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模考试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二)_第1页
2024届模考试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二)_第2页
2024届模考试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二)_第3页
2024届模考试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二)_第4页
2024届模考试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名校模考试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

(二)

六、2024届福建省高三一模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①

苏轼

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②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③。

[注]①辛未年苏轼从杭州升调京城,张弼(字乘道)送他到润州。②庚桑楚向弟子南荣说明不

赞成百姓为自己建生祠的理由。③西汉贤士王生设法成就廷尉张释之的好名声。此处王生指

张弼等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词人劝友人归隐,“归去”与陶渊明“归去来兮”中的"归去”意思不同。

B.词人表示无论“江南”还是“塞北”自己都可以去,体现他随遇而安的心境。

C.词人离任杭州后,仍然心系百姓,希望听到吴越一带农作物丰收的消息。

D.下阕因事用典,连用几个相关典故表达了词人为人处世态度,含蓄而贴切。

16.词评家认为苏轼为官“造福百姓”“功成不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A

16.①借用庚桑楚典故一方面表明苏轼为官治理较好,杭州百姓感念苏轼,为他建造生祠,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苏轼不自以有功于民;苏轼不赞成建造。

②借用王生设法成就张释之典故表明政债所取应归功乡贤。

七、2024届贵州省六校联盟高考实用性联考(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建业【注】

丁开

谁遣凄凉满眼中,频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建业:今江苏南京,古有“金陵’“建康”等称呼。该诗写于南宋灭亡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以问句发端,语气较强烈,“遣”字,用得十分精当,说明建业的残破是人为的灾难。

B.“龙蹲虎踞”指建业地势的雄伟险峻,"马去牛来’是用典,这里指南宋江山已经易主。

C.颈联追叙覆亡原因,转入议论。南宋诸臣只知直言争辩,结果导致了百年政权迅速覆亡。

D.“乾坤颠倒”是对建业凄凉、龙蹲虎踞、马去牛来、千人诺诺、百岁匆匆等情况的总括。

16.嵇康有言:“亡国之音哀以思。”丁开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哪些“哀思”?请联系诗的相关内容

简要分析。(6分)

【答案及解析】

15.C

【解析】“直言争辩”错。"诺诺'语出《史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谓浮',其意为“唯唯诺

诺”。“谓谓”意为“直言争辩”。

16.①满眼凄凉之感喟。诗人面对满目凄凉、端花瑟缩之景,不禁唏嘘感喟。

②社稷成空之悲楚。偌大江山社稷,转眼易主成空,让诗人悲楚难抑。

③君昏臣庸之愤恨。诗人愤恨南宋君王昏耳贵,致丧权亡国;愤恨南宋诸臣唯唯诺诺,于事无

济。

④孤舟伴钓之哀痛。乾坤颠倒之际,尚有一叶孤舟,可容垂钓江海,了此残生,诗人淡语中

蕴含着深切的哀痛。

(每点2分,三点6分)

八、202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

醉落魄

周紫芝

江天云薄,江头雪似杨花落。寒灯不管人离索。照得人来,真个睡不著。

归期已负梅花约,又还春动空飘泊。晓寒谁看伊梳掠。雪满西楼,人在阑干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写景发端,写出了游子漂泊江湖的特定环境,营造了凄冷、黯淡的氛围。

B.游子独宿客舍难以入眠,不写人本睡不着,却说是灯“照”的结果,表达新奇。

C.结尾以想象之笔,表现了游子情意深挚热切,又暗暗道出闺人愆期之自愧自责。

D.这首词语言浅显平直,偶有口语穿插其间,而表达的感情曲折委婉,醇厚浓郁。

16.分析上下片中两个“寒”字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及解析】

15.C

【解析】表现闺人情意之深挚热切,又暗暗道出游子愆期之自愧自责之心。

16.①上片‘寒"字实写暮寒,用拟人手法表现“寒灯”不解人心之苦,衬托了词人离群索居的愁

苦内心。

②下片“寒”字指早上天气寒冷,用对写手法想象闺人想念词人,倍增游子思归情切。

③两个“寒”字既加重了气氛,深化了意境,又起到上下片关联的作用。

(每点2分)

九、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一模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与正夫、朋元游陈侍御园

范成大

沙际春风转物华,意行聊复到君家。

年年我是曾来客,处处梅皆旧识花。

官减不妨诗事业,地寒①犹办醉生涯。

城中马上那知此,尘满长裾席帽斜。

【注】①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转”字生动描绘出冬去春来、和风吹拂之时,自然景物的变化。

B.“意行”写出了诗人一行信步来到陈侍御家游玩时随意、闲适的心情。

C.“年年”说明主客交往频繁;“处处”暗写主客皆有雅致,志趣相投。

D.“官减”“地寒”的游园背景,更显诗人怀才不遇、借酒浇愁的惨状。

16.尾联中“尘满长裾席帽斜”描写了怎样的生活状态?这一联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6

分)

【答案】

15.D

16.⑴尾联描写了“城中马上”之人,他们满身尘土官帽都已偏斜,为了个人的名利荣辱,四处

奔波忙碌的一种生活状态;

(2)尾联将“马上”之人的生活状况与前三联中诗人与友人赏梅、饮酒、吟诗的生活形成鲜明对

比,表达了作者对城中官员(或者“以往的自己”追名逐利、庸俗不生活恶,对不以虚名为念、

保持自在性的悠闲生活方式的喜爱和向往。

十、2024届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考试(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古梅二首

萧德藻

其一

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其二

百千年辞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湘妃危立”句以湘妃亭亭玉立在蛟脊上的倩影来写梅花在枝头盛放的风姿。

B.其二既以“百千年”“枯”“老”点出梅树之古,也是对古梅形态的进一步描写。

C.“绝壁笛声”写诗人在此吹奏《梅花落》笛曲,偕梅花以明甘于孤寂、终隐之志。

D.其一写凌晨的古梅,其二写黄昏的古梅,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写出了古梅的风骨。

16.古代文人对梅花的审美标准是“横斜疏瘦与老枝奇怪者为贵”,萧德藻也说“丑怪惊人能妩

媚”。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现了古梅的哪些“妩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