影响消极:易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财政危机。积极:越发成熟,推动商品经济发展;(3)信贷契约①宋朝以后,当铺在进行一般的消费性动产抵押放贷的同时,也开始进行经营性的放货,还逐步发展出了有息存款;②宋朝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选必2)(3)对外贸易A、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B、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输入中国的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C、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D、设立专门机构——市舶司,进行管理E、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政治: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交通;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手工业发达;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优势: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
(4)信贷契约【知识点一】经济新变化3.商业市镇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推动商业契约的广泛使用,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城市规模繁荣景象功能转变
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北宋市民阶层初步形成“坊市”界限打破,夜市、晓市繁荣;勾栏瓦肆等专门的娱乐场所;城市经济职能增强材料1:宋太祖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材料2: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入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琅满目。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打破时间限制打破空间限制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东市西市唐代长安城市功能示意图北宋东京城市功能示意图说明官府对经济管理放松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知识点一】经济新变化3.商业市镇的发展(5)城市的兴盛(汴梁、临安、大都)周至唐代城市中的市宋及以后城市中的市时间地点管理城市职能有时间的控制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打破空间限制,市分散于街巷市令或市长管理官府监控减弱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职能加强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归纳总结】宋代前后城市商业的变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贸易类型:基层市场(平民大众):蓬勃涌现;榷场(少数民族):往来密切;海外市场(国际贸易):发展繁荣。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泉、广、明州是最大的港口,贸易范围涉及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2、金融货币: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信用票据便钱(会子)大量出现。3、商业场所:出现了商业大都市东京和临安;市坊制度瓦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以及娱乐场所瓦子,草市更加普遍。4、商品种类:农副产品和家庭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5、商业政策: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思考:宋代商业革命具体表现有哪些?【知识拓展】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材料:“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新的生产关系的萌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业发展宋明理学的保守性,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游牧民族的入侵(1)经济:(2)政治:(3)文化:(4)直接原因:思考:宋朝的“商业革命”未能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的原因。【知识拓展】宋元商品经济繁荣的原因1.农业、手工业发展为商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北商品交流3.政府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松弛和对商业活动的鼓励其他原因:国家相对稳定,海外贸易的发展、人民辛勤劳动等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点一】经济新变化4.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宋史·河渠志》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编自陆游《渭南文集》(1)原因:人口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自然因素:南方气候更适宜农业发展。
政局因素: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
政策因素: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其他因素: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阶段时期概况江南初步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南移中唐以后南移继续北宋南移完成南宋差距扩大元朝唐朝中期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北宋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开辟长途海运航线,运输江南粮食。北人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1)、南移过程【知识点一】经济新变化4.经济重心的南移南移规律①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②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由西向东)影响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文化重心教育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北宋科举实行南北分卷制度;交通贸易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激化人地矛盾;民族关系使各民族更好地交融,有利于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生态环境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启示政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3)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知识点一】经济新变化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婚姻中重财不重身份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科举选士不重家世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南宋)叶适土地买卖不受官府干预“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变化一:门第观念逐渐淡化,社会流动加强变化二: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变化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人身依附渐趋自由【知识点二】社会新变化思考:从以下四则材料反映宋代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原因:①政治相对稳定;②宋代“不抑兼并”的政策;③唐末五代战争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制度,加速士族制度的衰落;④科举制度更加完善,面对向社会开放,公平公正;⑤商品经济发展(根本)。【知识点三】文化新变化1.儒学的复兴(1)背景:春秋战国秦朝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创立显学重创破坏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教各有发展儒学面临挑战三教并行儒学复兴理学形成官方哲学①思想: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②政治:统治者要求重建伦理纲常以维护封建统治③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2)理学的形成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代表人物:
注:
儒学复兴目的是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理学集大成者心学集大成者【知识点三】文化新变化1.儒学的复兴项目程朱理学(二程、朱熹)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不同点世界本原方法论道德观相同点实质影响对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理是万物本原(客观唯心)心是万物本原(主观唯心)“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致良知”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理学与心学联系:心学也是理学,是理学的新发展南宋后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元朝中期:开始科举考试,经书考试单独出题,考试内容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这标志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最终确立。(3)影响积极:注重人的品德、气节;讲求发奋图强,积极进取;强调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民族气节。消极:①程朱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为封建阶级秩序作辩护,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人们思想。
程颐在回答别人关于寡妇能否再嫁时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①进一步思辨化,理论化(从宇宙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伦理的本体性、先验性、客观存在性)②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将人伦升至天理,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等,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③吸收了佛道因素(糅合儒佛道三派思想,形成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的哲学体系)④回归孔孟(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孟子地位提升,也进了孔庙,儒学从“周孔之道”发展为“孔孟之道”)⑤理学逐渐世俗化、生活化(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材料: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知识深化】宋明理学的特点2.文学艺术1、文学:宋词元曲文学宋词特点派系婉约派豪放派代表人物话本说书用的底本,早期的白话小说元曲散曲杂剧涵义意义代表人物特点抒情叙事兼长,通俗生动,贴近生活意义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长短不一,配乐歌唱,按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特点: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注重个人情感抒发。【知识点三】文化新变化特点代表宋词元曲散曲杂剧宋元话本书法绘画句子长短不等,配乐歌唱,分不同的词牌,有固定格式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可配乐演唱成套的散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代表:关汉卿、王实甫说书用的底本,早期的白话小说追求个性、不拘法度山水画为主,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民间风俗画1.宋元文学艺术的表现【知识点三】文化新变化特点: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注重个人情感抒发。米芾:《苕溪诗卷》黄庭坚《花气熏人帖》宋徽宗:瘦金体苏轼:《中山松醪赋》文人画山水画风俗画花鸟画材料1:几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因此城市中就聚集了社会的领导阶层,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了市民化的特征。——【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2:一批有创作激情的文人与民间艺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伤怀感世和人生感触促使他们以写作杂剧为寄托。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1、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政治局面相对安定;2、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3、文化:文学创作表达政治理想和个人情感4、民族交融:宋元时期,民族交融加强;5、国家政策: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元朝科举制度被极度破坏,
民族高压政策,大多数汉族文人在官场失意;6、思想与技术:理学思想的影响;印刷术的推动;7、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