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州名校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州名校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州名校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州名校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州名校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州名校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改革中废除等级,强调“四民平等”、“自由择业”的是A.彼得一世改革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清末新政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把与夷人打交道的外交事务,交给本无外交权的地方封疆大吏去办理。清政府的这一做法A.顺应了时代变化的需要 B.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C.遏制了列强的在华势力 D.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外交3.巡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署当日上奏清廷“挽救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绅士代表向英国领事提出:在中国保有主权情况下,将行政权与各种捐税交予英国以换取英国的保护。上述行动说明官绅A.在保台策略上分歧严重 B.寄希望于国际干预C.放弃了自主保台的努力 D.主张国际共管4.下面法国《时事画报》刊登的漫画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现象?A.五口通商 B.租界设立 C.瓜分狂潮 D.门户开放5.2014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工业博览会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厂商参展。中国以近600家参展商的规模成为东道主德国以外的最大参展国。在展会中“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人们认为,绿色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B.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C.第三次工业革命完成 D.工业发展的日新月异6.下表显示的是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关于“国家计划”成分在经济中的比重的数据。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我国年份国家计划安排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实行指令性工业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由国家管理人体物商品占工业总产值的比率1978年81.3%95.7%97.2%1998年7.6%6.1%8.3%A.经济体制调整得以完成 B.资源逐渐转由市场配置C.国有企业负担有所减轻 D.所有制形式日益多元化7.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的克里孟梭疾呼:“我第一是复仇,第二是复仇,第三仍是复仇”。他的“仇恨”起因于:A.普法战争法国失败 B.普鲁士破坏法国革命C.德奥同盟针对法国 D.德挑战法国霸主地位8.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80%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其中梨树县还发展了“海选”方式,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即把原来用“海选”提名初步候选人的方式,发展成正式选举。以上尝试说明A.中国开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直接民主选举得到全面贯彻C.基层民主选举获得了新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完善9.如表是轮船招商局改组(1874年)前后上海至各口岸单位吨重运费统计表对如表中运费变化的推论最准确的是A.洋务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 B.各口岸的近代化程度存在差异C.中日之间经济联系尤为密切 D.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10.如图为毕加索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幅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该作品A.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B.通过变形图案组合,尝试新表现形式C.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D.以反传统、反理性的形式来控诉战争11.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发言时指出:“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这一思想A.提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B.表明建国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C.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D.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12.伯里克利为了牵制邻邦斯巴达,要求郊区农民举家搬到雅典卫城居住。有剧作家将此事创作成喜剧,把伯里克利刻画成一个长了山羊角的妖怪进行嘲讽,但他并没有遭到报复。据此可知,当时A.直接民主制导致权力滥用 B.民主政治有利于文化发展C.喜剧创作服务于城邦政治 D.执政者素质决定社会生态13.下表为1937年至1941年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单位:家)。据表可知,这一时期A.近代中国工矿业呈发展趋势B.民营工矿企业发展优于国营企业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D.国际局势制约中国近代工业发展14.1948年,中共中央颁发文件指示:修订土地改革中损害中农权益的做法,要求对科学、教育、艺术工作者等知识分子加以教育和团结;对中小工商业和一般地主富农的工商业予以保护。上述指示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B.维护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发展了科学教育事业 D.实现了全国各阶级大团结15.学者王加华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乡村工业大发展,工业时间日益取代农事时间成为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轴心,相应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亦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开来,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在民众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来,这归根于A.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经济结构的变动 D.民众观念的西方化16.读下表:1840一1894年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据此可以推断A.民族工业的勃兴推动农产品商品化B.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C.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D.欧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原料掠夺17.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以立法的形式将西方的工厂制度、公司制度和一系列与之配套的经济制度正式引入中国。清政府这一做法A.体现了中国经济殖民地化 B.