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押题卷1(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新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押题卷1(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新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押题卷1(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新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押题卷1(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新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押题卷1(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新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押题卷1

测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近代西方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

审团制度,下列有关这两个制度正确的是

①最早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

②律师制度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③陪审团制度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

④1878年德国颁布的《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2.在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不是原因”“假如工人有选举

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因此,当时流行这样一句口

号:“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据此可知,宪章运动

A.肯定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B.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

C.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提出了扩大工人政治权利的要求

3.18世纪40年代的英国中低收入人群吃的主要是面包,肉类如牛羊肉和新鲜水果蔬菜等

缺乏、营养不良,不及上层。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人普遍注重食物的营养,马铃薯的消

费减少,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蔬菜消费增加,香蕉在城市穷人家庭中得到普及,咖啡和

茶叶的消费量也增加了。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A.国内外市场得到不断扩大B.农业和工业结构得以有效调整

C.社会贫富差距已不断缩小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

4.下图为20世纪初通航的国际运河,该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

行距离,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促成该运河的开通的背景是

巴小氽马

K场巴拿马城

第1页共23页

A.埃及摆脱英国殖民控制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成功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5.二战后某一国际组织协定内容为:“推进国际贸易之平衡发展,借以提倡并维持高度之

就业与实际收益,提倡汇兑之稳定,在会员国间维持有秩序之汇兑方法”。该国际组织成立

有利于

A.实行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B.加强了金融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C.提升欧元日元的国际影响D.用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

6.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开启,在东征队伍中,有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地理

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等,他们沿途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俗

风情方面的资料,并与当地人交流交往。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武力扩张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融合B.希腊文明东方化日益明显

C.武力扩张成为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D.帝国扩张塑造了同质文明

7.1965年,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巡回医疗

队深入农村,积极为农民防病治病。乡村医生大量涌现,形成了深入每个村镇的医疗网。这

说明我国

A.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B.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在扩大

C.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日益完善D,消除了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

8.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始终同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尊重非洲、

热爱非洲I、支持非洲I。中国倍加珍惜中非传统友谊,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

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为此,21世纪以来中国

①建立上海合作组织②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③提出“真实亲诚”理念④坚持“以邻为

善、以邻为伴”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9.古埃及奴隶制经济是约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至公元6-7世纪的古埃及社会中占统治

地位的生产方式。下列有关古埃及奴隶制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

②公元前16一前11世纪,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

③公元前15一前14世纪,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④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第2页共23页

10.1927年11月,中国共产党某决议指出:完全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由农民代表会议自

己支配给贫农耕种,耕者有其田……歼灭豪绅地主及一切反革命派。本党坚决的反对用减租、

没收大地主、打倒劣绅恶地主等……来替代上述的革命口号。由此可知,当时中共重在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消灭封建生产关系

C.瓦解农村小农经济D.转移全党工作重心

11.考古学证明,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

较大,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些专家认

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下列遗址具备以上特征的是

A.兴隆洼遗址B.陶寺遗址C.河姆渡遗址D.仰韶遗址

12.汉朝的版图(见如图)在秦朝的基础上,几乎扩大了一倍。下列项中,属于汉朝在新增

区域的统治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C.北庭都元帅府D.伊犁将军府

13.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

人税地”的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该赋税制度的要义是

A.“赋役合并、一概折银”B.“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C.“滋生人丁,永不加赋”D.“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14.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

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并于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关于元朝大运河的说法有误的

A.以洛阳为中心B.全长近1800千米

C.改变了隋唐迂回曲折的路线D.通惠河直达当时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第3页共23页

15.光绪二十四年有诏书云:“自王公至士庶,各宜努力发愤,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

博采西学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京师大学(堂)为各省倡,应首先举

办。……以期人材辈出,共济时艰。”这一诏书意在

A.废除科举制度B.设立学堂选官制度C.推进洋务新政D.培养人才以应时务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下面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变化”示意图(据袁行需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改编)。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

①总的背景是经济繁荣、国土开发②与赋税制度的调整存在一定的关系

③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是重要原因④直接导致华工出国,形成苦力贸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法治,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有学者认为,

