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得分技巧:诗歌鉴赏(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得分技巧:诗歌鉴赏(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得分技巧:诗歌鉴赏(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得分技巧:诗歌鉴赏(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得分技巧:诗歌鉴赏(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关03诗歌鉴赏(解析版)

目录

【中考预测】预测考向,总结常考点及应对的策略

【误区点拨】点拨常见的易错点

【抢分通关】精选名校模拟题,讲解通关策略(含新考法、新情境、押题型等)

<(中考预测

古诗词赏析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已出现多年,但考生得分不太理想。教学中普遍忽略诗歌教学,考生

没有系统掌握有关的解题技巧,无法结合题干要求和时代背景进行综合作答。

从考点频率看,诗词鉴赏试题在整个试卷中属于考查的重难点试题,考点比较广泛,涉及字词句、意

象意境、艺术手法、感情抒发和艺术风格等。

从题型角度看,近年中考诗词鉴赏试题,从材料的选择看以课外单篇材料居多,也有选择两篇材料,

实现课内外联合,进行对比性阅读,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开放性题等题型等。

误区点拨

易错点拨

i.没有掌握相关的诗歌答题技巧。考生不了解古诗词赏析题的特点,没有掌握有关解题技巧,其是解答主

观题找不到思路,需要掌握对应的诗歌答题技巧。

2.脱离诗歌文本作答。除了掌握诗歌的答题技巧之外,要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分析诗歌文本

综合作答。

【例】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面诗句与"四面歌残终破楚"包含的情感有相似点的一项是()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答案】LC2.示例一:展现词人的自我形象,通过“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表达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示例二: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也是她对当时社会现状和个人处境的真

实反映,表现了她坚定不移的个性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示例三:今生我虽不能加入男子的行列,但我的

心要比男子还刚烈。抒发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体会诗句的情感。例句比喻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表达作者冲出家庭牢笼的喜悦

之情和投身革命、报效祖国的豪情。

A.抒发思乡之情;

B.写对早春的喜爱;

C.写报国之志,和例句都包含报国之情;

D.写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

故选C。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

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

的转变。

示例一:运用"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

转变,凸显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

示例二: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C抢分通关

1、诗歌形象类

(1)人物形象:概括形象特征;分析形象特征;明确形象意义。

(2)景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描绘图景和画面;分析作者感情。

(3)事物形象:概括物象特点;分析物象特点;分析物象作用。

2、诗歌语言类

(1)炼字:寻找炼字;分析含义;翻译句子;表达感情。

(2)炼句:抓关键字词,分析句意;明确表现手法,分析效果,点意境情感,分析作用。

(3)语言风格:明确风格;分析特色;表达感情。

3、诗歌技巧类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互文、顶真等。

(2)表达方式:渲染、烘托、象征、衬托、对比、比兴、联想、想象、用典等。

(3)表现手法

①描写方式: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色彩选取、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或其他多个视角)、白描、

工笔(细描)等。

②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或伤今等。

(4)结构技巧类:开门见山、抑扬结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和重章叠句等。

4、诗歌感情类:描写了……内容,运用……技巧,抒发某人……的情感。

典例精讲/

【例1】古代有许多名家,往往选择功成名就时隐居山林。请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采樵作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注释:萝:《全唐诗》校一作薜。《楚辞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

(1)首联交代了采樵的时间、,颔联描绘了一幅艰难、的景象,描绘了采樵人隐居山林

的,表达了之情

⑵请赏析颈联并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⑴地点破败悠然自得对樵夫的羡慕之情

⑵①用典,运用了"萝”的典故;

②描绘了采樵人落日回家时的悠然自得、自在;

③表达了诗人对悠然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理解与分析。

首联"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明确点出了采樵的地点在“深山",同时,通过"山深树重叠"的描绘,可以感

受到深山之中的树木茂密,环境幽静。颔联"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则进一步描绘了采樵人在深山中的艰

难跋涉。桥已崩坏,只能依靠倒卧的树木通过;路途艰险,只能依靠垂下的藤蔓连接。这里的"桥崩"、"路

险”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采樵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这两联诗共同描绘了采樵人隐居山林的幽远环境,深山、密林、崩桥、险路,都给人一种与世隔绝、幽静

深邃的感觉。这样的环境,正是采樵人选择隐居山林的原因,也反映出他们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他们不

受世俗纷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自由,这正是古代许多名家功成名就后选择隐居山林的原因。

因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理解到采樵人隐居山林的恬淡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面对困