强化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解决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18.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19.下边是西汉官盐、官铁、官服、官工的分布图。该图反映出西汉时期()A.中央对南方控制力度较弱 B.北工南农经济格局形成C.国家统治倚重于北方经济 D.民间手工业的迅速衰落20.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A.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 B.欧洲审美情趣的影响C.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 D.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21.“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这些习俗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时期22.1890年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以培养近代军事、科技人才为宗旨。一位叫丁东升的学员请假考中秀才,学校的总管(校长)特别挂牌褒奖。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水师学堂偏重科举C.中西教育互相促进 D.新式教育处境困难23.斯温·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过去四千年的棉花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样跨全球的体系。过去也从来没有过,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做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可见,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贸易A.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B.促进了欧洲生产方式巨大变革C.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24.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影响深远。下列各项属于法家思想的是A.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25.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A.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B.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C.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D.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26.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官僚机构遵循着一体化的结构原则,使一个复杂、巨大的官僚机构保持着协调运行,很难出现类似欧洲那种“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A.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封建伦理纲常思想的束缚C.选官制度制约官员的行动 D.中央集权制度的贯彻执行27.有学者在论述罗马法时指出,原始制度注重对法律过程的考究,法律后果并不是产生于单纯的协议或者简单的意思表示,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特定的话语。这说明罗马法A.法律关系主体狭隘 B.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C.法律客体范围窄小 D.注重维护公平公正28.“如果说有致命的一击,那么一击是在1204年,那时帝国的范围仍然从亚得里亚海延伸到了叙利亚门户,而不是1453年,那时君士坦丁堡落入了庞大帝国,就像过于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这段话中出现的两个“帝国”指的是A.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B.都为拜占庭帝国C.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 D.都为奥斯曼帝国29.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作左官之律”。应劭对此解释道,“人道上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即构成“左官罪”。这一措施旨在A.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B.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C.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D.掌握地方官员任免权30.历史上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江南大规模的迁移是在①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②公元3—5世纪③公元8—10世纪④公元14—16世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救国的探索材料一:1895年,京师城门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材料二:“吾人之目的,将以改造政府,而不欲动摇国家之基础。……革命党则因现政府之腐败,并欲变更组织。”“皇帝至圣至仁,虽大彼得、华盛顿不能望其项背;振兴中国非光绪帝不可。”——梁启超《新民丛报》材料三:“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今日为国民精神。”——《同盟会宣言》回答:(1)材料一中的对联讽刺的是什么事件?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2)比较分析材料中探索近代救国道路的两个派别的不同观点。32.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北朝政治制度的发展水平已不逊色于南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南朝君主时有督励考课之诏,却没能改变士族的无功受禄。而北朝部族的重军功传统,在建立政权后发展为重事功、重吏绩的精神。孝文帝曾亲临朝堂考核五品以上官员,场面之严肃,绝非南朝所能有。拓跋部早期“以军令从事”的做法,则为后来的法制贯彻创造了条件。孝文帝颁行俸禄后,赃满一匹即死,法律雷厉风行。他多次更订律令,立法活动在孝文帝时达到了高潮。政治制度本是从魏晋南朝学习而来的,北魏孝文帝改制后,北朝政治制度显示出了更大的政治活力,构成了走出汉唐盛世间低谷、通向隋唐盛世的历史出口。——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政治改革措施及其制度渊源。(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后北朝的政治文化风尚,简析其历史意义。33.材料崔寔(shí)(?——约170)涿郡安平人。少时沉静,喜好典籍。出身官宦世家,有学术传统修养。桓帝初年,拜为议郎,后出任五原太守。五原郡地处西北,天气寒冷,土地宜植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崔寔到任后,支持和教导百姓种麻、纺绩,使民“得以免寒苦”。面对西北民族矛盾,崔寔练兵马,严烽候,积极防御,遂得以安定。后崔寔因病征召还京,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后撰《政论》。在《政论》中,他针对当时奢侈成风、上下匮乏、犯法者众多的情况,提出尚严用刑、网罗贤士、治贪养廉等办法解决问题。另著有反映东汉庄园经济的中国第一部月令体农书《四民月令》。崔寔于建宁年间病卒。——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崔寔的主要历史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崔寔的历史活动体现的统治思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治维新中实行了废除等级,强调“四民平等”和“自由择业”,故选C项;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清末新政都与“四民平等”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2、B【解析】