“有法制才能有法治,有法制为了要法治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将“建设社会

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该举措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恢复了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法制

C.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D.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18.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史实史论

创作于13世纪的戏剧《罗宾与玛丽昂》以旋律自然的对话形式,西欧社会人文主义

歌颂了民间爱情的忠贞,嘲弄了封建骑士的卑劣广泛传播

中古时期法国诸侯

②中古时期法国享有铸币权的诸侯人数逐渐减少

的特权被取消

第4页共23页

《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反映了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阿拉伯帝国促进了

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社会制度等多元文化的交汇

《高丽律》规定:“年古七十以上父母无守护,其子孙犯罪应配高丽王朝孝文化历

岛者,存留孝养。”史悠久

A.①B.②C.③D.(4)

19.在生死存亡关头,俄国出现了所谓的“农民的布列斯特”。由于农民在缴纳了粮食之后可

以自由支配手头的粮食,就引发了交换的问题……这种经济政策不是按预先设定的、固定不

变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该经济政策

A.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加入了市场机制B.是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保证前线粮食供应,缓解城市饥荒D.为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资本避开了对劳动征税很重或劳动受到严

密保护的西方福利国家,而选择了征税较少并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造成西方国家

产业空洞化。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形成冲击B.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国际市场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D.减轻关税负担成为国际的趋势

21.魏拯民是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以往学术界,根据共产国际七大报到登记表、魏拯民给

共产国际代表团的信、日伪当局对其赴苏参会的记载等,认定其参加了共产国际七大。但新

出现的史料《莫斯科档案(李大钊同志略传)的背后》说他没能参加共产国际七大。由此可

推知

A.档案史料受到官方影响,主观性较强B.史料的多元性模糊了历史的细节

C.史学研究应首先进行史料真伪的考辨D.史料挖掘能够推动历史研究发展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第24题12分,共

5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唐太宗要“四

海一家”,唐玄宗则要“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

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此丰足,皆有便宜”。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第5页共23页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唤

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后期,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对抗的不利局面,中国提出“两

个中间地带”思想。中国一方面支持亚非拉等国家的反帝反殖民主义,同非洲很多国家加强

政治经济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同西欧和日本的关系,终于在60年代打开了中国与西方

大国关系的一个缺口。……世纪之交,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等一幅更多中国元素、更广

合作维度、更深互动与融合的壮丽图景开始浮现,中国逐步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维

护者和建设者。

——熊雷《新中国外交60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的原因,并列举隋唐时期通过海路

进行对外交流的著名历史人物各一例。(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及《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的重大事件。(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60年代“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一个缺口”

的历史事件。简述“世纪之交”中国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的特

点,指出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积极推进构建的国与国交往的新路。(8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宋代)契约租佃经济下,富民和佃户各自以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农业生产,改

变了均田制下一家一户小农独立经营、自备生产资料的经营方式。经由市场,富民购买占

有大量土地,但单一地租收入无法满足他们自身多样化的需求,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通过市

场达成。与此同时,契约租佃关系下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形成大量少地的五等下户和无地客

户,他们中的一部分虽然通过市场的竞争性手段获得富民土地的租佃权,但土地租佃的稳定

性仍然受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另一部分作为剩余劳动力向小商、小贩和雇工转化。

——摘编自余猛、林文勋《宋代契约租佃制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

材料二

某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村社会各阶层土地占比状况

第6页共23页

地主©农贫农中农

1937年16.42%21.92%17.92%41.69%

1942年10.17%10.17%19.37%49.14%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四集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

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

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1)国家掌握土地;(2)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

(3)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4)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1)根据材料一,扼要概括宋代契约租佃制度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结合所学,运用唯物

史观,简析契约租佃制对宋代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该阶段推行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简析

该土地政策实施的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列宁认为确保资本主义因素不至于危害无产阶级政权的关键。结合所

学,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视角,简述斯大林执政时期、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对农业的措施

及其影响。(8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教科书特别是地理学教科书,曾是文明等级论的主要载体,就目前资料来看,最晚到