难和挑战时的坚韧和毅力,表达了诗人对樵夫的羡慕之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与情感理解。从诗句的意象、用词、典故以及整体意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颈联描绘了采樵人在深山中的情景:日落时分,伙伴稀少,山风轻轻拂过隐者之服(萝衣)。这里,"日落"

和"伴将稀"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伙伴的离去,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而“山风拂萝衣”则通过细腻的

描绘,展现了采樵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颈联中使用了典故。"萝”在《楚辞九歌山鬼》中被用来指代隐者

之服,这里借指采樵人的衣物,也暗示了采樵人的隐者身份。这一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

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通过描绘采樵人在日落时分的孤独与宁静,以及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颈

联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自在的情感。这种情感既体现了采樵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也反映了诗人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最后,将颈联与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相结合。整首诗描绘了采樵人在深山中的艰辛生活和宁静心境,表达

了诗人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颈联作为诗歌的重要部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深化了诗歌

的主题和意境。

【例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乙】

少年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狼,初随骡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泊秦淮》中的"不知"和《少年行》中的"孰知"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这两首诗都带有强烈的爱国情愫,但表达的主题有所差异,请分别分析每首诗的主题。

【答案】L"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抒发了诗人振聋发瞧的警示。"孰知"以自我质问的口气加强情绪,

表现了少年从容不迫的神情和义无反顾的决心。2.甲诗借对历史前事的深刻思考,表达诗人对国家命

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乙诗从少年勇武、报国心切的角度表现爱国主题。

【解析】L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泊秦淮》中的"不知J在这首诗中,杜牧借古讽今,通过对"商女”的描述,来暗示当时的统治者。这里的

"不知"并非真的指商女不知道亡国的恨事,而是诗人对商女进行了开脱。实际上,诗人是在借商女之口,批

评那些沉溺于享乐、不关心国家兴亡的统治者。因此,"不知"二字在这里起到了振聋发耳贵的警示作用,抒发

了诗人对统治者荒废政务、醉生梦死的强烈不满和担忧。

《少年行》中的“孰知J这首诗中的"孰知"意为"谁知道",诗人用自我质问的语气,强调了少年将士的豪情

壮志和决心。这里的"孰知"并非真的在询问他人,而是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加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绪。

它表现了少年将士从容不迫的神情和义无反顾的决心,即使面临艰苦的边庭生活,甚至牺牲生命,他们也

无所畏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侠骨精神将会永垂不朽,被后人铭记。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泊秦淮》的前两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秦淮夜景,为全诗定下了悲

凉的基调。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则通过讽刺商女不知亡国恨,只知道唱些靡靡之音,

来暗指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诗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这首诗唤醒人们的警觉,激发人们

的爱国情怀。因此,本诗是借对历史前事的深刻思考,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少年行》的前两句“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骤骑战渔阳”描述了少年将士的出身和初次出征的情景,展现了

他的英勇和决心。后两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则进一步强调了少年将士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

概,即使面临死亡,他也无所畏惧,因为他的侠骨精神将永垂不朽。这首诗赞颂了少年将士的英勇和爱国,

激励人们为国家、为民族而英勇奋斗。因此本诗是从少年勇武、报国心切的角度表现爱国主题。

,名校模居T1

(2024•山东济南•一模)诗歌鉴赏。

清平乐•和晁伴①

[宋]王安中

花时微雨,未减春分数。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②。

斜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觞③。

【注释】①晁伸:晁姓官吏;②金缕:古曲名;③觞:酒杯。

⑴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春分时节,尽管小雨纷纷,但在词人眼中,美好的春光并未因此而减损。

B."斜风”句写微风送来缕缕花香,"浓香”与上片中的"花密"形成照应。

C."尝新青杏催觞"很有情味,青杏虽未熟,食之酸,却酸出了词人对于春天的独特感受。

D.春日因其美好、短暂,更令人珍惜,本词写春光之美,旨在抒发伤春惆怅之感。

⑵"闲情"是本词词眼,词人写了哪些"闲事”来表现哪些“闲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回答。

【答案】⑴D

⑵由“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可得:百花盛开,春雨淅沥,词人对花对酒听曲;由“向晚红灯入坐,

尝新青杏催筋"可得:黄昏之时,点起红灯,品尝新杏,饮美酒。词人以此"闲事"表达对于春天的珍惜与对

恬淡生活的向往。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根据“斜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觞”等可知,表现了词人欢愉、闲