把外交事务交给“无外交权的地方封疆大吏”说明清政府深受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影响,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用地方官员办外交落后于时代潮流,A项错误;地方大员办外交不能遏制列强的侵略,C项错误;地方封疆大吏办外交不是列强控制中国外交的条件,D项错误。3、B【解析】

根据材料“挽救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以换取英国的保护”可得出这是官绅寄希望于国际干预来保卫的主权,看不出国际共同管理,B正确,D排除;的官和绅都主张利用国际力量来保护,A排除;士绅的主张实际上就是自主保台,C排除。故选B。4、C【解析】

图片中文字“中国之险象”及图中寓意可知,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形势,C正确;材料中不能看到五口通商、租界的设立、门户开放等信息,故A、B、D与材料无关。5、D【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信息革命方兴未艾,还在全球扩散和传播,绿色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这说明工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而材料强调工业发展的日新月异;B选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工业发展日新月异,看不出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到来,而第三次工业革命还在扩散和传播,尚未完成。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B【解析】

从1978年和1998年的数据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少了,说明资源逐渐由国家计划转由市场配置,故答案为B项。1992年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基本建立,排除A项;C、D两项从表格中不能体现,均排除。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克里孟梭坚持要“复仇”,这说明法国此前曾遭到过重大的失败,并受到侮辱,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对德割地并支付大量赔款,从此埋下双方仇恨的种子,故选A。B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是在18世纪进行的,普鲁士虽然组织了反法联盟,但是并不是法德结仇的开始;C项是在一战之中;D项明显错误。考点:普法战争点评:1870~1871年普鲁士同法国之间的战争。战争1870年9月开始,最终法国战败。1871年1月28日,巴黎失陷,两国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双方在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这次战争使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结束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8、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推行“海选”及“一次性投票选举”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不断创新民主形式,取得较大进步,故C项正确;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使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排除A项;我国实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的民主形式,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9、D【解析】

轮船招商局在改组后整体运费下降,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故D符合题意;轮船招商局运费的变化无法说明洋务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排除A;BC项无法体现,排除。故选D。10、B【解析】

《亚威农少女》开创了立体主义画派,通过变形图案组合,尝试新表现形式,B正确;A是浪漫主义画作风格,排除;C是古代主义画作特征,排除;D是现代主义文学特征,画作背景与战争无关,排除。11、D【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依法办事是加强民主法治和政治的原则,其本身不是法律制度,所以不是法律保障,故排除A项;依法治国的方针提出于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中全会,故排除B项;中共八大时我国的法律体系还远远没有形成,故排除C项;依法办事原则的提出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故选D。12、B【解析】

虽然遭到嘲讽,但伯利克里并没有进行报复,说明在当时的民主制下作家得到了宽松的创作环境,民主政治有利于文化发展,故选B;“权力滥用”的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该剧作家创作的戏剧是嘲讽伯利克里,并不是服务于城邦政治,排除C;D项说法过于绝对,且和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13、A【解析】

材料表明1937年至1941年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大幅增加,说明近代中国工矿业呈发展趋势,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营企业数量多于国营企,不能得出民营工矿企业发展优于国营企业,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不能反映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并且1937年至1941年是抗日战争时期,环境恶劣,故C错误;材料表明1937年至1941年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大幅增加,反映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不能体现“制约”,排除D。14、B【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可以判断出此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中央对各阶级的政策调整主要是为解放战争服务,有利于维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正确;材料不光涉及工农阶级,A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15、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中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在民众头脑中逐步建立,这归根于乡村工业的大发展,即乡村经济结构的变动,故C正确;民众时间观念、生活习惯转变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故A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民众观念的西方化,故D错误。16、C【解析】

从材料中的“土布消用洋纱量”的数据变化可知,中国土布对洋纱的消用量大增,这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项;无法直接从材料信息得出民族工业发展与农产品商品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A;材料描述的土布发展概况,它不是近代工业的产物,排除A;土布的产量并未发生太大变化,故无法得出“强劲冲击”的结论,排除B;材料描述的土布发展概况,而非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概况,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17、C【解析】

20世纪初,清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将西方的工厂制度、公司制度和一系列与之配套的经济制度正式引入中国,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C正确;A在材料未体现,排除;官僚资本在洋务运动时起到主导作用,B错误;社会制度不发生变化不能解决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D错误。18、C【解析】试题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突出体现的是民主共和、反法西斯主义突出体现的是民主和反对侵略的主旨、黑人民权运动主要是反对种族歧视和维护黑人的民主权利,这一些都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的主旨即人权。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点评:此题为概念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它注意对历史概念的有机渗透和运用,备选项的设计立足于历史基本知识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的挖掘与提高。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因此解答概念选择题要注意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在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19、C【解析】

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官盐、官铁、官服、官工等官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北方,这说明国家统治倚重于北方经济,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央对南方的控制情况,A选项错误;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尚未得到开发,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情况,D选项错误。故选C。20、C【解析】