19世纪初,文明等级论在英美等国已经进入中学地理学教科书。

分类种族

蒙昧人美洲印第安人、黑人

野蛮人阿拉伯人、马来人

半文明民族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波斯人、土耳其人

文明或开化民族欧洲人及其后裔,尤其是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

•据1838年【美】莫尔斯父子合编(新体地理学)整理

第7页共23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以“文明、野蛮''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自

拟标题、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第8页共23页

2024年新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押题卷1•教师版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近代西方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

审团制度,下列有关这两个制度正确的是

①最早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

②律师制度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③陪审团制度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

④1878年德国颁布的《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陪审团制度和律师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近代西方

法律制度中得以继续发展,①正确;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不

能使民众直接参与法律事务,陪审团从民众中产生,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

参与法律事务,②、③描述错误;1878年德国颁布的《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

的基础,④正确;②、③错误,排除ABC项。①、④正确,故选D项。

2.在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不是原因”“假如工人有选举

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因此,当时流行这样一句口

号:“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据此可知,宪章运动

A.肯定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B.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

C.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提出了扩大工人政治权利的要求

【答案】D

【详解】据本题材料“假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

法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宪章运动争取的是工人的选举权等基本权利,争取的

是政治权利,D项正确;《共产党宣言》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排除A项;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是科学社会主义,排除B项;宪章运动发生在

科学社会主义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

3.18世纪40年代的英国中低收入人群吃的主要是面包,肉类如牛羊肉和新鲜水果蔬菜等

缺乏、营养不良,不及上层。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人普遍注重食物的营养,马铃薯的消

第9页共23页

费减少,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蔬菜消费增加,香蕉在城市穷人家庭中得到普及,咖啡和

茶叶的消费量也增加了。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A.国内外市场得到不断扩大B.农业和工业结构得以有效调整

C.社会贫富差距已不断缩小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

【答案】D

【详解】材料“19世纪以来,英国普遍注重食物的营养,马铃薯的消费减少,一些经济状况

较好的家庭蔬菜消费增加,香蕉在城市穷人家庭中得到普及;咖啡和茶的消费量也增加了”

体现了英国人用于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逐渐减少,用于享受的消费增多,体现了英国人购买力

的提高,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英国生产力即工业革命的开展,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国内外市场得到不断扩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和工业结构得以有

效调整,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扩大了贫富差距,排除C项。故选D项。

4.下图为20世纪初通航的国际运河,该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

行距离,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促成该运河的开通的背景是

1

沿*心博[—)04

&1"氽马

K*©巴拿马城

A.埃及摆脱英国殖民控制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成功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形成,全球联系加强,因此

为了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1914年运河通航,C项正确;巴拿马在美洲,

埃及在非洲,排除A项;此时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并没有取得胜利,排除B项;一战1918年

才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

5.二战后某一国际组织协定内容为:“推进国际贸易之平衡发展,借以提倡并维持高度之

就业与实际收益,提倡汇兑之稳定,在会员国间维持有秩序之汇兑方法”。该国际组织成立

有利于

A.实行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B.加强了金融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C.提升欧元日元的国际影响D.用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

第10页共23页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推进国际贸易之平衡发展,借以提倡并维持高度之就业与实际收益,提

倡汇兑之稳定,在会员国间维持有秩序之汇兑方法”可知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该组织的

成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国际协调与治理,B项正确;实行国际金本位货币制

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提升欧元日元的国际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用浮动

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是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6.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开启,在东征队伍中,有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地理

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等,他们沿途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俗

风情方面的资料,并与当地人交流交往。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武力扩张促进区域文明的交流融合B.希腊文明东方化日益明显

C.武力扩张成为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D.帝国扩张塑造了同质文明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沿途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

并与当地人交流交往,,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A项正确;材料未

体现希腊文明东方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

材料并未体现武力扩张成为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亚历山大帝国

对外扩张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材料并没有强调亚历山大大帝帝国对外扩张,使得涉及

区域最终是同样的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7.1965年,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巡回医疗

队深入农村,积极为农民防病治病。乡村医生大量涌现,形成了深入每个村镇的医疗网。这

说明我国

A.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B.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在扩大