适的生活状态。整首词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没有"惆怅之感";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根据"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可知,词人在春雨绵绵、百花盛开的时节,选择了一个帘子疏疏、花

儿密密的地方,举杯品酒,听着金缕曲。这是他以闲事表达出的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展现出他对

生活的淡雅情趣。

根据"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筋"可知,词人在黄昏时分,点亮了红灯,坐在桌旁品尝新鲜的青杏,并用

其催酒。这是他以另一件闲事,即品味美食与美酒,来进一步表达他对生活的享受与满足,同时也揭示出

他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

兴致。请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乙】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丙】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丁】千山乌飞绝,万径人踪灭。

⑴【甲】中"时有惊鱼掷浪声”是如何表现"静”的?请简要分析。

(2)【乙】中"看不见"表现了"雨”怎样的特点?【丙】中点明时令的是哪个词?

⑶一切景语皆情语。【丁】组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侧面描写,用惊鱼跃出水面的击水声侧面衬托夜晚的宁静。(意思对即可)

(2)【乙】雨的特点:细、小;【丙】余春(意思对即可)

⑶孤寂,高洁孤傲。(意思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在诗句【甲】中,"时有惊鱼掷浪声”这句话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时不时

会有被惊扰的鱼儿跃出水面,激起浪花的声音。这种细微的、偶然的声音在宁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突出。

通过描写这种声音,诗人实际上是在用声音来衬托夜晚的静谧。在静寂的夜晚,任何细微的声音都会被放

大,所以这种惊鱼掷浪的声音更加凸显了夜晚的宁静。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读

者在听到这种声音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之美。

(2)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分析。

在诗句【乙】中,"看不见"指的是细雨轻轻飘落,几乎无法被看见,这表现了雨的细、小的特点。雨丝如此

细微,以至于人们几乎无法察觉它的存在,这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静谧氛围。而在诗句【丙】中,"余春"

一词明确指出了时令,即春天的末尾,也就是晚春时节。这个词的出现,不仅点明了季节,也为整首诗增

添了季节的色彩和情感。

(3)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诗句【丁】通过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寂的情感和高洁孤傲的性格。首先,"千

山鸟飞绝"意味着山峦之间,鸟儿都已飞走,无迹可寻,这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孤寂和荒凉。而“万径人踪灭"

则更进一步,描绘了道路上已无人行走,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和冷清。这种孤寂和冷清的氛围,正是作者

内心情感的写照。同时,这种对孤寂和冷清的描绘,也反映出作者高洁孤傲的性格,他不愿随波逐流,宁

愿独自面对这孤寂的世界,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因此,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孤寂情感,也展现了

他高洁孤傲的性格特点。

(2024•河南焦作•一模)阅读下面杜甫不同时期所作的两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路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1.下面哪项的诗句与划线句的景物营造的氛围完全不同()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C.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诗歌表达的情感往往受社会现实的影响,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分析诗人在这两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C2.《望岳》作于诗人青年时期,漫游河南、山东等地,心中对前途充满雄心壮志和希望,

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

安史之乱后,战乱尚未平息,诗人推己及人,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的博大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预示了大雨即将来临,渲染出一种暗淡愁惨的

氛围。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句诗描写的是瀚海上栏杆外有百丈高的坚冰,愁云惨淡,凝结在万

里长空。这里也传达了一种寒冷、萧条、凝重的氛围,与划线句的氛围有一定的相似性。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句诗描述的是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江水,月光笼罩着沙滩,船停泊在

秦淮河畔靠近酒家的地方。这里营造了一种宁静、朦胧、稍带寒意的夜晚氛围,与划线句的氛围略有相似

之处。

C."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描写的是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人家居住。这是一种温馨、宁静的乡村景象,

与划线句的氛围完全不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句诗描写的是杨花已经落尽,子规在啼叫,听说到龙标要经过五

溪。这里营造了一种凋零、落寞的氛围,因为杨花落尽通常意味着春天已过,子规的啼叫常常带有哀伤的

意味。这种氛围略显悲伤,与划线句的氛围有相似之处。

故选Co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望岳》是杜甫早期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作者登上泰山,远望群山连绵,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伟大。诗中

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渴望攀登人生巅峰,俯瞰世界的豪情壮志。这种情感的形成,与当

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在杜甫的时代,唐朝正值盛世,国家强大,社会稳定,为文人墨客提供了相对宽

松的创作环境。杜甫作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自然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

现个人的理想与抱负。

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生活陷入困境时所写。诗中描述了作者居住的茅屋在秋

风中被吹破,一家人在寒风中苦苦挣扎的情景。诗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

对于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于人民疾苦的同情。这种情感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安史之