唐宋时期瓷器的不同,体现了唐代的文化兼容并蓄而宋代孤芳排外,表现了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C正确;唐宋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未发生变革,A错误;唐宋瓷器的变化与欧洲审美情趣无关,B错误;材料只体现了唐宋瓷器风格不同,未体现技术的变化,D错误。故选C。2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增添了国庆、元旦等节日。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的演变22、A【解析】

从材料“一位叫丁东升的学员请假考中秀才,学校的总管(校长)特别挂牌褒奖”可知当时虽然创办了新式学堂,人们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即通过科举考试为官,故选A;水师学堂是新式学校,说偏重科举与史实不符,排除B;C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是对材料曲解,排除。23、D【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欧洲人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做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体现了世界市场在国际贸易推动下逐步形成,选项D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欧洲棉纺贸易推动了整个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类似于连锁反应,其落脚地也侧重欧洲消费,而非资本原始积累,选项A排除;选项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了欧洲人通过棉编织品贸易将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但没有强调此商业网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排除C项。24、D【解析】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体现法家主张根据社会发展进行社会变革的思想,D符合题意;A是儒家代表荀子的思想,B是道家老子的思想,C是因循守旧思想,ABC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属于法家思想”,联系所学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解答。25、D【解析】

材料中的“‘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特点,农村妇女也能在谈话中使用,说明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在农村不断扩大。故答案为D项。这一变化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A项;“土豪劣绅”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用语,抗战时期为了巩固统一战线已不再使用,排除B项;C项“成为时代主流”说法绝对,材料反映的只是在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出现的变化,排除。26、D【解析】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体现的是割据,而古代中国实行中央集权,中央政府直接干预地方,其政策落实往往直达基层,因此不会出现“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现象,选项D正确;小农经济不是官僚系统协调运作的主要原因,排除A;封建伦理纲常不能保证“一体化结构”运行,如汉代的七国之乱虽然存在着封建伦理纲常思想,但依然发生了割据,排除B;选官制度本身不能制约官员行为,排除C。27、B【解析】

考查罗马法。根据材料信息“法律过程的考究”以及“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可以判定罗马法比较注重法律实施的“形式”,即“形式重于实质内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律实施的主体关系和客体范围问题,故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维护公平公正,排除D项。28、C【解析】

根据材料“那么一击是在1204年,那时帝国的范围仍然从亚得里亚海延伸到了叙利亚门户”结合所学可知,1204年,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因此材料中第一个“帝国”是指拜占庭帝国,材料“1453年”“君士坦丁堡落入了庞大帝国”可知,1453年,奥斯曼帝国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因此第一个“帝国”是指奥斯曼帝国,C项正确;排除A、B、D项。29、A【解析】

当时地方诸侯势力对中央构成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包括以“左官律”限制诸侯网罗人才,故答案为A项。材料侧重的是官员仕于诸侯必须经过中央派任,不是强调中央与诸侯国争夺选拔官员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地方行政效率的问题,排除C项;汉武帝这一举措的目的是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点睛】汉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官吏违反规定私自到诸侯国任职,构成左官罪,依《左官律》追究刑事责任。左官罪是危害专制集权统治的罪名,其目的是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30、C【解析】

我国历史上有三次人口南迁高潮,第一次出现在两晋之际,第二次出现在唐朝安史之乱之后,第三次出现在两宋之际。其中①时间段为战国时期,虽有战乱但无迁移,错误;②时间段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为了躲避战乱,开始南迁,正确;③时间段为安史之乱后,北方居民为逃避战乱南迁,正确;④该时间段为明朝时期,明朝时期国家统一,没有大范围的战乱,没有出现人口南迁,排除;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正确,ABD排除。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事件:甲午战争。联系: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甲午战败后,维新变法的呼声高涨以及进化论的传入;民族危机加深,光绪皇帝也不想做亡国之君,支持康梁的变法活动。(2)途径不同:维新派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造政府”的变法;革命派主张采用“驱除鞑虏”的武装斗争;依靠的对象不同:维新派依靠皇帝和士大夫阶层;革命派“尚当与民变革”,即民众力量。目的不同:维护原有“国家之基础”的君主立宪国家;革命派主张建立“自由、平等”之的民主共和国。(其它言之成理的观点也可赋分)【解析】

根据“1895年”、“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可知指的是甲午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