C.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日益完善D.消除了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巡回医疗队深入农村,积极为农民防病治病”“乡村医

生大量涌现,形成了深入每个村镇的医疗网”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通过政府力量,

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说明这时期我国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A项正

确;材料体现的是医疗体系的建设,非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排除B项;当时的医疗保障

体系并不完善,排除C项;“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第11页共23页

8.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始终同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尊重非洲、

热爱非洲I、支持非洲。中国倍加珍惜中非传统友谊,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

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为此,21世纪以来中国

①建立上海合作组织②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③提出“真实亲诚”理念④坚持“以邻为

善、以邻为伴”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C

【详解】据材料可知,中国非常珍惜与非洲的传统友谊,为此,21世纪以来中国正式成立

中非合作论坛,并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发展中非友好关系,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2001

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

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①不符合

题意,排除AB项;“以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处理周边国家的外交方针,而非处理非洲

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9.古埃及奴隶制经济是约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至公元6-7世纪的古埃及社会中占统治

地位的生产方式。下列有关古埃及奴隶制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

②公元前16—前11世纪,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

③公元前15一前14世纪,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④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埃及:①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②公元前16—前

10.1927年11月,中国共产党某决议指出:完全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由农民代表会议自

己支配给贫农耕种,耕者有其田……歼灭豪绅地主及一切反革命派。本党坚决的反对用减租、

没收大地主、打倒劣绅恶地主等……来替代上述的革命口号。由此可知,当时中共重在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消灭封建生产关系

C.瓦解农村小农经济D.转移全党工作重心

【答案】B

【详解】根据“1927年11月”“打倒劣绅”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共在开展土地革命,“耕者有其

田……歼灭豪绅地主”说明要取消封建剥削制度,消灭封建生产关系,B项正确;当时国民

第12页共23页

革命已经失败,排除A项;打土豪分田地后,依然是小农经济,排除C项;大革命失败后,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但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1世纪,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受到法律保护;④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

占有;①、②、④都属于古埃及经济发展史实,③公元前15一前14世纪,率先掌握了冶铁

技术是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③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考古学证明,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

较大,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些专家认

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下列遗址具备以上特征的是

A.兴隆洼遗址B.陶寺遗址C.河姆渡遗址D.仰韶遗址

【答案】B

【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寺

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些专家认为其具

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兴隆洼遗址、河姆渡遗址和仰韶遗址均

没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汉朝的版图(见如图)在秦朝的基础上,几乎扩大了一倍。下列项中,属于汉朝在新增

区域的统治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C.北庭都元帅府D.伊犁将军府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

的军政机构,A项正确;唐朝中央政权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

护府,统辖天山南北,排除B项;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

第13页共23页

对西域的管辖,排除C项;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排除D项。

故选A项。

13.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

人税地”的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该赋税制度的要义是

A.“赋役合并、一概折银"B.“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C.“滋生人丁,永不加赋”D.“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答案】D

【详解】据材料可知,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

的人身控制,其最主要的内容是“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D项正确;“赋役合并、

一概折银”是明朝“一条鞭法”的内容,排除A项;“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是隋唐时

期的租庸调制,排除B项;“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是清朝康熙时期的赋税政策,排除C项。

故选D项。

14.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

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并于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关于元朝大运河的说法有误的

A.以洛阳为中心B.全长近1800千米

C.改变了隋唐迂回曲折的路线D.通惠河直达当时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大运河改变了隋唐迂回曲折的路线

(缩短了航程),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元朝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改变了隋唐迂

回曲折的路线、通惠河直达当时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B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

故选A项。

15.光绪二十四年有诏书云:“自王公至士庶,各宜努力发愤,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

博采西学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京师大学(堂)为各省倡,应首先举

办。……以期人材辈出,共济时艰。”这一诏书意在

A.废除科举制度B.设立学堂选官制度C.推进洋务新政D.培养人才以应时务

【答案】D

【详解】据材料可知,1898年,清政府下诏,要求全国人们努力学习圣贤义理之学,同时

博采西学,以应对当时之时局,体现了清政府培养人才以应时务的迫切要求,D项正确;光

第14页共23页

绪二十四年是1898年,而废除科举制是在1905年,排除A项;设立学堂选官制度是在1904

年,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始于1861年,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选择题n(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下面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变化”示意图(据袁行霜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改编)。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