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杜甫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于人民疾苦的同情。

(2024•山东泰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湖早春【注释】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萍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鹤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

事,于当年秋被贬为江州司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雨后初晴,湖光激涌,描绘出南湖明媚动人的秀丽风光,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颔联写春色旖旎,植物鲜艳美丽,与颈联写动物的低飞无语对比鲜明,动静相宜。

C.尾联说虽然江南春景好,只是诗人年年衰病,此时此刻没什么心情来欣赏春色美景。

D.整首诗精于选景构图,工于遣词用字,语言清新明丽,情景交融,真可谓自然圆合。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从情景关系角度鉴赏这首诗。

【答案】1.A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

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鹏语涩。描绘

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

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

A.“表现诗人愉悦心情”错。从注释中可以了解到,诗人因上疏言事遭受贬谪,心情自然郁闷;结合尾联又

知,诗人衰病减心情,无暇赏美景;加之颈联"飞仍重""语未成",表面是说白雁和黄鹏,实际是写自己讽谏

未成、仕途堪忧的郁闷心情。首联是以乐景衬哀情。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和寓情于景的手法。诗前两联"风回云断

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禁生”,写南湖早春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

山杏吐艳,水争绿,描绘了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鹏语未成"写白

雁低飞、黄鹏语涩,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讽谏不成反遭贬谪的无奈与苦闷,可谓"寓

情于景"。诗歌尾联意思是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诗人"减心情”

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年年衰病",但更主要的还是政治上遭遇挫折,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时国势衰微,

朝政黑暗,而诗人既无救国良策,也无谏言之径,无能为力,心中沉痛。诗人一反常例,采用"反衬"手法,

以乐景写哀情,着力描绘春景的无限美好,借以衬托被贬的哀伤之情、对国势衰微的沉痛。春景越美,愤

懑愈深,悲伤愈切。

(2024•贵州铜仁•一模)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宋】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云中至日

【清】朱彝尊

去岁山川缙云岭③,今年雨雪白登台。

可怜日至长为客,何意天涯数举杯。

城晚角声通雁寒,关寒马色上龙堆。

故园望断江村里,愁说梅花细细开。

【注释】①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②画角:乐器名,发声

高亢。③缙jin云岭:又名仙都。

1.下列情景在两词均有提到的一项是()

A.云烟环绕城郭B.树林木叶凋落

C.风雪弥漫山岭D.观景与客共饮

2.两词作者均登临古地,但情感又略有不同。请结合两词尾联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D2.欧诗,尾联写了他日乘醉携客、踏雪看山的构想,虚构这一事件的目的是向郡僚表达

不以贬谪为意,乐观坦荡的情怀。朱诗,尾联是说诗人身在万里塞外,对江村梅景只可悬想而不可亲近,

这是何等凄绝的人生憾事。诗人以寒梅缩放的美丽虚景,反衬内心挥之不去的绵绵愁绪。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在欧阳修的《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中,"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一句明确提到了与客人

一同观景饮酒的情景。而在朱彝尊的《云中至日》中,“何意天涯数举杯”一句也描述了与客人举杯共饮的场

°

A."云烟环绕城郭"只在欧阳修的《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的“绕郭云烟匝几重"一句中提到;

B.”树林木叶凋落"只在欧阳修的“霜林落后山争出〃一句中提及;

C."风雪弥漫山岭”在两首词中均未明确提到;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欧诗尾联"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意为"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

峰"。诗人想象终有一天乘着醉意带领友人一起踏雪,欣赏冬日美景。本联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向郡僚

表达不以贬谪为意,乐观坦荡的情怀,展现了在被贬人生失意之时仍然积极乐观的感情。结构安排上,尾

联写得潇洒遒劲,景物描写鲜明而意味深长,"乘兴携嘉客"呼应诗题,"群玉峰"暗合颔联"山争出",使得整

首诗看上去浑然一体。

朱诗尾联意为"遥想家乡在远方的江村之中,却又怕说起此时梅花已经盛开了"。本联虚实结合,兼以反衬,

眼下登台远眺,秋水望穿,不见"江村"难寻"故园J想象此时故乡梅花盛放,只怕说起,却又勾起无可抑制

的乡思,诗人满怀愁绪地想象着故乡江村梅花慢慢开放的情景,以寒梅缩放的美丽虚景,反衬内心挥之不

去的绵绵愁绪。

(2024,河南洛阳・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