①总的背景是经济繁荣、国土开发②与赋税制度的调整存在一定的关系

③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是重要原因④直接导致华工出国,形成苦力贸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据所学解读材料信息可知,清朝前期人口呈现出增长趋势,这与明清时期经济繁荣,

国土开发,农业的发展,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增加,①正确;清朝前期实行赋税制度改革,

废除人口税,有利于人口增加,②正确;玉米、番薯等高产、耐旱、耐寒作物的引进,也有

利于人口的增加,③正确,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华工出国,苦力贸易是晚清时期,与材

料时间不符,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

17.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法治,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有学者认为,

“有法制才能有法治,有法制为了要法治“。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将“建设社会

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o该举措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恢复了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法制

C.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D.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答案】c

【详解】据本题材料“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

第15页共23页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C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

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

了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法制,排除B项;十八大以来,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

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

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排除D项。故选C项。

18.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史实史论

创作于13世纪的戏剧《罗宾与玛丽昂》以旋律自然的对话形式,西欧社会人文主义

歌颂了民间爱情的忠贞,嘲弄了封建骑士的卑劣广泛传播

中古时期法国诸侯

②中古时期法国享有铸币权的诸侯人数逐渐减少

的特权被取消

《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反映了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阿拉伯帝国促进了

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社会制度等多元文化的交汇

《高丽律》规定:“年古七十以上父母无守护,其子孙犯罪应配高丽王朝孝文化历

岛者,存留孝养。”史悠久

A.①B.②C.③D.@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反映了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

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社会制度等”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

汇,C项正确;西欧社会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文艺复兴时期,排除A项;中古时期法国诸

侯的特权被取消是错误的,排除B项;《高丽律》不能体现高丽王朝孝文化历史悠久,表

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19.在生死存亡关头,俄国出现了所谓的“农民的布列斯特”。由于农民在缴纳了粮食之后可

以自由支配手头的粮食,就引发了交换的问题……这种经济政策不是按预先设定的、固定不

变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该经济政策

第16页共23页

A.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加入了市场机制B.是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保证前线粮食供应,缓解城市饥荒D.为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答案】A

【详解】据材料“农民在缴纳了粮食之后可以自由支配手头的粮食,就引发了交换的问题”

及“这种经济政策不是按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及所学知识可知,

新经济政策之下,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在缴纳了粮食税后可以交换手头的

粮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加入了市场机制,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

探索,排除B项;保证前线粮食供应,缓解城市饥荒和为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的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征集制,排除CD项。故选A项。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资本避开了对劳动征税很重或劳动受到严

密保护的西方福利国家,而选择了征税较少并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造成西方国家

产业空洞化。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形成冲击B.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国际市场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D.减轻关税负担成为国际的趋势

【答案】A

【详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追逐利润最大化,资本避开了西方福利国家,使“西方国

家产业空洞化”,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可见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产

生冲击,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国际市场,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

及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排除C项;D项结论缺乏材料依据,排除D项。故选A项。

21.魏拯民是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以往学术界,根据共产国际七大报到登记表、魏拯民给

共产国际代表团的信、日伪当局对其赴苏参会的记载等,认定其参加了共产国际七大。但新

出现的史料《莫斯科档案(李大钊同志略传)的背后》说他没能参加共产国际七大。由此可

推知

A.档案史料受到官方影响,主观性较强B.史料的多元性模糊了历史的细节

C.史学研究应首先进行史料真伪的考辨D.史料挖掘能够推动历史研究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但新出现的史料《莫斯科档案(李大钊同志略传)的背后》说他没能参

加共产国际七大。”,由此可知,历史学家根据传统的史料,认定魏拯民参加了共产国际七

大,但新出现的史料莫斯科档案(李大钊同志略传)的背后》则证明魏拯民没有参加了共产

国际七大,可知新史料挖掘能够推动历史研究发展,D项正确。本题主旨为“史料挖掘与历

第17页共23页

史研究”,“档案史料受到官方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史料的多元性模糊了历史

的细节”不符合历史研究规律,排除B项;“史学研究应首先进行史料真伪的考辨,排除C项。

故选D项。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第24题12分,共

5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唐太宗要“四

海一家”,唐玄宗则要“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

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此丰足,皆有便宜”。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唤

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后期,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对抗的不利局面,中国提出“两

个中间地带”思想。中国一方面支持亚非拉等国家的反帝反殖民主义,同非洲很多国家加强

政治经济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同西欧和日本的关系,终于在60年代打开了中国与西方

大国关系的一个缺口。……世纪之交,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等一幅更多中国元素、更广

合作维度、更深互动与融合的壮丽图景开始浮现,中国逐步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维

护者和建设者。

——熊雷《新中国外交60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的原因,并列举隋唐时期通过海路

进行对外交流的著名历史人物各一例。(6分)

⑵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及《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的重大事件。(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60年代“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一个缺口”

的历史事件。简述“世纪之交”中国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的特

点,指出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积极推进构建的国与国交往的新路。(8分)

第18页共23页

【答案】(1)原因:政治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受儒家思想影响;实行和平开放的对

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任选4点4分)代表人物:(隋朝)常骏;(唐朝)鉴真。(2

分)

⑵后果:①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②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

产;③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④先进知识分子主动探索救国救

民之路(救亡图存)。(4分)

事件: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任选2点2分)

⑶事件: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2分)

首要任务: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2分)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任选2点2分)

新路: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2分)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朝的中国。

原因:结合所学“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丰富多彩的文化”

等知识可得出,政治统一以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为唐朝对外关系空前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

经济基础、文化基础;据材料一“贯彻儒家理想”可得出受儒家思想影响;据材料一“在和平

共存之指导下”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隋唐陆上和海上丝绸

之路繁荣”等知识可得出,对外交通发达。

代表人物:结合所学可得出,隋朝常骏曾同虞部主事王君政等出使赤土国,促进两国建立邦

交,互通使节;唐朝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学。

(2)本题是影响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

后果:结合所学可得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后,列强掀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据材料二“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并结

合所学可得出,先进知识分子如孙中山等主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救亡图存)。

事件:据材料二“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资产阶级维新派

发起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

等。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

第19页共23页

事件:据材料三“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同西欧和日本的关系,终于在60年代打开了中国与西方

大国关系的一个缺口”并结合所学,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

建立外交关系。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首要任务:据材料三“世纪之交,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巩固与发展

周边关系。

特点: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共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布局特

点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新路: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积极推进构建的国与国交往的新路是对话而不

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中国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共同发展。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宋代)契约租佃经济下,富民和佃户各自以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农业生产,改

变了均田制下一家一户小农独立经营、自备生产资料的经营方式。经由市场,富民购买占

有大量土地,但单一地租收入无法满足他们自身多样化的需求,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通过市

场达成。与此同时,契约租佃关系下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形成大量少地的五等下户和无地客

户,他们中的一部分虽然通过市场的竞争性手段获得富民土地的租佃权,但土地租佃的稳定

性仍然受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另一部分作为剩余劳动力向小商、小贩和雇工转化。

—摘编自余猛、林文勋《宋代契约租佃制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

材料二

某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村社会各阶层土地占比状况

地主昌农贫农中农

1937年16.42%21.92%17.92%41.69%

1942年10.17%10.17%19.37%49.14%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四集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

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

第20页共23页

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1)国家掌握土地;(2)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

(3)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4)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1)根据材料一,扼要概括宋代契约租佃制度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结合所学,运用唯物

史观,简析契约租佃制对宋代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该阶段推行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简析

该土地政策实施的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列宁认为确保资本主义因素不至于危害无产阶级政权的关键。结合所

学,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视角,简述斯大林执政时期、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对农业的措施

及其影响。(8分)

【答案】(1)互动关系:契约租佃制下农业经营活动推动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商品的

市场化发展(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